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碜鏌o擇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祖無擇是北宋歷史上有名的文人,他于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考上進士,之后到很多地方當過官,也當過京官。
祖無擇為人仗義,不拘小節(jié),特別顧念親情、友情,尤其是對自己的同學非常好,經(jīng)常借錢給兄弟們泡妞。不過他這個人唯一不好的一點就是人長得很難看、很丑,對不起觀眾。
所以,一直到三十歲還沒有找到老婆。最后好不容易娶了王舉正的長女,和梅堯臣、韓繹、李復(fù)圭、范子開等成了連襟。但沒過多少年,他的妻子王氏病逝了。
妻子病逝后,40多歲的祖無擇顯得有些寂寞難耐。男人嘛,總是有欲望的,他很快又看上了一個風姿卓越的美人,這個美人就是徐氏。此事被記錄在《苕溪漁隱叢話前集》中。
祖無擇看上徐氏后,馬上叫媒婆去說親。徐氏這個人不笨,有些才華,性格也不是一般女子,她堅持要驗貨,畢竟自己比祖無擇年輕不少,如果嫁了一個不喜歡的,豈不后悔?
祖無擇自然不敢驗貨,他知道自己長得丑,怎么敢“驗貨”呢?但一想到徐氏的貌美如花,他就欲罷不能:不管怎么樣,想千方設(shè)百計的我也要得到徐氏。
怎么辦?一個鬼點子在他的腦海中浮現(xiàn)了,什么點子呢?就是騙婚。怎么騙婚呢?
你徐氏要驗貨是吧?我就讓你驗貨。于是他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馮京。
馮京此人可了不起啊,不僅人長得帥,號稱大宋第一美男子,而且還是一位“三元及第”的狀元郎。這樣的“暢銷貨”自然人人都想得到了。
祖無擇叫馮京扮演自己,在徐氏大門口走一圈,讓徐氏來看。馮京答應(yīng)了祖無擇這個奇葩的要求,于是騎著高頭大馬,身著錦繡華服,躍馬揚鞭,衣袂飄飄的從徐美女家門口經(jīng)過。
徐氏一看未來的丈夫這般玉樹臨風、豐神俊朗,整個人都癡了,內(nèi)心竊喜不已,一口同意了祖無擇的求婚,而且要求馬上結(jié)婚。
當然,結(jié)婚當日,徐氏就傻眼了。這是祖無擇嗎?怎么跟那日看到的不一樣呢?
祖無擇和盤托出了。徐氏知道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后,一不哭二不鬧三不上吊,而是趁著祖無擇一個不留神,就跑回了娘家。從此,閉門謝客。
意思很明顯了,我徐氏休了你祖無擇。而祖無擇就這樣成了宋朝歷史上第一個被老婆休掉的人。這也很正常,誰叫你騙婚呢?
畢竟北宋還是很開放的,當時的女人地位很高,不喜歡可以離婚,祖無擇只能認命。
后來歐陽修做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無擇聲名重當世,早歲多奇晚乃偶”,說的就是此事,而多奇,除了說明祖無擇奇士多才外,似乎也證明了其相貌不佳,佳偶難成這一事實。
雖然祖無擇這個人長得不怎么樣,但因為人品不錯,還是有女人欣賞的,這個女人就是薛希濤。
馮夢龍的《情史》中記載了他和薛希濤的故事,“熙寧中,祖無擇知杭州,坐與官妓薛希濤通,為王安石所執(zhí)?!?/p>
那年,祖無擇在杭州當知府,有一次的酒會上,他認識了一位叫薛希濤的歌姬,不知道怎么搞得,也可能是喝多了,他跟薛希濤睡到了一起。
北宋明文規(guī)定,官員是禁止找小姐的。此事剛好被他的政敵王安石知道了。王安石是個鐵面無私的人,逮到你祖無擇的犯罪證據(jù),怎么可能饒了你呢?
誰知,薛希濤對祖無擇情深義重,一口咬定,她沒有和祖無擇并無奸情。即使最后被嚴刑拷打至死,也仍然不肯把責任推到祖無擇身上。由此可見,祖無擇這個人,還是有女人緣的,要不然,薛希濤怎么會如此癡情呢?
其實,祖無擇人品真的不錯,當官也很清廉,為老百姓辦事。他在地方當官的時候,積極興辦學堂,大力發(fā)展教育事業(yè),勤政為民。
問題是,這樣的好官,怎么和王安石不和呢?
