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也許很多人對他并不是特別了解,但商湯滅夏這段歷史你一定知道,在后世的史書當中,夏桀荒淫無道,成湯起而滅之,建立起了商王朝。而成湯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些,也并非是一己之力,他的身后有一個奴隸出身的丞相協(xié)助他。當時的社會等級非常嚴格,奴隸就是奴隸,一輩子都翻不了身,但是為什么伊尹卻可以做到別人做不了的事情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1.伊尹是如何成為丞相的
伊尹并不是他的本名,他因為母親居住在伊水,自己后來被封官“尹”,就相當于宰相,所以后世稱他為“伊尹”。伊尹真正是一個奴隸家庭出生的孩子,母親是采桑養(yǎng)蠶的奴隸,父親是廚師奴隸。相傳,他的母親因為夢見有神人告訴她逃命,但她還把消息告訴了別人一起逃命,所以受到懲罰,變成了一個空桑。
空桑中有一個嬰兒,被帶給了有莘王,這就是伊尹。伊尹勤奮好學,不僅懂得烹調(diào),還懂得治國,不僅是貴族的廚師,也是貴族子弟的師父。伊尹因此聲名遠播,成湯聽聞之后當然想把他找過來,但是有莘王不答應,成湯只能娶了有莘王的女兒,伊尹就作為陪嫁的奴隸,進入了成湯的王宮。
2.成湯
而成湯,也就是商湯,他其實和姬昌有些相似,當時都是大國的一個小國,商國當時是夏朝的方國,成湯是君主,后來滅掉了夏朝建立商朝,成湯也就成為商朝的開國君主。伊尹輔佐成湯,經(jīng)過了二十年的征戰(zhàn),終于消滅夏朝建立了新的商朝,結(jié)束了夏朝末期的中原紛亂,而且勢力遠遠超過夏朝。
尤其是,成湯滅掉夏朝這件事情,也打破了“國王永定”的說法,給后世歷朝歷代的更迭建立提供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用武力去消滅敵人。而且,成湯建立商朝之后,并沒有消極懈怠或者說是貪圖享樂,而是積極發(fā)展鼓勵生產(chǎn),商朝的統(tǒng)治也令很多其他部族的人們紛紛歸服。
3.伊尹如何輔佐成湯
那伊尹又是怎么輔佐成湯的呢?我們前面說到,伊尹有一個身份是廚子,而作為一個丞相兼廚子奴隸,他當然是把烹調(diào)的技術(shù)在政治方面發(fā)揮到了極致,在他看來,治理國家就像是做好一鍋菜,每一種味道、火候、食材,都得好好把握,國家也是如此,政治、軍事、文化等等,各個方面都得好好衡量。
伊尹的這種治國思想,倒的確是不常見,但是細細想來也的確是如此,老子把他的思想看作是“治大國若烹小鮮”,做得出一手好菜,以小見大,伊尹當然也能治理好一個國家。
伊尹的典故是如下:
伊尹姒姓,空桑(今河南省杞縣空桑村)人,出生于前1649年。他是夏末商初政治家、思想家,商朝開國元勛、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中華廚祖,被后人奉祀為“商元圣”。
伊尹本是有莘氏的陪嫁奴隸到商湯那里當廚師。伊尹有遠大抱負,不甘作奴隸,于是利用向商湯進食品的機會,向商湯分析天下形勢。
商湯很欣賞他,便取消了伊尹奴隸身份,并提拔為“阿衡”(亦稱“保衡”,相當于宰相,后人習用“阿衡”一詞代指伊尹)。前1600年,輔助商湯滅夏朝,商朝建立。任職期間,整頓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經(jīng)濟比較繁榮,政治比較清明。
太甲即位時昏庸無能,伊尹軟硬皆施,把太甲流放到桐地(今河北臨漳),建宮居住,達三年之久。伊尹自行攝政,管治國家。直到太甲悔過自新了,才迎回太甲復辟執(zhí)政,使太甲變成了一位圣君。
伊尹歷事商朝商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五十余年,為商朝立下汗馬功勞。沃丁八年(前1549年),伊尹病逝,終年100歲。沃丁以天子之禮把伊尹安葬在商湯陵寢旁,以表彰他對商朝做出的偉大貢獻。
中文名稱: 伊尹
又名: 名摯 阿衡
性別: 男
所屬年代: 商代
相關(guān)事件: 伊尹放太甲
相關(guān)人物: 太甲
生平簡介
伊尹, 商初大臣。名摯,又名阿衡,尹是官名。他具備運籌策劃的才能,在滅夏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他是商朝初年的元老,自湯至太甲時一直是商王的輔佐大臣,在政治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傳說伊尹出身奴隸,生于伊水邊,原為有莘之君的近身奴仆,聽說商湯“賢德仁義”,而心向往之。商湯與有莘結(jié)親,他作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來到商湯手下,成為湯的“小臣”。他身為庖人(廚師),便乘機用“割烹”作比喻向商湯陳說,要他“伐夏救民”。據(jù)《韓非子·難言第三》載,伊尹曾對湯“七十說而不受”,可見耐心陳說之情形。后伊尹受湯的賞識,被任以國政,幫助商湯攻滅夏桀,并潛入夏王朝內(nèi)部以“間夏”。在商湯被夏桀扣押后,伊尹等人又給桀送去大批珍寶,使湯得以釋放。
《管子·地數(shù)》稱伊尹“善通移輕重、開闔、決塞,通于高下徐疾之□”。他輔佐商湯先后滅掉葛、韋、顧、昆吾等方國,最后一舉滅夏,建立了商王朝。伊尹被商湯尊為“阿衡”(相當于宰相)。商建國初,伊尹總結(jié)海內(nèi)萬邦存亡的教訓,制訂出君臣之間的關(guān)系準則。湯去世后,他又歷佐湯子外丙、中壬兩王。中壬后,湯之孫太甲繼位,商朝實權(quán)落到身居相位的伊尹手里。因太甲不理國政,破壞了商湯之法制德行,伊尹將他放逐,囚禁于桐,自攝行政當國。太甲居桐三年,悔過自新,伊尹還政于太甲。太甲死后,伊尹作《太甲訓》三篇(今佚),并尊太甲為“中宗”。據(jù)說伊尹活了一百余歲,卒于沃丁時,沃丁以天子禮葬之。伊尹在商代受到諸王隆重的祭祀,殷墟甲骨文中就有祭祀伊尹的卜辭,可見他的地位之高。
另一種說法是,伊尹為篡奪王位,將太甲放于桐而自己親政。他自立為王統(tǒng)治了七年,因得不到擁護,太甲便乘機從桐逃回王都,將他殺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23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