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皇帝自稱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眾所周知,在我國古代,皇帝們都是用“朕”來自稱的,并且這個稱呼是皇帝的專用稱謂,除皇帝之外誰要是敢用“朕”來自稱,那就是掉頭的大罪。但鮮有人知的是,在秦始皇登基前,其實老百姓們平時都是用“朕”來自稱的。在先秦時期,漢語里一共有6個第一人稱代詞:余(予)、朕、我、吾、印、臺。在秦始皇登基以前這6個代詞大家都能隨意使用。那么秦始皇為何獨獨選中其中的“朕”呢?難道里面暗藏玄機?其實把它拆開來看就明白了。
“朕”,形聲字,最早見于商代的甲骨文,這個字的字形其實一直都眾說紛紜,并無定論,不過大致來說,它的左邊是一條船(舟),右邊是兩手捧著某個豎立的工具,這個字的本義即“舟的裂縫”,其實光看這個意思,和第一人稱代詞八竿子打不著關(guān)系。
這還要從“朕”這個字的起源說起。這個字,年代久遠,在商朝的時候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東漢年間學(xué)者許慎著作《說文解詞》中對“朕”字的解釋便是,“朕,我也”,既然是第一人稱的稱呼,那不是人人都可以用,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在秦朝以前,“朕”這個字確實是人人都可以用,并不是皇帝的專屬,所以那個時候的人們很有選擇的余地,在自稱時,有多種稱呼可供選擇,“余、予、吾、朕”想選哪個用就選哪個。
除了皇帝之后,秦始皇還規(guī)定了朕這個字只能皇帝自稱,其他人不能用?;实圻@個詞是秦始皇發(fā)明的,但是朕這個字不是他發(fā)明的,而是很早就有了。
屈原在《離騷》中寫道“朕皇考曰伯庸”、莊子在《莊子》中中寫道:“鴻蒙曰:“浮游不知所求,……朕又何知!”因此,朕這個字不是皇帝專用字,而是大家都能說。
先秦時期,鄰居見面相互打招呼,路人甲問:“你去哪里啊?”路人乙說:“朕去上廁所!”,路人丙問:“你吃飯了嗎?”路人丁說:“朕吃過了。”
朕這個字在先前時期,它的意思就和我、吾一樣,都是用來自稱的。那么為何秦始皇卻偏偏讓他變成了皇帝專用字呢?專家說你把“朕”這個字拆開看看!
很多網(wǎng)友拆開看之后,發(fā)現(xiàn)就是月和關(guān),這是什么意思呢?其實專家讓拆的不是簡體字,而是象形文字。朕的象形文字是這樣的——左邊一個舟,右邊一個灷(zhuàn),意思就是舟中火種。
在之前它多是代詞,只是后來帶上了皇權(quán)的意思。雖然很多人說秦始皇是暴君,但其實他的東西各位皇帝還是照用不誤。有意思的是還有人認為,秦始皇之所以用朕或許還跟他名字有關(guān),始皇名叫嬴政,恰好跟朕同音,不過這種說法并沒有什么史實依據(jù),不太可信。
古代皇帝為啥都自稱“朕”,專家:你把“朕”拆開讀,就明白了?