事情是這樣的,當年祖無擇和王安石是同事,都是知制誥。知制誥的主要責任就是為官員起草任命書?;实蹫榱梭w諒這些舞文弄墨的小秘書,所以當時規(guī)定是允許收潤筆費的,其實就是撈點好處。
王安石是多么正直的一個人,肯定不會要。有一次,別人硬要給,沒辦法,王安石只好把這筆錢掛在辦公室的梁上。
王安石不要,不代表祖無擇不要,祖無擇收了,不過祖無擇并沒有用在自己身上,而是當成了部門開支,盡管如此,還是遭到了王安石的鄙視。
王安石認為祖無擇貪財,祖無擇也認為王安石虛偽,反正兩個人就這樣交惡了。
總之,不管怎么說,祖無擇被老婆休夫的故事流傳至今。畢竟那年頭,妙齡女子們都敢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借觀燈之時尋覓意中人,休夫之事未嘗不是真事。
提起王安石人們無不知道他不僅是北宋名相,而且是“熙寧變法”的改革家,但是人們對他曾掀起的“掃黃風暴”知之甚少。王安石曾在當政期間曾掀起一場又一場的“掃黃風暴”,尤其在煙花繁盛的浙東地區(qū)更是如暴風驟雨。然而,他的“掃黃風暴”不是中途夭折,就是無果而終。那么,執(zhí)掌朝廷改革變法大權(quán)的王安石為什么不能將“掃黃風暴”進行到底呢?
兩宋時期,朝廷對色情業(yè)的打擊一直延綿不絕,加上朱熹為首的理學家道學家掀起的全民“禁娼”運動,應(yīng)該說,從統(tǒng)治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到民間的道德律令,娼妓大都無生存之空隙。但青樓妓院仍然頑強的存在下去,以致代代不衰。究其原因,是因為它們始終擁有著屬于自己的“鐵桿粉絲”。上至天子王侯,下至市井小民;雅至文人騷客,俗如官卿商賈無不混跡于花街柳巷,享受一夜春風的艷福。
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走在宋朝的城市中, *** 是隨處可見的,東京的大酒店,“向晚燈燭熒煌,上下相照,濃妝 *** 數(shù)百,聚于主廊面上,以待酒客呼喚,望之宛若神仙”;臨安的酒樓,也有 *** 攬客,她們生得“娉婷秀媚,桃臉櫻唇,玉指纖纖,秋波滴溜,歌喉婉轉(zhuǎn),道得字真韻正,令人側(cè)耳聽之不厭”;茶坊也有 *** ,“莫不靚妝迎門,爭妍賣笑,朝歌暮弦,搖蕩心目”;元宵佳節(jié),諸酒店的 *** 更是“群坐喧嘩,勾引風流子弟買笑追歡”。
其實,在北宋時期這些 *** 大都是“賣藝不賣身”,只陪酒不陪睡的,跟今人理解的“娼妓”并不一樣。宋代京師“妓中最勝者”,都“能文詞,善談吐,亦平衡人物,應(yīng)對有度”,是知性型的美女;次一點的 *** ,也是“絲竹管弦,艷歌妙舞,咸精其能”,應(yīng)該是才藝型的女性。品質(zhì)最差的 *** 才出賣色相,這些 *** 一般在“庵酒店”?!扳志频辍庇袀€醒目的標志:門口掛紅梔子燈,不論晴雨,都用竹笠蓋著。暗示里面“有娼妓在內(nèi),可以就歡,而于酒閣內(nèi)暗藏臥床也”。這些“庵酒店”大概就是北宋的“紅燈區(qū)”了。
在這些追求 *** 的風流子弟中,有赴京趕考的風流學子,也有未授官的新科進士,更有“膏粱子弟”、“五陵年少”,就是沒有在職的官員。這是因為按照宋朝的立法,官員是不允許召妓買醉的。但是,兩宋青樓只對所有的市民開放,絕不允許在職官員涉足,官員自己也明白“身為見任,難以至妓館”,他們?nèi)裘呋ㄋ蘖唤?jīng)揭發(fā)、彈劾,便可能受刑責或者丟了官職。
宋神宗熙寧年間,王安石主持朝政,對官員性消費實行嚴格限制,只要是官員就不能進入青樓妓院。時任當朝宰相的王安石,為規(guī)范官員的行為,親自主抓官員嫖娼的事件,掀起了一場又一場“掃黃風暴”。特別是兩浙路張靚、王庭圭、潘良器等三名官員,僅僅因為“赴妓樂筵席”,便遭黜責。最有名的就是杭州太守祖無擇的“召妓門”事件。
當時祖無擇出任杭州太守,也就是杭州市長,與當時紅遍浙東的青樓名妓薛希濤在床上詩文唱和。據(jù)清代文人趙慶楨輯錄的《青樓小名錄》所記,王安石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人將薛希濤逮捕入獄,嚴訊逼供,讓他交代與祖無擇上床的經(jīng)過。好在薛希濤雖然身為 *** ,卻有節(jié)操,就是不肯指證祖無擇, “希濤榜笞至死,(仍)不肯承伏”。御史對祖無擇的指控都查無實據(jù),無法定罪。由于薛希濤的如此仗義,讓祖無擇免遭“召妓門”帶來的嚴重后果。
