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說起李密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隋煬帝楊廣曾用“個小兒視瞻異常,勿令宿衛(wèi)”來形容李密,而李密作為隋末魏國政權(quán)建立者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輩。既然李密能讓他人忌憚萬分,那擁有數(shù)十萬兵馬,甚至還有秦瓊等多員猛將在側(cè)的他怎能讓辛苦建立起來的瓦崗在兩年之內(nèi)就走向覆滅呢?
無心朝政的佛系之人
李密出生于遼東李氏一族,家中歷代在朝堂之上位高權(quán)重。正所謂虎父無犬子,李密自小便是一個文武全才,熟讀《史記》、《孫子兵法》等各類書籍,融會貫通古今文化,尤為擅長策劃謀略。
志向遠大的他無心官爵,曾立下誓言一定要以救世濟民為己任,行善天下。
隋朝大業(yè)初年,適齡的李密世襲官爵之位,前來拜見隋煬帝。楊廣也是個慧眼識珠的皇帝,在萬人儀衛(wèi)之中一眼就關(guān)注到雙目澄澈且額銳角方的李密。
楊廣在詢問親信宇文述知曉李密之后,當即便對李密在宮中任職的事情有了不滿,雖然宮中是培養(yǎng)賢才之地,但楊廣認準李密會給他的皇位造成很大的威脅。數(shù)年之后,楊廣的猜測也確實應驗。
宇文述也是個懂得察言觀色之人,便私下和李密約談,認為李密是個“賢人”,不適合在繁瑣復雜的宮中,容易被“埋沒”。
李密一聽此話,頓時開心萬分,便稱病辭官,隱居深林之中專心致志的研習書籍去了。
與楊家人的不解之緣
俗話說“英才少年無處藏”,即使李密已經(jīng)隱居到了深山老林之中,還是會有些志趣相同的人因緣分相遇——越國公楊素外出游歷時偶遇李密,跟了一路來到了李密的小茅屋之中。
李密識得楊素,連忙以禮相待,楊素便借機和李密聊起了文史之道,楊素還頻頻對兒子楊玄感稱贊李密的氣度以及學識無人能匹及。
大業(yè)九年,此時的隋朝已經(jīng)民怨四起,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不少手握重兵或是位高權(quán)重之人策劃起兵謀反。
適逢楊廣前往高句麗征兵討伐,命越國公之子楊玄感前往管理軍用運輸,楊玄感想到父親當年稱贊過的李密,便情人暗中將其接到了長安,請求他助自己一臂之力。
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李密本不想?yún)⑴c政事,但奈何百姓已哀聲哉道,自己已經(jīng)無法救濟天下所有窮苦之人,唯有助賢明之人改朝換代才能改變局勢,便借著楊素以往與自己的交情答應了楊玄感的請求。
顛沛流離的保命人生
但楊玄感與其父的為人處世大相徑庭,不僅剛愎自用,而且自負心理極強。
完全聽不進去李密高深的逆向思維,將李密以退為進的上策認定是下策,屢次不予執(zhí)行,反而重用隋朝的戰(zhàn)俘韋福嗣。
在連勝幾場之后,楊玄感更是以為百姓以歸屬于己,天下也已所屬于他,最后導致連帶自己的一行人全部被捕。
在用巧計逃脫之后,李密化名劉智遠逃亡淮陽郡,以教師身份招納學徒。
白日李密就用教書來還錢度日,晚上就愁思好友楊素沒能養(yǎng)好楊玄感。
文學家常以文抒懷,李密在百感交集之下作的一首《淮陽感懷》的五言詩卻被為了賞金的百姓舉報給了官兵,李密無奈再次潛逃。
投筆從戎論戰(zhàn)事
東躲西藏了幾年,李密基本沒過過幾天安生日子,而隋朝也早已不得民心。
