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順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朝廷中設立了“錦衣衛(wèi)”這一官職,命他們負責探查、審訊、抓捕等一系列情報措施。從此,身穿飛魚蟒衣,手握繡春寶刀的錦衣衛(wèi)便登上了歷史舞臺。
自此,不管是位高權重的大臣,還是功勛卓著的大將,一聽聞錦衣衛(wèi)就會不寒而栗。因為,錦衣衛(wèi)實在是無孔不入。只要有把柄被錦衣衛(wèi)握住,他們就會直接上報皇帝。因此,朝野上下對錦衣衛(wèi)是又怕又恨。
錦衣衛(wèi)行事向來飛揚跋扈,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即使得罪了不少人,他們也毫不在意。畢竟,錦衣衛(wèi)直接由皇帝管轄。除了皇帝,任何人都不能壓制他們。但凡事都有例外,在明王朝的明代宗時期,就有一個名叫馬順的錦衣衛(wèi)被大臣們當眾打死。而且,大臣們是當著皇帝明代宗的面打死馬順的。
這是為什么呢?
事情還要從明代宗的前一任皇帝明英宗說起。
英宗即位的時候年僅九歲,實在是沒有獨立處理朝政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與英宗很是親近的太皇太后張氏和一些太監(jiān)們便擔起了理政的責任??吹接袡C可乘,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王振不斷地干預朝政,并開始培養(yǎng)起私人勢力。
當時,除了太皇太后張氏外和老臣楊榮、楊溥外,很少有人能夠限制王振的權力。而王振見楊榮久病纏身,張氏和楊溥又年事已高,于是,就心安理得地等了起來,想要等到自己大權獨攬的那一天。
正統(tǒng)五年(1440年),楊榮在病痛中離開了人世。在生命中的最后幾年,他已經(jīng)察覺到了王振的心術不正,只是苦于自己時日無多。思前想后,楊榮使正值壯年的馬愉、曹鼐進入內(nèi)閣,想要讓這兩人壓制王振。
在楊榮看來,馬愉和曹鼐兩人向來正直,肯定會對王振產(chǎn)生威懾作用。可惜,深謀遠慮的楊榮還是沒有考慮到馬愉和曹鼐的威望問題。馬愉與曹鼐雖才能卓著,但是,在朝廷中根基尚淺。在與王振意見相左的時候,他們只能象征性地表示反對,根本沒法進行強有力的抗爭。見二人入閣,王振沒有絲毫的懼怕。
此時楊溥已經(jīng)老的兩眼昏花,連獨立生活都成了問題。能夠威脅到自己的,只剩太皇太后張氏一人而已了。正統(tǒng)七年(1442年),太皇太后張氏在病榻中辭世,王振成為了明王朝中炙手可熱的人物。英宗才十幾歲,還是個小孩。他與王振相處了很久,什么都聽王振的。于是,王振便開始了自己的擅權之路。
一時之間,朝野上下吹捧夸耀王振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有些人的行為甚至令人作嘔。大臣王佑就是個墻頭草,誰的勢力大他就站在誰那邊。有一天,王振看到王佑的下巴上沒有胡子,感到十分奇怪。他是太監(jiān),自然長不出胡子,但王佑不是啊。于是,他向王佑問道:“你怎么沒有胡子呢?”王佑聽了之后,滿臉堆笑地回答道:“老爺您沒有胡子,身為兒子的我豈敢有?”