其實,當時王安石掀起的“掃黃風暴”只不過是打擊異己的手段而已。為了推行新法,打擊異己,王安石曾不止一次用“掃黃”的辦法來收拾政敵。祖無擇就是他打擊的最有名的政敵之一。祖無擇是一位鯁直之士,有點眾所周知的臭毛病,口無遮攔,曾不止一次得罪過王安石。早在仁宗年間,祖無擇與王安石同為知制誥,共替皇帝起草詔書。依北宋朝制,知制誥草詔是有稿費的,當時叫“潤筆”,王安石堅決不收潤筆,將錢掛在翰林院的梁上,以示清高;但這筆錢卻被祖無擇毫不客氣地取下來花掉了,“安石聞而惡之”。
熙寧初年,王安石當政,推行新法,自知民怨沸騰,便做了一首《詠雪》詩,來自我辯解:“勢大直疑埋地盡,功成才見放春回。村農(nóng)不識仁民意,只望青天萬里開。”祖無擇聽后大笑,出言相譏:“待到開時,民成溝中瘠矣!”因此王安石對祖無擇懷恨在心,“乃諷監(jiān)司求無擇罪”,就是暗中吩咐當監(jiān)察御史的親信搜尋祖無擇的違反朝廷規(guī)制之處,務(wù)必盡快拿到祖無擇的罪證。
就這樣一些惟王安石馬首是瞻的御史,便想方設(shè)法搜集祖無擇的罪證,終于給他們找到一條:“祖無擇知杭州,坐與官妓薛希濤通”。這意思就是說,祖無擇在杭州當太守時,曾鬧出“ *** 門”的丑聞,那個官妓就是杭州名妓薛希濤。王安石當然不放過這個收拾祖無擇的絕好機會,馬上安排手下將祖無擇關(guān)押起來進行審問。同時把薛希濤也被抓來,嚴刑拷打,要她指證祖無擇嫖娼行為。由于王安石在掃黃時嚴刑拷打 *** ,當時也曾在朝野上下飽受詬病。
王安石對付祖無擇,當然有不可告人的“打擊異己”用意,但這也不能說祖無擇受了冤屈,因為他在杭州做官時,確實與 *** 薛希濤有“不正當關(guān)系”,而按宋朝法律,官員如果與 *** 有私,也確實是要受責罰的。只不過祖無擇很幸運,薛希濤對他一往情深,寧死也不出賣他。這也是祖無擇逃過一劫。
但也有不少官員便沒有此幸運了,有的因此還受到處分,遭到降職。熙寧年間,“兩浙路張靚、王庭圭、潘良器等,因閱兵赴妓樂筵席侵夜,皆黜責”?!巴蹁?quán)同判太常寺,坐赴賽神與女妓雜坐,黜知濠州?!睋?jù)《宋史?王洙傳》記載,當時的朝廷筆桿子、權(quán)同判太常寺的王洙,僅因在趕進奏院賽神會時,與歌妓混坐在一起,一時深陷“召妓門”,觸犯了當時的“干部行為守則”,便遭當時“監(jiān)察局”的監(jiān)察御史的彈劾,被貶為濠州知州。但這也不能制止越演越烈的朝廷官員 *** 嫖娼行為。因為王安石利用掃黃掃除的大都是那些不聽招呼反而頗有微詞的官員。他的“掃黃風暴”只不過是打擊異己的幌子罷了。
鄭谷(約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qū)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xiàn)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淺率。曾與許裳、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臺編》。
目錄
人物基本信息
個人榮譽
一字師來歷
個人作品
歷代評論
作品欣賞
詞典解釋
生平經(jīng)歷初期
中期
后期
政治理想
人物背景
作品分析
人物貢獻
歷史價值
歷代詩作評論
鄭谷讀書堂人物基本信息
個人榮譽
一字師來歷
個人作品
歷代評論
作品欣賞
詞典解釋
生平經(jīng)歷 初期
中期
后期
政治理想人物背景作品分析人物貢獻歷史價值歷代詩作評論鄭谷讀書堂展開 編輯本段人物基本信息
鄭谷7歲能詩,“ 鄭谷
自騎竹之年則有賦詠”。父史,開成中(公元838年左右)為永州刺史,與當時著名詩人、詩論家司空圖同院,圖“見而奇之”,拊其背曰:“當為一代風騷主”。及冠,應(yīng)進士舉,凡十六年不第。僖宗廣明元年(880)黃巢入長安,谷奔西蜀。光啟三年(887)登進士第。昭宗景福二年(893)授京兆鄂縣尉。遷右拾遺補闕。乾寧四年,(897)為都官郎中,詩家因稱鄭都官。又曾經(jīng)寫過鷓鴣詩,廣為流傳,很出名,因此被人稱為“鄭鷓鴣”。官至都官郎中。天復(fù)三年(903)左右,歸隱宜春仰山書屋。卒于北巖別墅。死后安葬在宜春城北7里的江北嶺。北宋時期,袁州太守祖無擇曾主持修繕其墓,如今已無跡可尋。今宜春市區(qū)東風大街南段,民國時期曾名鷓鴣路,以紀念鄭谷而名。
編輯本段個人榮譽
鄭谷詩清婉明白,不俚而切,為薛能、李頻所賞。與許棠、任濤、張嬪。李棲遠、張喬、喻坦之、周繇、溫憲、李昌符唱答往還,號“芳林十哲”。后谷嘗從僖宗登三峰,朝謁之暇,寓于云陽道舍,編所 鄭谷作品
作為云臺編三卷。歸,編宜陽集三卷,及撰國風正訣一卷?!度圃姟肥珍涏嵐仍?27首。
