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說起康熙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中,相信明太祖朱元璋和清圣祖康熙對于大家來說并不陌生。朱元璋和康熙分別是明朝以及清朝中最為人們熟知、且功績頗高的皇帝,他們對于朝代的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那么這兩位皇帝之間又有何關聯(lián)呢?
朱元璋的陵墓位于南京,名為明孝陵,墓前有一塊石碑,石碑上刻著四個大字“治隆唐宋”。這四個字是康熙親自御筆題寫,那有什么含義呢?
“治隆唐宋”意味著朱元璋將明朝治理的興盛繁榮,甚至超過了唐宋二朝。那么究竟是何人給予朱元璋這么高的評價?他就是上文提到的康熙皇帝。
按理說,明朝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最后一個由漢人統(tǒng)治的王朝。而清朝則是由滿族人治理,二者并沒有任何關聯(lián),甚至在政權更迭方面頗有些敵對。因此這兩個朝代的關系能好到哪里去呢?
我們舉個隋唐兩朝的例子,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大多數(shù)的隋朝皇帝不外乎都是昏君。而在唐朝的史籍中,也有類似隋朝昏君的記載,對前朝統(tǒng)治者的抹黑以及污蔑,是當朝統(tǒng)治者大多數(shù)的做法。
但是,清朝的康熙皇帝卻是一個例外。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在35集時,就有提到康熙皇帝南巡去了明孝陵。
而真實的歷史上,康熙皇帝確實曾經(jīng)南巡過。他曾經(jīng)六次南巡,每次到南京都會去明孝陵給朱元璋掃墓。除此之外,康熙在第一次南巡時,甚至還會對朱元璋的陵墓三跪九叩,行跪拜之禮?!犊滴跗鹁幼ⅰ繁容^明確記載:“巳時,上率內(nèi)大臣、侍衛(wèi)、部院官員往謁明太祖陵,于孝陵殿前行三跪九叩禮”。
三跪九叩是中國古代最為敬重的禮節(jié),那么同是皇帝,為什么康熙皇帝要對朱元璋行這么大的禮?
在這其中有兩個原因,首先第一個原因便是肯定朱元璋對于明朝的貢獻。他帶領群眾推翻了元朝暴政,大大推動了明朝建立后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促進了國家穩(wěn)定的局面,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yè)。
我們不得不承認,即便朱元璋在性格上有一些多疑、自大,但是他對于國家治理的舉措與手段,相對來說還是合理的。而明朝的發(fā)展史在明清兩朝的過渡銜接中,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階段。因此,康熙皇帝敬重他情有可原。
眾所周知,滿族的前身是女真人,而女真人建立了金朝。在歷史上,金朝是被蒙古人所建立的元朝所滅,至此女真人一族逐漸沒落。伴隨著明朝建立,朱元璋將蒙古人逐出中原,隨著蒙古族的一蹶不振,女真人再次重新崛起,最終清軍入關,得以建立清朝。
如果當初朱元璋沒有對女真人放松警惕,那么便不會有后世清朝的建立。一方面來說,朱元璋的一些舉措間接成就了清朝;另一方面也是肯定朱元璋對明朝的貢獻和所做出的政績。當然,在面對逝者時,康熙帝也懷著一顆敬畏的心。
這也就是為什么康熙皇帝會為他掃墓,甚至三跪九叩,行跪拜之禮。
第二個原因則更加簡單明了,在清朝建立后,滿漢兩族一直頗有糾紛,這讓康熙皇帝一直頭痛不已。而作為清朝皇帝,對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尊敬甚至跪拜,更能夠展示他寬廣的心胸,同時也能夠讓手下的漢族官員信服他。
除此之外,康熙皇帝的舉措,也能夠吸引一大批具有才能的漢人供其所用。對康熙皇帝來說,僅僅是對朱元璋進行三跪九叩,便能夠大力吸引人才,甚至還能夠穩(wěn)固朝廷統(tǒng)治,何樂而不為呢?
