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李世民在發(fā)動玄武門之變以后,干掉了自己的兄弟,逼迫李淵退位,成功的坐上了皇位,史稱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李世民在位期間,對待政事,勤勤懇懇,任用賢能,對百姓減輕賦稅,開創(chuàng)了一派欣欣向榮的盛世局面,被后世稱為“貞觀之治”。
所以,李世民在后代人的眼里,他是一位明君,是中國古代歷朝歷代帝王的表率。然而,即便這李世民這樣的圣明君主,一生之中也是頗多瑕疵,就拿“玄武門之變”來說,真實情況也是撲朔迷離,讓后人迷惑,并且李世民曾經(jīng)修改歷史的做法也是讓人議論不已。
貞觀三年的時候,李世民下令設置史館,讓人專門負責修編前五代歷史,意外的是同年閏十二月,李世民又將史館移入禁宮,讓宰相監(jiān)察。從那以后,史館就變成皇帝直接掌控的機構(gòu),李世民不再讓他們修編前朝歷史了,改成專門修編當朝歷史。那么,問題來了。李世民為何讓人專門負責修改當朝歷史呢?迄今為止,也沒有得出一個明確的結(jié)論,成為歷史上的一樁疑案,使得后人對此議論紛紛,衍生了很多觀點。
有人說李世民專門讓人修改歷史,是為了掩蓋自己弒兄奪位。理由是,按照封建社會長子繼承皇位的觀點,李世民是不符合繼承皇位的要求的,他弒兄奪位得來的皇位終究是不符合封建法統(tǒng)和倫理道德的,連李世民自己也知道他這種行為不能讓后世子孫效仿。所以,李世民修改歷史,為的就是掩蓋他殘忍的行為,也為了讓他登基繼位變得合理合法。
另外一種說法是,李世民之所以修改歷史,抬高自己在唐朝建立初期從太原起兵的地位,貶低李淵的功績,是出于當時的政治所需。為什么這么說,李淵是隋朝舊臣,李世民讓史臣將李淵主動從太原起兵改為被動起兵,塑造李淵的忠臣現(xiàn)象,為的就是符合封建法統(tǒng)的三綱五常。李世民讓史臣記載,隋煬帝下令逮捕李淵,李世民和劉文靜設計,逼迫李淵不得不反,否則就是死,并且李淵起兵之時,號稱“欲大舉義兵,遠迎主上”。如此一來,李淵妥妥的就是一個大忠臣形象了。李世民的意圖很明顯,目的就是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避免后人效仿此例,起兵造反。
總的來說,種種說法不過是各路專家的臆測,沒有史料依據(jù)。不過,李世民登基為帝以后,修改歷史的行為確定無疑。但是為何這么做,估計只有當事人才知道,現(xiàn)在我們很難判斷了,同樣,也正是如此,歷史才有著獨屬于它的魅力。
總有人說李世民篡改歷史,請問你們又有什么證據(jù)證明?就因為史料上有關于李世民違規(guī)借看自己起居注的記載嗎?那既然他篡改了歷史,那 ……, 為什么史料上又有他“借看自己起居注”這一段沒有被他抹去而完整地保留下來了呢,這豈不是自相矛盾且詭異?
其實退一百步來說,既然李世民“篡改歷史”,他所能“篡改”的部分也是相當少的。因為歷史上發(fā)生的重大事件是無法篡改的。難道天策上將有假?《秦王破陣樂》有假?天可汗有假?大唐盛世有假?尉遲恭秦瓊李靖李世績這些名將是假?魏征有假……只要這些人或事有一件是真實的,也就可以側(cè)面證明這一連串都是真實的。也就佐證了絕大部分歷史記載、史料文獻的真實性!?。?/p>
唐太宗李世民稱得上是一代人君,并且他開創(chuàng)的貞觀之治讓人們看到了大唐王朝的強大實力與富貴繁華,唐朝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之一,并且也是我國歷史上最開放和最有包容性的王朝,而這一切的奠基者都是唐太宗李世民。雖然李世民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光環(huán),但是李世民在后世史書上卻有著極為不光彩的一個名聲,這個壞名聲的由來就是李世民曾經(jīng)篡改過歷史。
我們要了解的是古代帝王都有一本專門記錄他們的史書,而這個記錄就叫做起居注,起居注的作用是為了能夠全面的讓后世人了解帝王的言行以及生活習慣,并且能夠讓帝王知道他的所說的每一句話都隨時隨地有人記錄,這樣也就會使帝王們對自己做的事情說過的話負責任,并且能夠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而起居注是絕對不能夠讓任何人去更改的但是李世民卻在玄武門之變之后向史官們討要起居注,并對自己的起居注加以大量的刪改。