編輯本段一字師來歷
僧齊己攜詩來謁,谷讀至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句,乃曰:“數(shù)枝非早也。末若一枝佳”。齊己不覺拜倒曰:“我一字師也”。 譯文:晚唐期間,湖南一位自號衡岳沙門的詩僧齊己寫了一首《早梅》詩,攜去江西宜春的仰山 鄭谷作品
,向詩友鄭谷求教。詩中有一聯(lián)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鄭谷看后說:“‘數(shù)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闭f罷就將“數(shù)枝開”改為“一枝開”。齊己聽他這么一說,又見他這么一改,深為佩服,“不覺下拜”,驚嘆改用“一”字之妙,即稱鄭谷為“一字師”。 從此,鄭谷這個“一字師”的盛名便在士大夫中廣為傳揚,有關(guān)史籍也先后載入,一直流傳至今。
編輯本段個人作品
鄭谷一生作詩不下千首;因曾“寓居云臺道舍”,故稱詩集為《云臺編》,一名《宜陽集 鄭谷作品
》,又叫《鄭守愚文集》,共分上、中、下三卷。另著有《宜陽外編》、《國風正誤》等書籍,有的著作已失傳?!度圃姟肥杖豚嵐鹊脑姼韫灿腥俣嗍住? 鄭谷的仕途順利,詩大多是詠物和表現(xiàn)士大夫的清高閑適,缺少社會內(nèi)容,流傳下來的經(jīng)典不多. 鄭谷的詩講究煉字煉句,但清婉明白,通俗易曉。其絕句風神綿邈、詞意婉約。《全唐詩補編》補詞三首。
編輯本段歷代評論
鄭谷詩名盛于唐末,號《云臺編》,而世俗但稱其官,為“鄭都官詩”。其詩極 鄭谷作品
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以易其曉,人家多以教小兒,余為兒時猶誦之,今其集不行于世矣。(宋·歐陽修《六一詩話》) 谷詩清婉明白,不俚而切,為薛能、李頻所賞。(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九) 鄭都官詩非不尖鮮,無奈骨體太孱,以其近人,宋初家戶習之。(明·胡震亨《唐音癸簽》卷八) 谷有“詩無僧字格還卑”之句,故其詩入“僧”字者甚多,昔人嘗以為譏,然大歷以后,諸公借阿師作吟料久矣。(同上) 鄭守愚聲調(diào)悲涼,吟來可念,豈特為《鷓鴣著》一首,始享不朽之名?(清·薛雪《一瓢詩話》) 谷以鷓鴣詩得名,至有鄭鷓鴣之稱。而其詩格調(diào)卑下,第七句相呼相喚字尤重復(fù)??茏谝摹侗静菅芰x》引作‘相呼相應(yīng)’,差無語病,然亦非上乘?!狈交亍跺伤琛酚址Q谷詩多用“僧”字,凡四十余處。谷自有句云:“詩無僧字格還卑?!贝伺c張端義《貴耳集》謂詩句中有“梅花”二字便覺有清意者,同一雅中之俗,未可遽舉為美談。至其他作,則往往于風調(diào)中,獨饒思致,汰其膚淺,擷其菁華,固亦晚唐之擘矣。(《四庫全書》卷一五一)
編輯本段作品欣賞
【中臺五題·乳毛松】 松格一何高,何人號乳毛。 霜天寓直夜,愧爾伴閑曹。 【淮上與友人別】 揚子江頭楊柳春, 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shù)聲風笛離亭晚, 君向瀟湘我向秦。 【七祖院小山】 小巧功成雨蘚斑,軒車日日扣松關(guān)。 峨嵋咫尺無人去,卻向僧窗看假山。 【下峽】 憶子啼猿繞樹哀,雨隨孤棹過陽臺。 波頭未白人頭白,瞥見春風滟滪堆。 【東蜀春晚】 如此浮生更別離,可堪長慟送春歸。 潼江水上楊花雪,剛逐孤舟繚繞飛。 【淮上漁者】 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江浦風。 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 【蓮葉】 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擺柄柄香。 多謝浣紗人未折,雨中留得蓋鴛鴦。 【丞相孟夏祗薦南郊紀獻十韻】 節(jié)應(yīng)清和候,郊宮事潔羞。至誠聞上帝,明德祀圓丘。 雅用陶匏器,馨非黍稷流。就陽陳盛禮,匡國禱鴻休。 漸曉蘭迎露,微涼麥弄秋。壽山橫紫閣,瑞靄抱皇州。 外肅通班序,中嚴錫慶優(yōu)。奏歌三酒備,表敬百神柔。 池碧將還鳳,原清再問牛。萬方瞻輔翼,共賀贊皇猷。 【渭陽樓閑望】 千重二華見皇州,望盡凝嵐即此樓。細雨不藏秦樹色,夕陽空照渭河流。 后車寧見前車覆,今日難忘昨日憂。擾擾塵中猶未已,可能疏傅獨能休。 