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太后有兩個兒子一個女人,女人館陶公主,兒子一個是漢景帝劉啟,還有一個就是梁王劉武。竇太后的性格其實是很強勢的,從漢景帝執(zhí)政期間就可以看出來,但是漢景帝對于竇太后也是十分孝順的,對于自己的兄弟也是十分照顧的,所以館陶公主的權(quán)利有時候比有些諸侯的的權(quán)利都大,而劉武也是過非常好,那么為什么竇太后不喜歡漢景帝而是那么喜歡劉武呢?
竇太后奉行黃老之學(xué),所以在漢景帝時期儒家得到重用的機會很少,這也能看出來竇太后對于漢景帝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漢景帝死是皇帝沒有什么要竇太后為他爭取的了,所以竇太后就只能為自己別的孩子爭取爭取了。
而漢景帝也自然順從她了,劉武每次出行的時候有大量的車馬隨從跟著他,這是皇帝親自賞賜給他的儀仗隊,而且他的封地也特別大,不僅大而且富饒,可以說是沒有什么用劉武操心的地方了。
在漢景帝沒有子嗣的時候曾經(jīng)說過要梁王來繼承皇位,竇太后當(dāng)然是高興的。但是后來竇太后的侄子竇嬰?yún)s說這樣做是不符合規(guī)矩的,后來竇嬰可以進(jìn)宮的名字就沒有了。
這個偏愛小兒子的習(xí)慣從中國古代至今是一直都存在的,這個問題好像一直都沒有答案,沒有辦法解釋的,無論小兒子是調(diào)皮還是搗蛋,生為皇子,又怎么可能沒有過想坐上皇位這個念頭呢?或許這個念頭只是一把死灰,而竇太后卻劉武的偏愛就讓劉武這捧死灰復(fù)燃了起來,而漢景帝在竇太后的影響下竟然也覺得自己走著虧欠了劉武,以至于會動念頭將皇位傳給劉武,這樣不符合實際的想法讓劉武卻來越想追求權(quán)利。
所以后來劉武非常怨恨參與議嗣的大臣,后來和羊勝、公孫詭等人謀劃,派人在暗中殺了十多位大臣,想要爭奪皇位,這一切的源頭都是有竇太后的偏愛引起的。
竇太后,字漪房,漢文帝皇后,漢武帝的奶奶,大家看《漢武大帝》或者看歷史書籍看到竇太后對漢武帝不好,總給他使絆子,所以覺得竇太后不喜歡漢武帝,其實不然,首先竇太后是喜歡漢武帝的,試問有幾個人不喜歡自己親孫子,但是竇太后把江山社稷看的更重要,所以才做了那些事。我從以下三點陳述。
人生最難是放下,人一旦嘗到了權(quán)利的滋味就很難放下,竇太后在文帝之后就手握大權(quán),權(quán)傾幾十年,武帝要拿權(quán),但這哪是說放下就放下的。
竇太后其實是一個非常清醒機智的人,之所以和漢武帝不對付,一副不喜歡武帝的態(tài)度,其實這是有原因的。武帝想收取竇太后的權(quán)利,竇太后當(dāng)然不喜歡武帝了,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對于權(quán)利是很敏感的,沒了權(quán)利渾身上下都不舒服,仿佛被抽干了力氣一樣,癱軟、頹廢、空虛,而竇太后這樣一個權(quán)勢巔峰的人當(dāng)然也不例外。心理上的不舒服讓竇太后對漢武帝有點埋怨,但談不上不喜歡漢武帝。
竇太后與漢武帝治國理念不同,一個主張黃老的“無為而治”,一個主張“儒家思想”竇太后經(jīng)歷了“文景之治”,看到了無為而治對大漢的影響,國家富足昌盛,國庫里錢存的太多沒用繩子都腐爛了,糧庫里的糧食裝的太滿都溢出來壞了,所以她認(rèn)為只有延續(xù)無為而治才能讓國家走的更遠(yuǎn)更好。
漢武帝年輕氣盛有沖勁,立志要做一番大事業(yè),而恰巧遇到了一個特殊的人董仲舒,董仲舒為漢武帝講述了儒家思想治國的好處,聽得劉徹豪情萬丈。
于是漢武帝的儒家集團和竇太后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斗,但最終因底蘊不足失敗,儒家集團的主要人物御史大夫趙綰和郎中令王臧被下獄,其后自殺,丞相竇嬰、太尉田鼢被免職,漢武帝損失慘重。
漢武帝和竇太后因為理念不同產(chǎn)生爭論,但竇太后絕不是因為個人因素不喜歡漢武帝,只是祖孫之間的爭執(zhí)而已。
