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砹烁诲龅囊恍┕适?,歡迎閱讀評論。
公元1033年,太后劉娥駕崩,23歲的宋仁宗開始親政。此時,范仲淹擔(dān)任右司諫,因敢于直諫,頗有名氣。范仲淹自恃才華卓絕,有一天,他偶然認識一位叫富弼的年輕人,此人才華橫溢,讓范仲淹佩服不已。范仲淹愛才心切,把富弼的文章拿給時任宰相的王曾、晏殊二人想看。王曾和晏殊一看,果然覺得富弼文采斐然,都想盡快見一見這位才子。
晏殊便悄悄問范仲淹:“這個叫富弼的,可曾婚配啊?我家中有一小女,若許配給他,你意下如何?”
《宋史》云:
范仲淹見而奇之,曰:“王佐才也?!币云湮氖就踉?、晏殊,殊妻以女。
于是,在范仲淹的撮合下,富弼成了晏殊的東床快婿。王曾本打算把自己的侄女許配給富弼,聽聞被晏殊搶先一步,遺憾不已。
富弼少年成名,有“洛陽才子”之稱,19歲考中進士,不久就名滿天下。富弼和范仲淹意氣相投,是“慶歷新政”的主要推行者之一。富弼一生兩次為相,歷經(jīng)四朝,在宋朝為官61年,是宋朝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其實,富弼不僅學(xué)識淵博,他還極為擅長雄辯,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富弼對北宋的最大貢獻,在于他幫北宋撬開了遼夏同盟,讓遼、宋、西夏以“三足鼎立”的形式穩(wěn)定下來,為宋朝的穩(wěn)定發(fā)展,做出重要貢獻。
當(dāng)年富弼奉宋仁宗之命出使遼國,還曾燒過一封家書,這件事引起后世的爭議。
宋朝慶歷二年(1042年),西夏出兵攻打宋朝,宋朝在雁門等地屯重兵防御西夏。于此同時,北方的遼國趁機派使者到宋朝,要求宋朝歸還關(guān)南的土地。宋仁宗害怕同時和西夏、遼國為敵,于是派富弼出使遼國。富弼到達遼國后,遼興宗質(zhì)問富弼:“宋朝違背盟約(澶淵之盟),派重兵屯于雁門,并且廣泛招兵,意欲攻打我大遼。我遼國臣子對此非常不滿,紛紛建議我出兵攻打宋朝。但我認為,只要你們能歸還關(guān)南的土地,我便不計較,若不然,我定然發(fā)兵南下?!?/p>
富弼聽完遼興宗的這番話,立即總結(jié)出遼興宗的三個重點:
第一,指責(zé)北宋,認為北宋屯兵雁門對遼國形成了軍事威脅。
第二,提出條件,要求歸還關(guān)南的土地。
第三,戰(zhàn)爭要挾,遼國大臣不滿,要求遼興宗出兵攻打宋朝。
于是,富弼采取逐一擊破的方式來回答遼興宗,富弼云:
第一,我們屯兵雁門,是防備西夏的,和貴國沒有關(guān)系。至于我們招兵買馬,那也是為了補充軍隊的缺額,并不針對遼國。
第二,你說關(guān)南的土地本就屬于遼國,現(xiàn)在要索回,這個說法我不認同。這片土地,很久以前便是中原人的國土,晉朝石敬瑭將他送給契丹,但周世宗柴榮又發(fā)兵攻下關(guān)南,每個時代的歸屬都不同,你說是你的,我說是我的,已經(jīng)很難說清楚,我們還是遵守之前的盟約比較好。
第三,你說遼國大臣不滿,要求發(fā)兵攻打我大宋。其實,我大宋的將領(lǐng)何嘗不想攻打遼國。因為天下和平,好處都讓君主一個人享受了。若發(fā)動戰(zhàn)爭一旦戰(zhàn)爭勝利,功勞都是武將的,一旦戰(zhàn)爭失敗,不管是割地還是賠款,損失都是君主的。所以,大臣們想要打仗,無非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我大宋精兵百萬,你們真的要出兵攻打,未必能占得便宜。只不過我宋朝天子珍惜和平,不愿意輕易和你們開戰(zhàn)罷了。
富弼抽絲剝繭,一層層給遼興宗分析,遼興宗連連點頭。第二天,遼興宗邀請富弼一起去打獵,因為隨行之人眾多,遼興宗故意靠近富弼的馬,輕聲說:“你昨天說得很有道理,但我朝臣子提出要南朝(北宋)獻出十縣的土地方能罷休?!?/p>
見遼興宗給自己交了老底,富弼說:“你們索要土地的目的不過是想要土地上的稅賦,我們可以適當(dāng)增加歲幣,以求兩國和平?!?/p>
其實,在出使遼國之前,宋仁宗就同意了增加歲幣。用富弼的話說:
“增歲幣非臣本志,特以方討元昊,未暇與角,故不敢以死爭,其敢受乎!”
即,增加對遼國的歲幣,本就不是我的本意。但宋朝正在和西夏開戰(zhàn),不宜再和遼國為敵。因此不得不答應(yīng)這個要求,但富弼此行,用部分金錢化解了宋遼危機,沒有割讓一分土地,也算不辱使命了。
在富弼和遼興宗談判的過程中,富弼頭腦清晰,不卑不亢,最終不辱使命。然而,富弼之所以能夠如此,也是付出了一定代價的。
原來,富弼在到達遼國之后,他的妻子晏氏(晏殊之女)正好生下兒子,晏氏大喜,連忙派人快馬加鞭將家書送到富弼手中。富弼聽聞妻子生了兒子,但卻沒看家書,立即把家書燒掉了。對于富弼這個行為,他的隨從們非常不解,富弼說:“前方將士正在和西夏血戰(zhàn),而陛下派我出使遼國,希望我能穩(wěn)住遼人,我自知身負重任,此時一定要保持頭腦心情。我不知道家書中所寫還有何事,但在(國家)大事未完成之前,我不能被這些瑣事亂了思緒?!?/p>
《智囊》記載:
再往,聞一男生,皆不顧。得家書,未嘗發(fā),輒焚之,曰:“徒亂人意?!?/p>
富弼的這種做法,在當(dāng)時備受稱贊。但到了近代,富弼的這個舉動卻充滿了爭議。因為部分學(xué)者認為,富弼雖然為國盡忠,但對家中妻兒也太不近人情,也有人認為明知家書內(nèi)容,還燒掉家屬,有沽名釣譽之嫌。您對此怎么看呢?