【鷓鴣】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yīng)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 游子乍聞?wù)餍錆?,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yīng)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中年】 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情多最恨花無語,愁破方知酒有權(quán)。 苔色滿墻尋故第,雨聲一夜憶舊田。衰遲自喜添詩學,更把前題改數(shù)聯(lián)。 【下第退居二首】 年來還未上丹梯,且著漁蓑謝故溪。落盡梨花春又了,破籬殘雨晚鶯啼。 未嘗青杏出長安,豪士應(yīng)疑怕牡丹。只有退耕耕不得,茫然村落水吹殘。
編輯本段詞典解釋
漢 鄭子真 隱居 谷口 。見《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序》。后以“鄭谷”泛指隱居地。 唐 杜甫 《鄭駙馬宅宴洞中》詩:“自是 秦 樓壓鄭谷,時聞雜佩聲珊珊?!?仇兆鰲 注:“《揚子法言》:‘ 谷口 鄭子真 ,耕於巖石之下,名震京師?!?唐 黃滔 《祭先外舅文》:“實期歸釣嚴灘,終棲鄭谷。戶外山碧,樽中酒綠?!?br>編輯本段生平經(jīng)歷
初期
鄭谷,字守愚,宜春(今袁州區(qū))人,生于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死于五代十國時的梁太祖開平三年(公元909年),享年61歲。鄭谷的父親鄭史曾考中進士,在柳州當官時,與唐代著名文學家司空圖為同僚。鄭谷七歲時,司空圖見到他的詩賦習作,曾一時嘆為觀止,親切地拍著他的肩背說,好小子,你將來當成為“一代風騷主”??!從這段情節(jié),再聯(lián)系到他晚年回宜春后先筑屋于化成巖下,后建草堂于仰山之麓來看,他應(yīng)該是出生在柳州父親的任所,并在那里讀書長大;到他晚年回宜春時,老家已經(jīng)沒有了房子和親人。但深入骨髓的故土情結(jié),卻還是使他在將老之年,選擇了落葉歸根。
中期
鄭谷雖然自小才華橫溢,但是科舉、仕途卻頗為不順。鄭谷21歲首次參加科舉考試就名落孫山。此后又連考10回,直至40歲才中了進士,又因時局動蕩,至45歲才授為京兆鄠縣縣尉,不久提拔為右拾遺,50歲時再升遷為尚書都官郎中(約相當于現(xiàn)代司局級京官),因此被稱為“鄭都官”。
后期
唐哀帝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朱全忠逼帝遷居洛陽,燒毀長安宮,鄭谷眼見李家王朝氣數(shù)已盡,在宜春籍和尚虛中的提示下,棄官返回了宜春,先在化成巖下建房,后又在仰山建造讀書堂隱居,至公元909年去世;死后安葬在宜春城北7里的江北嶺。北宋時期,袁州太守祖無擇曾主持修繕其墓;如今已無跡可尋。
編輯本段政治理想
鄭谷在政治上建功立業(yè)的夢想雖然慘遭破滅,但詩歌創(chuàng)作卻成就卓著。《全唐詩》收錄他的詩有325首,鄭谷本人輯錄于詩歌自選集《云臺編》、《宜陽集》中的,共計有1000多首,可惜版本均已失傳。因此,鄭谷和當時的著名詩人許棠、任濤、張擯、李棲遠、張喬、喻坦之、周繇、溫憲、李昌符同被號稱為“芳林十哲”,(又稱“咸通十哲”)。有人甚至稱鄭谷為晚唐詩壇巨擘。 最后,詩人終于在這種想超脫而又超脫不了的矛盾心境中,走完了悲哀而又卓越的一生。 和李白、杜甫一樣,鄭谷也是政治仕途上的失敗者,然而,仕途上的挫折,偏偏成就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從而也就成就了他們千古流芳的詩名。正所謂“失之東隅,得之桑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古賢哲們的奇麗人生,確實值得人們永世深思。這恐怕也正是鄭谷讀書堂能夠成為千古勝跡的原因之一吧? 可惜的是隨著晚清朝廷的腐朽,國家的衰敗,鄭谷讀書堂也淪落毀圯,繼而沒入了柴叢。近百年來,已是無人踏足了。 可喜的是近年來,隨著旅游經(jīng)濟意識的加強,人們已經(jīng)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了文化古跡的多方面價值。因此,鄭谷讀書堂和近旁的棲隱寺,都已被僧俗各界提上了籌備重建的議程。預(yù)期在不久的將來,這所古樸的草堂,將帶著一名久遠的讀書人的詩書風采,重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
