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和小編一起走進了解唐朝的故事。
唐朝初期的安全形勢和漢初相似,因經(jīng)歷了隋末長時間的社會動蕩和統(tǒng)一戰(zhàn)爭,社會經(jīng)濟一片凋敝,廣大人民食不果腹。雄踞北方的東突厥汗國由于人口大增,實力得到大大增強,東突厥汗國不僅是唐朝北方與西北地區(qū)各邦族的主宰者,隋末唐初的幾個中原割據(jù)政權也都臣屬之,其強大的勢力對唐朝構成了巨大的威脅。東突厥始畢可汗在馬邑劉武和朔方梁師都的引誘下,趁唐朝國力虛弱和忙于國內統(tǒng)一戰(zhàn)爭,無暇北顧之機,大肆入侵唐朝北境。從武德二年(619 年)到武德九年(626 年)期間,東突厥汗國幾乎每年都要在夏秋季節(jié)率兵南下,有時能深入到唐朝腹地關中渭水北岸,嚴重威脅著唐王朝的統(tǒng)治。唐突雙方就在這一形勢背景下展開和戰(zhàn)斗爭。
唐高祖李淵對東突厥的戰(zhàn)略
伴隨著李唐勢力的快速崛起,突厥統(tǒng)治者開始認識到唐王朝如果順利完成統(tǒng)一則必會對突厥產生不利影響,因此突厥就采取了支持反唐勢力的策略并對唐朝開始發(fā)動戰(zhàn)爭。唐與東突厥的斗爭過程從唐朝建立的七世紀初葉到唐太宗貞觀四年。期間,雙方彼此征戰(zhàn),重要的戰(zhàn)役主要是有馬邑之戰(zhàn)、五龍阪之戰(zhàn)、渭水之盟和定襄之戰(zhàn)等戰(zhàn)役。事實證明,唐朝立國之初的外交隱忍、安撫及防御政策同樣沒有換來真正的和平。
公元 618 年,李淵在長安登基建立唐朝,也就是武德元年,東突厥使節(jié)來賀,行止狂妄傲慢,"使者每來多橫驕",李淵都特別容忍,不僅隆重款待,甚至奉為上賓,與自己并肩而坐,"引升御座"。就在同一年,突厥及其支持的割據(jù)勢力入侵唐朝邊境六次。
武德二年(619 年),東突厥可汗去世,李淵特為其在長安奉行哀悼祭祀之禮,停止朝會三日,命文物百官前往突厥駐大唐所在處吊喪,并派官員出使東突厥汗國,贈送葬衣綢緞三萬匹。同年,突厥處羅即位,發(fā)動對唐邊境多達二十四次的侵犯。隨著唐朝政治和軍事實力的迅速增長,讓突厥漸漸看到了其將欲一統(tǒng)中原的趨勢,這在客觀上刺激了突厥在更大范圍上對唐朝的侵犯和襲擾。
李淵最后接受封德彝的建議,進行和戰(zhàn)兩手策略,一方面遣使謀與東突厥修好,"厚與金還之",另方面也命令李建成、李世民分路抗擊,雙方在邊境來往征戰(zhàn)多次,最后東突厥提出和親,之后撤兵并愿歸還馬邑給唐。"馬邑之戰(zhàn)"意義重大,對唐朝而言,它意味唐朝面對東突厥予取予求的主動攻勢已不再一味忍讓,其背后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唐朝已逐漸掃平北方多數(shù)的割據(jù)勢力,統(tǒng)一中原,實力得到明顯的增強。武德七年(公元 624 年),唐朝基本平定了各割據(jù)勢力,天下初定。突厥方面,頡利的侵略變本加厲,嚴重地威脅著唐朝政權的鞏固和大局的統(tǒng)一。從武德元年至武德十年的九年間,突厥對唐朝的侵犯次數(shù)總共有 132 次之多。
唐太宗時期對東突厥的戰(zhàn)略
從有關史料看,唐太宗在位 23 年,先后打了六場戰(zhàn)爭??陀^的說,這些戰(zhàn)爭都屬于防守反擊類的。在"清靜無為"治國方針的指導下,唐太宗對周邊少數(shù)民族政權的侵擾,除必要時發(fā)兵反擊外大多數(shù)情況下還是采取"納賄求和"或"許婚求和"的策略。當然這種安撫為主的綏靖政策是不可能換來邊境地區(qū)和平與安寧的。