1. 爰民忘禍文言文翻譯 【富鄭公愛民忘禍】富鄭公為樞密使,坐石守道詩,自河北宣諭使還,道除知鄆州,徙青州,讒者不已,人皆為公危懼。
會河北大饑,流民轉(zhuǎn)徙東下者六七十萬人,公皆招納之,勸民出粟,自為區(qū)畫散處境內(nèi),居廬飲食醫(yī)藥無不備,從者如歸市。有勸公非所以處疑弭謗,禍且不測,公傲然不顧曰:“吾豈以一身易此六七十萬人之命哉!”行之愈力。
明年河北二麥大熟,始皆襁負而歸,則公所全活也。于是雖讒公者亦莫不畏服,而疑亦因是浸釋。
嘗見與一所厚者書云:“在青州二年,偶能全活得數(shù)萬人,勝二十四考中書令遠矣?!?——(宋)葉夢得《避暑錄話》 【注釋】 富鄭公,北宋名臣富弼,曾封鄭國公;坐,犯罪。
區(qū)畫,分片安置;歸市,趕集。 所以,用來;處疑弭(mǐ)謗,遭到疑忌,消除誹謗;且,將。
易,換;襁,(用)包袱;全活,保全存活;浸,逐漸。 所厚者,相交很深的人;二十四考中書令,主持過二十四屆官員考核的中書令(典出唐代汾陽王郭子儀)。
【譯文】 鄭國公富弼任樞密使時,因石守道寫詩案牽連,從河北宣諭使任上回京,半路降職為鄆州知州,改任青州知州,中傷他的人還不罷休,別人都替他感到危險害怕。這時正碰上河北嚴(yán)重饑荒,難民轉(zhuǎn)道東來的六七十萬人,他都收容了,動員當(dāng)?shù)卮髴舫黾Z,親自將饑民分片安置在州內(nèi),住房飲食醫(yī)藥沒有不齊全的,來的難民像趕集一樣多。
有人勸他這不是遭到疑忌的人消除誹謗的做法,禍患將難以預(yù)料,他毅然不管地說:“我不是用自己一條命來換這六七十萬人的命嗎?”他越干越起勁。第二年河北兩季麥子豐收,難民才都背著包袱回家去,那都是富大人保全存活的。
當(dāng)時即使中傷他的人也沒有不敬重佩服他的,而朝廷的疑忌也因此漸消了。我曾看見他給一位好朋友的信中說:“我在青州兩年,碰巧能夠救活幾萬人,比當(dāng)主持過二十四屆官員考核的中書令強多了?!?/p>
2. 爰民忘禍文言文翻譯 【富鄭公愛民忘禍】
富鄭公為樞密使,坐石守道詩,自河北宣諭使還,道除知鄆州,徙青州,讒者不已,人皆為公危懼。會河北大饑,流民轉(zhuǎn)徙東下者六七十萬人,公皆招納之,勸民出粟,自為區(qū)畫散處境內(nèi),居廬飲食醫(yī)藥無不備,從者如歸市。有勸公非所以處疑弭謗,禍且不測,公傲然不顧曰:“吾豈以一身易此六七十萬人之命哉!”行之愈力。明年河北二麥大熟,始皆襁負而歸,則公所全活也。于是雖讒公者亦莫不畏服,而疑亦因是浸釋。嘗見與一所厚者書云:“在青州二年,偶能全活得數(shù)萬人,勝二十四考中書令遠矣。”
——(宋)葉夢得《避暑錄話》
【注釋】
富鄭公,北宋名臣富弼,曾封鄭國公;坐,犯罪。 區(qū)畫,分片安置;歸市,趕集。 所以,用來;處疑弭(mǐ)謗,遭到疑忌,消除誹謗;且,將。 易,換;襁,(用)包袱;全活,保全存活;浸,逐漸。 所厚者,相交很深的人;二十四考中書令,主持過二十四屆官員考核的中書令(典出唐代汾陽王郭子儀)。
【譯文】
鄭國公富弼任樞密使時,因石守道寫詩案牽連,從河北宣諭使任上回京,半路降職為鄆州知州,改任青州知州,中傷他的人還不罷休,別人都替他感到危險害怕。這時正碰上河北嚴(yán)重饑荒,難民轉(zhuǎn)道東來的六七十萬人,他都收容了,動員當(dāng)?shù)卮髴舫黾Z,親自將饑民分片安置在州內(nèi),住房飲食醫(yī)藥沒有不齊全的,來的難民像趕集一樣多。有人勸他這不是遭到疑忌的人消除誹謗的做法,禍患將難以預(yù)料,他毅然不管地說:“我不是用自己一條命來換這六七十萬人的命嗎?”他越干越起勁。第二年河北兩季麥子豐收,難民才都背著包袱回家去,那都是富大人保全存活的。當(dāng)時即使中傷他的人也沒有不敬重佩服他的,而朝廷的疑忌也因此漸消了。我曾看見他給一位好朋友的信中說:“我在青州兩年,碰巧能夠救活幾萬人,比當(dāng)主持過二十四屆官員考核的中書令強多了?!?/p>
3. 文言文翻譯 片言解禍 自古將相大臣,遭罹譖毀,觸君之怒,而以一人片言,轉(zhuǎn)禍為福。然非遭值明主,不能也。
自古以來的獎項大臣,遭到誣陷詆毀(罹:不幸遭遇。譖:說別人壞話。),觸怒君主,但是可以憑借某個人的只言片語轉(zhuǎn)禍為福。然而沒有遇到明主,這樣就不行了。
蕭何為民請上林苑中空地,高祖大怒,以為多受賈人財物,下何廷尉,械系之。王衛(wèi)尉曰:“陛下距楚數(shù)歲,陳豨、黥布反,時相國守關(guān)中,不以此時為利,乃利賈人之金乎?”上不懌,即日赦出何。
當(dāng)年蕭何向高祖劉邦請求上林苑(漢朝皇家園林)中的空地作為民用,高祖大怒,以為蕭何收了很多商人的財務(wù)才這樣的。所以把蕭何交給廷尉(掌管司法的最高官員),繩索捆拿于蕭何。這是,王衛(wèi)尉說:“陛下當(dāng)時與項羽相距數(shù)年,陳豨、黥布造反,當(dāng)時蕭相國守衛(wèi)關(guān)中,他那時都沒有從中取利,更何況一些商人的錢財??”劉邦稍有緩和,當(dāng)天就放了蕭何。
絳侯周勃免相就國,人上書告勃欲反,廷尉逮捕勃治之。薄太后謂文帝曰:“絳侯綰皇帝璽,將兵于北軍,不以此時反,今居一小縣,顧欲反邪?”帝即赦勃。
絳侯周勃免除丞相去自己的封地,有小人上書誣告周勃謀反,文帝讓廷尉逮捕蕭何并治罪。這是薄太后和文帝說:“當(dāng)時絳侯掌握皇帝印璽,統(tǒng)帥北軍(漢初守衛(wèi)長安皇宮北面的軍隊),那個時候都沒有謀反,現(xiàn)在在一個小縣城里面,還反什么反??”漢文帝馬上赦免周勃。
此二者,可謂至危不容救,而于立談間見效如此。
上述兩個人,真可謂危不容救,而在只言片語之間就能如此見效。
蕭望之受遺輔政,為許、史、恭、顯所嫉,奏望之與周堪、劉更生朋黨,請“召致廷尉”,元帝不省為下獄也,可其奏。已而悟其非,令出視事。史高言:“上新即位,未以德化聞于天下,而先驗師傅,既下九卿大夫獄,宜因決免?!庇谑敲鉃槭?。
蕭望受先帝遺命為輔政大臣,被許、史、恭、顯嫉妒。他們向皇上報告說蕭望與周堪、劉更生為朋黨,請求皇上下召讓廷尉處理它。漢元帝沒有醒悟,將蕭望下獄,批準(zhǔn)許、史、恭、顯所奏。不就元帝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讓蕭望出獄辦公。但是這時史高說:“皇上剛剛即位,并沒有讓天下見到自己德化,反而先把自己的師傅治罪,既然機已經(jīng)吧九卿大夫下獄,就不要將他赦免了,權(quán)宜之計將他免職最好?!庇谑菍⑹捦T相成為庶民。
高祖、文帝之明而受言,元帝之昏而遂非,于是可見。
漢高速,漢文帝明治,能夠接納意見,元帝昏聵,不改過反而將錯就錯,由此可見。
全手打,加粗的是原文
4. 急求文言文 富鄭公的翻譯 公名弼,字彥國,幼年好學(xué),有大度。范仲淹見而識之,說:“這是帝王的輔佐之才啊?!睉阉奈恼卤硎娟淌?,特別就把女兒嫁給他。天圣八年,以茂材不同等級中的第。
在郭皇后被廢,范仲淹爭辯的,為了解睦州。公上說:“朝廷一舉而得到二過,即使在不能再后來,應(yīng)該返回范仲淹,以來忠言?!?/p>
趙元昊反叛,公上疏陳述八件事,而且上說:“元昊派使者請求割讓土地,邀請金帛,而詞很傲慢,這一定元昊心腹謀士自己請求行的。應(yīng)該出其不意,都市處斬?!弊h論的人認為有宰相之氣。升為知諫院。
元昊攻打延,宦官黃德和率兵先逃跑,劉平戰(zhàn)死。而德和誣告平降賊,詔令兵包圍他的家。你的話:“平率兵來救援,以奸臣不救,所以失敗,爭罵賊不進食而死,應(yīng)當(dāng)撫恤其家。德和宦官,依仗勢力誣告他人,希望能使自己免于,該競爭的案件。“樞密院上奏正用兵,監(jiān)獄不就可以。你的話:“大臣附下欺上,監(jiān)獄不可不好?!暗潞透偁幈谎鼣?。
改知制浩,糾察在京案件。當(dāng)時有使用假文件為僧的,事情被發(fā)覺,于是堂吏為他。開封按多人而不等到吏。公白執(zhí)政,請求讓吏入獄。執(zhí)政指那些坐在天:“你就在這里,沒有為近名?!澳鷩?yán)肅不接受他的話,說:“一定能吏才停?!?/p>
執(zhí)政愈加不高興,所以推薦您出使契丹,要因事犯罪的。歐陽修上書留公,不報。開始接受命令,聽到一個女死,再次接受命令,聽到一個男生,都不看就行。收到家書,不發(fā)而燒掉了,說:“只能擾亂人心?!?/p>
慶歷三年,晏殊是相,范件拖延為參知政事,杜衍為樞密使,韓琦和公副的,歐陽修為諫官,全天下的期望。魯國人石介作《慶歷圣德詩》,遍頌群臣,天:“只有范仲淹、富弼,一個夔一契。“天下不認為超過。
公恭儉好禮,和人說話,雖然小賤必盡敬。但是因為單車八不測之虜廷,解釋了你我,折他的嘴而佩服他的心,沒有一句話稍稍委屈,所謂勇敢的嗎!他寫文章,明辨而不浮華,質(zhì)樸而不俚。平生所推薦很多,最知名的十多人,世人認為他知道人。
5. 愛民忘禍中會河北之饑的會是什么意思 出自《富鄭公愛民忘禍》,意思是富鄭公為樞密使,坐石守道詩,自河北宣諭使還,道除知鄆州,徙青州,讒者不已,人皆為公危懼.會河北大饑,流民轉(zhuǎn)徙東下者六七十萬人,公皆招納之,勸民出粟,自為區(qū)畫散處境內(nèi),居廬飲食醫(yī)藥無不備,從者如歸市.有勸公非所以處疑弭謗,禍且不測,公傲然不顧曰:“吾豈以一身易此六七十萬人之命哉!”行之愈力.明年河北二麥大熟,始皆襁負而歸,則公所全活也.于是雖讒公者亦莫不畏服,而疑亦因是浸釋.嘗見與一所厚者書云:“在青州二年,偶能全活得數(shù)萬人,勝二十四考中書令遠矣.”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您,望采納。
6. 富鄭公神道碑譯文 富公名諱弼,字彥國,幼時刻苦學(xué)習(xí),有宏大的氣度。范仲淹見到后很賞識他,說:“這是可以輔佐君王的人才?!备还珣汛ё约旱奈恼陆o晏殊看,晏殊就把女兒嫁給他。天圣八年,富公憑茂才科目優(yōu)等的成績考取進士。
適逢郭后被廢黜,范仲淹為此事爭辯,被貶擔(dān)任睦州知州。富公進言:“朝廷做一件事結(jié)果犯下兩種過錯,即使不能使皇后恢復(fù)身份,也應(yīng)讓范仲淹官復(fù)原職,用來招納忠心的進言?!?