李密分析局勢得出結(jié)論——遼東的精銳部隊所剩無幾,突厥的隋朝的關(guān)系也早已冰凍,剛好是起兵奪權(quán)的大好時機。
在他得知朝廷將自己列為了“一級通緝犯”之后料定會有人為了高額賞金舉報自己,便前去說服土匪頭子翟讓與自己一起起兵造反。
李密此舉剛好與翟讓不謀而合,翟讓雖然早有此心,但無奈自己只是個粗人沒什么文化便一直敢想不敢做。
兩人便開始密謀造反,翟讓負責在本地聚攏壯士,李密則負責四處游說各地民眾義軍,歸順集合了眾多的“敢死隊”。
與楊玄感不同,翟讓對文韜武略兼?zhèn)涞睦蠲転樽饚缀跏茄月犛嫃?,無論大事小情皆由李密分析定奪。
在連打了好幾場勝仗之后,翟讓更是將李密視為自己的心腹,甚至將單獨的一支隊伍交給了李密統(tǒng)領(lǐng)。
之前的瓦崗軍其實只是一窩以盜竊為生的土匪窩,都是一群沒文化的粗人,絲毫沒有紀律可言。
而李密以自己的以身作則的先行者,凡事都先考慮部下。
軍隊的訓練嚴謹,作風日漸優(yōu)良,每人都對他是忠心耿耿,從心底中尊重他。
在幫助翟讓將曾經(jīng)的死敵張須陀斬殺戰(zhàn)場之后,李密成功的收復了投降的隋朝將軍裴仁基,并且得到了秦瓊和羅士信這兩位忠心的猛將的歸順,一舉拿下了當時隋朝儲物最多的糧倉,同時也占領(lǐng)了河南省的大部分地區(qū),眾多士兵加入瓦崗軍。
就這樣,李密部下的幾萬瓦崗軍用了不到一年便發(fā)展成為了全中原最強的數(shù)十萬武裝軍隊。
魏公登基,埋下了瓦解的伏筆
翟讓對統(tǒng)領(lǐng)之位其實是毫無興趣的,出身低微的他自知只是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沒有李密的幫助根本不可能衣食無憂,于是將瓦崗軍總首領(lǐng)的位置讓給了李密。
大業(yè)十三年,李密正式登基成為了“魏公”,尊翟讓為上柱國,仿制隋朝設立了朝官制度。
雖然百姓對貴族出身的李密非常尊重,但是瓦崗軍大部分還是當年跟隨翟讓的一群土匪,他們只認人不認地位。
即使是翟讓主動退位,但軍中還是流言蜚語橫生,以翟讓為主的眾士兵都表示不愿意對一個外人俯首稱臣。而以李密為首的新士兵則與其形成了明顯的陣營分化,兩派力量嚴重不合,瓦崗軍軍心日漸不穩(wěn)。
對翟讓忠心耿耿的部下一直在尋找機會“幫助”翟讓重新掌權(quán),于是處處給李密制造麻煩。
李密雖然對此視若無睹,但是心中卻早已伺機而動。
因為翟讓在部下的挑唆之下得罪了李密的心腹,李密便將翟讓一行掌握大權(quán)之人盡數(shù)斬殺,此舉更是激化了瓦崗軍新舊士兵的矛盾。
成也李密,敗也李密
攘外必先安內(nèi),而一個軍隊存在的根基也是軍心。而在翟讓退位李密登基之時瓦崗軍分崩瓦解的炸彈便已經(jīng)被埋下,瓦崗軍幫派逐漸分化嚴重,內(nèi)訌頻起,等到李密斬殺曾經(jīng)對他有知遇之恩的翟讓之時,炸彈被轟然引爆。
古語有言——月盈則虧,杯滿則溢,從前那個團結(jié)一致共斗外敵的中原最強瓦崗軍就這樣不復存在了。
如果翟讓和李密都能在做事之前再多一點考慮,那一切是否都會不一樣?
人生向來沒有如果,而瓦崗軍的興衰也證明了果真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34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最得康熙皇帝恩寵的妃子是誰是德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