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是一組始建于秦朝的宮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朝滅亡前后廢棄,相傳其被項羽縱火焚毀。1923年,考古工作者開始尋找阿房宮遺址,并最終確認一組位于今中華人民共和國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和未央?yún)^(qū)的交界處的夯土基址為阿房宮遺址,這些基址主要位于阿房村的周圍,其中主要遺跡包括前殿、上天臺、磁石門等遺址。1961年,阿房宮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2002年的考古發(fā)掘中,考古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該建筑并沒有被火焚燒過的痕跡,而整個阿房宮在被毀之前并未建成。2012年,阿房宮遺址公園正式立項建設。
但是至200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組成的阿房宮考古隊花費五年時間勘查阿房宮遺跡所在地,勘查超過二十萬平方米,只發(fā)現(xiàn)幾處小面積的燒過的土塊。而阿房宮本身的夯土臺路基圍墻等的殘留顯示甚至連這一地基都未完成,考古人員因此推斷阿房宮當時并未建成,項羽焚燒的可能只是渭河以北的秦朝咸陽宮,因為秦咸陽宮遺址確實發(fā)現(xiàn)大片燒過的遺跡。秦始皇大興土木建阿房宮、驪山陵是史上各代將其視為暴君的重要話柄之一,而“項羽火燒阿房宮”的傳聞卻又經(jīng)常作為評價項羽殘暴不仁的力證,因此這一考古發(fā)現(xiàn)對于還原秦漢歷史有顯著意義。
建造與被毀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阿房宮正式開始興建,而阿房宮只是暫定名,原計劃在該宮殿建成之后更名。建造阿房宮的目的,存在“原有宮殿不夠用,需要另建”和“統(tǒng)一六國后展示國力”等說法。建造時修建阿房宮的勞役和修建秦始皇陵的勞役合計70余萬人。秦始皇去世后,修建阿房宮的勞役被調去給秦始皇陵覆土,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四月,秦始皇陵完工,阿房宮工程復工。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李斯和將軍馮劫上書秦二世,以“國內(nèi)起義四起、賦稅繁重,而建造阿房宮太過耗費國力”為由,請求停建阿房宮。秦二世并未采納,將三人打入獄中問罪,并革除了三人的職位。之后劉邦率起義軍攻入咸陽,秦朝滅亡。項羽率軍抵達咸陽后,在咸陽劫掠并屠城,還放火燒毀了咸陽的宮殿,但燒毀的宮殿中是否包括阿房宮,阿房宮此時是否已經(jīng)完工,史籍并未寫明。出于政治的目的,自西漢開始,阿房宮作為秦始皇的重要罪證而在諸多文學作品中被故意夸張化處理。唐朝時,杜牧所寫的《阿房宮賦》認定項羽燒掉了阿房宮,文中還認定阿房宮被燒毀前已經(jīng)建成,這種觀點影響了后世很長一段時間。北朝時,此處曾建有佛寺,唐宋之后成為農(nóng)田。
調查與發(fā)現(xiàn)
阿房宮的具體位置在《史記》中并沒有記述。后來《水經(jīng)注》稱阿房宮位于漢代長安城西南,而《括地志》記載阿房宮位于唐代長安城西北。時人對于阿房宮的認識源于《史記》,將一座東西長南北窄、除南面外三面環(huán)墻的夯土基址認定為阿房宮的遺址。1923年,國立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所在陜西開展考古工作,參與此次工作的蘇秉琦在相關的著述中稱,1923年的調查中,他們得知位于明清長安城西側二十余里的阿房村南有一座人稱“上天臺”的大土臺被當?shù)厝苏J為是阿房宮遺址,但根據(jù)考古工作人員的調查,真正的阿房宮遺址位于“上天臺”西側約1千米的位置。蘇秉琦的這個論斷也被認為是第一次于近代認定阿房宮遺址具體位置的論斷,但是這次考古工作的負責人徐炳昶、常惠卻認為阿房村及“上天臺”才是阿房宮遺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1年至1956年,蘇秉琦和石興邦帶領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再次在陜西調查古跡位置,這次調查的配圖中標出了阿房宮遺址的位置,該位置位于阿房村的東南,與1923年蘇秉琦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1956年8月6日,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阿房宮遺址為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時,給出了兩個不同編號的阿房宮遺址,這個編號在1961年公布阿房宮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消失,兩處遺址此后均被認為共同組成了阿房宮遺址。
