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是什么結(jié)局,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guān)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對于垂垂老矣的大明王朝而言,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的"薩爾滸之戰(zhàn)"實在是一大噩耗。拼盡全力湊齊一支十二萬人的隊伍,本想著畢其功于一役,四面出擊將努爾哈赤圍毆致死,豈料"小酋長"也有大智慧,一招"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竟把天朝大軍殺得片甲不留,全軍覆沒,當(dāng)真是剿匪不成反被匪剿。
而精銳大軍全線崩潰,遼東的局勢也就真正不可收拾,努爾哈赤趁勢掀起一波反擊,攻城掠地,橫行無阻,很有效仿當(dāng)年蒙古鐵騎直入中原,痛揍金國的架勢。
然而,努爾哈赤終究不能如愿,因為一個人的到來,即"熊蠻子"熊廷弼。
熊廷弼,湖廣人,身長七尺,文武雙全,為人囂張。當(dāng)然,蠻子兄也有囂張的資本,自幼聰明好學(xué),早年參加武舉考試,勇奪全省第一,后覺得"丘八"身份牌面不大,故棄武從文走入科場,又考了個全省第一,就這種炸裂的個人履歷,想不囂張估計很難。
而據(jù)史載,熊廷弼不只善于左右手開弓,更有一大令人生畏的技能——罵人,但凡有讓他不爽的,張口就是"三字經(jīng)"伺候,上溯十八代祖先,下及家中養(yǎng)的一條狗,熊蠻子可以罵無遺漏,且罵得極其難聽,直噴得別人奄奄一息為止,可謂相當(dāng)之彪悍。
有鑒于此,熊蠻子的人緣一向也差到了極點,因此,當(dāng)萬歷皇帝提出讓他去收拾遼東的爛攤子時,滿朝文武罕見地一致表示同意,于是,遼東經(jīng)略熊廷弼走馬上任。
一到遼東,熊廷弼的強橫便展露無遺,二話不說就砍了一批逃將的腦袋祭旗,隨后又帶著幾個人跑到后金控制區(qū)大吹號角,驚得努爾哈赤趕緊下令嚴防死守。而最難能可貴的是,熊蠻子耍橫歸耍橫,對遼東局勢卻有著異常清醒的認識。
與以往的遼東大員不同,熊蠻子既沒有吹破天的口號,也沒有豪氣干云的誓詞,只是一邊招集流民,穩(wěn)定人心,一邊整飭軍隊,挖濠筑城,且嚴令固守,不得貿(mào)然出戰(zhàn)。
在這些"謙恭"的表象后面,是蠻子兄早已為遼東制定出的一大策略——主守后戰(zhàn)。也是沒辦法,十二萬精銳大軍都被殺得一個不剩了,更何況手中的蝦兵蟹將,出去就是找死,那躲在城墻后面伺機偷襲總可以吧。
不得不說,熊廷弼的策略雖然看起來比較慫,卻十分管用,此后一年多時間里,努爾哈赤只能干瞪眼,毫無作為,遼東局勢重新步入正軌。
但很可惜,熊廷弼能擋住后金鐵騎的步伐,卻擋不住大明朝言官的口水。見遼東固守不戰(zhàn),遠在京師的言官們很是憤怒,對準熊廷弼就是一頓狂噴,而這些貨本就以罵人為生,其遣詞造句也陰險無比,所謂"懦弱無能、畫地為牢"一類,直罵得熊廷弼抓狂不已。
大名鼎鼎的熊蠻子哪里受過這種氣,索性敞開了互噴,一來二去,蠻子兄便只能卷鋪蓋走人。
熊廷弼一走,憋了一年多的努爾哈赤總算又撥開云霧見青天,欣喜之余,立即大舉發(fā)兵進攻,很快,遼東重鎮(zhèn)沈陽、遼陽等地相繼失守,局勢徹底崩潰。
這下夸夸其談的大臣們都蒙圈了,不得已,在處罰了幾名言官噴子之后,新登基的天啟皇帝只得再次請熊廷弼出山。不過,此時東林黨"眾正盈朝",為便宜行事,捎帶手又安排首輔葉向高的門生王化貞為遼東巡撫,共謀恢復(fù)大計,這就壞事了。
要知道,王化貞也不是什么慈眉善目的主,早年駐守廣寧,蒙古人看見都要繞道走,及至遼、沈失陷,敢招集潰兵,堅守孤城者,全遼東也只有王化貞一人,其個人聲望以及囂張本錢,那也是相當(dāng)?shù)男酆瘛?/p>
而更重要的是,王化貞還朝里有人,首輔葉向高是老師,各部大臣都是東林黨同志,相比人見人厭的熊蠻子,優(yōu)勢十分明顯。故而,名義上雖然是上下級關(guān)系,王化貞卻從來不買熊廷弼的賬,在他看來,熊蠻子是真正的人如其名——一鄉(xiāng)野蠻子耳。
