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元慶排名為什么會在宇文成都之后,小編為大家?guī)硐嚓P(guān)內(nèi)容,感興趣的小伙伴快來看看吧。
好兄弟!天下沒有能擋的起我半錘的。你能連擋我三錘,也算是個好漢,饒你去罷!”李元霸在四明山一戰(zhàn)中,面對不肯插小黃旗的裴元慶,說出了《說唐》里最霸氣的一句話。
年少的裴元慶能擋住李元霸三錘,的確了不起。隋朝十八條好漢的武藝分兩檔:李元霸一檔,其他人一檔。
除了裴元慶,沒有人能擋住李元霸半錘——不是李元霸自吹,第二條好漢宇文成都就是被李元霸“當”的一錘,把鎦金鏜打在一邊,撲身上去,活生生撕成兩半。
無數(shù)人曾大為質(zhì)疑:為什么能擋李元霸三錘的裴元慶,卻是隋唐第三條好漢,排在擋不住半錘的宇文成都之后?
十八條好漢,既稱“好漢”,就得有個說道。
什么人才稱得上好漢?
乍看上去,宇文成都作為書中“奸臣”宇文化及兒子的身份,作為輔佐“昏君”隋煬帝的將軍,一部《說唐》里似乎是個助紂為虐的角色,大反派。他被李元霸輕松手撕,被裴元慶錘打吐血,好像是個窩窩囊囊的漢子,“好”在哪里?。
奸臣之子,昏君之將,這兩重身份掩蓋了宇文成都的光芒萬丈。
宇文成都是什么人?
他力大無窮,殿前舉鼎,隋文帝親口封的無敵大將軍,隋煬帝的護駕天保將軍,勇冠三軍,一輩子輔佐了兩個皇帝;
他沒干過宇文惠及那樣仗勢欺人強霸民女的壞事,相反,他在全城百姓新年看花燈時候,兢兢業(yè)業(yè)做京師巡官,一出馬,就快刀斬亂麻,阻止了秦瓊一伙大鬧京師;
他做趲糧救應使,在韓擒虎大軍被伍云召打得一敗涂地的危難時候,大敗伍云召,一己之力擊潰南陽反抗軍;
他隨軍出征瓦崗寨叛軍,因為主帥楊林存門戶之見,想故意累死他,只身力敵雄闊海、伍云召、伍天錫、裴元慶四員猛將,打到吐血而歸卻無抱怨。
他屢屢在反抗軍最強悍的時候,被派去迎敵,卻功大不賞!
他就是一個大隋的救火隊長。卻因為能力太強了,反而給人感覺是理所應當。
李元霸雙錘打出唐世界。宇文成都則是一桿鎏金鏜苦撐住即將崩塌的隋天下。
這樣的王牌擎天柱,自然是第二條好漢。宇文成都馳騁沙場惡戰(zhàn)連連的時候,總兵之子裴元慶還是個吃奶的娃娃。
《說唐》中,有一段李元霸和宇文成都金殿比舉石獅子的情節(jié)。
宇文成都到午門,把袍袖卷起,一手托著腰,一手抵住獅腳,扯過身邊,將身一低,把獅子即舉起來,一步步走入午門,來到殿前放下。
李元霸將左手把左邊的獅子提過來,右手把右邊的獅子扯過去,拿住腳一齊舉起,搖搖擺擺進入午門。當下李元霸舉上殿,繞圈走了十多轉(zhuǎn),立在正中,把兩手舉上舉下十多遍……煬帝與眾官看了,俱伸伸舌頭道:“這也不是個人了,真正是天神了!”
