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余,一作繇余,罕之第三十七世孫。(軒轅黃帝之五世孫夏禹的三子少康氏,又名罕,封于無余;為無余王,余氏即由此始),春秋時天水人。由余的祖先原為晉國人,因避亂才逃到西戎。后來,由余奉命出使秦國。他見秦穆公賢明大度,便留在了秦國,秦穆公元年(前659年)投入秦國,被秦穆公任為上卿(即宰相),為秦穆公出謀劃策,幫助秦國攻伐西戎,一舉攻伐錦諸戎、緄戎、翟戎、義渠等十二個戎國,遂稱霸西戎,使秦位列春秋五霸。由余的子孫遂以他的名字以姓氏,稱為由氏和余氏。
鮑元前623年1月2日,由余病歿,秦穆公悲痛萬分,輟朝一日以示哀悼,又為他建造墳?zāi)?座:陜西雍州、武功郡丁山、西安等3座,江南淮安府武功山等。
由余的功績
他的事跡,在史記-秦本紀(jì)中有記載,首先來說他對秦國的貢獻(xiàn)之一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秦國在春秋中期的意識形態(tài)的發(fā)展,秦文化有一個特征就是”拿來主義“,春秋初期的秦國文化是比較落后的,商鞅變法之前的秦國文化所奉行的倫理價值觀基本上都是周人的禮制,所以秦國在穆公時代,基本上所認(rèn)為比較珍貴的東西,還是典型的農(nóng)耕民族所崇奉的宮室,財貨,由余第一次出使秦國,秦穆公向他展示秦國的宮殿珍玩,由余說:”使鬼為之,則勞神矣。使人為之,亦苦民矣?!扒啬鹿械奖容^奇怪,說中原華夏國家治理,靠的是詩書禮樂法度,即使這樣,還是不能救世于混亂,戎夷沒有這些,要治理好豈不是更加困難?由余說:恰是中原華夏有詩書禮樂法度所以才那么難以治理,自上古圣人黃帝創(chuàng)造了禮樂法度,并親自帶頭貫徹執(zhí)行,也只是實現(xiàn)了小的太平。到了后代。君主一天比一天驕奢淫逸。依仗著法律制度的威嚴(yán)來要求和監(jiān)督民眾,民眾感到疲憊了就怨恨君上,要求實行仁義。上下互相怨恨,篡奪屠殺,甚至滅絕家族,都是由于禮樂法度這些東西啊。而戎族卻不是這樣。在上位者懷著淳厚的仁德來對待下面的臣民,臣民滿懷忠信來侍奉君上,整個國家的政事就像一個人支配自己的身體一樣,無須了解什么治理的方法,這才真正是圣人治理國家的方法。從這方面來看,由余自戎使秦,與穆公的這段對話,反映了秦在春秋時代一方面積極吸收周文化成果來建立制度文化層的同時,還在不斷在與戎族的交往斗爭中,拿來了戎族的功利主義,這一點給后來秦國能夠徹底的實行商鞅變法打下了一定的文化心態(tài)基礎(chǔ),秦穆公認(rèn)識到由余是個人才,如果讓他在戎,則會成為秦國的禍患,于是設(shè)計讓由余歸順了秦國,秦穆公三十七年,秦采納由余的策略,轉(zhuǎn)變進(jìn)攻方向,全力攻伐西戎,滅掉十二個西戎小柄,史稱穆公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因為西周亡于西戎,所以秦穆公的對戎戰(zhàn)爭雖然沒有像齊桓,晉文一樣取得中原霸主地位,但是周天子還是一樣派遣召公向秦穆公致伯,承認(rèn)秦的西方霸主地位,大大提高了秦國在諸侯中的影響和地位,在左傳等史書中,秦國的歷史自秦文公開始見于《春秋》,但多不書國君事跡,而自穆公稱霸,”秦伯“之號開始頻繁出現(xiàn),這也可以算得上是由余對秦的功績,最關(guān)鍵的是,穆公向西擴張,給尚處在發(fā)展階段的秦國一個比較廣闊的戰(zhàn)略縱深和發(fā)展空間,為400年后秦國一統(tǒng)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25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