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曹植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陳思王”曹植是魏王曹操和武宣卞皇后所生的第三子,由于曹植出生的時候,曹操的大業(yè)只是初現(xiàn)端倪,還未成熟,所以此時的曹操四處征戰(zhàn),而曹植的童年也都是在馬背上度過的,吃了很多的苦,直到后來曹操打敗了袁紹,攻進了鄴城,曹植的生活才過得比較安穩(wěn)。曹植不僅僅是曹操的兒子,他的文學(xué)造詣也非常高,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文人之一,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他的《洛神賦》、《七哀詩》、《七步詩》也流傳至今,被奉為經(jīng)典。那么既然曹植這么有才,為什么曹操不選擇曹植來繼承大業(yè),而是選擇資質(zhì)稍差一籌的曹丕呢?酋長今天就來告訴大家原因。
曹植才華橫溢,文學(xué)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這就是“才高八斗”這個成語的來歷,而這個曹子建就是曹植,謝靈運給出如此高的評價,也是對曹植能力的肯定。其實曹操最初是很喜歡曹植這個兒子的,曹操在建成銅雀臺的時候,邀請自己的兒子們登臺作賦,而曹植是最先寫完的,他大筆一揮,寫下來《登臺賦》,曹操一看大為欣賞,對曹植也是用心栽培,但是曹植這個人性格過于張揚不夠沉穩(wěn),沒有自我約束的能力,有一次竟然借著酒興私自坐著王室的車馬,擅開王宮大門司馬門,司馬門可是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才能行走的禁道啊,曹操一聽大發(fā)雷霆,這不是造反么?從此以后,曹操就對曹植失望至極,不再栽培他了。
曹植有一個兄長叫曹丕,曹丕為人沉穩(wěn),野心很大,是個做皇帝的料子,而曹植才華出眾,太過耀眼,掩蓋了曹丕的光芒,所以在曹丕稱帝后,就想以打賭為借口,趁機殺了曹植,而曹植對曹丕說,我只要走七步就能作一首詩,如果做不出來要殺要剮悉聽尊便,曹丕不相信曹植的能力,就答應(yīng)了,結(jié)果不出七步,就做出了《七步詩》,而《七步詩》的內(nèi)容也表達了對曹丕手足相殘的懊惱。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做出如此好的詩,整個魏國再無他人。
對于才華橫溢卻狂妄自大的曹丕,大家有什么想說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哦!
《七步詩》是三國時期魏國詩人曹植的一首詩。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殘害弟弟,表達對曹丕的強烈不滿,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反映封建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殘酷斗爭和詩人自身處境艱難,沉郁憤激的思想感情。下面是新三國曹植七步詩賞析,請參考!
曹植七步詩賞析 《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賞析
七步詩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殘害弟弟,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反映封建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殘酷斗爭和詩人自身處境艱難,沉郁憤激的感情。
曹植是曹操的小兒子,從小就才華出眾,很受到父親的疼愛。曹死后,他的哥哥曹丕當上魏國的皇帝。因為曹植和曹熊(第四兒子)在曹操亡故時沒來看望,曹丕便再追問他們倆。曹熊因為害怕,自殺。而曹植則被押進朝廷。曹丕四兄弟的母親卞氏開口求情,曹丕便給曹植一個機會,讓他在七步之內(nèi)脫口一首詩,曹植就念這首七步詩。曹丕明白曹植這首詩的道理:如果自己殺曹植便會被世人恥笑,于是便放曹植。
此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于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菽”是指過濾煮熟后發(fā)酵過的豆子,用以制成調(diào)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莖,曬干后用來作為柴火燒,萁燃燒而煮熟的正是與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緊,自相殘害,實有違天理,為常情所不容。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氨臼峭?,相煎何太急”二語,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墻、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通過燃萁煮豆這一日?,F(xiàn)象,抒發(fā)曹植內(nèi)心的悲憤。
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保ā夺尦U劇罚﹦③牡摹段男牡颀?才略》中也說:“子建思捷而才俊,詩麗而表逸?!泵鞔跏镭懙摹端囋坟囱浴芬舱f:“子建天才流麗,雖譽冠千古,而實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辭太華。”可見前人都指出曹植才華出眾,稟賦異常的特點,而最能表現(xiàn)其才華的例子就是這首《七步詩》。
據(jù)《世說新語.文學(xué)》中說,曹丕做皇帝以后,對才華橫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懷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內(nèi)作詩一首,如做不到就將行以大法(處死),而曹植不等其話音落下,便應(yīng)聲而說出六句詩來,就是上面的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因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稱之為《七步詩》。據(jù)說曹丕聽以后“深有慚色"不僅因為曹植在詠詩中體現(xiàn)非凡的才華,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領(lǐng),使得文帝自覺不如,而且由于詩中以淺顯生動的比喻說明兄弟本為手足,不應(yīng)互相猜忌與怨恨,曉之以大義,自然令文帝羞愧萬分,無地自容。
此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于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過濾煮熟后發(fā)酵過的豆子,用以制成調(diào)味的汁液?!拜健笔侵付骨o,曬干后用來作為柴火燒,萁燃燒而煮熟的正是與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緊,自相殘害,實有違天理,為常情所不容。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語,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墻、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此詩最早就被記錄在《世說新語》之中,后來流傳的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為在傳播過程中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難肯定。然《世說新語》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遠,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據(jù),而且據(jù)《世說新語》中引《魏志》中也說曹植“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曹操曾試之以《登銅雀臺賦》,植援筆立成,而且斐然可觀,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內(nèi)作出這樣一首好詩也完全是可能的。因此,我們還是把它作為曹植的作品來介紹給讀者諸君。
當然,此詩的風(fēng)格與曹植集中的其他詩作不盡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談不上語言的錘煉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貼切而生動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贏得千百年來的讀者的稱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28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