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裝瘋賣傻逃過一劫的明成祖朱棣,后來發(fā)動了歷史上的靖難之役,將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文趕下皇位,成為明朝的皇帝。并將他改名為永樂。皇帝朱棣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聰明人。當他還活著的時候,他對漠北進行了五次御駕親征,為北方的穩(wěn)定奠定了基礎。派鄭和七次下西洋,這不僅提升了大明王朝的威信,也帶回了來自國外的奇異珠寶。隨后,首都遷至北京,天子守國門,為北京現狀奠定了基礎。他不僅在政治和軍事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而且還命令人們編制《永樂大典》,創(chuàng)造了屬于他的一代繁榮,被稱為“永樂盛世”,他因此被稱為永樂大帝。
朱棣的偉大成就是不可磨滅的,他已成為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然而,盡管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仍然殘忍卻無疑,與他的父親朱元璋有許多相似之處。當他的侄子趕下臺之后,他斬草除根,清洗了朝中支持朱允文的大臣,并確立了他的尊嚴。他為他的統(tǒng)治清理了大臣,可以理解,但他甚至不止一次地血洗了永樂年間的后宮,殺死了上千的宮女。為什么?從歷史上顯示,這跟兩個女人有關。
第一個是來自朝鮮的朝鮮的權賢妃。據說權賢妃來自韓國的家庭美麗,溫柔,慷慨。它從成千上萬的美女中脫穎而出。被朱棣封為賢妃,并對他恩寵有加。 1410年,朱棣御駕親征去漠北,歷時數月。為了不寂寞,他帶著他最喜歡的權賢妃。但是誰曾想到在前往所有人都凱旋歸來時,權賢妃死了。她是朱棣最喜歡的妃子,這讓朱棣非常難過。原本以為這只是一次意外,誰知道當她回到宮殿時,有一位宮廷婦女報告說,說是權賢妃是被隨行宮女呂氏害死的。朱棣聽到這個消息后,立即派人去檢查。事實證明,是當時和權氏一起入宮的宮女,她嫉妒皇帝對權賢妃的寵愛,并在途中毒害了她。然而,呂氏自己并沒有承認,并說,說是與自己有仇的宮女賈呂自己殺了人嫁禍給自己的。當朱棣聽到這個消息時,他非常生氣。這兩個人無法分辨誰是兇手。就將當時在內的呂氏,賈呂等一百多名宮女全部處死,這才解氣。
第二個是在便是在權賢妃事件后受寵的王貴妃。王貴妃不僅受寵,而且皇帝還打算給予她皇后的頭銜。也許她沒有做皇后的命。就在準備冊封皇后的時候,她因病去世。當皇帝深深的悲傷時,長眼的宮女魚氏被傳出有與太監(jiān)交好的勾當。這件事傳給了朱棣。朱迪立即命令人們檢查女士們。這不知道。其中一些人有暗殺皇帝的想法。沒關系。朱棣一不做二不休,只是再次清洗了后宮。宮殿里有3000多名宮女,就這樣沒了前所未有。
朱棣做這種不人道事情的能力與他好殺多疑有關,但也與兩個妃子的死無法分開。我們應該全面判斷一個人,而不是局部地判斷一個人。一般來說,朱棣功大于過吧。
功:1、讓鄭和下西洋,遷都興建北京城。
2、開創(chuàng)永樂盛世。
過:1、賦稅太高,百姓痛苦。
2、五征蒙古,勞民傷財。
朱棣死后,廟號為太宗。他死后約100年,嘉靖皇帝將他的廟號改為“成祖”,后來就一直叫明成祖,而不叫明太宗了。
嘉靖之所以改朱棣的廟號為成祖,是因為嘉靖皇帝和朱棣一樣,是由藩王的身份登上皇帝位的,他改朱棣的廟號、提升朱棣的地位,其實是為了鞏固自己帝位的合法性。
朱棣明成祖是也,有明第三位皇帝。從其發(fā)動靖難之役奪取帝位到駕崩一共當了22年皇帝,年號永樂,因此也被后世稱為永樂大帝。其轟轟烈烈的一生留下了太多的是非功過。有人說朱棣是個大流氓,既然有這個說法那么就說明朱棣生前所做的事肯定是讓后人不齒的。大家都知道中國歷史上有誅九族的罪名,不過自從朱棣過后便有了誅十族的新玩法。這還要從一個叫方孝孺的人說起。方孝孺是建文帝的謀臣,也是當時的大學問家。按照正常情況知識分子都很倔,當朱棣奪取帝位后要這位大學問家起草即位詔書。方孝孺不僅不寫,而且還在金殿上大哭大鬧,這讓朱棣好沒面子,惹惱了朱棣,要誅他九族,方孝孺以讀書人的氣節(jié)說誅我十族我也不寫,一臣不侍二主。就這樣方孝孺的親戚朋友也跟著遭到殺身之禍。誅十族的說頭也就是從這開始的。
