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編,說起雍正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早些年看《雍正王朝》的姊妹篇《李衛(wèi)當官》系列時,就記住了雍正身邊最倚重的機構叫做“粘桿處”,因為感覺這個名字起得太草率了,當時以為這是編劇的腦洞,在既有認知里,古代各部門的名稱還是很莊嚴的,長大關注歷史后才知道,原來“粘桿處”是歷史上真正存在過的機構,且在雍正一朝影響深遠。
“粘桿處”這個名字看似普通,但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地下特務部門,就如同明朝時期的東廠、西廠和錦衣衛(wèi),其主要作用就是為了刺探情報、監(jiān)察百官,這可為皇帝提供了不少便利和情報,十分有利于皇帝更加全面的掌控朝堂。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由雍正帝親自設立的特務機關“粘桿處”是否真的如此厲害,能讓人聞風喪膽?
清朝的“粘桿處”真的是令人聞風喪膽的存在嗎?
清朝有個叫趙翼的人在自己的書《檐曝雜記》中寫到這樣一件事,清朝有位大臣叫王云錦,春節(jié)休假之期就與親友在家中打葉子牌為戲,其實就類似于我們如今玩的長牌。玩著玩著,這牌就少了一張,幾人遍尋不著,也就不在意了。
第二天上朝時,雍正帝看似閑聊的問王云錦昨日假期干什么去了,王云錦也是個實在人,立馬回稟道,昨日去和親友玩了一會兒葉子戲,雍正帝點了點頭,夸贊他的誠實,邊說邊將王云錦遍尋不著的那張葉子牌給了他,王云錦接過之后,又是慶幸又是害怕。慶幸的是自己如實回稟,沒有惹怒了皇上,害怕的是,皇上的竟然連他玩葉子戲都知道。
雍正帝能知道這些,也全都依仗自己的情報機構——粘桿處。換而言之,粘桿處的無孔不入也讓雍正手下的大臣們日子過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敢興風作浪。
粘桿處不僅像幽靈一樣日夜不分的在暗處監(jiān)視著他們的目標,而且他們往往還擔任了殺手的身份,替雍正帝鏟除一些眼中釘、肉中刺。他們的手段狠辣,殘忍無情,他們目標所至,往往是不留任何活口,無論老幼婦孺皆逃不過他們的毒手,因此他們還有一個名字,叫作“血滴子”。
在一些野史中,經(jīng)??梢钥匆娨恍┭巫託⑷说挠涊d,更有的說法認為,雍正帝的八弟和九弟都是死于血滴子之手。這些說法雖然沒有什么真憑實據(jù),但卻可以旁證在當時人的心中,粘桿處中的確是殺人不眨眼、相當可怕的存在。
“粘桿處”的設立初衷
“粘桿處”的雛形,在雍正皇帝還未登基前就已經(jīng)存在了,粘桿處的成員基本都是胤禛的包衣奴才,就是從小跟著胤禛伺候的人,粘桿處成立之初不過是負責料理皇子胤禛的一系列生活瑣事罷了。
當時,四皇子胤禛的府邸內種植了許多樹木,夏日炎炎,便有許多蟬在樹上鳴叫,這讓喜歡安靜的胤禛十分煩惱,于是就命令府中的奴才拿著桿子將樹上鳴叫的蟬都粘下來,讓自己可以安安靜靜的休息。
不僅如此,粘桿處還可以給胤禛提供捕捉蜻蜓,捉魚餌等服務,說起來不過是個生活類部門。由于桿子粘樹上的蟬和蜻蜓,因此,這個部門就被稱為“粘桿處”。
后來胤禛參與了九子奪嫡之爭,粘桿處也就變了性質,表面上繼續(xù)粘蟬,暗地這幫人卻幫助雍正四處刺探消息,籠絡大臣、鏟除異己,實際上已經(jīng)是一個小型的特務情報組織。
胤禛表面上雖不與自己的兄弟們爭強逞勇,但是粘桿處的確幫了他不少大忙。
雍正當上皇帝,粘桿處是立了不少功勞的,為了感謝這些人,雍正在內務府之下,將粘桿處特意設立為一個部門,粘桿處中的掌管人叫做“粘桿侍衛(wèi)”,手下的成員被稱為“粘桿拜唐”。
這些人都是雍正帝在皇子府時的舊人,深受雍正帝的信任,這些人雖然官職都不高,但是卻都是皇帝身邊的近臣。
可能是因為粘桿處這個名字不夠正式,名聲也不太好,因而雍正帝就給他換了一個更為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名字叫做“尚虞備用處”,在雍正帝執(zhí)政時期,粘桿處可是十分被看重。
“粘桿處”的歸處
如果說明朝的“廠衛(wèi)”是皇帝加強皇權的措施,那么“粘桿處”就是雍正為加強皇權設置了特務組織,其職能與明朝廠衛(wèi)有諸多相似之處。
而且與錦衣衛(wèi)想比,粘桿處官職小,不引人注意,行動起來更加的悄無聲息,無孔不入。自己的一舉一動皆在別人的注視之下,這樣一想,讓人不由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
雍正執(zhí)政時期,推行新政,觸動很多特權階級的利益,改革也因此寸步難行,“粘桿處”在雍正推動新政的過程中,是起到巨大作用的。
那么,這樣一個特務組織,最后結局如何呢?