你得出什么結(jié)論了嗎?是的,李元霸是天神,是怪物,反正不是人類。
而宇文成都,則是有血有肉的人,他要“把袍袖卷起”,要“托著腰”,要“將身一低”,要“一步步”氣喘吁吁走來,他憑借的既是力大,也是為了榮譽拼命。連看球賽,球迷都知道打出“勝也愛你,敗也愛你,不拼不愛你”的口號,后世的口碑當然不會因為他不敵神人李元霸而貶低他。
尤其是他的最后一戰(zhàn),
古代,評價一個將軍是不是好漢,是不是英勇,一個最簡單明確的條件:臨難不茍。
面對非人類可敵的李元霸李大魔王,裴元慶擋了三錘撥馬跑了,羅成虎口震出血逃走了,秦瓊槍被震飛跪下了,十八路反王無數(shù)大將面對打蒼蠅一般的李元霸,全部潰敗逃跑!面對李元霸的八百斤大錘,有,且只有宇文成都,沒退縮。
最后的潼關(guān)之戰(zhàn),宇文成都帶著兵馬距敵,迎面碰見李元霸。宇文成都的內(nèi)心是崩潰的,他魂飛魄喪,他臉色蒼白,他知道自己要死了,但他沒逃,而是說了聲:“罷!小畜生,今天與你拼命也!”明知不敵,明知必死,卻不退縮。這樣的人,就算被撕成兩半,也當然是第二條好漢!
就連《說唐》的作者,都被宇文成都感動了,特意留下了后筆:宇文成都復仇。
李元霸手撕宇文成都后,班師路上被雷劈!因為雷一聲一聲響在他頭上,李元霸大怒,將大錘拋向天空被落下后砸死。
書中早就暗示過了,李元霸是大鵬金翅雕轉(zhuǎn)世,宇文成都是上界雷聲普化天尊臨凡,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雷神。李元霸師傅、精通陰陽的紫陽真人告誡他不要殺使鎦金鏜的,自然不是瞎囑咐,而是深知雷神的復仇屬性。
雕翱翔于九天,雷擊于九天之上!生在塵世我打不過你,死后也要向你討命!這聲聲響雷,是宇文成都的不屈怒氣所聚。面對李元霸不逃,死后還能復仇的,一部《說唐》只此一人。
他叫宇文成都,他打不過怪物李元霸,但他是條漢子!排名第二,杠杠的!沒毛病!
與李元霸相比,宇文成都算是比較正常的人類,曾在隋煬帝面前舉起重5048斤的鼎。
戰(zhàn)況如下:
首次亮相:在長安城參社火時一人對陣秦叔寶、王伯當、齊國遠、李如珪眾人,四人不敵,忙用李靖給的赤豆狼狽逃生。
宇文成都VS伍云召:隋朝征南陽叛亂時對壘,二十余合,伍云召逃走,后為伍保設(shè)路障相救,伍感慨:“若無伍保,幾乎性命不留?!蔽樵普僭谒逄朴⑿壑信琶谖濉?
宇文成都VS雄闊海、伍云召、伍云錫三人:八十余合,不分勝負。雄闊海料敵不過,先走,余二人也逃走,宇文成都追趕。
宇文成都VS裴元慶:就是在追上面三人時碰到,宇文成都已處于疲憊狀態(tài)。兩回合,宇文成都擋不住,回馬便走。
由此,宇文成都的武力應該與裴元慶不相上下,但超出排名第四、五、六的雄闊海、伍云召、伍云錫三人很多。也算超人。后死李元霸之手,真強中自有強中手。
裴元慶,山海關(guān)裴仁基之子。隋唐好漢排名第三。
首秀:與瓦崗寨所有將軍對陣,均一合內(nèi)取勝,包括秦叔寶、程咬金、單雄信等。
裴元慶VS楊林:一回合,楊林敗走。
裴元慶VS新文禮:這是新文禮的首秀,一回合,新文禮敗走。
由此,裴元慶排名第三也算合理,其與宇文成都屬于一個檔次?!墩f唐》里除了李元霸以外,無人能在其之上。后被新文禮設(shè)計焚死于慶墜山。
在看看其他的一些評論
先引兩段《說唐》里的較量:
一、宇文成都VS李元霸:“成都……舉起流金鐺,向前當?shù)囊昏K,李元霸把鎚往上一架,當?shù)囊宦?,把流金鐺打在一邊。成都……舉起流金檔,又是一鐺,那元霸又把鎚一架,將流金鐺幾乎打斷,震得成都雙手流血,回馬便走。元霸一馬趕來,伸手夾背心一把提過馬。”
二、裴元慶VS李元霸:“元霸沖到西邊,當頭裴元慶一馬迎來。見頭上沒有黃旗,就把鎚打來。裴元慶把鎚一架,大叫道:“好家伙!”元霸又連打二鎚,元慶連架二下,叫道:“果然好厲害!”回馬便走?!?br>在書里,宇文成都天下第二,裴元慶是天下第三,但似乎看起來這第三要比第二厲害一點點。
當然,兩人也有一次直接的交手:“裴元慶手執(zhí)雙鎚,殺下山來,成都上前把流金鐺一擋,裴元慶把雙鎚一架,叮當一響,成都擋不住,回馬便走。”似乎也看起來這第三要比第二厲害,但如果前后呼應地看的話,這一場對決大家應該心知肚明,是屬于無效戰(zhàn)例,原因有二:1、宇文成都已經(jīng)跟雄闊海、伍云召、伍天錫三人打斗多時:“四人自辰時戰(zhàn)起,直戰(zhàn)至午后”,體力消耗巨大,更兼沒有吃飯,腹中饑餓;2、裴元慶是生力軍,更兼從上而下,沖力巨大。因此這次較量并不能作為裴元慶強與成都的證據(jù)。
但是從兩人與李元霸的較量結(jié)果來看,分明可以看出裴元慶要比宇文成都厲害一點點,因為兩人的標尺是同一人,用統(tǒng)一的標尺來衡量的話,則可以認定兩人的高低。
再來先引兩段《說唐》里的較量:
一、宇文成都VS秦瓊:“叔寶當先揮锏打去,宇文成都把二百斤的流金鐺,往下一攔,锏打著鐺上,把叔寶右手的虎口都震開了,叫聲:“好家伙!”回身便走?!?br>二、裴元慶VS秦瓊:“秦叔寶……把槍刺來。元慶將鎚當?shù)囊患?,把一桿虎頭金槍,打得彎彎如蚯蚓一般。連叔寶的雙手都震開了,虎口流出血來。叔寶回馬便走,敗入城中。”
這次又是統(tǒng)一的標尺:秦瓊用短兵刃與成都較量,僅是手的虎口震開,沒有流血,兵刃無礙;秦瓊用長兵刃與元慶較量,但雙手都震開了,且虎口流血,兵刃變形??梢娨赃@兩段較量來看,也是元慶優(yōu)于成都。因此,在《說唐》里的的許多蛛絲馬跡里,都是元慶要比成都高一點點。
盡管有網(wǎng)友論證過成都實際上應該比裴元慶高,都作了大量的論證:提到成都曾經(jīng)有兩次舉重的搶眼表現(xiàn),未發(fā)現(xiàn)裴元慶舉重物的記錄;宇文成都所擊敗對手的質(zhì)量要高于裴元慶所擊敗的對手;成都長兵器吃虧,元慶短兵器占便宜。因此結(jié)論,宇文成都天下第二,裴元慶是天下第三。但我總覺得這些證據(jù)底氣不足,因為所列舉的孤證居多,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如成都曾經(jīng)有兩次舉重的搶眼表現(xiàn),未發(fā)現(xiàn)裴元慶舉重物的記錄,這是個孤證,并不能證明裴元慶的力氣小于成都,因為你無法根據(jù)這個來推斷裴元慶的力氣到底有多大;宇文成都所擊敗對手的質(zhì)量要高于裴元慶所擊敗的對手,這是事實,但也是個孤證,我們同樣也無法因為裴元慶沒有擊敗雄闊海、伍云召、伍天錫而斷定裴元慶低于成都的結(jié)論來。至于兵刃長短優(yōu)劣說,作為大將,都是利用自己最熟練的兵器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武藝來,難道成都用錘會比用流金鐺更強?