周幽王,一直以來,很多人都把他當做是西周的亡國之君,周朝從周幽王這里開始走向了下坡路,東周時候周天子就再也抬不起頭來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只是為了博得美人一笑,讓無數(shù)人都把禍水潑向了一個女子,可實際上,這段故事卻并非是真實的歷史。那么,如果歷史上不存在周幽王,不存在褒姒,那周朝還會有后來的結(jié)果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我很大多數(shù)人都喜歡看些歷史方面的書籍,更不用提古裝背景的影視作品了,有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不知道大家發(fā)現(xiàn)沒,遙遠的幾個朝代的滅亡總是因為一些可笑的原因。而后世帝王做一些同樣甚至更甚的事情卻僅僅是風流倜儻勇敢決絕等詞來形容,為什么這樣呢?
比如,夏桀王刑罰重,寵愛皇后妹喜,商紂王殺伐重,還喜歡飲酒作樂,而周幽王太過于寵愛美人褒姒,以至于朝政混亂。結(jié)果當然也是都一樣的,付出了將先祖?zhèn)飨碌慕焦笆肿屓说拇鷥r,至于口誅筆伐的罪魁禍首各個美人,自然也無人再給予關(guān)注了。
而像我們喜歡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以及近幾年活躍在熒幕的清朝各帝王,哪一個不是三宮六院,哪一個不是一擲千金,而活躍指數(shù)最高的乾隆皇帝甚至還有六下江南的舉動,這如果放在上古的三個朝代豈不是人神共憤,罄竹難書?
畢竟作為一個帝王愛好吃肉喝酒會亡國,寵愛皇后沒有獲得專情的美名一樣的會亡國,喜歡一個美女依然是亡國,后世帝王哪一個做到如此的帝王“典范”,作為帝王來說不覺得這些是在夸他們嗎?畢竟比起后世帝王簡直是高風亮節(jié)勤儉節(jié)約的很了,堪稱楷模的。這些真的是亡國的理由嗎?為什么借口這么撇腳?究竟這些黑的沒什么水平的黑點是誰添上去的?
首先我們依然要來解讀一下當時的社會背景,從生產(chǎn)力和戰(zhàn)斗力來說,周朝比之前朝是進步不大的,而兩朝處于的背景則不同,在商朝時期,商朝無論工業(yè)還是軍事領(lǐng)先周圍少數(shù)民族很多,以至于商朝版圖為三朝最大,武力值最強。而周朝時期從商朝繼承而來,工業(yè)和軍事發(fā)展并不大,而周圍異族則是出于從無到有的節(jié)點,兩相對比則是雙方差距縮小了。直接結(jié)果是周朝對周圍異族的震懾力比商朝差太多,而且隨著時間的推進這種現(xiàn)象越來越明顯。到了西周中期,周圍的異族已經(jīng)敢不時的進犯邊境了。
而國內(nèi)的情況也是類似的,早期人口增長相對慢一些,隨著自然環(huán)境越來越適宜人類居住,人口也會變多,而版圖周朝為上古三朝最小的一個,而且所有封建王朝都難以逃避的一個更重要的弊端,隨著時間的推移,王室血脈的延續(xù),后代子孫越來越多,換言之就是貴族越來越多了,而有錢有權(quán)有人的貴族就是最大的不穩(wěn)定因素了,當然這些是難以避免的原因。
更主要的呢是那時候所采取的國家制度是分封制,早期以親人和親近的人分到富裕的地盤,而不確定的統(tǒng)統(tǒng)都是邊界處或者被幾個親信的封地夾在中間便于監(jiān)視,在周朝王權(quán)鼎盛的時期和周朝早期這樣做是沒任何問題的,但是當王權(quán)逐漸沒落,逐漸的有些諸侯國發(fā)展的愈發(fā)強大了,而且其中發(fā)展的比較好的不管是早期親近的還是早期防范的都開始慢慢的吞并周圍的諸侯國,慢慢的有了威脅周朝統(tǒng)治的實力。如果不是相互牽制估計西周滅亡還要更早,而這些發(fā)展的比較好的諸侯國也就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那些國家的前身。
綜上所述呢,周朝末期面臨外敵的威脅,面臨百姓的不滿,面臨諸侯國的虎視眈眈。這種情況下要么歷經(jīng)幾代帝王,慢慢的溫水煮青蛙抽絲剝繭搬得解決,要么就是雷霆一擊一次性解決問題,前者的難度在于一個人終其一生保持英明決策不犯錯就很難還要幾代人都做到,似乎不太可能,后者的問題在于本身底子太差虛不受補,真要雷霆萬鈞的擊破陰霾到時候真的被擊破的是誰都不知道。而三朝的亡國君其實都是采用的同一手段——雷霆一擊,蕩平宵小,只是時間人物都不同結(jié)果卻是如此的相似,同樣擰不過大勢。
那么大勢是什么呢?是美人褒姒?是真的烽火戲諸侯?應(yīng)該說都不是,大勢在這里只是這些作為臣下的不約而同想造反的心。前人的功過是非一向由后人來評說,參與這些合謀的諸侯國肯定不會黑自己,那么只能黑敵人了,于是這場由人心引導的鬧劇最后由一位亡國的帝王來背鍋,堪稱是完美的結(jié)局不是么。所以說不管歷史上是周什么王做什么事,西周一定會滅亡的,一樣會有背鍋的,只是周幽王在這個尷尬的時間里出現(xiàn)罷了。你認為呢?
