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圓圓,接下來聽聽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
一句“沖冠一怒為紅顏”,將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就此推向了歷史的風口浪尖,有人說這是她與吳三桂之間的深深愛慕之情所致,也有人索性就將陳圓圓說成是“紅顏禍水”。
陳圓圓的早年經(jīng)歷,可謂是極為坎坷的。
陳圓圓,生于明天啟三年(1623年),原本姓邢,但是其家境貧寒,從小便交由姨母撫育,所以就跟隨了姨夫的姓氏,改名為“陳圓圓”。
陳圓圓自幼便聰明絕頂,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模樣也愈發(fā)的美艷,可以說是驚艷鄉(xiāng)里、遠近聞名,于是他那見利忘義的姨夫便將他賣到了梨園之中,陳圓圓的凄慘境遇也便就此開始。
在一些民間野史中,陳圓圓被記載為“聲甲天下之聲,色甲天下之色”,從而引得了無數(shù)達官貴胄以及文人騷客為其愛慕與追求,這其中就包括了當時的江南名士冒辟疆。而陳圓圓也對冒辟疆一見鐘情,兩人隨即墜入愛河。
然而,冒辟疆的數(shù)次爽約,讓陳圓圓沒有等來自己想要的愛情與安穩(wěn)生活,反而因為久困梨園被崇禎寵妃田貴妃的父親田弘遇知曉,進而被擄到了北京。
由于女兒田貴妃已經(jīng)離世,田弘遇非常擔心自己在朝堂上的權勢和地位會受到影響,因而他將陳圓圓等一眾江南地區(qū)的美女佳麗帶到北京,目的就是要進獻給崇禎皇帝,希望借此能夠保全自己。然而,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jīng)陷入嚴重的內憂外患之中,崇禎已然無心于美色,就此拒絕了田弘遇的“好意”。
然而,田弘遇非常迫切的想要找到“靠山”,于是田弘遇看上了當時在遼東戰(zhàn)場上已然名聲大噪的吳三桂,希望借助吳家的勢力來保全自己的地位。就這樣,田弘遇將吳三桂邀約到自己的府上,并讓陳圓圓以歌妓身份為吳三桂表演。對于“秦淮八艷”之一的陳圓圓,吳三桂早有耳聞,而當見到真人的時候,瞬間讓吳三桂陷入對于陳圓圓的愛慕之中無法自拔。
"出群姬調絲竹,皆殊秀。一淡妝者,統(tǒng)諸美而先眾音,情艷意嬌。"
就這樣,田弘遇將陳圓圓送到了吳三桂府上,陳圓圓在經(jīng)歷了早年一系列的坎坷之后,也終于有了一個可以安穩(wěn)度日的歸宿。
可好景不長,隨著李自成率兵攻克北京,便將所有的一切徹底打破了。
吳三桂投降清朝,真的是”沖冠一怒為紅顏“么?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領大順農民軍攻克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正統(tǒng)明朝就此滅亡。
占領北京后,李自成隨即對吳三桂展開了積極的勸降工作,不僅許以高官厚祿,更是為其送去了四萬兩白銀的軍餉以表誠意,除此之外,吳三桂本人也額外得到了李自成贈予的白銀萬兩。于是,吳三桂選擇接受李自成的招降,并率領大軍向北京進發(fā),準備前往拜見“新主”。
然而,就在部隊行進至永平西沙河驛的時候,吳三桂遇到了從北京成功出逃的家仆,同時也收到了三個令他極為震怒的消息:自己的家被抄了,一家老小全部被關了起來;他的父親吳襄遭到了劉宗敏的嚴酷“拷掠”,已經(jīng)是遍體鱗傷,奄奄一息;自己的愛妾陳圓圓也為劉宗敏霸占。聽罷,吳三桂直接怒斥“李賊自送頭來”,就此與李自成反目,并轉而與當時清朝的實際統(tǒng)治者多爾袞進行接洽。
就這樣,吳三桂在“山海關大戰(zhàn)”的陣前,選擇“剃發(fā)易服”,正式向清軍投降,并帶領著清軍入關,大敗李自成。
在不少民間野史和文學作品中,都對吳三桂的“沖冠一怒為紅顏”的事情,有著這樣的描述,他在聽到自己的家被抄和父親吳襄遭到拷掠的時候,只是面露氣憤,可他聽到自己的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部將劉宗敏霸占后,則是拍案而起,大呼:“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見人耶”,隨即決定投降清朝。而陳圓圓也因此被人扣上了“紅顏禍水”的“帽子”。