乾隆帝繼位后,接手了他父親留下的粘桿處,繼續(xù)使用他來監(jiān)控朝中百官,包括外省的大臣。乾隆皇帝執(zhí)政初期,非常不喜歡雍正的鐵腕政策,因此采取寬松的執(zhí)政理念,結果導致官員腐敗,民眾反而對朝廷不滿。
為了加強皇權,乾隆不得不學習雍正開展嚴酷政治,明面上通過“文字獄”打壓官員和老百姓,暗地里用粘桿處,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
晚年的乾隆可能覺得粘桿處名聲不佳,用久了之后有損自己百年之后的名聲,因此就逐漸減少了使用。
嘉慶帝繼位后,為了安定民心,整頓朝綱,在乾隆帝大喪期間,立刻就誅殺了大貪官和珅,同時也將粘桿處一同清理了一遍。
大概是因為和珅的手伸得太長了,伸到了皇帝身邊的粘桿處上,所以嘉慶帝在鏟除和珅的同時,也將名聲不佳的粘桿處一同清洗了,留下的人手也不再啟用,從此粘桿處這個特務機構就從世上消失了。
自古以來,“制衡”之道乃是帝王心術中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皇帝為了保證朝中不能成為某個大臣的一言堂,通常就會采取一些手段。無論是明朝時期的錦衣衛(wèi),或是清朝的粘桿處都發(fā)揮了這樣的一個作用。
但這樣一個令人恐懼的粘桿處就這樣湮滅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徒留下一些神秘的故事,讓人忍不住去探究。請選中你要保存的內容,粘貼到此文本框
雍正時期的?粘桿處?是一個情報組織。歷史上出現(xiàn)了很多類似粘桿處這樣的機構,部門最出名的當然是明朝的錦衣衛(wèi)機構和廠衛(wèi)制度,他們是帝王身邊的情報組織機構,負責收集所有情報為帝王的決策提供依據(jù)。這個機構部門里面的成員平時和普通人沒有什么區(qū)別,一般人根本感覺不到他們的存在,但是在王朝內部卻無處不在,無孔不入,每一個大臣身邊都有帝王的耳目,雍正就是靠著粘桿處這個情報機構來掌控群臣的動向,看看他們當中是否有人會做出對自己的不利行為,把所有的威脅扼殺在搖籃當中。
這個組織機構極為機密,成員之間都不知道互相身份。他們直接聽命于雍正,直接受雍正管轄,每個人都身懷絕技,大部分人都來自大內侍衛(wèi),都經(jīng)受過層層選拔和考驗,是雍正最信賴的組織機構。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任務和監(jiān)視目標,朝中大臣晚上吃什么飯,早上幾點起床都在他們的監(jiān)視范圍之內。
所有人都知道粘竿兒處的存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粘竿兒處的成員組織架構。雍正得到皇位的手段飽受質疑,他最害怕有人在朝中說三道四,必須把所有輿論掌控在自己手中,幾乎是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監(jiān)控。
?雍正去世之后,粘桿處被取代。粘桿處融入到軍機處當中,仍然大清王朝的情報刺探機構,成為帝王的私人部門。粘桿處就是雍正身邊的影子,時時刻刻都存在雍正的身邊,卻從來沒有人知道見過他們的真面目。這些是雍正最信任的人,很多都是從小跟隨雍正的臣子或者他們的后代。雍正靠著這個機構來掌控朝局,無時無刻的收集所有的情報。
官方解釋如下,我們來看看。粘桿處,也就是血滴子,是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創(chuàng)立的。是清朝的特務機關,正式名稱叫尚虞備用處。
在電視劇中,假李傳衛(wèi)在覲見皇帝的過程中,找借口向太監(jiān)總管進行打聽,并得知了一些關于粘桿處的基本信息。老總管說道“粘桿處,是當年雍正皇帝從雍邸帶過來的班底,代代相傳”。正因為如此,粘桿處人員的行動僅僅聽命于乾隆皇帝,并在查處許多大案要案中立下汗馬功勞。在電視劇中,
粘桿處屬于一個秘密機構,以至于很多官員乃至于王公貴族都不清楚,一旦聽聞這三個字都渾身顫抖。