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再說,武術(shù)行話中都有“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的說法,所以兵器長短優(yōu)劣說,是靠不住的。因此,僅就《說唐》這部書里,實在找不到對成都有利的證據(jù),反而只有對元慶有利的證據(jù)。但為什么書的作者會說宇文成都天下第二,裴元慶是天下第三呢?這是個迷,誰也不知道,但他既然這么設(shè)定,我們就只能對此接受,但又存疑。
評話《隋唐之太原風波》,里面的“金殿比武”一段也提到了宇文成都與李元霸的較量,當然,比力氣一段顯示不出兩人的武藝來,但接下來的較場比武(按皇帝規(guī)定只比三合)一段可以明顯地看出兩人的武藝高低,下面來回放一下:
第一回合:宇文成都掄鏜砸下來,李元霸左手單手錘抵擋,但招架不住,后來只能右手錘也架上去,掀開成都的鏜,但李元霸沒還手。
第二回合:李元霸雙錘砸向宇文成都,成都用鏜招架,但招架不住,遂用推窗望月一招,卸開李元霸雙錘,然后撥馬避開。
第三回合:李元霸雙錘向前打宇文成都,成都撥馬躲開,回手一鏜,李元霸用錘架開。
可以聽出來,三個回合里成都都處于下風,但成都不是向《說唐》里那樣,一觸即潰,而是可以憑自己的武藝和經(jīng)驗與元周旋周旋的,至于能挺多久,由于后面的書沒聽過,不敢妄言。
而在評話里裴元慶與李元霸之戰(zhàn)又是怎樣呢?在《蘇州評彈書目選》里提到了這一戰(zhàn),下面也來回放一下:
裴元慶單錘砸李元霸,李元霸單錘架上去,裴元慶單錘蕩開,然后裴元慶奮力雙錘砸李元霸,李元霸左手單手錘抵擋,招架不住,只能右手錘也架上去,蕩開裴元慶雙錘,元慶撥馬逃走。這就是所謂“三錘擊走裴元慶”,但是基本上裴元慶是攻擊方,李元霸是防守方,勉強算是一個回合。當然,如果再要打下去,相信元慶還是能支持一會的。但從這兩場較量來開,宇文成都的表現(xiàn)明顯要高于元慶的,無論是武藝上還是經(jīng)驗上。
再來看兩人對于花招虛招的反應:
裴元慶VS邱瑞:正常打邱瑞不是元慶的對手,因此他使出獨門鞭,一鞭化出八鞭來打向裴元慶,裴元慶當時就楞了,不知怎么應對了,就不成章法胡亂招架,于是額頭上被邱瑞的鞭碰了一下,老頭手下留情,沒有傷他。
宇文成都VS伍云召:伍云召一開始就用出殺手,一槍化出三十幾個槍頭刺向成都,但成都胸有成竹,也不去辨認哪個槍頭是真,哪個槍頭是假,只是用鏜往伍云召的槍的留情結(jié)上架上去,一下子伍云召三十幾個槍頭就消失了。
可見,在戰(zhàn)場的經(jīng)驗方面,宇文成都的經(jīng)驗也是明顯要高于裴元慶的。
盡管評話里也講到了“三杰倒打二杰”的情節(jié),但那情況與《說唐》里差不多,也是三先鋒車輪大戰(zhàn)宇文成都將近一天,楊林有心借刀殺人要害死成都,不讓他休息、吃飯,結(jié)果成都又累又餓,最后被裴元慶打倒。但前面說了,這個是無效戰(zhàn)例,不能作為元慶高于成都的證據(jù)。在因此在評話里,小輩英雄里宇文成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二,裴元慶只能是第三,兩人無論在武藝、經(jīng)驗以及綜合方面都有差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25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