很多人可能會好奇,李世民究竟對歷史做了哪些刪改呢?我個人認為李世民對自己的起居注做的最大的刪改,很可能就是記錄的玄武門之變之前的一些事情據(jù)一些其他的野史,以及當年隨李淵出征的老臣的個人筆記上來看李淵在唐朝創(chuàng)立初期是一個非常有勇有謀并且能敢于下決斷的君主,而在李世民留下的史書上來看李淵是一個昏庸無能的人,所以從這里面可以判斷出,李世民把他的父親在歷史上的形象加以了修改。
還有李世民一定會把歷史中真實的李建成以及李元吉的功績和人品,全部抹殺掉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史書中的李世民的大哥和弟弟的面貌是兇殘冷酷無情并且缺乏智謀,其實真正歷史中這兩個人的樣子已經(jīng)被李世民刪的無影無蹤了,我們也無從考證這兩個人究竟是什么樣的人。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皇帝,正是他開創(chuàng)了大唐盛世的局面,推動中國封建社會發(fā)展到繁榮的頂峰,由于他的文治武功,歷朝歷代都視之為圣明君主的代表。然而對于他取得皇位的過程,卻有著各種各樣的傳說。在野史和民間傳說中,李世民是通過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死長兄李建成,逼迫父親唐太祖李淵退位,才登上了皇位的,可謂心狠手辣、殘忍暴虐。但在正史記載中,李世民在開創(chuàng)大唐的過程中勞苦功高,是推翻隋朝的主要策劃和組織者,奠基登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那么正史中的記載是否屬實?李世民繼位后有沒有為維護自身地位而篡改國史呢?這就要從大唐的創(chuàng)立過程說起。 據(jù)史料記載,李淵共有四個兒子:長子建成,次子世民,三子元霸(早死),四子元吉。李淵家世顯赫,威望頗高,隋煬帝對他十分猜忌,而李淵自然也明白,所以他韜光養(yǎng)晦、深藏不露,雖然早有異心,卻一直按兵不動。此間由于朝廷橫征暴斂,連年戰(zhàn)亂,使得百姓民不聊生,到處都是農(nóng)民起義,李淵趁機在亂世中建立了自己的根據(jù)地,開始覬覦天下,但他性格老成持重,一直深藏不露。即便如此,隋煬帝還是派留守王威和高君雅暗中監(jiān)視李淵,在朝廷耳目眾多的情況下,李淵急需一個可靠的助手來幫助他?! 卮笱潘洞筇苿?chuàng)業(yè)起居注》是關于李氏父子建立大唐的最早記載,而且他親自參與了起兵反隋的晉陽起兵,其記載具有較高的真實性。據(jù)此書所述,當時李淵身邊可以信任的只有二子世民,因為其他幾個兒子都不在身邊,所以他就將自己真實的內(nèi)心想法告訴了李世民,李世民正值年輕勇武、血氣方剛,自然是李淵最為得力的助手?! 〈髽I(yè)十二年(公元616年)底,李淵受命南下鎮(zhèn)壓起義軍,北方突厥趁機攻取了太原留守管轄下的馬邑(今山西朔縣),隋煬帝大怒,派人囚禁了李淵。李淵非常惱火,便想起兵,但由于身邊只有李世民一人,李建成和李元吉還在河東,力量分散,不是起兵的絕佳時機,因此只得忍住。然而由于突厥的猖狂,隋煬帝下令赦免李淵,讓他留守太原,力阻突厥。一旦有了機會,李淵便不會輕易放過,他馬上通知建成、元吉,讓他們立即準備起兵,于是李建成在河東召集英杰之士,李世民在晉陽拉攏強兵能將,下大力氣招攬人才,不久,建成、元吉和李淵的女婿柴紹陸續(xù)到達太原。 大業(yè)十三年(公元617年)初,李淵在晉陽命令劉文靜偽作了一份隋煬帝的敕書,在太原、雁門、馬邑等郡征兵。二月,李淵又趁叛隋而起兵的劉武周南下汾陽宮(今山西寧武南)之機,以防備劉武周為名,下令募兵。與此同時,李淵向突厥始畢可汗稱臣,取得了突厥的支持,亦解除了受突厥攻擊的后顧之憂。在做好這種種準備之后,李淵終于起兵反隋。由于他準備充分,謀劃精密,加上兵多將廣,又個個驍勇善戰(zhàn),所以一路上勢如破竹、威不可擋。他們很快攻破了西河城,進城后秋毫無犯,慰撫民眾,恢復舊業(yè),取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和信任。