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嘉靖年間湖南永州有一個貢生叫楊成章。為了更好理解后面發(fā)生的事情,這里小編先簡單介紹下貢生是什么。
貢生其實就是秀才。按明朝的科舉制度,考中秀才以后需要到縣學、府學或州學就讀,參與統(tǒng)一培訓,然后朝廷不定期會從各地府、州、縣學的秀才中擇擾選擇一些去國子監(jiān)讀書,其中每年固定從各地選擇的貢生又被稱為歲貢生。
在明朝,通常來說只有舉人以上才有做官的資格。三甲以上的進士殿試過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政,通常會直接授予官職,而那些考了很多次會試卻始終考不上進士的舉人,如果想當官的話,也可以去吏部報到,等待職位出缺,海瑞就是這樣當上的官,這種選拔被稱為大挑。
貢生就類似于舉人,有當官的資格,但含金量沒那么高,剛開始的時候,貢生的人數(shù)少,還能授予官職,到后面進士、舉人想當官都沒有官位可選,貢生這種“自學文憑”就更難授官了,通常就是從國子監(jiān)畢業(yè)以后,授予一些虛銜和允許貢生穿戴官員才能使用的衣物。
接著說回楊成章的事情。
楊成章的父親叫楊泰,曾經(jīng)是浙江海寧縣的一個巡檢,娶有一妻何氏,后來又買了一個妾叫丁氏,楊成章是丁氏生的孩子。
在楊成章4歲時,楊泰便死了。父親死了,家里也沒了經(jīng)濟的來源,一家人在海寧活不下去了。于是這一家人便決定分家,由妻子何氏帶楊成章回老家,丁氏則回錢塘縣娘家。分別以前,丁氏拿出一個銅錢分成兩半,作為以后相認的憑證。
三人分別以后,楊成章隨著何氏回了老家。不久后,何氏就生病去世。臨終前,她拿出所藏的半個銅錢 ,告訴楊成章自己并不是他的親生母親,他的母親是丁氏,并且已經(jīng)回了錢塘,讓楊成章長大后去找自己的親生母親。
就這樣,楊成章一邊勞作,一邊讀書,考上秀才以以,又結(jié)了一門親事。這時,長大成人的楊成章決定離開家鄉(xiāng),前去錢塘尋找親生母親丁氏。
另一邊,丁氏在回到老家以后,又嫁給了東陽人郭氏為妻,并且生了一個兒子郭珉。丁氏也經(jīng)常想念楊成章,于是便讓郭珉帶著另一半銅錢出發(fā)去永州。
可能是上天憐惜這一家人,楊成章和郭珉兩人竟然在中途的一個客棧碰上了,而且一見如故,相談甚歡,最后聊著聊著,拿出銅錢一對比,發(fā)現(xiàn)對方就是自己同母異父的兄弟,更是喜極而泣。
兄弟兩人相認后,便由郭珉領(lǐng)著楊成章來到了東陽去見親生母親丁氏。見到母親丁氏后,楊成章非常激動,當時丁氏的第二個丈夫已經(jīng)死去,楊成章就想把母親帶回老家奉養(yǎng),但丁氏不同意。于是楊成章只得留下來,在東陽侍候母親,這一呆就是幾年。
丁氏死后,楊成章又在母親的墓前搭起草廬守制,幾年下來,悲痛得形銷骨立。楊成章的孝行在當?shù)貜V為流傳,被當成是學習的榜樣。
守孝三年以后,楊成章以貢生的身份來到京城國子監(jiān)學習。上面已經(jīng)說了,貢生通常是不授予官職的,但是吏部官員卻被楊成章及其弟弟郭珉的孝行所感動,認為這種孝行值得贊揚,于是特例給楊成章授予國子監(jiān)學錄一官(類似于大學行政管理人員),他的弟弟郭珉則是由當?shù)氐胤焦俳o予相應獎勵。
楊成章兄弟倆的孝行不必多說,其實何氏的行為也是值得贊揚的。何氏一心一意撫育楊成章,在其生病以后,卻能不嫉妒,而是教導他去尋找自己的親生母親,也是通情達理的一個表現(xiàn)。
中國古代講究忠臣孝子,認為孝子才能出忠臣,因此對于臣子的孝道特別重視,如漢朝還有舉孝廉的制度,認為孝子才能當官。
守制也是對孝道的一種強調(diào)。父母死后,大部分的官員雖然不會真的悲傷到無法工作的地步,但為了表示孝道,必須讓他們回去守孝三年,從而符合禮法,也是為了給天下萬民作出表率。歷朝歷代作二十孝圖、孝子傳同樣是為了弘揚孝的精神,讓百姓更好理解什么是孝,如何行孝。