王振聽了很是高興,不久之后就升王佑為工部侍郎。此后,效法王佑的人接連不斷,王振都是照單全收。就這樣,清廉剛正之人紛紛告老還鄉(xiāng),奸佞小人占據(jù)了各個要職,整個朝廷被王振弄得烏煙瘴氣。正統(tǒng)八年,皇宮中的一個宮殿被雷擊中,令英宗大為惶恐。在古代,人們通常把雷電看作是上天示警,更何況受到雷擊的宮殿正位于皇宮之中。英宗一邊反省自己的過錯,一邊令大臣們指出自己的過失。
可是,朝廷中的官員大多都是王振的親信,他們看著皇帝整日里被王振蠱惑,誰也不肯出言勸諫。
這時,翰林院的侍講劉球站了出來。他是一位正直敢言的大臣,一直都想指責王振的擅權行為,只是苦于沒有機會。如今借著這個機會,劉球果斷向英宗進言,說皇帝應該自己處理政務,不能將至高無上的皇權分給別人。王振聽了之后大怒,還沒等英宗下令,他就派人將劉球打入了大牢。之后,王振又指揮親信馬順對劉球嚴刑拷打,羅織了很多罪名來誣陷馬順。馬順當了很多年錦衣衛(wèi),懂很多殘酷的刑罰。
對于這些酷刑,劉球?qū)嵲跓o法忍受馬順的折磨,只好違心承認了本不屬于自己的罪行。拿到劉球被屈打成招的口供后,王振點點頭,吩咐手下殘忍地肢解了劉球。劉球仗義直言,不料卻落得如此下場。群臣在憤怒的同時,對王振更加懼怕。而且,身為錦衣衛(wèi)的馬順可以隨時監(jiān)視大臣們的一舉一動,這想想就令人不寒而栗。劉球死后,王振在朝廷中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再也沒人敢公開何他作對。
時間久了,王振不禁大感無聊。身為太監(jiān)的他掌握了很大的權力,又有著花不完的錢,可謂是做到了太監(jiān)的頂端。但是,王振竟然還不滿足。百無聊賴的他看中了軍權,想要感受一下帶兵打仗的感覺。到了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明王朝北部的也先部落不斷地在邊境制造摩擦。王振一看打仗的機會到了,便想帶領大軍出征。但是,他身為太監(jiān),實在是沒有統(tǒng)兵的理由。
為了得到與敵軍作戰(zhàn)的機會,王振極力攛掇英宗御駕親征,想要隨著皇帝一起領兵出征。大臣們擔心皇帝上了前線會影響到將士們的作戰(zhàn)計劃,于是紛紛勸阻。但是,對王振言聽計從的英宗還是堅定地決定御駕親征。當年八月,英宗和王振率領二十萬明君精銳來到大同,準備和也先率領的瓦剌軍作戰(zhàn)。對軍事一竅不通的王振不停地在眾將軍的面前指手畫腳,令將軍們很是不滿。
他們耐心地向王振解釋軍事路線,但王振每次都將正確的決定否決掉。在王振的錯誤指揮下,明軍連戰(zhàn)連敗,吃了不少虧。兵部尚書鄺埜擔心皇帝安全,想要下達進入居庸關防守的命令??墒牵跽駞s當眾斥責鄺埜道:“你這個人太過迂腐,根本不懂軍事。你不要再說了,再敢說我就殺了你!”看著冥頑不靈的王振,鄺埜又急又氣,他頂撞道:“我這樣做,都是為了國家考慮啊,你為什么要用死來威脅我?”王振冷哼幾聲,吩咐手下將鄺埜趕了出去,然后下令讓大軍在土木堡駐守。
見明軍在土木堡安營扎寨,鄺埜面如死灰。王振不懂軍事,但是,身為兵部尚書的鄺埜可是個軍事通。土木堡雖然身處長城防線之內(nèi),但附近卻沒有可供大軍取水的地方。二十萬明軍若想飲水,必須要到十五里外的地方取水。一旦也先的軍隊控制了水源,那么明軍將不戰(zhàn)自潰。想到這里,心急如焚的鄺埜向英宗的營帳沖去,想要告訴英宗此地的危險??上В瑺I帳周圍都是王振的親信。他們直接將鄺埜轟走,不給他同英宗見面的機會。
也先久經(jīng)沙場,作戰(zhàn)經(jīng)驗極為豐富。明軍在土木堡駐扎的消息傳來,他心中不禁狂喜。也先一邊令人控制土木堡周圍的水源,一邊假意議和,讓明軍放松警惕。王振領著二十萬大軍走了二十多天,感到很是疲累。他過夠了帶兵打仗的癮,很想回京,只是苦于無法向英宗交代。也先派出的議和使者到來后,他正是求之不得。
于是,他欣然下達了移軍的命令。
二十萬明軍口渴無比,一聽說可以離開此地,趕忙到處尋找水源。也先看準時機,果斷令瓦剌軍突襲明軍,打了明軍一個措手不及。亂軍之中,面對兇狠的瓦剌騎兵,王振徹底傻了眼。他沒有能力指揮明軍排兵布陣,只好抱頭鼠竄。
為了活命,王振連英宗也不管了。英宗身邊的護衛(wèi)樊忠拼死護衛(wèi)英宗,但沖過來的瓦剌兵實在是太多了。他瞥見落荒而逃的王振,當即就有了手刃奸臣的心思。聯(lián)想到王振近年來的所作所為,忍無可忍的樊忠揮起手中的戰(zhàn)錘,沖著王振大喝道:“我要替天下人除掉你這個奸賊!”惡貫滿盈的王振,就這樣被戰(zhàn)錘活活砸死了。