七月份,李淵以李元吉為鎮(zhèn)北將軍、太原留守,負責太原的一切事宜。李淵親領三萬人,誓師動兵,改易旗幟,開向關中,不到半年的時間便推翻了隋朝的統(tǒng)治?! ∮纱丝梢?,太原起兵的全過程,包括此前數(shù)年的苦心經(jīng)營,都是李淵一手操辦的,他為大唐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唐王朝創(chuàng)立的主要功勞應該在他身上。而一直以來“陰結(jié)豪杰”、勇而有為的李世民,是李淵得力的助手,是積極的配角。然而在《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等正史中,事實卻發(fā)生了歪曲?! 杜f唐書》記載,隋煬帝南巡江淮的時候,瓦崗寨農(nóng)民起義正如火如荼,嚴重威脅到了隋朝的統(tǒng)治,李世民見有機可乘,便與劉文靜密謀起兵,并做好一切策劃和安排,待欲起事時才告訴父親李淵。李淵聞之大驚,只是迫于當時緊急的形勢,已經(jīng)沒有商量的余地,于是不得不勉強聽從了李世民的安排,走上了起兵反叛的道路?!缎绿茣贰ⅰ顿Y治通鑒》都沿用了這種說法,把太原起兵的首要功勞劃到李世民身上,李淵則成了消極被動的角色,從而使李世民成為起兵反隋、開創(chuàng)大唐的首要人物?! ≈园l(fā)生這樣的矛盾,與李世民奪取帝位后重修史書有關。李世民通過玄武門政變,以次子的身份登上了皇位,而且殺死了親生哥哥李建成,這無論如何是不合乎道統(tǒng)和倫理的。為掩蓋這種殘暴的行為,為自己的登基確立合法性,李世民決定設置史官,撰修國史,于是下令創(chuàng)立了宰相監(jiān)修國史的制度,這就使史官很難做到秉筆直書,只能按統(tǒng)治者的意圖撰寫歷史。李世民在位期間一再違例要求親看國史和起居注,并為自己辯白道:“今欲自看國史者,蓋有善事,固不須論,若有不善,亦欲以為鑒誡,使得自修改耳?!必懹^十四年(公元640年),在李世民一再要求下,“玄齡等遂刪略國史為編年體,撰高祖、太宗實錄各二十卷,表上之。”在李世民授意下,史官們把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的動因?qū)懗伞鞍采琊?,利萬民”的大義行為,從而嚴重歪曲了歷史事實。 按照李世民的意圖,貞觀史臣在撰寫《高祖實錄》和《太宗實錄》時,費盡筆墨鋪陳李世民在武德年間的功勞,竭力抹殺太子建成的成績,降低高祖李淵的作用,而且把太原起兵的密謀描繪為太宗的精心策劃,而高祖則處于完全被動的地位。這樣,李世民便是開創(chuàng)李唐王業(yè)的首功之人,皇位本來就應該是他的,李淵退位后也就理應由他繼承皇位,因此,李世民登上皇位便顯得水到渠成了。 還有一種解釋,認為李世民之所以要修改國史,抬高自己在太原起兵中的地位,貶低李淵的功勞,乃是出于當時的政治需要。他要求貞觀史臣把太原起兵中李淵由主動起兵變?yōu)楸粍悠鸨?,目的是為了把李淵描繪成一個忠臣的形象,從而符合儒家的道德要求:李淵是在隋煬帝要下令逮捕他,李世民、劉文靜等又設下圈套逼得他走投無路的時候才不得不反的,而且在起兵時李淵還曾號稱“欲大舉義兵,遠迎主上”,這樣一來,李淵就成了大忠臣了。很明顯,這種刻畫有利于李世民維護統(tǒng)治?! 《钍烂裰詫⑵鸨磁咽论E加到自己身上,乃是為了強化自己真命天子的形象,這與他要求史官們在撰寫《太宗實錄》時,極力渲染他出生時“二龍戲于館門之外,前后三日才離去”的異象是一致的。他也要求史官們在記述太原起兵的過程中,竭力描寫他的謀略過人和勇武善戰(zhàn),更進一步印證他是克明克哲、秉承天命的一代君主?! ∵@種說法多基于心理和邏輯上的推測,沒有太多的史實依據(jù),權且可以當作一種另類的解讀。由此可見,李世民繼位后修改創(chuàng)業(yè)國史是沒有疑問的事實,而他之所以要修改國史,首要目的就是掩蓋“玄武門之變”的惡劣行徑,讓自己的繼位顯得光明正大,水到渠成,取得道統(tǒng)上的合法性。至于他還有沒有其他目的,我們今天已經(jīng)很難判斷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28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