趙元昊反叛,富公上書陳述八件事,并且進言:“元昊派遣使者要求割占土地,索取錢財布帛,但言辭很傲慢,這必定是元昊的親信謀臣自己請求擔(dān)任使者前來的。應(yīng)當(dāng)出其不意,斬殺使者示眾。”輿論認為富公有宰相氣度。富公被提拔掌管諫院。
元昊侵犯鄜延,宦官黃德和領(lǐng)兵先逃跑,劉平戰(zhàn)死。但黃德和上奏誣陷劉平投降敵人,朝廷下令派士兵包圍看守劉平的家。富公說:“劉平領(lǐng)兵前去增援,因為奸臣不援救,所以戰(zhàn)敗,最后大罵敵人絕食而死,應(yīng)該撫恤他的家人。黃德和是宦官,依仗勢力誣陷他人,希望用這種辦法來免除自己的罪過,應(yīng)該徹查他的案件。”樞密院上奏,認為正當(dāng)朝廷用兵之時,不能追查這個案件。富公說:“大臣親近下屬欺騙君主,案件一定要徹底追查?!秉S德和最終被處以腰斬。 富公改任知制誥,負責(zé)督察京城的刑事案件。當(dāng)時有憑偽造的簿錄成為僧人的事,事情敗露,原來是(中書省)辦事的官吏所為。開封府審查其余的人卻不追究堂吏。富公稟告執(zhí)政,請求將犯案的官吏交付監(jiān)獄。執(zhí)政指著自己的座位說:“你即將擔(dān)任這個職務(wù),不要再追求眼前的名聲了?!备还袂閲?yán)肅,不接受他的建議,說:“一定要抓到犯案的官吏才罷休?!?
執(zhí)政更加不高興,故意推薦富公出使契丹,想尋找事由使他得罪。歐陽修上書挽留富公,沒有得到答復(fù)。富公剛接受使命,聽到自己一個女兒去世的消息,第二次接受使命,聽到兒子出生的消息,都不管不顧就出發(fā)了。收到家信,不打開就燒掉,說:“只是擾亂我的心意罷了?!?
慶歷三年,晏殊擔(dān)任宰相,范仲淹擔(dān)任參知政事,杜衍擔(dān)任樞密使,韓琦和富公輔佐他,歐陽修擔(dān)任諫官,都是天下敬仰的人物。魯人石介寫了《慶歷圣德詩》,逐一歌頌群臣,說:“范仲淹和富弼,一個可比堯時掌管音樂的大臣夔,一個可比舜時掌管教育的大臣契?!碧煜氯苏J為這樣的贊頌不過分。
富公謙恭節(jié)儉喜好禮節(jié),和人談話,即使是年紀(jì)小地位低微的人也竭盡恭敬。然而他憑輕車簡從深入不可預(yù)料的敵國朝廷,責(zé)問敵國君臣,挫敗他們的言辭,折服他們的內(nèi)心,沒有一句話稍微屈服,這就是所謂的大勇啊!他寫文章,雄辯而不華麗,質(zhì)樸而不粗俗。平生舉薦的人很多,特別知名的有十多位,當(dāng)世的人認為他能了解人。
7. 富鄭公賑災(zāi) 全文翻譯 是這個吧?
【原文】
富鄭公知青州。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勸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廩,得公私廬舍十余區(qū),散處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資、待缺、寄居者,皆賦以祿,使即民所聚,選老弱病瘠者稟之,仍書其勞,約他日為奏請受賞。率五日,輒遣人持酒肉飯糗慰籍,出于至誠,人人為盡力。山林陂澤之利可資以生者,聽流民擅取。死者為大冢埋之,目曰“叢?!?。明年,麥大熟,民各以遠近受糧歸,募為兵者萬計。帝聞之,遣使褒勞。前此,救災(zāi)者皆聚民城郭中,為粥食之,蒸為疾疫,或待哺數(shù)日不得粥而仆,名救之而實殺之。弼立法簡盡,天下傳以為式
【譯文】
宋代富弼在青州當(dāng)知府時,黃河以北地區(qū)發(fā)大水,百姓四處流亡討飯吃。富弼說服他管轄地區(qū)的百姓拿出糧食來,增加官府的糧食儲備,還找到了公房私房十幾處,讓這些流民散住其中,以便他們打柴取水。官吏們親自前往資助缺衣少食、寄居在此的流民的,富弼都給他們發(fā)薪俸。如果官員到流民所住的地方,給年老體弱和有病的人發(fā)放賑糧,富弼就記載他們的功勞,約定以后替他們上奏,為他們請求賞賜。他還每五天就派人拿酒肉飯食,去慰問辦理流民事務(wù)的官員,完全以至誠之心相待,所以官吏們?nèi)巳藶檫@件事盡力。凡是山林湖泊中的出產(chǎn),只要是可以幫助人們生存的,聽?wèi){流民們?nèi)ツ?。死了的集中為他們建大墳埋葬,遠遠看去是一片叢冢。第二年麥子豐收,流民們各自按路途的遠近接受了糧食,回到家鄉(xiāng),這些人中被募去當(dāng)兵的以萬計?;噬下犝f后,派使者來褒獎慰問富弼。在這之前,所謂救災(zāi)都是把災(zāi)民聚集在城里,煮粥供應(yīng)他們吃,聚集的人多了就流行瘟疫,有的人嗷嗷待哺了好幾天,得不到粥就倒斃在路上。這種辦法名義上是救災(zāi)民,實際上是殺害災(zāi)民。所以富弼立的辦法既簡單又完備,天下都傳以為模式。
8. 文言文在線翻譯 1于是穆公一一賜酒給他們喝,然后離去
2統(tǒng)治君子就要公正無私,以使他們施行仁德;統(tǒng)治平民,就要寬容仁厚以使他們?yōu)檐娦ЯΑ?/p>
3活著和死去,就是這樣決定的
4,衣服,人用它來御寒;食物,人可以用它來充饑。
全文
昔者秦繆公乘馬而車為敗,右服失而野人取之??姽酝笾?,見野人方將食之於岐山之陽??姽珖@曰:“食駿馬之肉而不還飲酒,余恐其傷女也!”於是遍飲而去。處一年,為韓原之戰(zhàn),晉人已環(huán)繆公之車矣,晉梁由靡已扣繆公之左驂矣,晉惠公之右路石奮投而擊繆公之甲,中之者已六札矣。野人之嘗食馬肉於岐山之陽者三百有馀人,畢力為繆公疾斗於車下,遂大克晉,反獲惠公以歸。此《詩》之所謂曰“君君子則正,以行其德;君 *** 則寬,以盡其力”者也。人主其胡可以無務(wù)行德愛人乎?行德愛人 *** 親其上,民親其上則皆樂為其君死矣。
——摘自《呂氏春秋》卷八《仲秋紀(jì)第八·愛士》
【譯文】
從前,秦穆公乘車出游,車子壞了,右邊車轅的馬脫韁跑掉了,被一群農(nóng)夫捉住。秦穆公親自去尋找跑掉的馬,在岐山的南面看到農(nóng)夫們正準(zhǔn)備分吃馬肉。穆公嘆息道:“吃了駿馬的肉而不立刻喝酒,我擔(dān)心馬肉會傷害你們的身體?。 庇谑悄鹿灰毁n酒給他們喝,然后離去。過了一年,秦、晉兩國發(fā)生了韓原之戰(zhàn)。晉兵已包圍了穆公乘坐的戰(zhàn)車,晉國大夫梁由靡已經(jīng)抓住了穆公戰(zhàn)車左邊的驂車,晉惠公車右的衛(wèi)士路石舉起長槍擊中了穆公的鎧甲,七層的鎧甲已被擊穿了六層。就在這時,曾在岐山分食馬肉的三百多農(nóng)夫,竭盡全力在車下為保護穆公而拼死戰(zhàn)斗。于是秦軍大勝晉軍,并且俘獲了晉惠公。這就是《詩經(jīng)》中所說的“統(tǒng)治君子就要公正無私,以使他們施行仁德;統(tǒng)治平民,就要寬容仁厚以使他們?yōu)檐娦Я??!本髟趺茨懿慌κ┬腥实拢瑦蹞崛嗣衲??施行仁德,愛撫人民,人民就親近他們,如果人民親近愛戴他們的國君,就會甘心情愿為之付出生命。
9. 文言文田延年自刎翻譯 春季,大司農(nóng)田延年因罪自殺。