在中國古代,最早是沒有皇帝這個稱呼的,這個稱呼最早是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以后,為了彰顯自己的地位和功績,讓大家稱呼他為皇帝。就像皇帝這個稱呼一樣,中國古代的皇帝一般都不是稱呼自己為朕,這是后面才發(fā)展出來的。
朕
在中國古代更早的時候,皇帝都不是自稱為朕,而是自稱為寡人,因為在中國古代有一個謙虛的傳統(tǒng),所以皇帝這樣稱呼自己,目的就是為了表現(xiàn)自己是一個才學(xué)和能力都不足的人。但是這一切都被秦始皇給改變了。
秦始皇統(tǒng)一了齊楚燕趙韓魏六個國家以后,成為了中原地區(qū)的霸主,這樣一來秦始皇就變成了周武王以后又一個統(tǒng)一全國的人。這個時候秦始皇為了表現(xiàn)出自己的不同之處,就命令丞相李斯想出一個新的稱號,這樣才有了皇帝自稱為朕這種情況。
為什么李斯會想到朕這個稱號,這是因為在古代最早的文字實際上并不是漢字,而是甲骨文,在秦代的時候,雖然人們已經(jīng)發(fā)展到用小篆進行書寫了,但是在小篆里,還是有很多甲骨文的痕跡。而把朕這個字拆開,這樣就變成了漢字中的月和關(guān)兩個字。而在甲骨文里,這兩個字和“舟”和“灷”這兩個字的意思是一樣的。其中灷在甲骨文中的意思是火或者是能夠引火的東西。而舟的意思就是船。
在古代,一直有這樣一句話,叫做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在古代人們都把小船看成是祭祀用的物品,而在祭祀時會點燃小船中的火種,寓意天下太平,社稷平安。所以在古代,朕這個字有對皇帝的表揚也有對天下太平的向往。
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詁》說:“朕,身也。”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意為我。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屈原《離騷》:“朕皇考曰伯庸?!睋?jù)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既滅六國,議君主稱號,王綰、李斯等議:“天子自稱曰‘朕’”。此后遂專為帝王自稱。
《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朕”,說:“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專用做皇帝自稱。”但是,這里要做二點說明:
第一,“朕”作為第一人稱代詞,在先秦時代并不等于后世的“余”、“吾”、“我”之類的第一人稱代詞。正像顧頡剛、劉起紆兩位先生在《<尚書·湯誓>校釋譯論》指出的那樣:“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單數(shù)第一人稱領(lǐng)格(所有格),即‘我的’?!比纾骸稌に吹洹罚骸叭曜麟抻??!币馑际牵骸澳阕魑业恼乒苌綕傻墓賳T?!薄洞笥鄱Α罚ń鹞模骸拔饛U朕令”。意思是:“不要拋棄我的訓(xùn)令?!薄峨x騷》:“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親叫伯庸?!?
或許有人說,《尚書·湯誓》中有“朕不食言”。意思是:“我不會說話不算數(shù)”。許慎《說文·舟部》釋“朕”:“我也”。這些不都證明,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后世的“余”、“吾”、“我”嗎?我們認為,今本《尚書·湯誓》已非原汁,難免被后人摻假。秦火以后,僅憑西漢儒家學(xué)者伏生口授,打上漢代烙印是十分可能的。許慎是東漢人,他對先秦詞義的理解就更難確切了。
第二,“朕”字,自秦始皇開始為皇帝的專用詞,這是普通的情況,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稱“朕”。例如《后漢書·和殤帝紀》:“皇太后詔曰:‘今皇帝以幼年,煢煢在疚,朕且佐助聽政?!?br>
朕 zhèn
[釋義]①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專用做皇帝自稱。②預(yù)兆:朕兆。
關(guān)于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
朕 <名> 我,我的。中國秦始皇時起專用作皇帝自稱:“~為始皇帝”。
征兆,跡象:~兆。無~。
【古人對帝王尊稱全集】
中國古代帝王的稱謂,除了稱王、稱皇帝、稱謚號、稱廟號、稱年號以外,還有一些別稱,散見于一些典籍當中。平時讀書,搜集了一些。下面列出一些,供大家參考。
1、皇王:對君王的敬稱,猶言大王。見于《詩經(jīng)·大雅·文王有聲》:“四方攸同,皇王維辟,皇王烝哉?!敝祆洹都瘋鳌罚骸盎释?,有天下之號,指武王也?!?
2、皇祖:帝王的祖先。明朝規(guī)定,朝廷祭告宗廟,高祖以上概稱皇祖。
3、皇辟:帝王的別稱?!端鍟ね踣總鳌罚骸盎时俪稣撸?,大也;辟,君也。大君出,蓋謂至尊受命出為天子也?!?
4、主:古代對國君的稱呼。《商君書·君臣》:“故國治而地廣,兵強而主尊?!?
5、主上:臣下對國君的稱呼?!顿Y治通鑒》卷二一四,李林甫曰:“此主上家事,何必問外人?!?
6、主公:臣下對君主的稱呼?!度龂尽な裰尽しㄕ齻鳌罚骸盎蛑^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
7、主君:國君的別稱。《墨子·貴義》:“且主君亦嘗聞湯之說乎?”
8、君:君主、天子?!渡袝ご笥碇儭罚骸把儆兴暮?,為天下君。”
9、君王:對帝王的稱呼?!秶Z·吳語》:“今君王不察,盛怒屬兵,將殘伐越國?!?
10、人主:人民的主宰,指君主?!渡叹龝ど鞣ā罚骸叭酥髂苁乐纹涿?,世無不亂之國?!?
11、君人:指皇帝?!渡叹龝ど鞣ā罚骸熬苏卟徊煲?,非侵于諸侯,必劫于百姓?!?
