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王導,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事跡。
《資治通鑒》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王導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導遣八部從事行揚州郡國,還,同時俱見。諸從事各言二千石官長得失,獨顧和無言。導問之,和曰:“明公作輔,寧使網漏吞舟,何緣采聽風聞,以察察為政邪!”導咨嗟稱善。
東晉皇帝司馬睿時期的宰輔王導(也是王羲之的伯父,東晉時著名的書法家),有一次去下面指導工作,讓隨行的下屬評判俸祿二千石的官員們在工作中的得失,于是大家各抒己見,唯獨一名名叫顧和的隨行下屬不說話,王導覺得奇怪,就問顧和一言不發(fā)的原因。
顧和說:“我覺得您作為當朝宰輔,不應當聽信一面之詞,讓官員養(yǎng)成打小報告的風氣,對下面那些真正做實事的基層官員,應該從大局出發(fā),不拘小節(jié),要有網漏吞舟的度量,不要聽風就是雨。”
按理說,被顧和當面頂撞,王導應該惱羞成怒才對,可是他卻非常開心,還一個勁地夸顧和“說得好!”這個事情雖然不大,卻反映了一個生活中,特別是在職場上經常遇到的現象,那就是領導與下屬的思維錯位,究其原因,還是各自的崗位不同,眼界責任還有要面臨和解決的問題各不相同,所以才會產生這樣的沖突。
一、大領導心中有一盤棋
作為統(tǒng)領全國政局的王導,他必須對舉國上下的情況了然于胸,特別是對人事安排,更要有縱觀全局的眼光。王導讓隨行人員談論地方官,除了可以借此了解地方官吏的施政情況外,還可以看出身邊這些高官們對地方政務了解的程度,還有各自的理念,表達能力,甚至指導工作的能力。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雖說身為宰輔要管理全國方方面面的事情,但是也不可能事無巨細,面面俱到,所以得力的下級官員,是必不可少的。作為宰輔,選拔出能干而且忠心的副手,再管理好這些副手,自然就會事半功倍。
當然這些高級副手自然也是要選派好再下一級的官員,如此類推,逐級管理,形成權力下放的金字塔,作為這個金字塔頂部的宰輔,只要能夠將這張遍布全國的管理網絡的體系捋順,令其言路暢通,運轉高效,自然是可高枕無憂了。
王導的這種做法并不少見,即便是在現代公司的架構中,也經常體現出這種理念。公司權力最大的是總裁,總裁下面是管理幾大區(qū)域的副總,副總下面是各個部門的經理,經理之下是相應的業(yè)務組長。
所以說,王導便如同這大公司的總裁,隨行的高級副手則好比區(qū)域副總,而那些俸祿二千石的官員們,則是部門經理,作為總裁,讓副總匯報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人事任命及經理們的工作情況,也是順理成章的工作方式。
二、很多人都有和顧和一樣的中層心態(tài)
站在顧和的立場,他的觀點確實沒有毛病,他只是看問題的高度和角度與王導是不一樣的,或者說,他沒有更多地去揣摩這位王總裁的真實意圖,王導的視覺是站在高崗上俯瞰大地,而顧和則是站在半山腰仰望著山峰。
在顧和看來,大領導應該在工作上,給下屬更多的發(fā)揮空間,并且允許在一定范圍內出現錯誤,畢竟有些事情大家都是第一次去辦,如果不進行嘗試,誰又能找到合適方法呢?
如果上層領導的眼睛里只盯著下屬日常工作中的錯誤率,那么下屬做事必定會束手束腳、謹小慎微?,F代的職場上不是也有這么一句流行語:“只要做事,就會犯錯”??梢娙菰S有一定范圍的“糾錯成本”,不僅不會影響下級的工作質量,說不定還會成為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動力。
顧和的這種心態(tài),是不是似曾相識?是不是在我們周圍,經常會有人抱怨領導給制定的規(guī)則太多,讓下面的人沒法干活,甚至為了不扣獎金,只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看來這種高層領導與下屬員工間,因為錯位思維產生的矛盾,真是古來有之,古今相同呀。
三、善于從下屬的問題總結經驗的領導,才夠合格
這么一分析就明白了,顧和顯然沒有理解王導的用意,不過王導不但沒有生氣,反而當眾表揚了他,這個操作怕真是體現了王導的宰輔風范。
憑王導的身份,他的意圖不會也不必要向顧和過多地解釋。況且還有其他官員在場,如果說多了,甚至產生了爭執(zhí),恐怕整個會議氣氛就被帶偏了,這樣不僅王導的目的達不到了,而且還降低了當朝宰輔的身份。
估計在王導看來,即便顧和不太理解自己的做法,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畢竟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只要他能夠踏踏實實、兢兢業(yè)業(yè)、盡忠職守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可以評選優(yōu)秀員工了。至于其他的,真的沒有必要計較。
恐怕是顧和那句“網漏吞舟”說到了王導的心坎兒上,抓大放小,統(tǒng)攬全局確實是作為一個宰輔(如果在現代,就是作為總裁)必備的素質和能力,不是說工作細節(jié)不重要,只是抓細節(jié)這種具體的工作,還是交給有現場工作經驗的基層人員去落實比較好。
一條船要走得穩(wěn)走得快,除了劃槳的,掌舵的更是至關重要,類似王導這樣的角色,只要穩(wěn)穩(wěn)掌好舵,把持好前行的方向即可,如果讓掌舵的還得琢磨著劃槳,別說讓船行得穩(wěn)行得快,只怕不翻個底朝天就阿彌陀佛了。
雖說下屬出現紕漏會付出一定的代價,但也要看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在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上,出現的無心之過,那的確應該有一定限度的包容和理解,并給予時間,限期糾錯?!八燎鍎t無魚”,學會與問題并存,且能一邊解決問題,一邊帶動團隊向著既定的目標,不斷前行壯大,才是一個真正合格的領導人。這個看似冒失的顧和,其實心里非常明白這個道理,從這點來說,確實值得表揚,令人欣慰。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23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