編輯本段人物背景
唐僖宗鄭谷(公元849--911年),字守愚,江西袁州(今宜春)人。其父鄭史,其兄鄭啟, 唐僖宗
均為唐代詩人。 受父兄熏陶,鄭谷七歲便能詩,“自騎竹之年則有賦詠”。當時著名詩人、詩論家司空圖“見而奇之,拊其背曰:當為一代風騷主”。 唐僖宗光啟三年(公元887年),鄭谷考中進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鄭谷寫的一首《鷓鴣》詩聲名遠播,因而又有“鄭鷓鴣”之稱。鄭谷與許棠、張喬、任濤等九位同輩人經(jīng)常唱和往還,詩名頗盛,被譽為“芳林十哲”。 唐乾寧年間,鄭谷“獨守義命之戒,而不牽于名利之域”,毅然歸隱故鄉(xiāng)的仰山,過著“好句未停無暇日,舊山歸老有東林”的隱居生活。
編輯本段作品分析
鄭谷一生作詩不下千首;因曾“寓居云臺道舍”,故稱詩集為《云臺編》,一名《宜陽集》,又叫《鄭守愚文集》,共分上、中、下三卷。另著有《宜陽外編》、《國風正誤》等書籍,有的著作已失傳?!度圃姟肥杖豚嵐鹊脑姼韫灿腥俣嗍?。 鄭谷所作的一首七律《鷓鴣》,膾炙人口,風靡一時。其詩曰: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yīng)得近山雞。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 游子乍聞?wù)餍錆?,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應(yīng)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鷓鴣是一種羽色斑斕美麗的鳥,形如雌雉,體大似鳩,分布于祖國大陸的南方。其“鳴云‘鉤辀格磔’是也”,俗稱極象“行不得也哥哥”。古人常借鷓鴣的啼鳴來抒寫遷客孤寂愁苦之狀,游子思鄉(xiāng)懷親之情。
編輯本段人物貢獻
杜荀鶴唐末詩人,置身昏暗動亂時代,對社會災(zāi)難、民生疾苦,均有所關(guān)注。聶夷中的《詠田家》、杜荀鶴的《山中寡婦》、《亂后逢村叟》等篇,反映民瘼與世亂,尤其深刻沉痛。但其時從詩歌創(chuàng)作的總體情況看,這方面的內(nèi)容仍未能居于主要地位。著名詩人中,只有生活到五代初的鄭谷、韋莊、羅隱等,歷經(jīng)易代之際的種種劫難,才對時代的喪亂有較多的反映。 鄭谷,入仕以后,在唐王朝行將滅亡前的強藩互斗中,又多次“奔走驚魂”。鄭谷現(xiàn)存詩三百馀首,有近百首寫其奔亡流徙,涉及時局。如“荊州未解圍,小縣結(jié)茅茨”、“傳聞殊不定,鑾輅幾時還”(《峽中寓止二首》),涉及光啟年間秦宗權(quán)軍隊長期圍困荊州、僖宗因受強藩威脅出逃等事?!笆陲h零猶寄食,兩川消息未休兵”(《漂泊》),把家口飄零與兩川戰(zhàn)亂聯(lián)系起來描寫,揭示國無寧日,民不聊生。“訪鄰多指冢,問路半移原”(《訪姨兄渭口別墅》),令人想見戰(zhàn)亂后新冢累累,陵谷變遷的慘痛景象。 鄭谷除奔逃、訪舊之類作品一再反映時亂之外,其送別懷友詩也多涉及亂離。《久不得張喬消息》云:“天末去程孤,沿淮復(fù)向吳。亂離何處甚,安穩(wěn)到家無?樹盡云垂野,檣稀月滿湖。傷心繞村落,應(yīng)少舊耕夫?!睜繏煊讶撕透心顣r局的心情交融在一起,清婉淺世,很能代表鄭谷的詩風。同時因亂離懷友,詩中又有一種悲涼的氣韻。
編輯本段歷史價值
李德裕雕像宜春故鄉(xiāng)的人們對這位晚唐著名詩人一向非常尊崇,曾將鄭谷與袁京(東漢時期出為蜀郡太守,為避兄難隱居袁州)、韓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曾被貶至袁州任剌史)、李德裕(唐代宰相李吉甫之子,曾被貶至袁州任長史,后亦當上了唐代宰相)、盧肇(原屬宜春,后歸分宜,江西歷史上第一個文科狀元)、易重(唐代文科狀元)排在一起,稱作“袁州六先生”。 在宋人祖無擇建造的“韓文公(愈)祠”中,曾將鄭谷的象畫在東墻上,以供后人觀瞻。在舊時代,宜春城南曾有一條街道名曰“鷓鴣路”,就是紀念“鄭鷓鴣”的。近年來,宜春市大力開發(fā)修建人文景觀。 在2004年建成的袁山公園內(nèi),又以“鄭鷓鴣”之名建起了一個“鷓鴣亭”。游客至此,大凡“一卷云臺剛讀罷”的人們,都會“耳邊疑聽鷓鴣聲”了罷?
