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海瑞,探索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海瑞的確是明朝官場的異類,在奸臣遍地走的朝代中后期,海瑞以獨樹一幟的做官風格而備受爭議,我倒是認為明朝人對海瑞的一條評價“盡忠如螻蟻,盡孝似禽獸”最為到位。
當然,具體來說,應(yīng)該是做官的時候“盡忠如螻蟻”,做人的時候“盡孝似禽獸”,海瑞為何會得到這樣的評價呢?
中國古代的官員,從宋代之后大多是以科舉出身,尤其是明清時期,想要當大官,必須是根正苗紅的進士出身,海瑞特殊之處就是考了N多次會試也沒有中個進士,在40歲的時候被授予一個學政,管理一縣的科舉事宜。
古代人都相對命短,按理說40來歲才搞到一個芝麻官來做,就不要折騰了,可是海瑞偏偏要做一番大事,為官清廉,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也就算了,海瑞做官生平最愛做的事就是頂撞上司,一旦上司做了違規(guī)的事,海瑞立馬跳起來據(jù)理力爭。
明朝官場也病態(tài),明明官場最為腐敗,偏偏清流都喜歡頂撞上司的官員,海瑞因此得以步步高升,越到后期官位反而越高,甚至到了能給皇帝上書的官職。
以海瑞的風格,當然是鞭長所到之處,必然要罵個狗血噴頭,海瑞在六品的時候,就上書給嘉靖皇帝,說他治理下的大明王朝是“吏貪官橫,民不聊生”,指責嘉靖皇帝是昏君,希望他能夠“幡然悔悟”。
嘉靖看到奏章后,氣得暴跳如雷,跟左右的人說,趕緊去抓他,別讓這癟犢子跑了。
要說明朝的官場是真變態(tài),本來罵皇帝是十惡不赦的罪名,君要你死,你不得不死,但是那些清流士大夫一看,海瑞大兄弟你可以啊,六品官員能罵出一品官員的氣勢,一看你就是一個厲害的人,因此,滿朝清流士大夫力挺海瑞,硬是讓嘉靖在咽最后一口氣的時候都沒能殺了海瑞。
為大明朝盡忠到這個地步,當真是如“螻蟻”一般了,海瑞能夠如此有底氣,罵上司,罵皇帝,是因為他認為自己是問心無愧,因為海瑞不貪污受賄,對標的就是儒家的圣人,別人挑不出毛病。
但是這也讓海瑞得罪很多人,尤其是如嚴嵩那樣的貪官污吏,更是看視海瑞為怪獸,其實在明朝做官,多多少少還是要貪一點,不貪真的活不下去,因為明朝的俸祿實在是太低了,伴隨著白銀流入帶來的通貨膨脹,明朝官員只依靠俸祿生活的話,連飯都吃不飽,但是海瑞就是不貪,就要靠俸祿活著,所以,海瑞過得很辛苦。
據(jù)說海瑞母親過壽的時候,海瑞破格買了兩斤豬肉,這件事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大明官場都感到震撼,海瑞竟然能夠買得起豬肉!
如果以此來說,海瑞應(yīng)該算是一個值得稱贊的人,但是有些人偏偏要指責海瑞,尤其是在私生活方面。
海瑞并非終日流連于煙花柳巷之人,卻是個頻繁娶妻納妾的家伙,根據(jù)明代沈德符所著《萬歷野獲編·補遺》記載:海瑞一生娶妻三人,又有小妾兩人。
第一位妻子許氏嫁入海瑞家里,給海瑞生了兩個女兒,后因為不和被海瑞給休了;第二個妻子潘氏嫁入海瑞家不到一個月就被趕出家門,第三個妻子王氏給海瑞生下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但是兒子都夭折了。
在王氏為妻期間,海瑞還娶了一個小妾韓氏,可能生過一個兒子,但是也不幸夭折了,在幾乎同一個月內(nèi),王氏和韓氏都去世了,海瑞聲稱王氏是病死的,有人則說是自殺,韓氏則是上吊自殺。
在海瑞七十歲多歲的時候,海瑞又娶了一個邱姓的小妾,據(jù)說也為海瑞生下一個兒子,但是也夭折了。
海瑞為何這樣頻繁休妻買妾?我認為應(yīng)該是跟海瑞的孝順有關(guān),也正是開篇的那句,“盡孝似禽獸”。
古代的人,尤其是堅持儒家綱常禮教為核心的人,一直堅信“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傳統(tǒng),如果不能生一個兒子,那是人間最大的憾事。
也有可能出自海瑞母親的訴求,海瑞四歲的時候就沒有了父親,全靠寡婦母親謝氏拉扯長大,謝氏對海瑞要求極為嚴格,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作風,都有較高的要求,對于母親的要求,海瑞從來不敢違拗。
《萬歷十五年》的作者黃仁宇在書中就大膽的懷疑,海瑞前兩次休妻就是因為母親的反對。
這種懷疑也不是沒有緣由,越是從小將孩子拉扯大,越想要控制自己的兒子,不允許別的女人占有。
海瑞在三四十歲的時候,還跟謝氏生活在一個房間,可見海瑞對母親的依賴,媽寶男也大多歸于此類,海瑞第一個妻子很明顯是沒有兒子被休,但是第二個進門一個月就被休,則無法讓人理解。
尤其是第三個妻子和第一個小妾的死,更是讓人不得不充滿疑惑,海瑞和他的母親在生活中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都沒有兒子的海瑞,在七十歲又娶小妾,意圖很明顯就是為了生育,否則他就是禽獸。但是生子這個愿望終究還是未能實現(xiàn),這大概也是一向頗為驕傲的海瑞一生最大的憾事。
應(yīng)該說,海瑞可能天生缺乏對人性的關(guān)懷,明代有一部小說中記載,海瑞因為家里窮,他五歲的小女兒吃了仆人的一塊餅,海瑞認為這是有辱家風的事情,在餓了七天七夜后,終于將這個女兒餓死,雖然是小說不見正史,但也表露明朝人對海瑞的誹謗有多大。
關(guān)于海瑞的爭議以前有,現(xiàn)在有,以后還會有,在不同的時代根據(jù)不同的事會有不同的評判標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36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