為漢昭帝發(fā)喪時,大司農(nóng)雇用民間車崐輛,田延年假稱雇車費用增加,貪污了三千萬錢,被與他有仇怨的人告發(fā)?;艄庹偬镅幽陙碓冮g,本打算為他開脫。
可是田延年拒不承認,說:“沒有此事!”霍光說:“如果真的沒有此事,就應(yīng)當(dāng)深入追究!”御史大夫田廣明對太仆杜延年說:“按照《春秋》大義,可以用功勞掩蓋過失。當(dāng)初在廢黜昌邑王時,若不是田延年站出來,則大事不能成功。
如今就當(dāng)作是他自己向朝廷乞求賜給他三千萬錢,怎樣呢?希望將我這番話稟告大將軍?!倍叛幽臧烟飶V明的話告訴了大將軍霍光,霍光說:“確實如此,田延年真是勇士。
當(dāng)初在決定大事時,多虧田延年挺身而出,震動朝廷?!被艄庥谑翘职丛谧约旱男目谏?,繼續(xù)說:“當(dāng)時的情景,使我至今還心有余悸。
請你代我向田大夫道歉,讓他明白告訴大司農(nóng)田延年,到監(jiān)獄去,會得到公平的裁決。”田廣明派人通知田延年,田延年說道:“就算朝廷幸而寬恕我,我又有何面目進入牢獄,讓眾人對我指點、譏笑,讓獄卒囚犯在我背后唾罵呢!”于是一個人住在大司農(nóng)官衙旁邊的屋子里,緊閉房門,袒露一臂,拿著刀在屋中徘徊。
幾天后,朝廷使者前來召田延年去廷尉。田延年聽到開讀詔書的鼓聲,便自刎而死。
歷史上曾經(jīng)涌現(xiàn)過許許多多杰出人才,他們有的智識超群,有的文采斐然,有的胸襟坦蕩,有的韜略非凡,真是“橫看成嶺側(cè)成峰”,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所在時代添上了華彩的一筆,讓后人仰嘆不已。
同樣,歷史上也有一大批人智力超群、伶牙俐齒的談判專家。他們往往在關(guān)鍵節(jié)點帶著使命,出使他國,就某些具體問題進行協(xié)商談判。
我們通過史書和話本小說,來說幾個智力超群,口齒伶俐的談判專家。
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爭鋒,人才林立,他們中不少人為自己、主公和國家爭取利益,他們的故事膾炙人口,其功績?yōu)楹笕朔Q道。
春秋末期,著名的齊國大夫晏嬰可以算是其中一個?!瓣套邮钩钡牡涔士芍^是婦孺皆知,故事的主角就是晏嬰。晏嬰出使楚國時,楚人嘲笑他身材矮小,讓他從城墻旁的狗洞進入。話說晏嬰,個子低,智商卻不低。面對侮辱,晏嬰十分淡定地說,到了狗國才會從狗洞進入。
想羞辱別人卻被別人羞辱,楚臣面子掃地,晏嬰的機智可見一斑。
同樣是在春秋時期,當(dāng)秦、晉兩國共同攻打鄭國時,燭之武在停戰(zhàn)談判時思路清晰、口齒伶俐。來到秦國的營帳后,燭之武對秦穆公闡述了當(dāng)前的形勢:晉國與鄭國關(guān)系不好而發(fā)兵,秦國以晉國盟友的身份協(xié)助進攻鄭國。但秦國越過晉國國境,勞師遠征。如果鄭國滅亡后,領(lǐng)土被晉國占領(lǐng),而秦國地處偏遠,遠離鄭國,自然無法從鄭國獲利。
倘若鄭國被晉國占領(lǐng),晉國更加強大,下一步的目標(biāo)或許就是和秦國分庭抗禮了。如果秦國不進攻鄭國,我們就會修誼結(jié)好。這樣,鄭國不但可以幫秦國牽制晉國,還可以作為秦國在東方的一個中轉(zhuǎn)站,成為秦國使臣安頓車馬,補充給養(yǎng)的場所。斟酌利害之后,秦穆公立刻撤軍,并留下軍隊幫助鄭國進行防御。
談判的最高境界就是化敵為友,發(fā)展自己。燭之武分析形勢,陳述利弊,說服秦師,其智慧和口才真的不錯。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紛爭不斷,思想自由,人才輩出。管仲、子產(chǎn)、藺相如、蘇秦、張儀、范睢、樂毅、鄒忌、叔孫豹等等,都稱得上談判高手。
北宋名相富弼在談判時的智慧讓人佩服。景德元年(1004年),富弼出生在洛陽。他天資聰穎,勤奮學(xué)習(xí),可塑性強。年輕時,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見到了范仲淹。三言兩語交流之后,范仲淹贊嘆他“王佐才也。”有了范仲淹的提攜幫助,富弼結(jié)識了名相晏殊。在人生的關(guān)鍵節(jié)點,有人鼎力相助,等待富弼的是一場盛宴。晏殊將心愛的女兒許配給富弼,并給他打開了走向仕途的通道。富弼步步高升。
慶歷二年(1042年),宋遼關(guān)系出現(xiàn)麻煩。富弼面見遼國使臣,并受命前往遼境面見遼興宗。
當(dāng)時,遼國在邊境集結(jié)大軍,準(zhǔn)備背棄《檀淵之盟》,舉兵南下。大兵壓境,箭在弦上,怎么辦?富弼北上。據(jù)《宋史》記載,富弼來到遼興宗面前后,興宗便說道:“南朝違約,塞雁門,增塘水,治城隍,籍民兵,將以何為?群臣請舉兵而南,吾以謂不若遣使求地,求而不獲,舉兵未晚也?!?/strong>
遼興宗的意思很明確,“宋朝先背棄盟約,駐軍雁門關(guān)、加深護城河、修筑城墻,訓(xùn)練百姓,全民皆兵。這些行為讓遼國大臣們壓力劇增,很不舒服,紛紛請求興兵南下。而我卻認為不如先派使者前往宋朝索要土地,要是宋朝識相割地,此事便罷,如果宋朝不允,那么遼國鐵騎便會大舉南下?!?/p>
面對赤露露的索要,富弼冷靜回答,當(dāng)年檀淵之盟締結(jié)之前,宋朝在戰(zhàn)場上的優(yōu)勢明顯,而宋真宗手下留情,沒有乘勝追擊,滅亡遼國。如今遼、宋交好,只對遼興宗有利。如果兩國交戰(zhàn),臣子便會尋找自己的空間,從中漁利。大臣們勸說你發(fā)兵征戰(zhàn),搞垮了國家,卻保全了自己。
遼興宗聽罷,連忙詢問道:“何謂也?”談判的主動權(quán)已經(jīng)掌握在富弼手中。
富弼趁勢陳述利弊,如果兩國和平,宋朝繳納的歲幣全部歸你所有,大臣們得不到。如果發(fā)動戰(zhàn)爭,他們趁機牟利。勝了,他們或許得到一些利益;而敗了,一切損失都由你承擔(dān),他們何樂而不為呢。遼興宗恍然大悟,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放棄了攻打宋朝的念頭。
當(dāng)然,歷史上的談判高手?jǐn)?shù)不勝數(shù),智慧成就了他們的精彩人生。
1. 宋史·列傳第七十五趙抃譯文 趙抃字閱道,衢州西安人。
進士及第,任武安軍節(jié)度推官。有人在赦免前偽造印信,赦免后使用,法吏判處他死刑。
趙抃說:“赦免前沒有使用,赦免后沒有偽造,不應(yīng)當(dāng)處死?!睂彴付ㄗ锒鴽]有處死。
知崇安、海陵、江原三縣,通判泗州。濠州郡守供給士卒糧食賜物不按照法令,聲稱要發(fā)生兵變,州守害怕,太陽沒有下山,就閉門不出。
轉(zhuǎn)運使下公文讓趙拃暫代治理,趙抃到后,像平時一樣鎮(zhèn)定從容,州中因此太平無事。翰林學(xué)士曾公亮并不認識他,推薦他任殿中侍御史,彈劾舉發(fā)不避權(quán)貴幸臣,聲名嚴(yán)正,京城稱他為“鐵面御史”。