12、先帝:當朝帝王已死的父親。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
13、先君:古代帝王稱其先代君王的稱呼?!对娊?jīng)·鄴風(fēng)·燕燕》:“先君之恩,以勖寡人。”
14、先后:先世君王的稱呼?!稘h書·韋賢傳》:“我既此登,望我舊階,先后茲度,漣漣孔懷?!鳖亷煿抛ⅲ骸跋群螅聪染??!?
15、先正:先代君長,已故的帝王?!抖Y記·緇衣》引逸詩云:“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编嵭ⅲ骸跋日染L也。”
16、先皇:前代帝王的稱呼。唐,杜甫《憶昔》詩之一:“憶昔先皇巡朔方,千乘萬騎入咸陽?!?
17、先主:對開國君主的稱呼?!度龂尽酚小断戎鱾鳌?。
18、先公:對天子、諸侯祖先的尊稱?!秶Z·魯語上》:“諸侯祀先王先公?!表f昭注:“先公,先君也?!?
19、先圣王:古代的賢明君主?!秴问洗呵铩ふ撊恕罚骸按讼仁ネ踔灾艘?。”
20、大家:宮中近臣或后妃對皇帝的一種稱呼?!缎绿茣だ钶o國傳》:“代宗立,輔國等以定策功,愈跋扈,至謂帝曰:‘大家第坐宮中,外事聽老奴處決?!?
21、大王:對帝王的尊稱?!杜f唐書·玄宗紀上》:或曰“先啟大王?!?
22、大君:古時天子的別稱。宋。范仲淹:《六官賦》:“伊六官之設(shè)也,所以經(jīng)綸庶政,輔弼大君?!?
23、大皇:對帝王的尊稱。《昭明文選·晉·陸機·辨亡論》:“大皇既沒,幼主蒞朝?!?
24、大庭:傳說上古帝王的名稱?!肚f子·胠篋》:“昔者容成氏、大庭氏、……神農(nóng)氏,當是時也,民結(jié)繩而用之?!?
25、大行、大行皇帝:對初死皇帝的諱稱?!逗鬂h書·安帝紀》:“大行皇帝,不永天年?!?
26、圣、圣主、圣明主、圣上、圣君、圣明、明哲:都是對皇帝的尊稱。班固《東都賦》:“于是圣上賭萬方之歡娛,又沐浴于膏澤?!?
27、上:在上者,有時特指君主、帝王。《禮記·王制》:“尊君親上,然后興學(xué)。”
28、今上:對當時帝王的稱呼。有時也稱當今?!妒酚洝な饭孕颉罚骸皾h興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內(nèi)修法度,封禪。改正朔,易服色。作《今上本紀》第十二?!?
29、上皇:上古的帝王。鄭玄:《詩譜序》:“詩之興也,諒不于上皇之世?!?
30、王:先秦以前帝王的稱呼?!盾髯印ね醢浴罚骸鞍偻踔ú煌!?
31、足下:戰(zhàn)國前后,臣下對君主的敬稱詞。相傳起于春秋時晉文公懷念介之推?!稇?zhàn)國策.燕一》:“足下以為足,則臣不事足下矣。”
32、萬歲:古代臣民對王侯的祝賀之詞,秦漢以后演變成皇帝的尊稱。
33、陛下:秦以后專稱皇帝為陛下。
34、孤、寡、孤寡、寡人、不彀:古代王侯的自稱的謙詞?!?a href="/ddjy_100/44.html">老子》:“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彀?!薄蹲髠鳌焚夜辏骸俺躔嬛?,曰:‘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彀?’”
35、寡君:人臣對別國稱自己國家君主的謙詞?!蹲髠鳌焚夜哪辏糊R侯曰:“豈不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彀同好何如?”對曰:“君惠憿福于鄙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br>36、國王:君主或帝王的稱呼。亦是最高封爵。自漢至明一直沿用。
37、國主:國君、國王?!段倪x.李陵,〈答蘇武書〉》 :“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于國主耳。”
38、帝、帝王:古代君主的稱號。如,三皇五帝。
39、后王:古代君主的稱呼?!盾髯印げ黄垺罚骸疤斓厥颊?,今日是也;百王之道,后王是也。”后王:當今之王。
40、素王:遠古帝王的稱呼。道家稱有帝王之德而不必居帝王之位者為素王。儒家稱孔子為素王。
41、世主:國君。
42、少主:年輕的皇帝?!洞筇菩抡Z》卷十一:“高宗大漸,顧命裴炎輔少主。”
43、社稷主:國君的代稱?!洞筇菩抡Z》卷一:“宋璟昌言曰:‘太子有大功于天下,真社稷主,安敢妄有異議?’”