然而,這些野史記載以及文學作品,大多出自“反清復明”人士之手,他們是要借此來諷刺吳三桂,發(fā)泄自己心中的不滿,因而對于吳三桂進行了極力的貶低,使得陳圓圓也頗為無奈的背上了這個“黑鍋”。
實際上,從吳三桂的角度來看,他對李自成的“降而復叛”,其實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李自成攻占北京后,一邊安撫百姓,另一邊則是組織對官員和富戶們的“拷掠”,這既是李自成長久以來補充軍需、糧餉的重要手段,更為重要的是,這也是整個大順農民軍政權的階級本質與農民與地主之間的階級矛盾所決定的。
反觀吳三桂,他代表的就是明朝官僚士大夫和地主階級的利益,且不說自己的家人遭受劫難,就是看到前明官員的下場,吳三桂必然也會對李自成敬而遠之。畢竟,今天想著利用吳三桂就好言好語的招降,那么明天當吳三桂沒有價值或者不再具有威脅的時候,會不會想對待前明官員一樣,在對吳三桂進行迫害,到那個時候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吳三桂是全然沒有還手的余地。況且李自成在吳三桂尚未徹底歸降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對其家人下手,這更加引發(fā)了吳三桂的恐慌。于是這才有了吳三桂對于李自成的“降而復叛”。
由此可見,雙方所處的階級不同,矛盾本就不可調和,再加上李自成對于整個吳家的迫害以及其部將搶奪吳三桂愛妾陳圓圓,無疑是進一步激化了雙方的矛盾,加速了反目進程,同時也更加堅定了吳三桂對抗李自成的決心。
“三藩之亂”后,陳圓圓就此隱姓埋名的生活。
李自成在“山海關大戰(zhàn)”戰(zhàn)敗后,倉皇逃回到了北京,草草舉行了登基大典,便拋棄了所有的輜重和劫掠來的美色,連夜撤離。
緊跟著,吳三桂引領著清軍進入北京城,并找到了陳圓圓,二人就此得以重新團聚。
在這之后,陳圓圓便跟隨著吳三桂一路征戰(zhàn)南下,最終吳三桂被封為“平西王”,并且在云南開藩設府,陳圓圓也就此在云南昆明的平西王府安定了下來,繼續(xù)受到吳三桂的寵愛。
可隨著陳圓圓年齡的增長,也逐漸的年老色衰,吳三桂開始“移情別戀”了,加之其與吳三桂的正妻關系始終不相和諧,這也使得她就此真正的“看破紅塵”,選擇“布衣蔬食,禮佛以畢此生”。
到了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吳三桂誅殺云南巡撫朱國治,發(fā)布討伐滿清檄文,開始起兵造反,“三藩之亂”就此爆發(fā)。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六十七歲的吳三桂在衡州登基為皇帝,國號大周,建都衡陽,建元昭武。然而吳三桂的皇帝夢僅僅維持了五個月的時間,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吳三桂就病逝了。
就在吳三桂病逝前,他安排自己的孫子吳世璠繼位的同時,也將自己在昆明的全部家小托付給了其帳下心腹馬寶。
而馬寶也沒有辜負吳三桂的臨終囑托,在清軍即將攻克昆明前,帶著吳三桂的家眷成功出逃,就此隱居在貴州的深山之中,隱姓埋名生活了下來。這其中包括了吳三桂僅存的血脈、其子吳應麒,以及讓當年他“沖冠一怒為紅顏”的陳圓圓。于是,留存下來的吳三桂家眷及后人,將這個全是吳姓人家的村子,命名為“馬家寨”,為的就是感謝與紀念馬寶的忠誠和付出。
而陳圓圓也跟隨著生活在此,直至去世。
2010年6月的時候,貴州黔東南州地區(qū)傳出一條爆炸性的新聞,人們在岑鞏縣馬家寨發(fā)現(xiàn)了一座清朝時期的陵墓,并且墓碑上刻有“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的字樣。
消息一經(jīng)爆出,遂有人斷定,這便是陳圓圓的陵墓。
“聶”取義“雙耳”,便是取了陳圓圓“邢”和“陳”這兩個姓氏名稱的偏旁,故而斷定,陳圓圓在到達貴州隱居時,改姓為“聶”,而這座陵墓也自然而然的被認為是陳圓圓墓??伞奥櫋弊衷谇宄臅r候應該寫作繁體字“聶”,并不是我們熟知的簡體字“聶”。不過也有人說,這個“聶”的意思是“四耳”,即為“兩雙”,隨之取義“雙”的繁體字“雙”,故用“佳人”的“佳”,來代表“陳圓圓”的“園”,以此理由也認定這是陳圓圓墓。
然而,這些都只是后人的推測以及某些評論者的一家之言而已,至于陳圓圓在離開昆明后究竟生活如何,又是于何年何月去世的,現(xiàn)在依然是不得而知。