他的言論著重想使朝廷辨別君子小人,認為:“小人即使犯了小小的過失,也應(yīng)當(dāng)盡力遏制阻絕他;君子不幸受到牽累,也應(yīng)當(dāng)保全愛惜,以成就他的德行。”溫成皇后的喪事,劉沆以參知政事監(jiān)領(lǐng),等到他任宰相后,仍然兼任原來的職事。
趙忭論述他應(yīng)當(dāng)免去,以保全國家體制。又上言宰相陳執(zhí)中不學(xué)無術(shù),而且有很多過失;宣徽使王拱辰平時做事以及奉命出使不守法令;樞密使王德用、翰林學(xué)士李淑不稱職。
都免職離任。吳充、鞠真卿、刁約因處治禮院官吏,馬遵、呂景初、吳中復(fù)因議論梁適,相繼被貶逐。
趙抃陳述事情緣故,都把他們召還朝廷。呂溱、蔡襄、吳奎、韓絳出京任郡守后,歐陽修、賈黯又要求出任郡職。
趙抃上言:“近來正直之士紛紛退離,侍從中的賢才像歐陽修等人很難得,現(xiàn)在都要離去,是因為在朝中正直嚴(yán)肅,不能諂媚事奉權(quán)貴,中傷他們的人很多而已。”歐陽修、賈黯因此得以留朝,當(dāng)時的名臣,賴此得以安定。
請求知睦州,移梓州路轉(zhuǎn)運使,改為益州。蜀地路途遠百姓弱,官吏肆意違法,州郡公開相互饋贈。
趙撲以身作則,蜀地風(fēng)氣因此改變。偏遠的城鄉(xiāng),百姓有的生下來就沒有見過使者,趙撲巡視無所不至,父老高興地互相寬慰,奸詐官吏驚恐服從。
召任右司諫。內(nèi)侍鄧保信引進退伍兵士董吉在皇宮中煉丹,趙抃援引文成、五利、鄭注作為例子,盡力加以論述。
陳升之為樞密副使,趙撲與唐介、呂誨、范師道上言升之奸詐邪僻,結(jié)交宦官,不通過正當(dāng)途徑得到進用。奏章二十幾份遞上,升之離位。
趙抃與言事者也都被罷免,出京知虔州。虔州一向難於治理,趙撲治理虔州嚴(yán)厲而不苛刻,召集告誡各個縣令,讓他們各自治理。
縣令都很高興,爭著盡力辦事,監(jiān)獄因此常常沒有犯人。在嶺外任官的人死后,大多沒有辦法歸葬,趙抃造船一百艘,下公文通告各郡說:“做官的人家,有不能歸葬的,都從我這兒出去?!?/p>
於是人們相繼而來,都給他們船只,同時供應(yīng)他們路途費用。召為侍御史知雜事,改度支副使,進天章閣皆制、河北都轉(zhuǎn)運使。
當(dāng)時賈昌朝以前宰相鎮(zhèn)守隗,趙抃將要巡察府庫,昌朝派人來告訴說:‘在此之前,監(jiān)司沒有人來巡察我的庫藏的,恐怕此事沒有例制,怎麼辦?”趙抃說:“放過這冠,那麼別的州郡不服。”最終還是去了。
昌朝不滿。當(dāng)初,有詔令招募民兵,過了限期不能辦成,官吏因此獲罪的有八百多人。
趙抃奉旨督察此事,上奏說:“河朔連年豐收,所以應(yīng)徵招募的人少,請求寬免他們的罪,以待農(nóng)閑。”聽從他,獲罪官吏被釋免,而招募人數(shù)也隨之滿員。
昌朝開始羞愧佩服。加龍圖閣直學(xué)士、知成都,以寬松治政。
趙抃以前任蜀地轉(zhuǎn)運使時,有聚眾進行怪異祭祀的,依法嚴(yán)懲。到了此時,又有這樣的案件,都認為不能逃脫了。
趙抃審察此事沒有別的,說:“這只是酒食交往而已?!睉吞帋ь^的人而釋放了其他人,蜀地百姓很高興。
正值榮謹(jǐn)除轉(zhuǎn)運使,英宗告訴榮謹(jǐn)說:“趙抃治理成都,是中正平和的政策?!鄙褡诩次?,召知諫院。
舊例,親近大臣從成都還朝的,將要重用,一定改任省府官職,不擔(dān)任諫官。大臣對此疑惑,皇帝說:“我依靠他的諫議而已,如果想任用他,也沒有什麼關(guān)系?!?/p>
等到謝恩時,皇帝說:“聽說你一個人去蜀,隨身帶一琴一鶴,為政簡略便易,也很稱職嗎?”不久,提拔參知政事。趙抃感念知遇之恩,朝政中有不合適的,一定秘密加以上報,皇帝親筆下詔褒獎答覆。
王安石當(dāng)政用事,趙抃多次斥責(zé)他行事不利。韓琦上疏盡力論述青苗法,皇帝告訴執(zhí)政,下令罷除它。
當(dāng)時安石歸居在家請求離職,趙抃說:“新法都是安石提出的,不如等他出任?!背鋈魏?,安石對此更加堅持。
趙抃很后悔不滿,就上言:“制置條例司設(shè)使者四十人之多,擾亂天下。安石強詞奪理剛愎自用,將天下公正的評論詆毀成流俗,違背眾人欺瞞百姓,掩飾過失繼續(xù)錯下去。
近來臺諫侍從,大多因諫議沒有聽從而離職;司馬光除樞密,不愿受官。而且事情有輕重,國體有大小。
財利對於國事是輕,而民心得失是重;青苗法使者對於國體是小,而翰林耳目之臣的用退是大?,F(xiàn)在去重而取輕,失大而得小,恐怕不是宗廟社稷之福。”
奏章呈入,懇切請求離位,拜資政殿學(xué)士、知杭州,改青州,當(dāng)時京東乾旱有蝗災(zāi),只有青州多麥田,蝗蟲來到境內(nèi),遇風(fēng)倒退飛回,都落水而死。成都因擔(dān)心守邊兵卒,就以大學(xué)士又知成都。
皇帝召見,慰勞他說:“在此之前,沒有從 *** 中前去的,能夠為朕出行嗎?”回答說:“陛下有話,就是法令,用得著問嗎?”於是請求斟酌事宜自主行。
2. 富鄭公神道碑譯文 富公名諱弼,字彥國,幼時刻苦學(xué)習(xí),有宏大的氣度。范仲淹見到后很賞識他,說:“這是可以輔佐君王的人才。”富公懷揣自己的文章給晏殊看,晏殊就把女兒嫁給他。天圣八年,富公憑茂才科目優(yōu)等的成績考取進士。
適逢郭后被廢黜,范仲淹為此事爭辯,被貶擔(dān)任睦州知州。富公進言:“朝廷做一件事結(jié)果犯下兩種過錯,即使不能使皇后恢復(fù)身份,也應(yīng)讓范仲淹官復(fù)原職,用來招納忠心的進言。”
趙元昊反叛,富公上書陳述八件事,并且進言:“元昊派遣使者要求割占土地,索取錢財布帛,但言辭很傲慢,這必定是元昊的親信謀臣自己請求擔(dān)任使者前來的。應(yīng)當(dāng)出其不意,斬殺使者示眾。”輿論認為富公有宰相氣度。富公被提拔掌管諫院。
元昊侵犯鄜延,宦官黃德和領(lǐng)兵先逃跑,劉平戰(zhàn)死。但黃德和上奏誣陷劉平投降敵人,朝廷下令派士兵包圍看守劉平的家。富公說:“劉平領(lǐng)兵前去增援,因為奸臣不援救,所以戰(zhàn)敗,最后大罵敵人絕食而死,應(yīng)該撫恤他的家人。黃德和是宦官,依仗勢力誣陷他人,希望用這種辦法來免除自己的罪過,應(yīng)該徹查他的案件。”樞密院上奏,認為正當(dāng)朝廷用兵之時,不能追查這個案件。富公說:“大臣親近下屬欺騙君主,案件一定要徹底追查?!秉S德和最終被處以腰斬。 富公改任知制誥,負責(zé)督察京城的刑事案件。當(dāng)時有憑偽造的簿錄成為僧人的事,事情敗露,原來是(中書?。┺k事的官吏所為。開封府審查其余的人卻不追究堂吏。富公稟告執(zhí)政,請求將犯案的官吏交付監(jiān)獄。執(zhí)政指著自己的座位說:“你即將擔(dān)任這個職務(wù),不要再追求眼前的名聲了?!备还袂閲?yán)肅,不接受他的建議,說:“一定要抓到犯案的官吏才罷休?!?