王振雖死,但明軍的大敗仍然是無法挽回的。經(jīng)此一役,明軍的二十萬精銳幾乎是全軍覆沒。明王朝的皇帝英宗被俘,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英國公張輔等五十二位朝廷重臣全部死在了瓦剌軍的手中。自大明王朝立國以來,還沒有遇見過如此慘烈的失敗。對于明王朝來說,這已經(jīng)不是元氣大傷,而是直接走向了亡國的邊緣。
在京城留守的大臣得知英宗被俘的消息后,嚇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有人想向也先割地求和,以此來避免亡國;有人想將國都遷到南京,能夠占據(jù)半壁江山已是萬幸;也有人想要同也先決一死戰(zhàn),誓死也要保住京城。眾人不斷爭吵,可誰也說服不了誰。關鍵時刻,還是兵部左侍郎于謙站了出來。他痛斥想要南遷的大臣,多次強調(diào)京城的重要性。
最終,于謙和吏部尚書王直、內(nèi)閣中的陳循聯(lián)合起來,說服了群臣,打算堅守京城。為了凝聚人心,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登基稱帝,即為明代宗。
代宗即位后,朝廷中仍然是人心惶惶。大臣們一想到自己的親人和朋友死在了土木堡,都不由地大放悲聲。稍稍鎮(zhèn)定下來后,他們咬牙切齒地痛罵王振,將此前積壓的情緒全部發(fā)泄了出來。代宗上朝的時候,彈劾王振的大臣一個接一個,有些人甚至集中起來,請求將王振滅族。代宗哪里見過這場面,一下子愣在了當場。
這時,王振的心腹,錦衣衛(wèi)馬順正在代宗的身邊侍奉。他見大臣們聚起來逼迫皇帝做決定,趕忙維護起朝堂的秩序來。王振死后,馬順自知靠山倒了,不敢再像過去那樣張狂。但是,他當錦衣衛(wèi)當久了,身上自然而然地有了一種傲氣。他勸大臣們規(guī)范行為,剛開始還能語調(diào)平緩,但說著說著就大聲呵斥起來。
可以說,馬順的呵斥,就像在一捆干柴中施加了烈火,一下子便點燃了整個朝堂。大臣們見王振的黨羽竟然還敢猖狂,當即掉轉(zhuǎn)矛頭,將滿腔怒火都傾斜在了馬順身上。大臣王竑脾氣暴躁,他不顧代宗在場,直接沖到了馬順的身邊,狠狠地給了馬順一拳。
還沒等馬順還手,他就抓住了馬順的頭發(fā),大聲喝道:“你們這群禍亂朝綱的奸臣,王振都死了,你們還敢張狂!”王竑本是文臣,不懂什么打斗技巧??衽拢苯右ё×笋R順的臉,和馬順當眾廝打起來。
王竑率先動手后,其他大臣也都紛紛掄圓了拳頭沖了上去。待衛(wèi)士們將大臣們拉開后,馬順已經(jīng)被活活打死了。代宗久居深宮,從來也沒有見過這么血腥的場面。看著遍地的鮮血,他嚇得渾身發(fā)抖,想要趕快離開這個地方。
在眾人都失去理智的時候,于謙始終保持著冷靜。在他看來,馬順雖然死有余辜,可王竑等人的行為無疑是故意殺人。如果日后論起來,怕是要以命抵命的。為了洗脫王竑等人的罪過,他攔住想要離開的代宗,誠懇地說道:“馬順是王振的心腹,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過,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如今他既已被殺,請恕大臣們無罪。”
代宗一心想要離開,想也沒想就表示同意,然后,下達了赦免群臣的圣旨。馬順死后,其尸體被當街示眾。過往行人見后,無不歡喜雀躍。而那個敢于痛打馬順的王竑,也因此而名揚天下。此后,王竑在仕途上雖幾經(jīng)沉浮,但始終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贊賞。在幾十年的為官生涯中,王竑嚴于律己,一點也沒有居功自傲的想法。他保持著自己正直的性格,不僅彈劾了很多奸臣,還為國家舉薦了不少賢才。
王竑去世后,悼念他的人有很多。明武宗即位后,仍然沒有忘記這位痛毆馬順的名臣。他號召群臣向王竑學習,并給王竑追加了“莊毅”的謚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31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