從來沒有周幽王是周朝最后一個天子的說法。周朝分為兩個大的時期,前期為西周,后期為東周。東周又被后來的歷史學家分為兩個時期:春秋和戰(zhàn)國。因此所謂的西周、東周、春秋、戰(zhàn)國都是處于同一朝代,在這個朝代最高統(tǒng)治者為周王。其中戰(zhàn)國最后的30多年時間是處于天下無主的時期,但由于當時的各國都是周代所分封的諸侯國,因此在秦統(tǒng)一之前也把它算作周朝。周幽王死后,周朝并沒有滅亡,他的兒子周平王繼位并遷都洛邑。周朝最后一個王是周赧王(名延),在位59年,公元前256年,西周君參與六國合縱,秦昭襄王非常惱怒,派兵攻打西周,西周君非常害怕,于是趕緊帶著周郝王跑到咸陽向秦王謝罪。秦昭襄王滅掉了西周,西周君和周王被廢為普通百姓。史家一般認為周朝亡于此年。七年后,秦相呂不韋率軍滅東周。
烽火戲諸侯此事已經(jīng)被考古發(fā)現(xiàn)所證明為偽,但是周幽王依舊是一個昏庸無道,寵妾滅妻的昏君,所以不得人心,落難之時無人救援。并且是周幽王主動出擊申侯,結(jié)果被反殺,而周幽王與申侯又是老丈人和女婿的關(guān)系,所以其他諸侯都沒有參與此事。
01.烽火戲諸侯是假的
在2012年,?清華簡?的破譯,使得烽火戲諸侯這件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被證明為虛構(gòu),雖然之前一直有著各種爭議,因為諸侯散布在周朝各地,怎么可能同時到達驪山,并且當時有沒有成熟的烽火技術(shù)也存疑,但是畢竟這是由秦朝《呂氏春秋》最早記載的事情,司馬遷在《史記》中也引用了此事,所以大家都將信將疑,一直到?清華簡?這個戰(zhàn)國時的史料被解讀,?烽火戲諸侯?才正式被打上了?偽?字。
02.周幽王廢申后立褒姒,廢太子,攻打申后之父申侯
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的真相是這樣的:
周幽王原本娶了申國的諸侯王申侯的女兒為王后,也就是申后。申后生了兒子,被立為了太子。結(jié)果褒姒的出現(xiàn),使得周幽王廢了申后的后位,而且因為褒姒有了兒子,還廢了原來的太子。申后傷心憤怒痛苦,干脆帶著兒子回娘家找自己的老爸了,申侯也心疼女兒,接納了他們。結(jié)果周幽王不知哪根筋不對,覺得這樣是在羞辱他,于是興兵討伐申國。申侯也不是好惹的,與戎族結(jié)盟,擊潰了周幽王的烏合之眾,周幽王兵敗被殺,西周滅亡。
03.諸侯表示不想跟著這個昏君干,也不想插手人家家事
但是周幽王不是天下共主嘛,怎么沒一個救他的呢?這是因為周幽王不是什么好人,平常就鋪張浪費,還重用奸佞虢石父,肆意妄為,不受諸侯們的擁戴。并且周幽王隨意廢后,也不合禮制。申侯作為老牌諸侯,與許多諸侯有著利益關(guān)系,所以周幽王廢申后,也損害了其他諸侯的利益。最后,這件事說到底還是申侯與周幽王這對岳父女婿之間的家事,其他諸侯也不好插手。所以,一直到最后都沒有一個發(fā)兵救周幽王的,周幽王就這樣被干掉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23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