就在唐太宗繼位當日,東突厥頡利可汗親率大軍入侵唐土,并派遣特使到長安,一方面觀察唐內部政治和軍事情況,另一方面則有意恐嚇李世民,謂突厥百萬大軍將至。八月二十八日,頡利可汗親率大軍兵臨長安城下,盡管名將尉遲敬德在涇陽之戰(zhàn)打了場勝仗,但依然無法抵擋頡利大軍,迫使唐太宗御駕親征,雙方于長安近郊的渭水便橋遭遇,形勢兇險。"與頡利隔津而語,責以負約,俄而眾軍,遂請和"。
東突厥撤退之后,唐太宗對大臣說:"吾即位日尚淺,國家未安,百姓未富,尤且當靜以撫之。一與之戰(zhàn),所損甚多;虜結怨矣深,懼而修備,則吾未可以得志也。故卷甲韜戈,啖以金帛,彼既得之所欲也,理當自退矣",自此之后,太宗常引諸衛(wèi)騎兵統(tǒng)將等習射于德殿庭,太宗曰"自古突厥與中國更有盛衰。若軒轅善用五兵,即能北逐獯鬻;周宣驅馳方、召,亦能制勝太原。至漢、晉之君,逮于隋代,不使兵士素習干戈……今不使汝等穿池筑苑,造諸淫費,農民恣令逸樂,兵士唯習弓馬,庶使汝斗戰(zhàn),亦望汝前無橫敵。"
武德九年到貞觀三年,唐朝與突厥之間的軍事沖突都源于突厥的主動進攻。武德九年的便橋盟約,突厥是出于擴張勢力范圍的考慮;貞觀三年進擾河西,突厥是出于緩解國內矛盾的考慮。在兩次大的武裝沖突中,唐朝均處于戰(zhàn)略防守態(tài)勢。
在突厥執(zhí)意進犯的情況下,貞觀三年(公元 629 年),唐太宗命令李靖率軍討伐東突厥。貞觀四年(公元 630 年),李靖軍隊與東突厥在定襄進行了一場激戰(zhàn),唐朝軍隊取得了這場反擊戰(zhàn)爭的勝利并生擒突厥頡利可汗。
在打敗東突厥汗國后,關于如何安置所領人民歸降部落,引起當時唐朝大臣們的廣泛爭論,多數(shù)大臣都主張把東突厥各部落拆散,徙居唐朝內地,使其接受中原禮教,不再危害。
中書令溫彥博議:"請于河南處之……北狄自古為中國之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袞、豫間,分其種落,散居州縣,教之以耕織,可以化胡虜為民,永空塞北之地。"
魏征則表示反對,認為應將突厥部安置塞外,以免成為中原心腹之患。所謂:"匈奴自古至今,未有如斯之破敗,此是上天剿絕,宗廟神武。且其世寇中國,萬姓冤仇……非我族類,強必寇盜,弱則卑伏,不顧恩義,其天性也……以內地居之,今降者已至十萬,數(shù)年后,滋息過倍,必居我肘腋,甫邇王畿,心腹之疾也,將為后患矣……"
中書令文彥博則反駁認為,中原天子有著養(yǎng)育天下來歸附臣民的義務,因此應比照漢朝對待投降匈奴的措施,將東突厥臣民徙居中原內地,所謂:"天子之于萬物也,天覆地載,有歸我者則必養(yǎng)之。今突厥破除,余部歸附,陛下若不加憐愍,棄而不納,非天地之道也,況阻四夷之意,臣愚以謂不可,宜處之河南之地。所謂死而生之,亡而存之,懷我厚恩,終無叛逆。"
唐太宗最后采納了文彥博的建議。太宗之所以采納文彥博的意見,主要是因為他的意見有如下優(yōu)點:第一,保持突厥人游牧生活,并存養(yǎng)之,而存養(yǎng)乃表述大地生育萬物之博大胸懷也。第二,置突厥于塞下即唐北疆之內,并存其部落,捍蔽北疆。第三,"有教無類",乃圣人之教;既存養(yǎng)之,又教之以禮義,數(shù)年之后可變夷狄為華夏民。第四,突厥勇敢猶善戰(zhàn),可選其酋長,充當宿衛(wèi)。突厥畏唐之威,懷唐之德,無所患也。
此處可以看出,在安置外族降民的措施政見盡管有所不同,但作為決策者的唐太宗還是本著寬厚仁慈,四海一家的思想來對待東突厥歸降一事。唐太宗做出如此的決定正是踐行了古代圣人之說教"厚德載物"的精神。此外,唐朝還任命突厥夾畢特勒阿史那思摩為右武侯大將軍;任命突利可汗為右位大將軍、北平郡王。這些都是在唐朝位高權重的職位。