執(zhí)政更加不高興,故意推薦富公出使契丹,想尋找事由使他得罪。歐陽修上書挽留富公,沒有得到答復(fù)。富公剛接受使命,聽到自己一個女兒去世的消息,第二次接受使命,聽到兒子出生的消息,都不管不顧就出發(fā)了。收到家信,不打開就燒掉,說:“只是擾亂我的心意罷了。”
慶歷三年,晏殊擔(dān)任宰相,范仲淹擔(dān)任參知政事,杜衍擔(dān)任樞密使,韓琦和富公輔佐他,歐陽修擔(dān)任諫官,都是天下敬仰的人物。魯人石介寫了《慶歷圣德詩》,逐一歌頌群臣,說:“范仲淹和富弼,一個可比堯時掌管音樂的大臣夔,一個可比舜時掌管教育的大臣契?!碧煜氯苏J為這樣的贊頌不過分。
富公謙恭節(jié)儉喜好禮節(jié),和人談話,即使是年紀(jì)小地位低微的人也竭盡恭敬。然而他憑輕車簡從深入不可預(yù)料的敵國朝廷,責(zé)問敵國君臣,挫敗他們的言辭,折服他們的內(nèi)心,沒有一句話稍微屈服,這就是所謂的大勇??!他寫文章,雄辯而不華麗,質(zhì)樸而不粗俗。平生舉薦的人很多,特別知名的有十多位,當(dāng)世的人認為他能了解人。
1. 急求文言文 富鄭公的翻譯 公名弼,字彥國,幼年好學(xué),有大度。范仲淹見而識之,說:“這是帝王的輔佐之才啊?!睉阉奈恼卤硎娟淌猓貏e就把女兒嫁給他。天圣八年,以茂材不同等級中的第。
在郭皇后被廢,范仲淹爭辯的,為了解睦州。公上說:“朝廷一舉而得到二過,即使在不能再后來,應(yīng)該返回范仲淹,以來忠言?!?/p>
趙元昊反叛,公上疏陳述八件事,而且上說:“元昊派使者請求割讓土地,邀請金帛,而詞很傲慢,這一定元昊心腹謀士自己請求行的。應(yīng)該出其不意,都市處斬。”議論的人認為有宰相之氣。升為知諫院。
元昊攻打延,宦官黃德和率兵先逃跑,劉平戰(zhàn)死。而德和誣告平降賊,詔令兵包圍他的家。你的話:“平率兵來救援,以奸臣不救,所以失敗,爭罵賊不進食而死,應(yīng)當(dāng)撫恤其家。德和宦官,依仗勢力誣告他人,希望能使自己免于,該競爭的案件?!皹忻茉荷献嗾帽O(jiān)獄不就可以。你的話:“大臣附下欺上,監(jiān)獄不可不好?!暗潞透偁幈谎鼣?。
改知制浩,糾察在京案件。當(dāng)時有使用假文件為僧的,事情被發(fā)覺,于是堂吏為他。開封按多人而不等到吏。公白執(zhí)政,請求讓吏入獄。執(zhí)政指那些坐在天:“你就在這里,沒有為近名。“您嚴(yán)肅不接受他的話,說:“一定能吏才停?!?/p>
執(zhí)政愈加不高興,所以推薦您出使契丹,要因事犯罪的。歐陽修上書留公,不報。開始接受命令,聽到一個女死,再次接受命令,聽到一個男生,都不看就行。收到家書,不發(fā)而燒掉了,說:“只能擾亂人心?!?/p>
慶歷三年,晏殊是相,范件拖延為參知政事,杜衍為樞密使,韓琦和公副的,歐陽修為諫官,全天下的期望。魯國人石介作《慶歷圣德詩》,遍頌群臣,天:“只有范仲淹、富弼,一個夔一契?!疤煜虏徽J為超過。
公恭儉好禮,和人說話,雖然小賤必盡敬。但是因為單車八不測之虜廷,解釋了你我,折他的嘴而佩服他的心,沒有一句話稍稍委屈,所謂勇敢的嗎!他寫文章,明辨而不浮華,質(zhì)樸而不俚。平生所推薦很多,最知名的十多人,世人認為他知道人。
2. 《蘇軾富鄭公神道碑閱讀答案附翻譯》古詩原文及翻譯 作者:公諱弼,字彥國,幼篤學(xué),有大度。
范仲淹見而識之,曰:“此王佐才也?!睉哑湮囊允娟淌猓饧匆耘拗?。
天圣八年,以茂材異等中第。會郭后廢,范仲淹爭之,貶知睦州。
公上言:“朝廷一舉而獲二過,縱叢不能復(fù)后,宜還仲淹,以來忠言。 ”趙元昊反,公上疏陳八事,且上言:“元昊遣使求割地,邀金帛,而詞甚倨,此必元昊腹心謀臣自請行者。
宜出其不意,斬之都市?!弊h者以為有宰相氣。
擢知諫院。元昊寇鄜延,中貴人黃德和引兵先走,劉平戰(zhàn)死。
而德和誣奏平降賊,詔以兵圍守其家。 公言:“平引兵來援,以奸臣不救,故敗,競罵賊不食而死,宜恤其家。
德和中官,怙勢誣人,冀以自免,宜競其獄?!睒忻茉鹤喾接帽?,獄不可遂。
公言:“大臣附下罔上,獄不可不競?!钡潞透傋鼣亍?/p>
改知制誥,糾察在京刑獄。時有用偽牒為僧者,事覺,乃堂吏為之。
開封按余人而不及吏。公白執(zhí)政,請以吏付獄。
執(zhí)政指其坐日:“公即居此,無為近名。”公正色不受其言,曰:“必得吏乃止?!?/p>
執(zhí)政滋不悅,故薦公使契丹,欲因事罪之。歐陽修上書留公,不報。
始受命,聞一女卒,再受命,聞一男生,皆不顧而行。 得家書,不發(fā)而焚之,曰:“徒亂人意。”
慶歷三年,晏殊為相,范件淹為參知政事,杜衍為樞密使,韓琦與公副之,歐陽修為諫官,皆天下之望。魯人石介作《慶歷圣德詩》,歷頌群臣,日:“維仲淹、弼,一夔一契。”
天下不以為過。公恭儉好禮,與人言,雖幼賤必盡敬。
然以單車八不測之虜廷,詁其君臣,折其口而服其心,無一語少屈,所謂大勇者乎!其為文章,辯而不華,質(zhì)而不俚。平生所薦甚眾,尤知名者十余人,世以為知人。
(選自蘇軾《富鄭公神道碑》,有刪節(jié))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而詞甚倨 倨:傲慢B.開封按余人而不及吏 按:審查c.歐陽修上書留公,不報 報:稟告D.韓琉與公副之 副:輔佐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現(xiàn)富弼是“王佐才”的一組是(3分)①以茂材異等中第 ②趙元吳反,公上疏陳八事⑧議者以為有宰相氣 ④大臣附下罔上,獄不可不竟⑤與人言,雖幼賤必盡敬 ⑥平生所薦甚眾,尤知名者十余人A.④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富弼少時刻苦學(xué)習(xí),志向遠大,受到范仲淹的賞識。 范仲淹懷揣他的文章向晏殊推薦,并且把女兒嫁給了富弼。
B.元吳反叛,派遣使者向宋要求割地和金帛,富弼指出當(dāng)立斬其使者,體現(xiàn)了他政治上的遠見卓識。C.富弼因得罪執(zhí)政,被推薦出使契丹,但他不計較個人得失,在契丹朝廷折服對方,表現(xiàn)出大勇氣概。
D.慶歷三年,群賢主持政事,深得天下人敬仰。石介寫詩稱頌范仲淹和富弼可比堯舜時賢能的大臣夔和契。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縱不能復(fù)后,宜還仲淹,以來忠言。
(2)怙勢誣人,冀以自免,宜競其獄。(3)得家書,不發(fā)而焚之,日:“徒亂人意?!?/p>
3. 富鄭公神道碑譯文 富公名諱弼,字彥國,幼時刻苦學(xué)習(xí),有宏大的氣度。范仲淹見到后很賞識他,說:“這是可以輔佐君王的人才?!备还珣汛ё约旱奈恼陆o晏殊看,晏殊就把女兒嫁給他。天圣八年,富公憑茂才科目優(yōu)等的成績考取進士。
適逢郭后被廢黜,范仲淹為此事爭辯,被貶擔(dān)任睦州知州。富公進言:“朝廷做一件事結(jié)果犯下兩種過錯,即使不能使皇后恢復(fù)身份,也應(yīng)讓范仲淹官復(fù)原職,用來招納忠心的進言。”
趙元昊反叛,富公上書陳述八件事,并且進言:“元昊派遣使者要求割占土地,索取錢財布帛,但言辭很傲慢,這必定是元昊的親信謀臣自己請求擔(dān)任使者前來的。應(yīng)當(dāng)出其不意,斬殺使者示眾?!陛浾撜J為富公有宰相氣度。富公被提拔掌管諫院。
元昊侵犯鄜延,宦官黃德和領(lǐng)兵先逃跑,劉平戰(zhàn)死。但黃德和上奏誣陷劉平投降敵人,朝廷下令派士兵包圍看守劉平的家。富公說:“劉平領(lǐng)兵前去增援,因為奸臣不援救,所以戰(zhàn)敗,最后大罵敵人絕食而死,應(yīng)該撫恤他的家人。黃德和是宦官,依仗勢力誣陷他人,希望用這種辦法來免除自己的罪過,應(yīng)該徹查他的案件?!睒忻茉荷献?,認為正當(dāng)朝廷用兵之時,不能追查這個案件。富公說:“大臣親近下屬欺騙君主,案件一定要徹底追查。”黃德和最終被處以腰斬。 富公改任知制誥,負責(zé)督察京城的刑事案件。當(dāng)時有憑偽造的簿錄成為僧人的事,事情敗露,原來是(中書?。┺k事的官吏所為。開封府審查其余的人卻不追究堂吏。富公稟告執(zhí)政,請求將犯案的官吏交付監(jiān)獄。執(zhí)政指著自己的座位說:“你即將擔(dān)任這個職務(wù),不要再追求眼前的名聲了?!备还袂閲?yán)肅,不接受他的建議,說:“一定要抓到犯案的官吏才罷休。”
執(zhí)政更加不高興,故意推薦富公出使契丹,想尋找事由使他得罪。歐陽修上書挽留富公,沒有得到答復(fù)。富公剛接受使命,聽到自己一個女兒去世的消息,第二次接受使命,聽到兒子出生的消息,都不管不顧就出發(fā)了。收到家信,不打開就燒掉,說:“只是擾亂我的心意罷了?!?
