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相信大家非常熟悉,尤其是最后兩句: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同母的兄弟,用燃萁泣豆來比喻兄弟相殘的行為。曹植被曹丕逼迫做七步詩的故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真實發(fā)生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xì)解讀一下~
我們在《三國志》這樣的史書中并沒有找到相關(guān)的記載,相反卻在一些野史雜記里找到了七步詩的說法,比如在南朝的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當(dāng)中可以找到相關(guān)的縮影?!妒勒f新語》是南朝時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說集,由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又名《世說》。
其內(nèi)容主要是記載漢末至東晉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但若是要深究,就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漏洞,首先在時間上,文中記載的時間是黃初元年,那個時候曹植還只是臨淄侯,他被封為東阿王,是魏明帝太和三年的事兒,時間前后相差了10余年。
第二在邏輯上說不通,曹植本就是文人,且文采飛揚,善作詩文,這是眾人皆知的,曹丕怎么會在殿堂之上用曹植的長處去為難他呢?難道曹丕是想讓曹植更加獲得名望嗎,這顯然不符合正常的思路。
第三從歷史記載上不太合理,雖然七步詩比喻得體,有樂府之風(fēng),很可能確實是曹植的手筆,但若真是曹植在宮殿上七步成詩,那就應(yīng)該在一些嚴(yán)肅的記載中出現(xiàn),可就連記載三國事件的《三國志》中都未曾出現(xiàn)過,而僅僅是在文人筆記中有所端倪,那自然應(yīng)該不是真實的事件了。
曹植的悲劇命運也許是在王位競爭失敗之時就已經(jīng)注定,曹丕繼位之后,就開始清除異己,對于王侯們的限制與監(jiān)視也愈加過分,他規(guī)定王侯的活動范圍在方圓三十里之內(nèi),一舉一動都要受到專人的監(jiān)視,而曹植更是重點打壓對象,沒過多久他就被貶為安鄉(xiāng)侯,奪了封地,送去洛陽監(jiān)禁。
雖說曹植是王侯,但其實更像是被畫地為牢圈養(yǎng)著的囚犯,他在政治上即使再有才能也得不到發(fā)揮,所以他也只能寄情于詩詞歌賦之中了。
曹植“七步成詩”的典故《三國志》上不載,出典在《世說新語·文學(xué)》中。
《世說新語》是南朝宋王朝武帝劉裕的堂侄,臨川王劉義慶的編輯作品,是中國第一部以記載人物言行舉止的筆記體小說?!妒勒f新語》雖不是史學(xué)著作,記載的也只不過是只言片語,但刻畫細(xì)致入微,以小見大的準(zhǔn)確反映了那時的人物和時代精神。
由于劉義慶的王族身份,與當(dāng)時文人的頻繁交往和深厚的文學(xué)素養(yǎng),讓這部非史學(xué)著作的可信度大大提高?;虺蔀楹笫缿蚯≌f的素材,或成為后世詩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所以,“七步成詩”雖不為《三國志》記載,但也是可信的?!度龂尽凡挥涊d,很可能是為魏文帝遮羞,畢竟對他來說這件事實在不好聽。
由上可知,《三國演義》的取材不全是《三國志》,雖然《三國志》是它的成分中的50%到60%?!度龂萘x》是一種再創(chuàng)作,集所有關(guān)于三國資料于一體,最后經(jīng)過羅貫中的精彩取舍和構(gòu)想才最終完成,所以《三國演義》才會如此好看,它是精華中的精華。羅貫中功不可沒。
揭秘:七步成詩的曹植最終結(jié)局_以下文字資料是由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后發(fā)布的內(nèi)容,讓我們趕快一起來看一下吧!
七步成詩這個典故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其中的主人公正是的兒子,下面就為大家揭秘曹植的死因與最終結(jié)局,一起來看看吧!
【人物簡介】
曹植,字子建,沛國譙人,出生于東武陽,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
曹植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xué)家,作為建安文學(xué)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后人因其文學(xué)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合稱為三曹。
【曹植結(jié)局】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繼魏王位,不久又稱帝。曹植的生活從此發(fā)生了變化。他從一個過著優(yōu)游宴樂生活的貴族王子,變成處處受限制和打擊的對象。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曹_繼位,即魏明帝。曹_對他仍嚴(yán)加防范和限制,處境并沒有根本好轉(zhuǎn)。
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遷封過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陳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謚思,故后人稱之為陳王或陳思王。第二年,曹植之子曹志遵其囑歸葬其于魚山。
【后世評價】
陳壽三國志:陳思文才富艷,足以自通后葉,然不能克讓遠(yuǎn)防,終致攜隙。
鐘嶸詩品:魏陳思王植,其源出于國風(fēng)。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zhì),粲溢今古,卓爾不群。嗟乎!陳思之于文章也,譬人倫之有周孔,鱗羽之有龍鳳,音樂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爾懷鉛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余暉以自燭。故孔氏之門如用詩,則公干升堂,思王入室,景陽潘陸,自可坐于廊廡之間矣。
劉勰文心雕龍:①魏武以相王之尊,雅愛詩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辭賦;陳思以公子之豪,下筆琳瑯;并體貌英逸,故俊才云蒸。
②魏文之才,洋洋清綺,舊談抑之,謂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詩麗而表逸,子桓慮詳而力緩,故不競于先鳴;而樂府清越,典論辯要,迭用短長,亦無懵焉。但俗情抑揚,雷同一響,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思王以勢窘益價,未為篤論也。
蕭綱與湘東王書:但以當(dāng)世之作,歷方古之才人,遠(yuǎn)則揚、馬、曹、王,近則潘、陸、顏、謝,而觀其遣辭用心,了不相似。
謝靈運: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蕭繹金樓子_立言:吟詠風(fēng)謠,流連哀思者,謂之文。筆退則非謂成篇,進(jìn)則不云取義,神其巧惠筆端而已。至如文者,惟須綺_紛披,宮征靡曼,唇吻遒會,情靈搖蕩。潘安仁清綺若是,而評者止稱情切,故知為文之難也。曹子建、陸士衡,皆文士也,觀其辭致側(cè)密,事語堅明,意匠有序,遺言無失。雖不以儒者命家,此亦悉通其義也。觀遍文士,略盡知之。
沈約:若夫平子艷發(fā),文以情變,絕唱高蹤,久無嗣響。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二祖陳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緯文,以文被質(zhì)。自漢至魏,四百余年,辭人才子,文體三變。相如巧為形似之言,班固長于情理之說,子建、仲宣以氣質(zhì)為體,并標(biāo)能擅美,獨映當(dāng)時。
魏收:曹植信魏世之英,陸機則晉朝之秀,雖同時并列,分途爭遠(yuǎn)。
1、這個無法考證??赡苁呛笕硕抛?。因為太同情曹植。其實爭權(quán)奪利成王敗寇的下場是可以預(yù)見的。《七步詩》,出自《世說新語》,傳說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殘害弟弟,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反映了封建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殘酷斗爭和詩人自身處境艱難,沉郁憤激的思想感情。
2、但此詩是否系曹植所作,至今仍有爭議。因此事僅為《世說新語》所錄,是否為史實待考。且此詩并未收錄于《曹植集》,是否為曹植所作也有爭議。有觀點認(rèn)為,六朝時期文壇還未流行五言絕句詩體,《七步詩》為后人之作;另一觀點認(rèn)為,此詩體并非五言絕句,或許是建安文學(xué)所流行的五言體。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32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