竇太后怕漢武帝聽信讒言亂了大漢江山,所以處處和漢武帝作對漢武帝登基時只有16歲還沒有成年,所以竇太后認(rèn)為漢武帝年輕氣盛,有朝氣是好,但要是被小人所騙,聽信了讒言,這對大漢將是是滅頂之災(zāi),所以竇太后沒有放權(quán)給漢武帝而且處處阻攔儒家思想治國的實行,但是后來竇太后認(rèn)同了漢武帝的能力開始慢慢放權(quán)。
綜上竇太后并不是不喜歡漢武帝,而是她把大漢江山看的太重了,任何人不能亂了大漢江山,所以她才做了大家所熟知的種種讓漢武帝不喜的事情。
勢力非常強大。
?秦始皇和漢武帝是我國歷史比較杰出的帝王,在漢武帝在位期間,一改此前對北方游牧民族,也就是匈奴一味求和的頹勢,將匈奴人打的落花流水。然而就算是如此神勇的劉徹卻也有自己怕的人,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自己的奶奶,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竇太皇太后。歷史上的竇太后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為何連英明神武的漢武帝都非常忌憚她?
?從漢高祖去世到漢武帝繼位,西漢的外戚勢力始終是維系漢朝的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跟當(dāng)時的文官集團和宦官集團共同構(gòu)成了漢朝的三大力量。在漢高祖死后,漢惠帝劉盈繼位,此時的大權(quán)已經(jīng)被呂后所把持,而呂后自然而然的會培養(yǎng)自己的的外戚集團,甚至違背劉邦生前訂立的異姓不能封王的制度,分封大量的呂姓為王。為了能牢牢的掌控住宗室諸王,她又給每位宗室之王分配了一名呂姓的女子為妻。在這種情況下,對抗呂后無異于以卵擊石,就算漢惠帝在無法抵擋,在憂憤中死去。等到呂后一死,周勃、陳平等人配合劉氏宗親鏟除呂氏的外戚勢力,迎立劉恒為帝,也就是漢文帝。
竇太后一開始只是宮中的一名專門服侍呂雉的宮女。呂后送給諸侯王的宮女中,竇氏也在其中。竇太后原是趙國人,就想著要回趙國。結(jié)果在各種巧合之下,竇太后竟然到了邊遠(yuǎn)貧困的代國。
等竇太后到代國以后,竟被漢文帝劉恒看中,因此得到寵幸,先后為其生下劉嫖,劉啟以及劉武。在劉恒正式登基以后,竇氏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竇皇后,其兒子劉啟也就被立為皇太子。等到漢文帝劉恒去世,劉啟繼位后,竇皇后因此成為竇太后,并且培植起自己的外戚勢力。竇太后有個哥哥名為竇長君,一個弟弟名為竇少君以及堂侄竇嬰。
等到漢景帝繼位后,加封竇少君為章武侯。竇長君因為英年早逝,景帝就封其子竇彭祖為南皮侯。竇嬰因平定七國之亂有功被封為魏其侯。等到漢武帝時期的時候,竇太后的實力仍然很強大,而漢武帝能夠即位還是因為有竇太后的女兒,也就是長公主劉嫖的幫助。在當(dāng)時的境況下,如果漢武帝劉徹惹怒竇太皇太后的話,那么她廢掉漢武帝就如同捏死一只螞蟻一樣簡單,而當(dāng)時的漢武帝劉徹因為自己的實力不足以與竇太皇太后一較高下,所以漢武帝才會對竇太皇太后比較畏懼。
權(quán)力斗爭
竇太后(?-前135年)名漪,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引皇甫謐言,云竇后名猗房?!妒酚洝泛汀稘h書》則均未提及她的名字。竇太后是中華帝國最后一位擁附“黃老思想”的統(tǒng)治者,在她的影響下,西漢政權(quán)能繼續(xù)由劉邦時期定下的“以民生息”、“無為而治”的精神。把漢王朝推上了強盛的高峰。此外,中國歷史上,有數(shù)位竇姓女子被封為皇后,漢章帝的皇后竇氏,漢桓帝的皇后竇妙,唐高祖的元配,唐睿宗皇后竇德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30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