慶歷三年,晏殊擔(dān)任宰相,范仲淹擔(dān)任參知政事,杜衍擔(dān)任樞密使,韓琦和富公輔佐他,歐陽修擔(dān)任諫官,都是天下敬仰的人物。魯人石介寫了《慶歷圣德詩》,逐一歌頌群臣,說:“范仲淹和富弼,一個可比堯時掌管音樂的大臣夔,一個可比舜時掌管教育的大臣契?!碧煜氯苏J為這樣的贊頌不過分。
富公謙恭節(jié)儉喜好禮節(jié),和人談話,即使是年紀(jì)小地位低微的人也竭盡恭敬。然而他憑輕車簡從深入不可預(yù)料的敵國朝廷,責(zé)問敵國君臣,挫敗他們的言辭,折服他們的內(nèi)心,沒有一句話稍微屈服,這就是所謂的大勇啊!他寫文章,雄辯而不華麗,質(zhì)樸而不粗俗。平生舉薦的人很多,特別知名的有十多位,當(dāng)世的人認為他能了解人。
4. 富鄭公賑災(zāi) 譯文 富弼(宋朝人,被封為鄭國公)擔(dān)任樞密副使時,被石守道誹謗,從河北宣撫使改任鄆州知府,有改任到青州。
說他壞話的人不絕,人人都替他擔(dān)心。恰逢河北發(fā)大水,逃亡的百姓搬家往東的有六七十萬人,富弼全都招撫過來;他勸說百姓拿出糧食,親自籌劃;把糧食分散的存放在境內(nèi)的倉庫中,食物、藥品全都準(zhǔn)備好,來到這里的人都認為和回家了一樣。
有人勸說他這樣做不好,“你正處在被人誹謗的時候,災(zāi)禍難測,隨時都能發(fā)生?!备诲霭寥徊焕頃?,說:“我怎么能因為自己而換六七十萬人的命呢!”最終更加努力的做這件工作。
第二年,河北的麥子豐收,人人都背著包袱回去了,這都是富弼所救活的。所以,就算說他壞話的人也都忌憚佩服他了,知道陷害不了他;而富弼遭到朝廷的懷疑也消解了。
富弼曾經(jīng)給一個好友寫信說:“在青州我能偶然救活幾萬人,比二十四考中書令(唐朝郭子儀任中書令很久,主持考核的官吏對他的考績多達二十四次。后用為稱頌秉政大臣位高任久的典故)還好的很啊?!?/p>
5. 富鄭公賑災(zāi) 譯文 譯文:
范仲淹,字希文。幼年時父親就過世,家境貧寒,每日只吃一些咸菜粥,非常清苦,而卻能刻苦自勵勤奮讀書,更以天下人福祉為自己的責(zé)任。他經(jīng)常自己吟誦道:「讀書人應(yīng)當(dāng)在天下人尚未憂慮時就先憂慮;當(dāng)天下人都得到安樂,才是讀書人安樂的時刻。」
他曾經(jīng)拜訪一位算命的人,并請問:「我是否有機會當(dāng)宰相?」算命的人說:「沒有希望?!乖賳枺骸肝沂欠裼袡C會當(dāng)名醫(yī)?」算命的人驚訝的說:「為何之前所 問的目標(biāo)如此高遠,而現(xiàn)在所問的卻如此卑微呢?」范仲淹說:「只有宰相及名醫(yī)才可以救濟眾人?!顾忝娜速潎@的說:「你這顆仁慈的心,才是真正的宰相?!?
范仲淹考上進士之后,任秘閣校理。他的學(xué)問非常淵博,精通六經(jīng),學(xué)生有疑問請教他,他都孜孜不倦的講解。還將自己的俸碌來撫養(yǎng)一些讀書人當(dāng)作幕僚。這些讀書人有的來時潦倒窮困,考上功名之后便離開,一路飛黃騰達卻對范仲淹不聞不問,他依然不后悔曾幫助過這些人。
后來范仲淹任右司諫,那年正逢旱災(zāi)、蝗災(zāi),百姓無法耕作而鬧饑荒。官員上奏請派特使前去察看災(zāi)情,再斟酌如何處理;而范仲淹直接對皇上說:「假若宮廷 中,半天沒有任何東西吃,那會怎么樣?」宋仁宗聽了,心中難過,于是派范仲淹去安撫江淮災(zāi)區(qū)。他所到之處,立即開官倉賑災(zāi),同時奏請廢除當(dāng)?shù)夭缓玫恼钍?多項。
之后范仲淹任參知政事,那時邊疆地帶有異族侵略,他請求自愿鎮(zhèn)守邊疆。而麟州剛遇寇賊侵略,一些參謀多次建議放棄麟州。范仲淹卻重新整修舊有的防御工事,并招回逃散的人民,免除他們的賦稅,將酒的專賣權(quán)還給人民,很快的河外地方便安定下來。
范仲淹的個性非常喜好布施,對親族中貧困的人,或?qū)﹃P(guān)系疏遠但賢能的人,都會給予救濟。他剛考上進士沒多久,就想將來若有能力的話,一定要好好贍養(yǎng)整個 族人,前二十年,并沒有足夠的能力來完成心愿。自從他坐鎮(zhèn)邊防一直到回朝廷當(dāng)上宰相,日益富貴以后,就在鄉(xiāng)里中買下幾千畝良田,稱為「義田」,用來贍養(yǎng)親 族中窮困的人,讓人人有得吃、有得穿,如遇婚嫁、喪葬,另有補助。并選出一位年長而賢能的族人,負責(zé)管理義田的出納。
他曾經(jīng)向錢氏買了一座庭園,打算搬到那里定居。地理師說此地風(fēng)水極好,必會接連不斷有人做官,范仲淹聽了卻說:「既然如此,與其一家人獨自顯貴,還不如讓江蘇一帶的讀書人,都能來此受教育,那么每個人都可以顯貴了。」便將這個地方改為學(xué)堂。
范仲淹與富鄭公(富弼)擔(dān)任左右宰相時,看到監(jiān)司簿上有品性不好、不適任的人,便一筆勾消、剔除他的職位。而富鄭公說:「一筆劃掉是很容易,可是恐怕一 家人都在哭??!」范仲淹卻說:「一家人哭,比起老百姓一路哭,哪個比較嚴(yán)重呢?」這又是治理國家最得體之處,不以婦人之仁來看待。
范仲淹死后諡文正,贈魏國公。兒子純?nèi)?,后來也?dāng)上宰相,純佑、純禮、純粹,都在朝為官。
6. 爰民忘禍文言文翻譯 【富鄭公愛民忘禍】富鄭公為樞密使,坐石守道詩,自河北宣諭使還,道除知鄆州,徙青州,讒者不已,人皆為公危懼。
會河北大饑,流民轉(zhuǎn)徙東下者六七十萬人,公皆招納之,勸民出粟,自為區(qū)畫散處境內(nèi),居廬飲食醫(yī)藥無不備,從者如歸市。有勸公非所以處疑弭謗,禍且不測,公傲然不顧曰:“吾豈以一身易此六七十萬人之命哉!”行之愈力。
明年河北二麥大熟,始皆襁負而歸,則公所全活也。于是雖讒公者亦莫不畏服,而疑亦因是浸釋。
嘗見與一所厚者書云:“在青州二年,偶能全活得數(shù)萬人,勝二十四考中書令遠矣。” ——(宋)葉夢得《避暑錄話》 【注釋】 富鄭公,北宋名臣富弼,曾封鄭國公;坐,犯罪。
區(qū)畫,分片安置;歸市,趕集。 所以,用來;處疑弭(mǐ)謗,遭到疑忌,消除誹謗;且,將。
易,換;襁,(用)包袱;全活,保全存活;浸,逐漸。 所厚者,相交很深的人;二十四考中書令,主持過二十四屆官員考核的中書令(典出唐代汾陽王郭子儀)。
【譯文】 鄭國公富弼任樞密使時,因石守道寫詩案牽連,從河北宣諭使任上回京,半路降職為鄆州知州,改任青州知州,中傷他的人還不罷休,別人都替他感到危險害怕。這時正碰上河北嚴(yán)重饑荒,難民轉(zhuǎn)道東來的六七十萬人,他都收容了,動員當(dāng)?shù)卮髴舫黾Z,親自將饑民分片安置在州內(nèi),住房飲食醫(yī)藥沒有不齊全的,來的難民像趕集一樣多。