44、元后:對天子或君主的稱呼。后世又稱帝王嫡妻為元后。
45、社君:對幼主的稱呼。
46、元首:君主。
47、元君:善良的君主。
48、嗣皇、嗣君、嗣圣、嗣王:繼位的帝王。《禮記·曲禮下》:“踐阼,臨祭祀,內(nèi)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br>49、駕、大駕、車駕、御駕、圣駕、尊駕:原為帝王車乘的總稱,后來常用為帝王的代稱?!杜f唐書.宦官傳》:“車駕頻致播遷,朝廷漸加微弱,原其禍作,始自中人?!?br>50、萬乘:帝王的代稱?!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叭f乘之國,弒其君者,必有千乗之家。”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車萬乘;諸侯地方百里,出兵車千乗。故以萬乘稱天子。
51、乘輿:帝王的車輿,后亦代稱帝王?!逗鬂h書·耿弇傳》:“乘輿且到,臣子當擊牛醨酒,以待百官。”
52、皇輿:帝王的車輿,后亦代稱帝王。屈原《離騷》:“豈余身之殫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53、真主:帝王別稱,即所謂真命天子?!逗鬂h書·王常傳》:“常大悟曰:‘王莽篡弒,殘虐天下,百姓思漢,故豪杰并起。今劉氏復(fù)興,即真主也?!?br>54、真人:帝王的別稱。《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五年,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
55、天子:君主?!抖Y記·曲禮》:“君天下曰天子?!?br>56、天王:殷周時天子只稱王。春秋以后,一些諸侯例如楚、吳等相繼稱王,于是尊稱周王為天王。后來泛指封建帝王。杜甫《憶昔》詩:“犬戎直來坐御床,百官跣足隨天王?!?br>57、天顏:帝王的容顏,代稱帝王。
58、天囚:對帝王的蔑稱。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夫戴此失地之天囚,以為漢族之元首,是何異取罪人于囹圄而奉之為大君也?!?br>59、所天:帝王的別稱。舊時又代指父親和丈夫?!逗鬂h書.梁竦傳》:“(竇)憲兄弟奸惡繼伏辜誅,海內(nèi)曠然,各獲其宜。妾得蘇息,拭目更視,乃敢昧死自陳所天?!?br>60、小童:周代帝王居喪時的自稱。《左傳》僖公九年:“凡在喪,王曰小童,公侯曰子?!?br>61、沖人:帝王年幼即位者自稱的謙詞。
62、太祖、高祖:對開國帝王的尊稱。多用為廟號。如,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
63、世祖:對開國帝王的尊稱。多用為廟號。如元世祖、清世祖等。
64、皇考:本為人名。(元壽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寧遠將軍禎,禎生皇考忠)常在清代,指當朝皇帝已死的父親。
65、大行:是指剛剛崩逝,未稱廟號、謚號的皇帝。
66、太上:本指遠古帝王時代?!抖Y記·曲禮》上:“太上貴德?!贬屛模骸疤希^三皇五帝之世?!焙笫雷鸱Q帝王為太上。
67、太宗:對開國第二代皇帝的尊稱。
68、可汗:古代鮮卑、柔然、突厥、回紇、蒙古等族對最高統(tǒng)治者的稱呼。三世紀時最先用于鮮卑族。
69、單于:兩漢時匈奴稱其君長為單于。郎主:遼、金時期對北方君主的稱呼。
70、人牧:國君的別稱。即治理人民的人?!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敖穹蛱煜轮四?,未有不嗜殺人者也。”
71、九重:原指宮禁,帝王之居處?!冻o.九辯》:“君之門以九重?!焙笥执Q天子?!杜f唐書.宦官傳》:“萬機之與奪任情,九重之廢立由己。”
72、朝廷:本來指帝王接見臣下紇處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中央政府和帝王的代稱。
73、明上、明王:對帝王的尊稱。
74、后主:后嗣君主。有些末代帝王習(xí)慣上也稱后主。如南朝陳后主、五代李后主。
75、縣官:皇帝的代稱。古時稱王畿內(nèi)都邑為縣,所以又以縣官為朝廷的代稱。
