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康熙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在康熙晚年的時候,發(fā)生了一場激烈的“皇位爭奪戰(zhàn)”,九子奪嫡。最后皇四子胤禛取得勝利,成為后來的雍正皇帝。雍正即位后,一邊培養(yǎng)自己的勢力,一邊打壓親兄弟。在眾位兄弟中,唯獨胤祥最受雍正信任,一即位就封他為和碩怡親王,世襲罔替。
而除了胤祥,還有兩人得到雍正重用,就是皇十六子胤祿、皇十七子胤禮??滴踹@兩個兒子,都有漢人血統(tǒng),他們是靠什么得到雍正重用的呢?
我們先看胤祿,他的生母王氏是江南漢族女子,是當時康熙南巡時,蘇州織造獻給康熙的。王氏為康熙生了三個兒子,分別為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祿、皇十八子胤衸。
而胤禮的生母陳氏,也是一名漢人,早年入宮為宮女,后來得到康熙寵幸,生下了胤禮,這也是她唯一的兒子。胤禮擅長書畫丹青,精通詩詞歌賦,是典型的“文藝青年”。
那么二人是如何得到雍正重用的呢?
雍正即位后,先是讓老八胤禩和老十三胤祥為總理輔政大臣,分別封他們?yōu)榱H王和怡親王。后來雍正要清算老八,他知道這樣做的話,朝中的“八爺黨”勢必會不舒服,甚至可能反抗,于是他必須同時培養(yǎng)一個集團出來。這時候,胤祿就被幸運選中,成為了莊親王。
而胤禮能夠得到四哥雍正重用,還要感謝十三哥胤祥。其實在雍正心中,一直將胤禮當作“八爺黨”看待,所以他即位后,就將其派去守景陵。后來胤祥替他求情,說十七弟絕對不是“八爺黨”,他才智過人,將來一定能為君王分憂。
別人的話雍正可能不會聽,可胤祥的話,在雍正心中分量極重。于是雍正就以胤禮“辦理修飾景陵甚好”為由,將他召回京城,并封為果郡王,還讓他管理理藩院事務(wù)。
雍正二年,雍正上諭:“著加怡親王俸銀一萬兩,果郡王著照親王給與俸銀俸米。”這時候的胤禮已經(jīng)深受雍正信任,距離親王也只一步之遙。雍正六年,雍正正式晉胤禮為和碩果親王,此時正黃旗蒙古都統(tǒng)、鑲紅旗滿洲都統(tǒng)、鑲藍旗漢軍都統(tǒng)、鑲藍旗蒙古都統(tǒng)四個職位,全部由胤禮一人兼任,可見其受寵程度。
怡親王胤祥去世后,胤禮就成為雍正最信任的人,甚至讓他接手胤祥負責的事務(wù)。雖然胤祿也很受重用,而且后來還讓他當了“首輔”,但實際雍正要更加信任胤禮。
雍正臨終前,任命胤祿和胤禮為輔政總理大臣。乾隆即位后,對兩位叔叔十分尊敬,甚至特許他們免去殿前召見叩拜之禮。胤禮的身體向來都不太好,他帶病完成了《世宗憲皇帝上諭》,不久就去世了。乾隆命大皇子永璜為其戴孝,又親自去吊唁,為叔叔追謚“毅”。
由于胤禮沒有兒子,所以爵位無人繼承,乾隆召集大臣商議怎么辦。這時候胤祿等人上奏,建議讓乾隆幼子弘曕承襲爵位。于是乾隆下令修玉牒,正式將弘曕過繼給胤禮,承襲果親王爵位。
那么胤祿的結(jié)果又如何呢?他原本表現(xiàn)不錯,可在乾隆四年,胤祿因為參與“弘晳(胤礽次子)逆案”,被停親王雙俸,罷都統(tǒng)。謀逆是滔天大罪,可乾隆還是沒有過重處置胤祿,就是看在他多年兢兢業(yè)業(yè)的份上。不過從此以后,乾隆便不再讓他插手大事了。胤祿也是個聰明人,所以盡管后來乾隆恢復了他議政大臣的身份,他也不在朝堂上輕易發(fā)言了。
這樣明哲保身,反而能讓胤祿活得久一點。果然,直到乾隆三十二年,胤祿才走完自己的一生,享年七十三歲。這在康熙的兒子中,算是結(jié)局相當不錯的了,至少他比雍正、胤祥、胤禮都活得久,還是壽終正寢。
其實乾隆即位起,就有意限制宗室的權(quán)力,隨著胤祿的去世,大清宗室的權(quán)力一落千丈,正式游離于權(quán)力中心之外了。因此大部分宗室子弟,開始淪落為紈绔子弟,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jié),也算一個時代的開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25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