話說朱棣當了22年的皇帝壞事干了不少,但也做了不少充滿正能量的事。比如說遷都北京,做皇帝之前他就在北京這個地方當燕王。為了穩(wěn)定大明的北部邊境,朱棣出于邊境壓力考慮遷都北京,并且五次北征,最后連自己也死在了北征的路上。還營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宮殿——紫禁城。這個紫禁城的在今天的意義想必就不用贅述了。再有就是在朱棣在即位的第一年就命解縉等人編纂了《永樂大典》。這在文化史上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壯舉。朱棣作為一代帝王,雖然距離現在已經有好幾個世紀了,但是對于今天的我們在玩味歷史的同時,還要汲取他的智慧,這樣才能不停留在表面的功過是非問題上爭論不休。
在朱棣為帝的22年期間他一共發(fā)起了五次北征。分別是公元1410年(永樂八年)、1414年(永樂12年)、1422年(永樂20年)、1423年(永樂二十一年)、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接下來筆者給大家簡單說道說道這五次北征的情況。明朝建立后把蒙元的勢力趕到漠北,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逐漸分裂為韃靼、瓦剌和兀良哈三個部落。三個部門之間大打出手,也不時騷擾明朝的北疆,朱棣的五次北征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展開的。第一次北征,因為韃靼部殺了朱棣派去的使臣而發(fā)生。朱棣親自率領50萬大軍征討韃靼部。在斡難河(今鄂嫩河)與韃靼部的軍隊進行了具有決定性的戰(zhàn)役,結果明軍大獲全勝,韃靼部的首領本雅失里僅率領7騎狼狽而逃。因為當時正值盛夏,另一方面明軍糧草不濟,故班師回朝。第一次北征就此結束。
在第一次北征之后瓦剌部不斷強大并且打敗了韃靼部,瓦剌部首領馬哈木不斷侵擾明朝北疆,因此朱棣決定發(fā)動第二次北征。明軍千里奔襲,在今天蒙古國首都溫都爾汗附近與瓦剌軍的主力發(fā)生遭遇戰(zhàn)。此戰(zhàn)明軍的神機營大顯其力,為明軍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此戰(zhàn)雖然重創(chuàng)瓦剌,但明軍自身也傷亡不小,朱棣遂下令班師回朝。永樂二十年韃靼部經過數年的休養(yǎng)生息又逐漸強大起來,企圖改變對明朝的政策。朱棣決定再次北征,這次北征的起因是韃靼部殺害了明朝的都指揮王喚。這次朱棣發(fā)動了20多萬的民夫運送北征大軍的糧草。明軍一路所向披靡,分進合擊,擄10多萬牛羊班師而回。永樂二十一年朱棣獲取韃靼部再次侵擾明朝北部邊疆的消息以皇太子監(jiān)國,進行第四次北征。是年九月明軍抵達西陽河,此時聞訊韃靼部已經被瓦剌部擊潰,十月韃靼部的王子率部歸降,明軍遂回師結束了第四次的北征。永樂二十二年韃靼部的阿魯臺部不斷襲擾大同等地區(qū),朱棣召集群臣商議之后決心發(fā)動第五次北征,也就是這次北征使得64歲的朱棣喪命征途。此次北征明軍深入漠北補給困難,最后回師途中朱棣染病而死??v觀朱棣的五次北征,有效的打擊了蒙古貴族的勢力,保障中原地區(qū)的安慰和生產生活。進一步鞏固了中央王朝政權;但同時也浪費了極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明成祖朱棣可以算是明朝鼎盛時期的一位明君,明成祖在位二十多年的時間,他為國家和百姓做了很多貢獻這是后人都無可非議的。但是這位百姓眼中的好皇帝背后也發(fā)生過很多殘酷的事件,明成祖在位期間后宮慘案,方孝孺之死這些都是駭人驚聞的悲劇!明成祖朱棣是一個極其有才,胸懷大志之人,他曾經與次子朱高煦都是戰(zhàn)場上的能力干將。所以他的性情本性可能多少受到了那些殘酷戰(zhàn)場上的影響,以至于后面他登上皇位之后,雖然是一代明君,但是卻也殺害了很多人。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間曾經發(fā)生過一起駭人驚人的后宮慘案,當時其皇后仁孝皇后逝世之后,后宮管理比較混亂。明成祖曾經為了一個寵愛的妃子突然暴死事件,當時在沒有查明事實的情況下,牽連后宮佳麗數千人受其株連至死!這個事件在歷史上可以說是一樁慘不忍睹的事件,也可以看出當時明成祖雖然把國家治理得僅僅有條,但是在某些事情上還是有殘暴的一面。
對于方孝孺事件,在歷史上也算是明成祖的一樁嚴酷暴行!方孝孺只是當時前代皇帝建文帝的一個心腹大臣。他對建文帝的忠心可以說是驚動天地,最后卻連同家人朋友一同被株連!當時明成祖朱棣為了想將其歸順自己所用,但是方孝孺確至始至終都沒向他低頭。對于這樁暴行,方孝孺本人之死作為皇帝的明成祖來說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太過于慘烈的是明成祖在一怒之下對方孝孺實行株連其九族一一被誅殺!原因就是因為方孝孺誓死忠于前皇建文帝而不肯投降,死于此次暴行的人數將近達千人!