說簡單點,就是清朝初期,滿漢社會矛盾是一直存在的??滴趸实鄞伺e,無疑是為了拉攏人心,鞏固自己的政權統(tǒng)治。
通過一些史料記載,康熙帝在行跪拜之禮的那次祭拜,請了很多朝廷大員一起參加,這些大臣中必然少不了一些漢人,場外還有許多的漢人百姓。
康熙帝的這次祭拜,也暗指出了自己是大明的繼承者,向大明開國皇帝祭拜,也是為了向漢人證明自己對漢人的尊重,并讓漢人對清朝進行歸順,從而能維護好自己的統(tǒng)治。
因此從康熙七年開始,康熙皇帝南巡的時候,便前往南京明孝陵去祭祀明太祖朱元璋。
值得一提的是,他還親自給朱元璋的陵墓賜了祭文:“自古歷代帝王繼天立極,功德并隆,治統(tǒng)道統(tǒng),昭垂奕世,朕受眷命紹贊丕基,庶政方親,前徽是景,明煙大典亟宜肇修,敬遣遄官,代將牲帛爰昭殷遮之忱,聿偁飲崇之禮,伏惟格歆,尚其鑒享。”
包括后來在康熙二十三年、二十八年、三十八年以及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康熙皇帝曾六次南巡,甚至就連前往朱元璋陵寢的路途中,康熙皇帝都不愿意駕車前往。他說到:“洪武乃英雄奮起建功立業(yè)之主,不可與他君并,朕當躬往致奠?!?/p>
康熙皇帝的一系列舉措,讓朝廷中的眾多漢族大臣頗為感動,并且得到了漢族百姓的擁護。而曾經(jīng)部分漢人對于滿清政權的不滿,也隨著康熙皇帝對明太祖陵墓的一系列舉措逐漸消散。
當然,在后來的幾次祭拜中,其實康熙帝并沒有行如此大禮。在他第一次前往祭拜朱元璋的時候,他走的是百官們所走的甬道,而并沒有走皇帝專用的道路。以此來向漢人展示自己的誠意,從而得到漢人們支持新朝的心。
我們不得不承認,康熙皇帝是一位極其聰明的帝王,他懂得如何掌握人心,也懂得如何穩(wěn)定政權。
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替朱元璋掃墓,并對其陵墓三跪九叩的事跡在當時被傳為了一代佳話。
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往事有人或許早已忘記,而有人或許從來都未知曉。但是這兩位睿智、果敢的帝王仍然被刻在歷史的軌跡中,他們雄偉的身影從未明滅。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據(jù)史書記載,大清皇帝康熙在位期間,曾六次南巡,每次南巡都會到南京的朱元璋墓前行三跪九叩大禮。一般情況下,后來建立的政權,都是大書特書前朝政府的腐敗、昏庸、無能及殘酷統(tǒng)治百姓的各種罪狀,而康熙卻對一個被推翻的前朝皇帝,反其道而行之,令人不解。
康熙在朱元璋的墓碑上題“治隆唐宋”四個字,是對朱元璋執(zhí)政期間治理國家能力的贊譽。他認為朱元璋治理國家的手段和能力高于唐、宋兩朝。當然了,明朝是否高于唐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康熙執(zhí)政年間,滿漢兩族仍有不少的矛盾。當時還有很多“反清復明”的勢力“暗潮涌動”,更多的是看似“順民”實則不忿大清統(tǒng)治之士,對他們來說這都是安撫之良策,康熙到明孝陵掃墓,也是向世人表明,滿漢是一家,這對國家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可謂是一種策略和手段,也的確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康熙帝曾說過:“明太祖雖然出身布衣,但是統(tǒng)一了中原地區(qū),并且文韜武略在唐宋諸皇帝之上。他參照歷史并且斟酌當時的現(xiàn)狀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這些周詳?shù)闹贫榷际呛蟠袷氐牡浞?。后來國家盜賊四起,國內(nèi)大亂,并不是皇帝昏聵暴虐,而是氣數(shù)已盡罷了。”
康熙對朱元璋墓行三跪九叩大禮,這也說明康熙有著帝王的胸懷、過人的氣度。是對朱元璋能力和功績的認可。不管前朝多么的不好,但是,好的一面后人就要學習和借鑒。
康熙中國歷史上是一位能力出眾、智慧超群的帝王,大清王朝在他的治理下,才有了康熙、雍正、乾隆的盛世王朝。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他有著強烈的漢民族色彩,明朝是在推翻元朝皇帝異族統(tǒng)治者的基礎上建立的,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大力的恢復以蒙古族統(tǒng)治時期而消失的漢文化,讓漢人從新站立起來??滴跏菨M族的正黃旗的人,作為一個異族的皇帝面臨的是成千上萬漢族的百姓,對于這個異族皇帝來說穩(wěn)固江山,減少內(nèi)亂的第一步就是要深得民心,所以康熙祭拜朱元璋的主要目的其實籠絡人心。
明孝陵是朱元璋的皇陵,位于現(xiàn)在的南京。康熙皇帝六次下江南都會到這里進行祭拜,其實這是他鞏固統(tǒng)治的一種工具,表面上看似是對朱元璋的敬重其實是用這種方式來拉攏民心實現(xiàn)全國統(tǒng)一的局面。
滿清統(tǒng)治者進去中原后曾經(jīng)為了抵制江南漢族人民的反抗和快速的實現(xiàn)全國統(tǒng)治,實行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恐怖政策來壓制反抗,雖然結果是非??焖儆行У牡峭瑫r也失去了民心,這樣也并沒有改變漢人根深蒂固的強烈排斥異族的思想,所以康熙皇帝在全國局勢穩(wěn)定下來后就開始實行籠絡人心的懷柔政策,并且接納和推行漢族人信奉的儒家思想。
康熙第一次下江南時就親自到明孝陵祭拜,并行三跪九叩之禮態(tài)度也十分恭敬,他的行為是歷代皇帝中都不曾有的例子,當時在此圍觀的數(shù)萬漢人都對他的行為感激涕零。后來又為明孝陵提筆建碑以此來表彰朱元璋,說他的豐功偉績超越了唐宗宋祖。而且以后每次來江南他都會來祭拜。 ?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24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