編輯本段歷代詩作評論
紀曉嵐在評論鄭谷全部詩作的問題上,歷代文人各抒己見。 宋代歐陽修在《六一詩話》中說,鄭谷“其詩極有意思,亦多隹句”,但他直言“其格不甚高”。 童宗說的意見比較委婉,他稱鄭谷的詩“豐入而嗇出之,論其格調(diào)雖不甚高”,但“要其鍛煉句意,鮮有不合于道”。 元代辛文房的說法有點不同,他認為“谷詩清婉明白,不俚而切”。 而明代的葉涵云和費嘉樹對鄭谷的評價卻顯得很高;葉涵云把鄭谷推崇為“有唐三百年,風雅雄一代”的重量級人物,費嘉樹不僅稱贊鄭谷“騷壇樹赤幟,群賢拜下風”,而且還說他的詩是與“李杜相頡頑,豈與郊島同”的杰作。 在清代紀曉嵐等人主編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也有一說,謂鄭詩“往往于風調(diào)之中,獨饒思致”,但“汰其膚淺,擷其菁華,固亦晚唐之巨擘矣”。 然而,稱他“風雅雄一代”也好,論其“格調(diào)不甚高”也好,不過都是各取一端,各執(zhí)其詞罷了。 客觀地講,從“汰其膚淺,擷其菁華”的角度來看,鄭谷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畢竟取得了非常顯著的藝術(shù)成就,鄭谷的部分作品也確實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鄭谷的“平楚干戈后,田園失耦耕”;鄭谷的“訪鄰多指冢,問路半移原”;鄭谷的“亂兵何日息,故老幾人全”;鄭谷的“十口飄零猶寄食,兩川消息未休兵”;還有鄭谷的“不會蒼蒼主何事,忍饑多是力耕人”等詩句,大都不同程度地揭露與批判了唐末衰敗,人民涂炭的社會現(xiàn)實,表達了詩人關(guān)心與同情勞動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雖然難以與“李杜相頡頑”,但卻繼承了杜甫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因而被后人稱為晚唐“咸通后僖宗、昭宗時代的詩史”,實可稱作“晚唐之巨擘”。 鄭谷的其他詩歌,或詠物,或別離,或感遇等篇什,也都風格清新通俗,輕巧流利,語言工麗。如《菊》中的“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如《海棠》中的“朝醉暮吟看不足,羨他蝴蝶宿深枝”;如《淮上與友別》中的“數(shù)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如《席上貽歌者》中的“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風唱鷓鴣”;再如《中年》中的“苔色滿墻尋故第,雨聲一夜憶春田”等吟詠,文筆優(yōu)美,思致婉轉(zhuǎn),感情豐富,韻味深長,讀后叫人賞心悅目,回味無窮。 鄭谷-名人評價 《唐詩鑒賞辭典》歷代騷人墨客對鄭谷的“一字師”和這首《鷓鴣》詩,均極為推重。有詩云:“早梅一字師,齊已謝不逮”;有詩云:“一字之師齊已拜,早梅開后獨踟躕”;有詩云:“一卷云臺剛讀罷,耳邊疑聽鷓鴣聲”;有詩云:“讀書堂側(cè)老松枯,故址荒涼唱鷓鴣”;還有詩云:“何以鷓鴣詩,膾炙于千載”。 元代辛文房贊賞鄭谷“嘗賦鷓鴣,警絕”;清代金圣嘆稱揚鄭谷這首詩“深得比興之遺”;沈德潛也說《鷓鴣》詩的“三四語勝于‘鉤(車舟)格磔’也”,并稱譽是“以神韻勝”。 上海辭書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的《唐詩鑒賞辭典》一書也載文稱,《鷓鴣》詩“終篇宕出遠神,言雖盡而意無窮,透出詩人那沉重的羈旅鄉(xiāng)思之愁”,贊許“詩人緊緊把握住人與鷓鴣在感情上的聯(lián)系,詠鷓鴣而重在傳神韻,使人和鷓鴣均融為一體,構(gòu)思精妙縝密”。
編輯本段鄭谷讀書堂
