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李景隆和朱棣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小編今天要說的是明朝初期最大的庸才,李景隆。我們常說“虎父無犬子”,意思是說父親要是一個有才能的人,那么他的兒子一定不會太差,這句話在歷史上確實得到了印證,比如政治上的司馬懿和兒子司馬昭、司馬師,文學上的蘇洵和兒子蘇軾、蘇轍,軍事上的周勃和周亞夫等等??墒遣⒉皇敲恳粋€虎父都像他們這樣好運,明朝開國將領李文忠就沒有得到一個好兒子,他的兒子李景隆幾乎是親手葬送了建文帝的江山,那么李景隆當時得到了建文帝的信任,手握精銳部隊五十萬,為什么打不過兵力少于自己數(shù)倍的朱棣呢?現(xiàn)在小編就為詳細為大家介紹李景隆在靖難之役的所作所為。
建文帝元年后半年,耿炳文帶領的軍隊在和朱棣作戰(zhàn)的時候接連失敗,這讓建文帝非常擔心,皇爺爺朱元璋留下的老將都不能擊敗朱棣,那么還有誰能幫助自己對抗朱棣呢?這個時候心腹大臣黃子澄向建文帝推薦了一個人,他就是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建文帝很信任黃子澄,于是就召見了李景隆,想要看看這個名將之后到底有什么才能。據(jù)記載李景隆長得十分英俊,并且充滿自信,他在面對建文帝的時候侃侃而談,將自己在兵書上學到的知識講了出來。建文帝可能是求賢若渴,馬上就決定讓李景隆代替耿炳文,并且加派20萬人,和耿炳文留下的30萬人兵合一處,集結(jié)了50萬軍隊想要一舉剿滅朱棣。
李景隆非常高興,因為自己終于有了證明自己的機會,而相對的,朱棣居然也非常高興,因為他知道李景隆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兩人幾乎是在一起長大的,所以對于這個童年玩伴的了解,朱棣勝過所有人。在得知李景隆替換了耿炳文之后,朱棣十分興奮,他將自己的手下召集起來,告訴他們這一戰(zhàn)必勝,而獲勝就全靠李景隆了。此時此刻的李景隆也想大展身手,他將所有的軍隊集結(jié)在一起,一改耿炳文防守的戰(zhàn)略,開始主動進攻朱棣的大本營北平。
當時朱棣并不在北平,他帶著自己的手下去了內(nèi)蒙的大寧,去找弟弟寧王借兵去了,北平的守將正是朱棣的長子朱高熾,他的手上只有僅僅數(shù)萬,兵力相差在十倍以上。而朱高熾和李景隆不一樣,朱高熾沒有機會失敗,他開始拼死抵抗,戰(zhàn)敗是死,戰(zhàn)勝才能活,他的手下們也都知道這一點,于是個個猶如天神下凡,居然頂住了李景隆的進攻。當時并不是沒有機會,李景隆手下有一個參將,看準了時機猛攻張掖門,就在馬上攻破張掖門的時候,李景隆居然害怕功勞被搶,下令停止進攻,就這樣李景隆失去了唯一一次可以攻下北平的機會,簡直匪夷所思。
隨后的戰(zhàn)局陷入了僵局,一直等到朱棣帶著寧王的精銳回到北平,雙發(fā)才展開一場大戰(zhàn)。當時李景隆也懂得圍點打援的計策,于是在朱棣回來之前派遣了手下去狙擊朱棣,可是李景隆并不知道朱棣的具體位置,這支負責狙擊的部隊只能漫無目的游蕩,其實這就顯示出了李景隆只會紙上談兵,雖然知道該怎么做,但就是做不好。朱棣順利回來之后,雙發(fā)的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當時朱棣雖然有了寧王的幫助,可是面對數(shù)倍于自己敵人,還是不能獲得勝利。這個時候朱棣手下馬三保提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從兩翼進攻李景隆所在的指揮所,只要在中心點的李景隆移動,那么對方的軍隊一定會驚慌失措。
朱棣采納了馬三保的意見,開始猛攻李景隆的指揮所,李景隆不愧是一個庸才,他見敵人瘋了一樣沖向自己,連忙逃跑,導致這一場戰(zhàn)斗暫時停止,雙方進入了休戰(zhàn),可是令朱棣沒有想到的是,李景隆居然在當天晚上就連夜逃走了,并且丟下了正在攻北平的數(shù)萬軍隊。朱棣高興的手舞足蹈,并對自己的手下說,李景隆果然是一個庸才,我們獲勝指日可待。后來雖然在山東李景隆差一點擊敗朱棣,但是卻因為李景隆誤以為朱棣有后援而再一次錯失良機,這就是名將和庸才的區(qū)別。
其實小編覺得,李景隆就是溫室里的花朵,他胸懷大志,想要擺脫父親籠罩在自己身上的影子,可是他過于天真。真正的戰(zhàn)場不是書上三言兩語就是寫清的,在面對真正的血與火之后,李景隆膽怯了,他將一切抱負和理想都拋到了腦后,所以這就注定他當不了像父親一樣的名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26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