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曹操,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
《三國演義》作為一部文學(xué)經(jīng)典,刻畫了太多典型人物。除了劉備、曹操等個人形象,"五子良將"、"五虎上將"和"八虎騎"等群像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然而有趣的是,故事里曹操這個擁有五子良將和八虎騎的梟雄,卻偏偏時常對只有五虎上將,總體實力比自己弱不少的劉備投去艷羨的目光。
曹操這是怎么了?這"委屈巴巴"羨慕別人的模樣,可和他梟雄的身份怎么看都違和。
然而我們?nèi)羰菑牟懿龠@個形象和《三國演義》全書兩個層面的三個角度去看,曹操對劉備的羨慕其實是合情合理的。曹操形象的豐滿離不開各種感情的流露
如果我們要找出一個詞語形容《三國演義》之中的曹操,那"梟雄"或是"奸雄"怕是名列前茅。羅貫中給曹操安排的初登場,就是幼年曹操裝病誆騙叔父。這讓狡猾從一開始就成為了他的特征。而后通過幾十年的努力,曹操又把豪杰的標(biāo)簽牢牢地貼在自己的身上。
然而對于一個文學(xué)形象而言,僅僅有"梟雄"這樣的關(guān)鍵詞,這個人物依舊是不夠清晰的。羅貫中必須再通過更多的情節(jié),從更多方面去展現(xiàn)曹操的種種。因而最后,曹操也會羨慕別人,成為了羅貫中選中以塑造曹操形象的一個角度。
在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guān)公賺城斬車胄"中,曹操指指劉備,又指指自己而說出的那句"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就是羅貫中讓曹操羨慕劉備的一個典型。
此時的曹操已是一朝宰相,而劉備不過是為避鋒芒而整日在菜園子里埋頭種菜的"左將軍"。兩人實力差距如此之大,就是街邊小兒恐怕都能明白??刹懿賲s把劉備抬到和自己等同的地位,言辭之中透露著對劉備"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的羨慕(雖然曹操覺得自己也有這些特質(zhì))。
如此,我們在像劉備一樣懷疑曹操這句夸獎的真實性的同時,就會先入為主的認(rèn)為曹操是擁有這些特質(zhì)的,然后才會想到劉備擔(dān)不擔(dān)得起這句評價,以及曹操是不是在試探劉備。
雖然這樣的曹操不太像古代豪杰而有些許像今天的"白蓮花",但這些艷羨一方面體現(xiàn)了曹操的心思深沉,一方面也能肯定他確有過人之處。是故羅貫中讓曹操對劉備流露出艷羨之情,是能達到豐富曹操形象的效果的。
曹魏與蜀漢的斗爭使得曹操不得不承認(rèn)對手的優(yōu)勢
雖然三國之爭的最后贏家是曹魏,但在曹操尚且在世時,三家政權(quán)總體是呈現(xiàn)鼎立局面的。曹操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狂,也有"士別三日,當(dāng)刮目相看"的理性。所以面對劉備和他的蜀漢政權(quán),曹操能夠看清雙方各自的長處。
如此,曹操肯定甚至羨慕劉備的一些成就,就成了一種自然。
且曹操的求賢之心,其明顯程度堪比"司馬昭之心"。他并不缺對自己忠心的人才,卻還是一直希望招攬到更多的文臣武將。所以他率領(lǐng)著"五子良將"和"八虎騎"卻還眼饞劉備的"五虎上將",也是件很符合他的個性的事。這一點,劉備的結(jié)拜弟兄關(guān)羽也可以現(xiàn)身說法。
《三國演義》的基本立意是"尊劉貶曹"
不同于《三國志》等正史的"尊曹貶劉"傾向,脫胎于民間的《三國演義》是站在反對統(tǒng)治階級暴虐統(tǒng)治的民眾一方的。因此在確定了這一基調(diào)之后,曹操這類代表現(xiàn)實官方的角色就注定了會被丑化。
在正史之中的曹操是文武皆通而叱咤風(fēng)云的非凡人物。他幾乎什么都會,也什么都不缺,看起來并不是會羨慕別人,甚至是羨慕一個不如自己的人的。
所以羅貫中若是想要在書中表達"尊劉貶曹"的思想,自然就要把曹操從神壇"拉下來",讓他有一些乍一看并不符合其英武形象的表現(xiàn)。
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為,曹操作為《三國演義》中的"反派",其對他人有羨慕之情是一種立意需要。且讓他羨慕作為主角的劉備,還能"一箭雙雕"地體現(xiàn)"尊劉"思想。