有人勸他這不是遭到疑忌的人消除誹謗的做法,禍患將難以預(yù)料,他毅然不管地說:“我不是用自己一條命來換這六七十萬人的命嗎?”他越干越起勁。第二年河北兩季麥子豐收,難民才都背著包袱回家去,那都是富大人保全存活的。
當(dāng)時即使中傷他的人也沒有不敬重佩服他的,而朝廷的疑忌也因此漸消了。我曾看見他給一位好朋友的信中說:“我在青州兩年,碰巧能夠救活幾萬人,比當(dāng)主持過二十四屆官員考核的中書令強多了?!?/p>
7. 《爰民忘禍》文言文翻譯 鄭國公富弼任樞密使時,因石守道寫詩案牽連,從河北宣諭使任上回京,半路降職為鄆州知州,改任青州知州,中傷他的人還不罷休,別人都替他感到危險害怕。這時正碰上河北嚴(yán)重饑荒,難民轉(zhuǎn)道東來的六七十萬人,他都收容了,動員當(dāng)?shù)卮髴舫黾Z,親自將饑民分片安置在州內(nèi),住房飲食醫(yī)藥沒有不齊全的,來的難民像趕集一樣多。有人勸他這不是遭到疑忌的人消除誹謗的做法,禍患將難以預(yù)料,他毅然不管地說:“我不是用自己一條命來換這六七十萬人的命嗎?”他越干越起勁。第二年河北兩季麥子豐收,難民才都背著包袱回家去,那都是富大人保全存活的。當(dāng)時即使中傷他的人也沒有不敬重佩服他的,而朝廷的疑忌也因此漸消了。我曾看見他給一位好朋友的信中說:“我在青州兩年,碰巧能夠救活幾萬人,比當(dāng)主持過二十四屆官員考核的中書令強多了。”
出處:
(宋)葉夢得《避暑錄話》中的《富鄭公愛民忘禍》
原文:
富鄭公為樞密使,坐石守道詩,自河北宣諭使還,道除知鄆州,徙青州,讒者不已,人皆為公危懼.會河北大饑,流民轉(zhuǎn)徙東下者六七十萬人,公皆招納之,勸民出粟,自為區(qū)畫散處境內(nèi),居廬飲食醫(yī)藥無不備,從者如歸市.有勸公非所以處疑弭謗,禍且不測,公傲然不顧曰:“吾豈以一身易此六七十萬人之命哉!”行之愈力.明年河北二麥大熟,始皆襁負而歸,則公所全活也.于是雖讒公者亦莫不畏服,而疑亦因是浸釋.嘗見與一所厚者書云:“在青州二年,偶能全活得數(shù)萬人,勝二十四考中書令遠矣.”
譯文:
鄭國公富弼任樞密使時,因石守道寫詩案牽連,從河北宣諭使任上回京,半路降職為鄆州知州,改任青州知州,中傷他的人還不罷休,別人都替他感到危險害怕。這時正碰上河北嚴(yán)重饑荒,難民轉(zhuǎn)道東來的六七十萬人,他都收容了,動員當(dāng)?shù)卮髴舫黾Z,親自將饑民分片安置在州內(nèi),住房飲食醫(yī)藥沒有不齊全的,來的難民像趕集一樣多。有人勸他這不是遭到疑忌的人消除誹謗的做法,禍患將難以預(yù)料,他毅然不管地說:“我不是用自己一條命來換這六七十萬人的命嗎?”他越干越起勁。第二年河北兩季麥子豐收,難民才都背著包袱回家去,那都是富大人保全存活的。當(dāng)時即使中傷他的人也沒有不敬重佩服他的,而朝廷的疑忌也因此漸消了。我曾看見他給一位好朋友的信中說:“我在青州兩年,碰巧能夠救活幾萬人,比當(dāng)主持過二十四屆官員考核的中書令強多了?!?/p>
8. 求文言文翻譯 慶歷中,劫盜張海橫行數(shù)路,將過高郵。知軍晁仲約度不能御,諭軍中富民出金帛,市牛酒,使人迎勞,且厚遺之。海悅徑去,不為暴。事聞,朝廷大怒。時范文正公在 *** ,富鄭公在樞府,鄭公議欲誅仲約以正法,范公欲宥之,爭于上前。富公曰:“盜賊公行,守臣不能戰(zhàn),不能守,而使民醵錢遺之,法所當(dāng)誅也;不誅,郡縣無復(fù)肯守者矣。聞高郵之民疾之,欲食其肉,不可釋也。”范公曰:“郡縣兵械足以戰(zhàn)守,遇賊不御,而又賂之,此法所當(dāng)誅也。今高郵無兵與械,雖仲約之義當(dāng)勉力戰(zhàn)守,然事有可恕,戮之恐非法意也。小民之情,得醵出財物,而免于殺掠,理必喜之,而云欲食其肉,傳者過也。”仁宗釋然從之,仲約由此免死。
既而富公慍曰:“方今患法不舉,方欲舉法,而多方沮之,何以整眾?”范公密告之曰:“祖宗以來,未嘗輕殺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輕壞之?且吾與公在此,同僚之間,同心者有幾?雖上意亦未知所定也,而輕導(dǎo)人主以誅戮臣下,它日手滑,雖吾輩亦未敢自保也?!备还K不以為然。及二公跡不自安,范公出按陜西,富公出按河北,范公因自乞守邊。富公自河北還,及國門,不許入,未測朝廷意,比夜彷徨不能寐,遶床嘆曰:“范六丈,圣人也!”
宋仁宗慶歷年間,強盜張海橫走了路,將經(jīng)過高郵。知軍晃仲約度不能抵御,對軍隊中富戶出金帛,買牛酒,派人迎接慰勞,并且送給他。海高興就走,不算殘暴。事情上報,朝廷非常憤怒。當(dāng)時范仲淹在 *** ,富弼在樞密院,鄭先生提議處死晁仲約用正方法,范公想原諒他們,爭奪在皇上面前。富弼說:“盜賊公行,守臣不能戰(zhàn),守不住,而使百姓湊錢給他,法所要殺的;不殺,郡縣不再肯守的了。聽說高郵的人民憎恨的,想要吃它們的肉,不可放棄的?!狈豆f:“郡縣的兵力足以防御,遇上賊不到,然后又給他,這種方法所要殺的?,F(xiàn)在沒有軍隊和武器高郵,雖然仲約的意義應(yīng)當(dāng)努力戰(zhàn)斗,但事情有可寬恕,殺了他恐怕不是法律意思。小民的感情,得到湊錢出財物,而免于殺掠,管理一定會很高興的,但說要吃它們的肉,傳授的人錯了。仁宗釋放地跟著走了”,仲約因此免于一死。
不久,富弼生氣地說:“現(xiàn)在患法不舉,正想舉法,而多方阻撓的,如何整部?”范公私下告訴他說:“祖宗以來,從來沒有輕易殺死臣下,這是一種美德事,為什么要輕易破壞的?并且我與您在這,同事之間,同心的人有多少?雖然上面的意思也不知道所確定的,而輕引導(dǎo)君主誅殺臣子用,其他天手滑,雖然我們也不敢保證自己的?!备还冀K不這樣認為。等到二公事跡不安,范公出京巡按陜西,富公外出視察河北,范公就自己請求守邊。富公從河北回來,到建國門,不允許進入,不知道朝廷的心意,不能入睡整夜彷徨,遶床嘆息說:“范六丈,圣人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26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