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大將的投誠是一道風(fēng)景,歷史上任何朝代即使是動蕩的年代都沒有三國時期投降這樣頻繁,而投降本身在三國也不算什么,沒有人會真正去質(zhì)疑投降之人的人品或者真誠度(當(dāng)然有一人例外,他就是呂布,因為他和別人不同,呂布是投誠一個就殺一個舊主,所以他的名聲也就徹底壞了,難怪老曹不敢要他把他殺了)。今天要說的問題是既然諸侯之間大將的投誠非常普遍,為什么投降東吳的相對就比投降曹操和劉備的少得多了。
我們先大概盤點下投降三家的各有哪些有名氣的大將(沒太大名氣的就不提了):投降曹魏的有張遼,徐晃,張郃,龐德,文聘,張繡,高覽,臧霸等等;投降蜀漢的有馬超,黃忠,魏延,姜維,夏侯霸,王平等等,投降東吳有名的就太史慈一人,江東十二虎臣是有些是跟隨孫堅的老將,有些是孫策平定江東時歸附的不算投誠,有些是孫權(quán)時期歸附的,連甘寧也算不上投降。所以就有點奇怪,為什么投降東吳的大將就這么少呢?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不外乎下面幾個原因。
第一,自孫堅開始特別是孫策時候,孫氏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平定江東上,北方孫策沒那精力也沒那實力去顧及,而三國前期北方是主戰(zhàn)場,曹操,袁紹,呂布包括劉備等絕大部諸侯當(dāng)時都在北方爭雄,實力派的大將當(dāng)時也幾乎都在北方諸侯手中,至于江東主要是大族豪強居多,有實力的諸侯很少,知名大將就更少了,所以孫策平定江東遇到的最大阻力是當(dāng)?shù)氐氖兰掖笞宥皇菗肀环降闹T侯,也使得他得到的人才主要來源于當(dāng)?shù)厥献宓臍w附而不是戰(zhàn)敗投降。
第二,即使是后面孫權(quán)主政江東,也正是基于上面的原因,江東士族力量異常強大,當(dāng)初歸附孫策和孫權(quán)時的將領(lǐng)基本上都是帶了部曲來的,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屬于他們自己的私兵,所以你會看到韓當(dāng)死后,他的兒子韓綜不僅繼承了他的爵位,同時也繼承了韓當(dāng)?shù)牟繉?,而韓綜叛逃到魏國時一下子就帶走了幾千部屬,使得孫權(quán)對韓綜恨之入骨。因為東吳的這種特殊性,使得東吳上下對外排他性比較強,外來投降者并不是那么容易立足。
第三,三國時期,東吳不是主要的戰(zhàn)場,相對于曹操和劉備在漢中的爭奪以及之后諸葛亮姜維的北伐,孫權(quán)和曹操在合肥的攻防規(guī)模和力度都相對要小很多,而且蜀漢和東吳還是盟國,雙方除了在荊州有爭斗外,基本上沒發(fā)生過大戰(zhàn),至于其后的東吳襲取荊州和劉備伐吳,雙方大戰(zhàn)死難的多,投降的少(糜芳和傅士仁除外),甚至是蜀國的黃權(quán)更是寧愿投降曹丕也不愿投降孫權(quán)。
曹操和劉備不同,一方面,兩人都是當(dāng)初北方逐鹿的參與者,赤壁之戰(zhàn)劉備又在后方得了大便宜,一舉拿下了荊南,更是平添兩員虎將黃忠和魏延,其后和曹操在漢中的爭斗以及之后諸葛亮姜維的北伐更是三國時期的主戰(zhàn)場,雙方大將戰(zhàn)敗或臨陣投誠就成為了可能,所以才有姜維,王平,夏侯霸的投降和歸順蜀國。
三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其中不乏廣為傳頌、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故事,但藝術(shù)終究是藝術(shù),原著的大部分篇章中講的都是魏國和蜀國的人和事,這也是為了迎合廣大讀者的口味。因此,用在東吳的筆墨相比前兩者可以說是少得可憐。這里面固然有戲劇的成分,但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作為三分天下之一的吳國確實不如魏、蜀有存在感。
首先,在人物屬性上,嚴格來講三分天下的局面在三國的故事里應(yīng)該算是后期了,當(dāng)時蜀國已經(jīng)有了最大的IP流量諸葛孔明再加上五虎上將足以吸粉無數(shù),魏國方面也是名士、良將頗多,特別是曹操,從出道就學(xué)會自我炒作,比如:殺自己的恩人了,搶別人媳婦了,假裝是別人逃命了,整天懷疑這個懷疑那個了,這些八卦足以吸收大量的追隨者。
再看吳國,除了早期的孫策有些看頭,赤壁期間的周瑜還能創(chuàng)造點話題以外,其它時間基本就是魏蜀相爭的背景墻??偨o人一種混鏡頭的感覺。
其次,人家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氣勢上就屬于上乘,加上手里兄弟多,個個都有槽點,打起仗來呼啦啦一大片,明顯給人的感覺就是這條街是我曹孟德罩著的,誰不服就砍誰,看著就是過癮??!
再說劉備,雖有點正品血統(tǒng),但出身草根,隨便在街上溜達就能收獲兩個打仗不要命的弟弟,整天東跑西顛地到處攪和,被人追得媳婦都丟了,可人家就是不死,天天賴在諸侯們的身邊,然后去山里旅游收了一個臥龍大BOSS,這樣自帶主角光環(huán)的人,你能不愛看嗎?