明朝滅亡,吳三桂的昔日紅顏陳圓圓之所以很快失寵,那是因為吳三桂并沒有傳說中的那么愛陳圓圓,人家都以為吳三桂投靠清軍,是因為李自成的部下抓了自己的老婆陳圓圓,以為吳三桂是一怒為紅顏,其實并不是這么回事。吳三桂之所以投靠清軍,對付李自成,那是因為他早就看清楚了局勢的發(fā)展,認為李自成不能成大事,清軍必勝。所以說陳圓圓并不是那個讓吳三桂唯一心動的女人,只是他權衡利弊,分析取舍后覺得不錯的一個女人。所以他打了陳圓圓的名號起兵反明。
? ?后來,吳三桂投靠清軍,明朝滅亡,陳圓圓也就失蹤了,關于她的取向始終是個謎,有人說她最后離開了吳三桂,出家當了尼姑,從此不問世事,看破紅塵,后半生整日以青燈古佛為伴,最后慢慢淡化在了人們的視野里。陳圓圓如果真的是這個結局那也還好。一個影響了中國歷史進程的女人,最后皈依佛門,這也算是眾多文人騷客想象出來她最美好的結局。
也有人說陳圓圓后來又做了老本行,當起了妓女,這種說法可信又不可信??尚虐?,因為陳圓圓之前就是做這個的,有吳三桂在的時候自然跟著吳三桂,后來吳三桂面前她失寵了,走投無路了只能去做妓女了,但是不可信的是她如果想重操舊業(yè)當妓女,恐怕吳三桂不答應吧,要讓別人知道吳三桂的女人在做妓女,吳三桂面子上應該掛不住吧。
無論陳圓圓最后是當尼姑,還是做妓女,其實這個女人都是很可憐的,年輕的時候被獻給了崇禎,不得寵,后來又被李自成的部下霸占,接著吳三國又以保護她的名義做了賣國賊,結果被吳三桂利用完了,年老色衰,又失寵了,真是紅顏薄命,可悲可嘆!
江南名妓陳圓圓,生活在明末清初那個動亂年代,因為色藝俱佳在當時就很有名氣,但真正讓他名留青史的有兩件事,一件是吳三桂的一句話,另一件是吳偉業(yè)的一首詩。
吳三桂得到陳媛媛,非常喜歡,因為打仗不能帶女人,他到山海關前線,就把陳圓圓留在北京家中。李自成攻占北京,他的手下大將劉宗敏擄走了陳園園。李自成招降吳三桂,吳三桂正猶豫不決,聽說自己的愛妾陳圓圓被擄,大怒,說出了那句名言“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見人耶!”。明末清初的大詩人吳偉業(yè)根據(jù)這個事寫了一首長詩《圓圓曲》,其中有一句“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從此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盡人皆知。
實際上吳三桂是個機會主義者,根本沒有氣節(jié),他是大明朝的臣子不為大明死節(jié)也就罷了,李自成劫了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和全家一百多口人,逼吳三桂投降,吳三桂寧可父親被殺也不投降。吳三桂不忠不孝,是個自私自利的人,他考慮問題的出發(fā)點只有一個,就是個人利益。吳三桂投降清朝就是為自己謀取個好的未來。說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那是太抬舉他了。
陳圓圓只不過是風流男子的玩物。她從小失去父母,被賣于妓院,因色藝雙絕被很多人喜歡,輾轉過了很多人手。后來,崇禎皇帝寵愛的田貴妃死了,田貴妃的父親田紅遇擔心失寵,想找一個女子代替田貴妃,他來到江南為崇禎選美,相中了陳媛媛,把她帶到北京,送給崇禎帝。但這時崇禎被內憂外患搞得焦頭爛額,沒心思寵愛女人。崇禎不要,田紅遇把陳媛媛帶回家中。在明末清初的大變局中,田紅遇為了保護家產,想結交武將,于是就把陳媛媛送給了吳三桂。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李自成倉促逃離北京,輜重和女人都扔下了。吳三桂在兵火中找到了陳媛媛,此后一直帶在身邊。
吳三桂平定云南,當了平西王,陳圓圓一直住在平西王府。后來陳圓圓年老色衰,她與吳三桂的正妻不合,更有年輕漂亮的新人進來,因此失去了吳三桂的寵愛。再加上吳三桂要造反,陳圓圓勸他不聽,便心灰意冷,從此遁入空門,整天吃齋念佛,在寂寞中度過了余生。
縱觀陳圓圓的一生,不能說紅顏禍水,應該說紅顏薄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34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乾隆為什么不肯放過阿濟格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