棲隱寺位于今宜春市袁州區(qū)洪江鄉(xiāng)東南村后的仰山棲隱寺旁,有一道山梁名為書堂山。 鄭谷讀書堂
在書堂山中部,離棲隱寺大約一箭之遙的地方,有一塊古宅遺址。那就是著名的鄭谷讀書堂遺址。書堂山的得名,即源于此。 鄭谷讀書堂曾是宜春歷代名勝,尤為歷代騷人墨客所景仰。宋朝的范成大、辛棄疾、朱熹等都曾到這里憑吊。 鄭谷讀書堂之所以值得瞻仰憑吊,是因為鄭谷的歷史聲譽高,詩品、人品均堪稱典范。 鄭谷是宜春縣(現(xiàn)袁州區(qū))歷史上第一個在全國詩壇獲得重要地位和廣泛影響的著名詩人,也是唐代江西詩人中成就最大的一位。直到今天,鄭谷仍然是宜春乃至江西人民的驕傲。
在古裝電視劇中,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一個男的不喜歡老婆了,就一紙休書把老婆休掉的情節(jié)。其實,我們都被電視劇騙了,古人是不能隨便休掉妻子的!
在古代,婚姻是一件神圣的事,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只要結(jié)了婚,就不能隨便離。男人確實可以休掉妻子,但不是說什么情況下都可以休,必須是妻子犯了特定的錯誤,男人才可以理直氣壯的休掉妻子。
這個特定的錯誤,就是所謂的七出之罪。七出之罪,即“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币馑际遣恍㈨樃改傅?,沒辦法生育的,出軌給丈夫戴綠帽子的,因為妒忌使家庭陷入混亂的,有惡疾不能進行祭祀的,話多愛搬弄是非的,盜竊的,妻子有這七種錯誤中的一個,丈夫可以將其休掉,如果妻子沒有這些錯誤,丈夫是不能將其休掉的!
當然,古人為了保護女人的權(quán)益,也規(guī)定了“三不去”,也就是在三種情況下,妻子就算犯了再大的錯,丈夫也不能將其休掉,這三種情況是:第一,妻子沒有娘家,被休掉后無家可歸的;第二,妻子曾為丈夫的父母守孝三年的;第三,丈夫在貧賤時娶了妻子,后來富貴了,不可以休掉妻子。
可見,古代雖然是男權(quán)社會,但是古人依然有保護婦女基本權(quán)益的意識。
白居易當官的時候就遇到過一件事。說一個男人出去干活兒,中午讓他媳婦給自己送飯。但是妻子拿著飯走到了半路上,碰見了自己的父親,發(fā)現(xiàn)父親很餓,就把飯給父親吃了。丈夫餓壞了,非常生氣,就要把妻子給休了。
妻子不同意,就去白居易那里告丈夫。白居易審了半天,發(fā)現(xiàn)妻子并沒有犯七出之罪中的任意一條,而且在古代的觀念中,人最重要的是孝順,妻子把飯給父親吃,這沒錯。所以不準丈夫休妻。
可見,古代男人是不能隨便休妻的。那么如果妻子不喜歡丈夫了,可以提出離婚嗎?在古代,女人一般情況下必須從一而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只有一種情況下才可以離婚,那就是丈夫違犯了律法,被判刑了。
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就曾經(jīng)嫁給了一個渣男,這個渣男不但貪婪,而且有家暴的毛病,三天兩頭打李清照,李清照想離婚。渣男有貪污的行為,李清照唯一的辦法就是舉報渣男的犯罪行為,讓渣男坐牢,她才能申請離婚。
但是按照古代的規(guī)定,妻子作為丈夫的附屬,如果舉報丈夫的違法行為,即使是真的,妻子也要坐牢。
李清照是個有魄力的女人,直接把渣男舉報了,婚是離了,但她自己也被判了刑。幸運的是,李清照是個名女人,有很多文人墨客為她求情,她在牢里呆了沒幾天就放出來了。
如果是一般的女人,如果想離婚,就算丈夫真的有罪,她舉報了丈夫,也得在牢里呆幾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38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