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考古工作者對阿房宮遺址進行了多次調查和試掘,探明和認定了多處遺址。20世紀70年代,阿房宮遺址在農(nóng)田基建中遭到嚴重破壞,上天臺遺址頂部被農(nóng)民平整,大量柱礎和甬道遺跡被毀,這一平整活動在被發(fā)現(xiàn)之后被國務院叫停,并安排考古人員進行了搶救性發(fā)掘,這次發(fā)掘在一組基址群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巨型石柱礎,并且出土了大量寫有小篆“北司”、“左宮”、“右宮”等字樣的瓦片,考古工作者認定這組基址群即為阿房宮的北司遺址。2002年10月,國家文物局批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組成阿房宮考古工作隊,對阿房宮遺址進行考古勘探、試掘和局部發(fā)掘。這次發(fā)掘的重點為阿房宮的前殿遺址。這次發(fā)掘證實了阿房宮在被廢棄之前并未建成,同時也并未發(fā)現(xiàn)任何被火燒過的跡象,這次發(fā)掘的結果徹底推翻了《阿房宮賦》的內(nèi)容。但有意見認為前殿遺址已被當?shù)剞r(nóng)民平整過,不能排除是否有紅燒土的存在,對此當?shù)剞r(nóng)民表示,當年平整的土并沒有運走,只是就地推平。2002年至2007年,相關機構對阿房宮遺址進行了為期5年的考古調查,明確了阿房宮遺址的范圍。
修筑時間
阿房宮開始建造的時間司馬遷有兩個說法?!妒酚洝け淼谌份d:“二十八,為阿房宮?!钡瑫摹肚厥蓟时炯o》卻記為秦始皇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12年,多數(shù)人把后者當作阿房宮的始建時間。很可能的情況是秦始皇意欲新建朝宮的時間要稍早些,其間醞釀和規(guī)劃用去幾年。
阿房宮按規(guī)劃有規(guī)模施工的時間前后是2年7個月。公元前212年,秦朝修筑并開通了直道;又征集隱官刑徒70余萬人,分別修建秦始皇陵和阿房宮。兩年之后,秦始皇在東巡途中病逝,九月被埋葬在驪山,因集中人力覆土需要,遂將阿房宮建設工地上的勞力征調到驪山園。第二年即四月復建阿房宮,但當年冬天(前209年),數(shù)十萬起義軍洶涌而至,修建隊伍被迫停止。除去因覆土驪山暫停的7個月,共施工了2年7個月。
估算面積
按最近的考古勘察和試掘資料顯示,阿房宮夯土臺基東西長1270米、南北寬426米,夯土臺基的面積是54.1萬平方米。
據(jù)《史記》記載:“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阿房宮前殿東西為500步(693米),南北50丈(116.5米),總面積為8.07萬平方米,約占阿房宮面積的七分之一。城墻長1200米,寬450 米,總面積達60多萬平方米。前殿東北處有一座夯土臺,發(fā)現(xiàn)有臺階的痕跡,柱礎和下水管道。曾出土“高奴銅石權”、西漢銅器群及銅柱外箍、戶樞等文物。阿房宮遺址南起巨家莊、紀陽村,北至西安蘭州公路,其范圍都在方圓3公里之內(nèi)。
阿城
阿房宮基礎夯土臺基東西北三面建筑有高大的城垣,故又稱阿城,其名稱的出現(xiàn)不會晚于漢代?!稘h書·東方朔傳》載:“舉籍阿城以南?!碧祁亷煿抛ⅲ骸鞍⒊牵厩匕⒎繉m也,以其城壁崇廣,故俗呼為阿城?!?/p>
考古發(fā)現(xiàn),阿城的北垣長1270米。由于夯土臺基的西部和東部為現(xiàn)代村莊覆蓋,故西墻和東墻的詳細情況還不清楚。阿房宮遺址南起巨家莊、紀陽村,北至西安蘭州公路,其范圍都在方圓3公里之內(nèi)。
其它資料
漢武帝擴建上林苑,將阿城納為上林苑其中一部分。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阿房宮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考古人員花費一年多時間勘查阿房宮,勘查超過二十萬平方米,只發(fā)現(xiàn)數(shù)片燒過的土塊。如果依照史料所載,阿房宮應該是遍地大量的草木灰才對。考古人員推斷項羽焚燒的是秦咸陽宮,因為咸陽宮遺址發(fā)現(xiàn)大片燒過的遺跡。
《阿房宮賦》杜牧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接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的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鳴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并力而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30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胡震亨是什么人一個值得被記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