兩位囂張人士就這樣碰面了,擦槍走火自然是少不了的。
熊廷弼主守,王化貞偏要進攻,兩人極其不對付,一來二去,"三字經(jīng)"便成為二人交流的問候語。而仗著背景強大,兵權(quán)掌握在自己手中,罵到最后,王化貞索性不搭理熊廷弼,開始自顧自的經(jīng)營遼東。
于是,風(fēng)雨飄搖的遼東重鎮(zhèn)出現(xiàn)這樣一幅奇景:一把手熊廷弼領(lǐng)著五千人蹲在山海關(guān),整日無所事事,二把手王化貞帶著十幾萬人駐守前線廣寧,忙得熱火朝天。
亂成這樣,努爾哈赤再不來就沒天理了。
天啟二年(1622年)正月,等不及王化貞來一舉蕩平,努爾哈赤主動送上門去,親率大軍進攻廣寧。結(jié)果顯而易見,吹牛是沒有用的,王化貞慘敗,全軍覆沒,據(jù)說,跑路時孤身騎著一匹駱駝,可見狼狽至極。
接下來就好辦了,熊廷弼抓住機會狠狠奚落了一番王化貞,然后,將遼東數(shù)十萬軍民盡數(shù)打包撤入關(guān)內(nèi)。換言之,經(jīng)過兩位囂張人士的神操作,明朝在遼東的土地一寸不留,丟了個精光。
很快,消息傳回京師,舉朝震恐,天啟皇帝氣得連木匠活都沒心情干了。想想也是,遼東的戰(zhàn)略地位如此重要,說放棄就放棄,更何況,不久前其老爹光宗皇帝還咬緊牙關(guān)投了一百萬兩銀子進去,就這樣打水漂了,簡直不能忍。
不過,氣憤歸氣憤,查辦卻也要按照基本法,這兩位兄弟的責(zé)任大小,朝廷倒還分得清楚:王化貞犯罪事實嚴重,丟入大牢等死,熊廷弼情節(jié)較輕,趕回老家,等候調(diào)查。
看樣子,保住性命是沒問題了,但熊廷弼卻一刻不敢大意,不久之后,又匆忙趕回京師為自己辯解,因為他十分清楚,自己得罪的小人太多,而這些貨又都是顛倒黑白的高手。
不出意外,朝廷中人果然都在為王化貞奔走呼號,其中,尤以東林黨同志最為熱切,而不巧的是,本案主審之一還恰好是東林大佬鄒元標(biāo),這就不太好辦了。
熊廷弼隨即開始自我辯護,當(dāng)然,哪怕是待罪之身,蠻子兄依舊本色不改,問一句頂一句,全然一副"老子光明磊落,你們能怎么樣"的態(tài)度。于是,事情悄然發(fā)生變化。
當(dāng)年四月,案件審理結(jié)束,判詞如下:王化貞盡忠報國,但樸實不知兵,能力有限,死罪不可免,令人惋惜;熊廷弼空有大將之才,卻坐視不管,故意擺爛,理應(yīng)大卸八塊,以明正典刑。
熊廷弼徹底服了,還真是伸手不見五指啊!
沒辦法,道理講不通,那就只能按朝廷規(guī)矩辦事了——塞錢保命。熊廷弼立即托人找關(guān)系,一來二去,東林黨人汪文言攬下了這個活,隨后,汪文言又托人找關(guān)系,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最終找到"九千歲"魏忠賢的家里。魏公公倒是個爽快人,明碼標(biāo)價,四萬兩保熊廷弼不死。
按說談妥了就該給錢,但不知是熊廷弼拿不出四萬兩,還是汪文言又找到了新路子,反正魏公公壓根就沒收到這筆錢,非但如此,最后更音訊全無。
這是在拿我開涮啊,魏公公很生氣,手下爪牙立即出動,一查嚇一跳,中間人竟是死對頭汪文言,這就太不像話了。要知道,閹黨和東林黨從來勢不兩立,汪文言竟敢把關(guān)系找到魏忠賢這里,找也就找了,中途又放鴿子,玩失蹤,結(jié)結(jié)實實惡心了廠公一把。
"還有沒有半點契約精神?!"魏公公出離憤怒,隨后立刻逮捕汪文言,打入詔獄。
事已至此,熊廷弼算是徹底涼透了,因為通過此事,魏忠賢敏銳地察覺到了與東林黨決戰(zhàn)的時機,此后黨爭驟起,無數(shù)人頭滾滾落下,而無意中卷入其間的熊廷弼,結(jié)局也就十分明朗了。
天啟五年(1625年)八月,在閹黨的努力之下,熊廷弼被斬于西市,傳首九邊,沒有死在疆場,而是稀里糊涂死在自己人手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31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大明終結(jié)者是誰真的是魏忠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