對于突厥劼利可汗的處置,唐太宗在順天門城樓,陳列大量文物,召見劼利并細數(shù)其罪過。唐太宗云說:"自便橋以來,不復大入為寇,以是得不死耳。"劼利痛苦謝罪。貞觀六年,任命他為右衛(wèi)大將軍。從上面的史實可以看出唐太宗開明的政策和寬廣的胸懷,不計前嫌,知人善用。
突厥是鐵勒的一支。 突厥起源地在葉尼塞河上游,以狼為圖騰的一個部落。隋末唐初,東突厥又逐漸強大起來,對中原王朝統(tǒng)轄地區(qū)發(fā)動過多次進攻。公元628年,原役屬于突厥的薛延陀在漠北建立政權而獨立。630年東突厥被唐朝滅亡。歸附的東突厥人由唐朝統(tǒng)一管轄,將東突厥原統(tǒng)治地區(qū)漠南分為六個州,分別由突厥貴族任都督。
西突厥政權在唐初比較強大,中央亞細亞一帶及西域地區(qū)都受他的控制。后西突厥分裂為二,力量削弱。唐朝在對西突厥斗爭中,占領了天山北麓各地及焉耆、龜茲。公元651年,西突厥貴族阿史那賀魯叛唐。唐朝屢次發(fā)兵平叛。于657年消滅了西突厥。唐朝先后在西域設置了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個軍事?lián)c和昆陵、蒙池兩個都護府。這樣唐朝的管轄權延伸到中亞巴爾喀什湖以西的地區(qū)。
公元682年,漠南一帶的東突厥,以咕咄祿為首叛唐。建立后突厥政權。后突厥經(jīng)常發(fā)兵侵擾唐朝的北部地區(qū),把唐朝的人、畜、子女大量掠去作為奴隸。唐朝多次對后突厥的發(fā)兵。在后突厥奴隸政權統(tǒng)治下,各被統(tǒng)治階級不斷發(fā)生叛變。如葛羅祿部于714年附唐;撥野古、回紇、同羅、仆固、霫五部于716年附唐。后突厥統(tǒng)治階級在統(tǒng)治末期,相互斗爭激烈?;丶v、葛羅祿等部乘機獨立。公元745年,回紇首領率領部眾,消滅后突厥政權。突厥各部大多數(shù)歸附回紇政權,一部分西遷到中亞;一部分南遷,歸屬唐朝。
本題圍繞唐朝時少數(shù)民族分布情況及唐政府處理與少數(shù)民族關系的方式進行設問,主要考查考生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吸取歷史的經(jīng)驗來處理好當今的民族關系.唐朝是我國民族關系取得重大發(fā)展的重要時期,由于唐朝國力強盛,主要是統(tǒng)治者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采用和親,冊封,設置行政機構等方式正確處理了各民族之間的關系,使民族關系融洽,不同民族和睦相處,民族融合進一步發(fā)展.
參考答案:
靈活處理關系:①行政:唐初,唐太宗在突厥舊地建都督府,任命貴族做都督來管理.②戰(zhàn)爭:唐初與突厥開戰(zhàn),大敗突厥,俘獲其首領,維護北部邊境的安定.③冊封:唐玄宗先后冊封回紇首領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南詔首領皮羅閣為云南王等.④和親: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尺帶珠丹與金城公主,唐蕃會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30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