是故說到底,曹操在《三國演義》里對劉備心生羨慕,不是他"崩"了"人設(shè)",而是他"人設(shè)"正是如此。也幸得羅貫中將曹操這個形象如此定位,如此描寫,我們這些讀者才會關(guān)注到《三國演義》里的曹操,才會對他又敬又恨。
若羅貫中當(dāng)初只片面地展現(xiàn)曹操的"奸偽",那曹操在今天可能也就沒這么有名了。
曹操和劉備煮酒論英雄的時候,真正目的是為了試探劉備是否還有與自己爭霸的野心,因為一直以來劉備的名聲都非常好,即便寄人籬下,也沒有讓曹操抓到任何把柄,但曹操曾經(jīng)和劉備有過接觸,知道他有雄心壯志,不敢久居人下,所以才會通過討論天下英雄,看看劉備的反應(yīng),結(jié)果劉備非常機智,幾乎沒有露出任何把柄,當(dāng)曹操說出,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的時候,劉備雖然被嚇到了,但天公作美恰巧打了一下雷,給了劉備開脫的借口,曹操認(rèn)為劉備也是一個膽小之輩,就沒有把他放在心上。
劉備在關(guān)鍵時刻也非常精通謀略,他走投無路之下投奔曹操,曹操肯定不會殺自己,但在曹操的眼皮子底下生活也非常艱難,因為曹操時刻提防著劉備,還對天子做出了一些不恭敬的行為,也就是在那個時期,漢獻帝對劉備伸出了橄欖枝,用血書寫下曹操的險惡用心,在這種情況下,劉備的處境就更加艱難了,一方面他必須為漢室清君側(cè),另一方面他又擔(dān)心被曹操識破他與漢獻帝的合作,所以在曹操邀請自己的時候,劉備也心驚膽戰(zhàn)。
曹操把劉備稱作英雄的之前,劉備一直列舉他人,實際上也隱隱約約想到自己,但卻堅決不敢承認(rèn),當(dāng)曹操提到劉備的時候,他以為對方識破了自己的計劃,這才驚掉了手中的酒杯,如果沒有天上的那一聲驚雷,劉備就無法解釋,很可能被曹操殺害。
事后劉備也感到非常害怕,他擔(dān)心曹操想清楚其中的端倪,或者最終依然對自己不放心,想要永除后患,索性那時候袁術(shù)恰好在逃亡的路上,劉備就像曹操自薦前去阻截,這才逃出了對方的掌控。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劉備雖然當(dāng)時屢戰(zhàn)屢敗,但是曹操能夠看得出劉備的野心和劉備的才能,劉備這樣的人具備成功的條件,雖然劉備現(xiàn)在屢戰(zhàn)屢敗,還沒有成功,但是曹操看得出來,劉備其實和他很像,曹操自然知道劉備以后肯定會有所成就的,并且劉備身邊還有關(guān)羽張飛這樣的絕世猛將,所以曹操才會看得起劉備。
劉備這個人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仁義,劉備不管自己多難的情況下,都會善待百姓,就是其他諸侯做不到的,不管劉備是真仁義還是假仁義,這都代表了劉備的野心,因為只有得到了民眾的支持,最后才會成功,得民心者得天下。曹操當(dāng)時自然能夠看出劉備的仁義。?
劉備和曹操其實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看的都非常遠,他們不會計較眼前的得失,他們考慮的是長久的利益,所以一時的勝負(fù)并不能決定誰是真正的英雄。當(dāng)初18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各路諸侯都沒有處理,都想保存自己的實力,其中只有孫堅曹操出力最多,劉備當(dāng)時雖然沒有多少實力,但是劉備也出力了。所以曹操都看不起別的諸侯,在曹操眼里只有劉備和孫堅,還有他自己能稱得上是英雄。 曹操也是憑借著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曹操看劉備就像當(dāng)初的自己一樣,所以曹操才會這樣欣賞劉備。
劉備雖然屢戰(zhàn)屢敗,但是劉備并沒有放棄自己的目標(biāo),劉備在最困難的時候也堅持自己的原則(仁義),這樣更能證明劉備的野心,劉備雖然經(jīng)常寄人籬下,但是劉備不會在一個地方呆很久,因為劉備有著自己的志向,他不是一個久居人下的人。 只要一有機會劉備就會為向自己的理想奔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26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