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朱元璋的故事,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人殉制度起源于原始社會,盛行于奴隸社會,到了漢朝就減少了,之所以有人殉,主要還是當時的人相信輪回,希望到了地下,還有人能夠繼續(xù)服侍自己,于是就開始大量的讓人殉葬,尤其是在奴隸社會,奴隸是奴隸主的私人財產(chǎn),要怎么處理,當然是奴隸主的事情。
而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殉慢慢的變得少了,因為各國之間都在不斷的戰(zhàn)爭,如果人都被殉葬了,那么會讓國力減弱,得不償失。劉邦建立漢朝以后,由于連年戰(zhàn)爭,人口急劇減少,所以對人口非常的重視,而歷代帝王也認為殉葬會讓自己風評不好,所以減少了殉葬。
凡事也有例外,本來人殉漢朝到宋朝已經(jīng)比較少見到,但是到了明朝,朱元璋反而恢復了殉葬制度,而且身體力行,從自己開始殉葬,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為什么農(nóng)民出身的朱元璋反而熱衷于殉葬呢?
朱元璋死后,由于天子朱標早死,因為朱元璋立孫子朱允炆為太子,朱允炆即位以后,遵遺詔,依古制,凡沒有生育過的后宮嬪妃,皆令殉葬,另有若干宮女從死。具體殉葬是多少人,史上并無確切的記載。據(jù)明末人毛奇齡所著《彤史拾遺記》記載,“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宮人十數(shù)人”。
看起來人數(shù)不多,但實際上有很多了,46人已經(jīng)接近半百了,這些嬪妃不是數(shù)字,而是真實的人,受到朱元璋的影響,朱棣死后,也采用了人殉的方式,大概有三十多個人:“帝崩,宮人殉葬者三十余人。當死之日,皆餉之于庭,餉輟,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圍于其上,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頸而死?!敝钡街扉Φ膶O子朱祁鎮(zhèn)在位的時候,才算廢除了人殉,不過這個制度并沒有絕跡,清朝的努爾哈赤也實行過人殉。
其實朱元璋選擇殉葬,死后還讓這些人殉葬的想法占少數(shù),更多的則是出于保護子孫和自己的私心,首先來說保護子孫,這還得從武則天開始說起,朱元璋是一名農(nóng)民皇帝,能夠奪取江山可以說非常的不容易,朱元璋又害怕后代會敗家,再加上朱元璋喜歡總結(jié)歷史,他發(fā)現(xiàn),唐朝的李世民死之后,因為武則天沒有殉葬,而是以出家為借口,最后卻跟了李世民的兒子李治。
武則天一步步的竊取了大唐江山,這讓朱元璋很擔心,擔心自己去了以后,妃嬪也會搞這么一出,所以朱元璋就恢復了殉葬制度。讓沒有兒子的妃嬪都殉葬,而在選擇嬪妃的時候選擇小戶人家,一來沒有依靠,二來這些沒有殉葬的嬪妃會以兒子為中心奪權(quán)。
保護自己的私心更加明顯,朱元璋殉葬選擇的是沒有后代的,是擔心自己的后代中會出現(xiàn)亂倫的現(xiàn)象,也像李治一樣娶自己父親的嬪妃,給朱元璋戴頂綠帽子,與自己與后代都不好。
當然,殉葬始終是不好的,取消殉葬也是大勢所趨,因此朱祁鎮(zhèn)就廢除了殉葬,清朝早期也有過殉葬,入主中原以后就慢慢的摒棄了殉葬,在喪葬文化上慢慢的走向了文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31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