最后說吳國,地理位置偏,只知道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個江都膽突的。武將也不算少,不是英年早逝就是總吃敗仗。孫權(quán)時期還可以,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刈约和孢^家家,殺個關(guān)羽好大的顯示,還給送曹操那去了。后來自己的兒子們不是讓人砍死,就是被自己人坑死,然后魏蜀家底都打沒了,也沒有動靜,最后還是被西晉路過順便給滅了。
所以吳國粉絲少,是自己能力問題,也是歷史洪流太過于猛烈,直接給丫拍沙灘上了。
公元263年8月,在司馬昭的命令下,鐘會、鄧艾、諸葛緒等三路魏軍合計18萬人,大舉伐蜀,9月魏軍進入漢中,到10月時,鐘會大軍被姜維阻擋在劍閣,前進不得。
與此同時,魏軍西路軍將領(lǐng)鄧艾偷渡八百里陰平小道,突然出現(xiàn)在成都外圍的江油,蜀漢江油守將馬邈見魏軍突然出現(xiàn),不戰(zhàn)而降,接著鄧艾大軍又在綿竹擊敗了諸葛瞻率領(lǐng)的成都最后一支軍隊,兵臨成都。
11月,劉禪在譙周的勸說下,舉國投降,一邊向鄧艾投降,一邊下詔書命令蜀漢全境向魏軍投降。
當(dāng)時蜀漢的情況是這樣的:成都劉禪已降,北邊還有姜維率領(lǐng)蜀漢的主力與鐘會在對峙,同時漢中的漢城和樂城還在蜀軍手中未失,南邊安南將軍霍弋鎮(zhèn)守南中,隨時準(zhǔn)備帶兵北上救援成都,東邊巴東太守羅憲鎮(zhèn)守江州,右將軍閻宇率軍向西救援成都。
不久,蜀漢各地軍民收到劉禪的投降詔書,相繼向魏國投降,首先是大將軍姜維率蜀漢主力向鐘會軍投降,由于霍弋和羅憲的職責(zé)所在,一個守南疆,一個守東境,需要守衛(wèi)邊境,防止動亂及外敵入侵,因此只能原地駐守,同時派出使者向魏國投降。
為何羅憲向魏國投降而不是吳國?
道理很簡單,因為皇帝劉禪的命令,雖然說亡國之君,但君命如山,不得不扣從,況且羅憲是一個忠義之人。
當(dāng)然,在蜀漢滅亡的過程中,也發(fā)生一些事,導(dǎo)致羅憲一是必須堅守城池,二是必須向魏國投降。
羅憲是荊州襄陽人,是最早隨劉備、諸葛亮等人來到益州的那一批荊州人后裔,曾經(jīng)做過太子舍人,也就是太子府的東宮護衛(wèi)長,兼秘書及侍從職務(wù),當(dāng)時的太子是劉禪,羅憲顯然與劉禪早已熟悉。
公元263年,在司馬昭的命令之下,魏國大軍由鄧艾、鐘會率領(lǐng),分兩路準(zhǔn)備滅亡蜀漢政權(quán)。其中,鐘會大軍被姜維擋在了劍門關(guān)外不能前進半步,而鄧艾卻選擇偷渡陰平,從大后方攻擊蜀漢的都城,迫使劉禪出城投降。按理來說,在蜀漢滅亡之后,蜀漢鎮(zhèn)守各地的官員們都是樹倒猢猻散,爭相投降吳國,但是有一位名叫羅憲的蜀漢大將,在蜀國滅亡之后,卻堅守白帝城長達2年的時間,擊退了吳國10萬大軍的進攻,并且最后選擇投降了魏國,那么他為什么沒有選擇投降吳國呢?
原來在魏國攻打蜀國的時候,曾經(jīng)的盟友東吳自然也閑不住,當(dāng)然他們并不是要策劃去救援蜀漢,而是想要從這次戰(zhàn)爭之中撈取一些好處。在得到劉禪已經(jīng)出城投降的確切消息之后,吳國就派遣大將盛曼率領(lǐng)大軍兵臨白帝城之下。雖然據(jù)史料記載。吳國這個舉動是要“援助蜀國”,但是實際上卻想趁火打劫,圖謀攻占白帝城。
而面對這種腹背受敵的情況,羅憲卻拒絕了盛曼的救援請求,并且對吳國使者說:“我們蜀國和吳國本來是唇齒之邦,現(xiàn)在蜀國已經(jīng)滅亡,吳國非但沒有表現(xiàn)出救援蜀國的誠意,卻還要率領(lǐng)大軍染指本不屬于吳國的領(lǐng)土,實在是令人感到心寒。我寧可投降魏國,也不做吳國的階下囚?!庇谑橇_憲就向司馬昭寫信,表示了歸順的誠意。
而得知此消息的吳國皇帝孫休非常憤怒,于是命令東吳名將陸抗、步協(xié)率領(lǐng)10萬大軍圍困永安城,而羅憲堅守城池長達2年。這期間,城中的一大半百姓都染上了瘟疫,士兵們也都傷亡過半了。有人勸他審時度勢投降吳國,他卻說:“我寧可和全城百姓戰(zhàn)死在這里,也絕不投降背信棄義的吳國?!?/p>
為了救援羅憲,司馬昭命令荊州刺史胡烈攻打東吳重鎮(zhèn)西陵。陸抗無奈之下,只能率領(lǐng)軍隊解除了永安城的包圍,回師救援西陵。隨后,羅憲就被司馬昭征召到洛陽,被封為陵江將軍、武陵太守等職務(wù)。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建立晉朝之后,他又被司馬炎親自授予山玄玉佩劍,進封為冠軍將軍,享有“持假節(jié)”的特殊權(quán)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36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