76、官家:皇帝、朝廷的別稱。胡三?。骸拔鳚h謂天子為縣官,東漢謂天子為國家,故兼而稱之。或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兼稱之。”白居易《喜罷郡》詩:“自此光陰為己有,從前歲月屬官家?!?br>77、至尊:皇帝的代稱。賈誼《過秦論》:“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棰拊以鞭笞天下
我們看古裝劇或者史書的時候,皇帝都喜歡自稱"朕", 不管說什么事情,當要提到自己的時候,都會將自己稱為"朕",朕怎么怎么樣之類的,為什么要自稱"朕"呢?其實在最初,"朕"這個字的意思是船縫,就是指制造船時,兩塊木板之間的縫隙。也有征兆、先兆的意思。
而歷史上第一個使用"朕"這個字的人就是秦始皇,這個將四分五裂的中原統(tǒng)一在一起的人為了體現(xiàn)自己尊貴優(yōu)越獨一無二的身份特意用"朕"這個字來表示自己。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統(tǒng)一六國之后,認為自己"功過三皇、德蓋五帝",王的稱號已經(jīng)無法滿足他了,于是將"三皇"、"五帝"合二為一,創(chuàng)造出"皇帝"這一特有稱號,自號"始皇帝"。此外,秦始皇還別出心裁的將"朕"這個字作為皇帝的專屬代稱。自那以后,我國的封建王朝秉承秦制,皇帝都將"朕"作為自己的專屬代稱,一直到清朝結(jié)束。
在屈原的《離騷》中開頭提到了"朕皇"這里的"朕"指的是"我",而屈原使用"朕"這個字是來介紹他的父親和祖先的。還有在《史記》之中也有提到"朕"這個字"朕,身也。",這也就是說,"朕"這個字在先秦的時候一直都是第一人稱代詞。這也就是"朕"這個字的一種意思。
"朕"作為第一人稱代詞,最早見于甲骨文上的記錄。在此之后,《爾雅》和《說文》皆記載"朕,我也";《爾雅義疏》則記載:"朕為通稱,上下所同";《馬氏文通讀本》則表示:"朕以法語者自稱也,書經(jīng)之用"。所以在先秦時期,"朕"不僅僅作為口語,還常常出現(xiàn)在諸子百家的經(jīng)典中作為書面語使用。
例如,《莊子·在宥》中就連續(xù)多次出現(xiàn)這個'朕'字:再拜稽首,愿聞于鴻蒙。鴻蒙曰:"浮游不知所求,……朕又何知!"云將曰:"朕也自以為猖狂,而民隨予所往;朕也不得已于民……。只是在秦王嬴政統(tǒng)一天下之后,才將"朕"作為皇帝的身份象征,并且只允許皇帝使用。
綜合來看,"朕"這個字在古代就是一個身份象征,為了向人們說明自己是天選之人的事實,更是皇權(quán)和威嚴的象征。
為什么古代的皇帝自稱為“朕”?
我們經(jīng)??吹缴涎莨糯弁跏论E的電視劇,如唐太宗、康熙皇帝、雍正皇帝…等等,而皇帝常常一開口就是“朕”…如何如何,也都知道“朕”說的就是皇帝自己。但是,皇帝為什么要自稱為“朕”呢?
“朕”這個字最早并非是皇帝專用,而是人人都可以使用的自稱詞,即“我”的意思。如漢朝蔡邕《獨斷?卷上》:“朕,我也。古代尊卑共之,貴賤不嫌,則可同號之義也。”又《楚辭?屈原?離騷》:“朕皇考曰伯庸。”另《書?堯典》:“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
但到了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便規(guī)定,只有天子才可以自稱“朕”。因此“朕”這個字自秦始皇之后,就專屬皇帝的自稱詞了,后來一直沿用至清朝。如《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
不過,在皇太后聽政或是下詔時,皇太后也可以自稱為“朕”,這是較特殊的情況。如《漢書?郊祀志下》:“皇太后詔有司曰:'未見皇孫,食不甘味,寢不安席,朕甚悼焉。'”又《漢書?王莽傳上》:“太后以為至誠,乃下詔曰:'王氏女,朕之外家,其勿采。'”
其實早在先秦時,君王、諸侯都自稱為孤、寡、不谷。如《戰(zhàn)國策?齊策四》:“是以侯王稱孤寡不谷,是其賤之本與非?!绷怼独献?第三十九章》:“故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谷?!币馑际钦f,貴必定以賤為根本,高必定以下為基礎(chǔ)。因此侯王們自己稱為孤、寡、不谷。由此可知,孤、寡、不谷都是王侯們的自謙詞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31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