明成祖朱棣在位時期,至從徐皇后逝世以后就一直沒有立皇后。之前徐皇后不僅深得明成祖的寵愛,在國家政事方面也幫了他不少的忙。徐皇后死后,明成祖對后宮當中的一位少數民族的妃子非常寵愛。這位嬪妃不僅長相美麗動人,聰明賢惠,而且才智過人深受皇上喜愛。明成祖是一個英勇善戰(zhàn)的之人經常親征戰(zhàn)事,當時把這位妃子也帶著隨同出征,沒想到途中確突然暴死。這位寵妃的逝世給明成祖帶來的打擊是非常大的,當時他可以說是極度傷心。后面突然有傳聞,說此妃子是由后宮呂妃聯合其他人用毒藥將其毒死的。明成祖朱棣本來對這位愛妃就寵愛至極,聽到這些傳言之后壓根沒有心情細查便把呂妃等人利用酷刑全部殺害。據后世傳言當時與呂妃一起受到株連被殺的人將近百人!
后面明成祖朱棣還有一位愛妃本將打算冊封為皇后的,但也突然暴死。正當那時后宮又有傳聞賈呂和魚氏與宦官有不正當關系。后來明成祖又眾然大怒,當時把賈呂和魚氏嚇得半死,最終兩人自殺。但是這事情確并沒有平息下來,朱棣當即實行株連之罪,將與賈呂和魚氏身邊的奴婢等親近之人都關押起來一一審查。當時由于后宮很多的宮女受不了如此的酷刑,她們有個別人屈打成招又傳言后宮有人想謀害皇上!明成祖朱棣雖然是一代明君,但是他的性情確非常暴烈。聽到這個讒言之后又接二連三抓獲后宮侍女,就這樣周而復始的后宮被牽扯進來的人越來越多,甚至多達數千人。這些從全國各地選來的美女就這樣都被一一殺害,當時的罪責都是謀逆之大罪!從當時的場面來看,朱棣的手段可以說是無比的殘暴。
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漢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在位22年,年號永樂,故后人稱其為永樂帝、永樂大帝、永樂皇帝等。
元順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5月2日),朱棣生于應天府(今南京)。早起被封為燕王,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為了提防朱棣造反,建文帝朱允膳曬げ渴湯燒m為北平布政使,都指揮使謝貴、張信為北平都指揮使。隨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駐開平,并調走北平原屬燕王管轄的軍隊。后發(fā)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樂。
朱棣在位期間改革機構,設置內閣制度,對外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交趾),在東北設立奴兒干都司、西北設立哈密衛(wèi),在西南貴州等地區(qū)建立行省行政區(qū)劃,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統(tǒng)一與完整。
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
同時還命人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
1421年遷都北京,對強化明朝統(tǒng)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位期間將由靖難之后的瘡痍局面發(fā)展至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盛世,史稱永樂盛世。
朱棣駕崩后謚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圣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葬于明長陵。
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改謚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圣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廟號為成祖。
《明史·成祖本紀》曰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
評價
明成祖朱棣文武全才,寬嚴并濟,知人善任,讒間不行,用兵應變,機智神勇??たh有遇到災害的,就免租賑災,榮受直言,保全功臣。外國受封之國多達三十余個,國勢極盛!唯獨對建文帝忠臣處理過狠,不能說是沒有遺憾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31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曹操為什么會放關羽回去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