朝廷對楊成章兄弟的表彰也是對于“孝”的一種贊揚,告誡百姓應該謹記孝道,不要因為母親沒有撫育你就忘了生身之恩,不能因為距離疏遠就忘了一家人間的親親之情,這種以生俱來的血緣關(guān)系是不可磨滅的。
因為孝心,因為孝行,他的母親去世以后,他也并沒有離開,反而在墓地前搭了草廬,守著母親,一般人守靈也就幾天半個月,楊成章守了三年,這幾年守靈期間,因為母親的離開,茶不思飯不想,變的老瘦了,后來他的孝行被當?shù)厝酥懒?,互相傳播,變成了大家學習的榜樣。
貢生沒有當官的資格,貢生當官一定是有原因的,那楊成章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孝順,他對母親的這種行為,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所以楊成章作為當時明朝的貢生,特例給予國子監(jiān)學錄一官。
楊成章在四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死了,一個正妻,沒有孩子,楊成章的媽媽是買來的小妾,小妾生的就是楊成章,父親死了,家里也生活不下去了,最后決定三個人分開生活,正妻帶著楊成章回楊家的老家了,臨走之前把銅錢分成兩半以后好相認。
剛回老家沒多久正妻去世了,去世之前就告訴楊成章自己并不是他的親生母親,就把半個銅錢給他了,當時的楊成章還小,不能獨自去找自己的親生母親,他就獨自在老家生活了,還考上了秀才,娶了妻!
現(xiàn)在有了能力,決定去找親生母親,那時候楊成章的親生母親早就嫁人,又生了一個兒子,叫做郭珉,親生母親也非常思念他,就叫郭珉去找他的哥哥,兩人在路上正好偶遇,聊的挺好的,說了來意,拿出那半個銅錢,一對正好對上了,這就去見了自己的母親。
親生母親的第二個丈夫也死了,本來他想把自己的母親接回家供養(yǎng),但是母親不同意,沒辦法就在母親的老家伺候她,這一照顧就是幾年,直到母親去世,又繼續(xù)守孝三年,故事就是這樣的,他的孝心感動了大家,他的孝行值得大家學習!
他是楊成章,是一個非常有孝心的人,正是因為他的孝心,幫助他獲得了一個官職,終身享受國家的俸祿。說到這里大家是不是很驚訝呢?原來有孝心還能有官做,裝一下不就好了嗎?在明朝的時候,早些年,考取功名的人比較少,小小的貢生,也就是地方秀才,除了教書以外,也是有獲得官職的可能性的,因為他的孝心感動了朝廷,朝廷想讓他為官做個表率。
小時候楊成章的家境還是不錯的,他是父親二房的孩子,因為家里只有他一個男孩,很受寵愛,可是在他四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一家人都生活就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為了能夠繼續(xù)生活下去,他被父親的正妻帶回了老家,親生母親則回到了娘家,兩方人為了以后能夠相認方便,一邊各留下了一半銅錢做信物。
就這樣楊成章和自己的嫡母生活了很多年,后來他的嫡母去世,在臨終前告訴了他自己還有親生母親在錢塘江,讓他去尋找,起初他沒有去,等他考取了地方秀才,有了家室之后,突然想起來自己的生母,就踏上了尋母之路,這么多年過去了他的母親已經(jīng)改嫁,還有了自己的孩子,其實,不只是他想自己的母親,他的母親也在派孩子找他,大概是母子連心,很快兩人就相認了。
之后楊成章就留在了錢塘江照顧自己的母親,幾年過后,母親去世,他還在母親墳前搭起來了一個草廬守了三年的孝期,此時傳到朝廷里,就給了他一個官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23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