說白了這個就是特務機關,暗地里捅人刀子的一個機構。
是一個專事粘蟬捉蜻蜒、釣魚的服務組織。清世宗還是皇子時,位于北京城東北新橋附近的府邸內院長有一些高大的樹木,每逢盛夏初秋,繁茂枝葉中有鳴蟬聒噪,喜靜畏暑的胤禛便命門客家丁操桿捕蟬。
胤禛表面上與世無爭,暗地里卻制定綱領,加緊了爭儲的步伐。他招募江湖武功高手,訓練家丁隊伍,這支隊伍的任務是四處刺探情報,鏟除異己。
雖屬內務府系統(tǒng),總部卻設在雍親王府。清世宗三年,胤禛降旨雍親王府改為雍和宮。人認雍和宮雖為皇帝行宮,曾經(jīng)有一條專供特務人員秘密來往的通道。但是,今天的雍和宮其實是一個森嚴的特務衙署,為了不致秘密外泄,才改府為宮。
一般認為,清朝雍正時期的特務機關在看電視劇后,會與薛地子聯(lián)系在一起,無形中殺人。
然而,對于棍棒辦公室是什么部門,是否是特勤組織,以及為什么它令人恐懼,仍然有兩種不同的看法。
清朝確實有這個部門。根據(jù)大清會議法典,除宗仁府外,還有保鏢府、樂府府、灤義衛(wèi)士、宰相營、山普營、護國營、上虞預備役署等。
它也被稱為?棍棒地方?。它是康熙時期使用的。它主要用于皇帝巡邏打獵,為皇帝打獵、釣魚、捉鳥服務。
在雍正年間,有一個地方,棍棒的工作人員在和雍正玩,他們是特務。
每年的盛夏,樹上的蟬都很煩人,影響了皇帝的休息和安寧。因此,上虞的工作人員被要求用一根長棍把蟬粘上。久而久之,?棍棒?這個名字應運而生。
事實上,清朝吸取了前朝的經(jīng)驗教訓。沒有特別的特勤機構。有不同的渠道詢問信息。康熙諸侯爭位之際,時任雍親王的尹貞利用棍棒辦公室,將居所的老人安排到棍棒處。他以長棍粘蟬的名義,打聽情報,開展特勤活動。
圖為雍和宮、雍正官邸,也是棍棒辦公室的總部所在地。
因此,雍正時期最流行的是棍棍。《曉婷雜記》中有一段晦澀的文字,說的是?你怕,就不敢魯莽?,這里記載了雍正派情報人員去探望官民,但只要涉及到年庚堯,情報系統(tǒng)就會失靈。
在歷史上,雍正是一個形形色色的人。他既殘忍又隱秘。他從政勤奮,熱愛人民。他為鞏固皇權而努力工作。同時,他也是一位能干而聰明的君主。
這就是雍正攻擊年庚堯的原因。這不是腐敗問題,也不是黨派問題。主要原因是他自己建立的情報網(wǎng)在這里存在問題。這是不能容忍的。由此可見,年庚堯也是棍棒部的一員。
粘桿處是雍正所設立的一個特務情報機構,這個機構是專門為雍正提供秘密情報,后來甚至發(fā)展為專門為皇帝負責暗殺異己的一個組織。粘桿處在雍正時期一直讓官員和王公大臣膽戰(zhàn)心驚,都害怕粘桿處會找上門來將自己殺害,所以當時才會另那么多人聞風喪膽。
雍正的粘桿處早在他做皇子期間就已經(jīng)成立,表面上是給雍正清除夏天里的蟬,讓雍正有個安靜的生活環(huán)境。其實暗地里粘桿處是雍正的一個情報組織。那時候雍正的父親康熙年邁,眾多皇子為爭奪皇位出現(xiàn)了九子奪嫡的局面。每一個皇子都想接替康熙的大位,而雍正也不例外。為了獲得更多的政治資本,和對手的信息,使得粘桿處應運而生。
還未繼位的雍正在粘桿處的幫助下,獲得了關于康熙和其他為爭奪皇位的兄弟們各種情報。雍正在這些情報信息的支持下,運籌帷幄謹言慎行,能進能退游刃有余。最后從康熙那里得到了繼承權,成為了清朝的皇帝。
雍正是將皇權帶到頂峰的一個皇帝,他繼位后成立了軍機處,并直接向他負責,而粘桿處也被雍正納入了軍機處之中。在雍正繼位之出,自己的政權還不穩(wěn)固,為了鞏固政權,他不僅依舊使用粘桿處來掌握朝中大員和王公貴族的情報信息,還賦予了粘桿處先斬后奏的權力。粘桿處就這樣從原來專門搞特務情報的組織,發(fā)展成為了秘密暗殺他人的殺人機構,其手段殘忍令人發(fā)指。雍正的生性多疑使得他不得不選擇成立粘桿處,他所做的一切雖然不和人情長理,但是為了他的皇位他不得不這樣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37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