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十八年(1838年)十一月十五日,道光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令其前往廣東查禁鴉片。接到任命后,林則徐稍做準備,十一月二十三日即起程。林則徐深知當時欽差出行實際就是一次腐敗之旅,為防止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使自己這次出行成為一次廉政之旅,以實際行動抵御當時的惡劣風氣,剛剛行至京郊良鄉(xiāng)時便發(fā)出《奉旨前往廣東查辦??谑录髋聘濉?。在傳牌稿中首先說明:“照得本部堂奉旨馳驛前往廣東查辦海口事件,并無隨帶官員供事書吏,惟頂馬一弁、跟丁六名,廚丁小夫共三名,俱系隨身行走,并無前站后站之人。如有借名影射,立即拿究?!敝砸@么寫,是為了防止有人借欽差出巡之名行騙。因為當時交通工具簡陋,從京城到廣東需走兩個月時間,出巡人對沿途的官員又不是都認識,如果有人打著欽差的旗號行騙,是有機可乘的。隨后,林則徐表明自己深知地方對京官迎來送往的苦衷,提出自己沿途食宿一律從簡,只用家常便飯的要求,并嚴禁隨行人員索禮受賄。這一傳牌稿可以說是林則徐出巡伊始發(fā)表的一篇廉政之旅宣言。
欽差大臣是代表皇帝完成特殊使命的要員,按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和煩規(guī)瑣矩,欽差出巡都是禮儀宣赫,排場僅次于皇帝出巡,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極盡尊貴顯榮之能事??闪謩t徐作為欽差,出巡不事虛榮,是名副其實的輕車簡從,一掃官場上的繁文縟節(jié)和虛于應酬的陳腐習氣,從我做起,廉潔自律。這既是林則徐的高風亮節(jié)使然和一貫作風,更是對當時官場上奢糜腐朽風氣的無情鞭撻,顯示了一種新的道德價值觀;同時也是以廉為先導,拉開了奉旨查禁鴉片這一正義之舉的序幕。
反腐倡廉,必須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求真務實,正所謂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林則徐深諳此理。傳牌稿中所言所講并沒有什么關乎國家盛衰興亡的大道理,無非是不準搞風光排場,不準奢侈浪費,不準索賄受禮之類的“煩事瑣情”,然而正是這些所謂的“煩事瑣情”最終決定了社會風氣的清濁,政治生活的明暗,廣大民心的向背,甚至一個政權的更迭。“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針鼻兒大的窟窿透進斗大的風”,雖然這已是老生常談了,但其中所蘊含的真理性認識,永遠也不會過時。林則徐對這一點是明了于胸的,所以在傳牌稿中所說的都是具體得不能再具體的問題,沒有一句空言虛語。一具體就生動,就感人,就能抓住問題的要害,就容易取得實際效果。這也正是160多年后的今天我們重讀這一傳牌稿時仍被其深深打動和感染的重要原因。
起因:英國在與中國的貿易中處于逆差地位,大量白銀流入中國。英國基本完成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國力強盛。英國急需打開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
經過:鑒于鴉片的毒害,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
結果:虎門銷煙引起英國不滿,英國因此對清朝挑起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清朝不敵,被迫簽訂《南京條約》等一系列協(xié)議。
評價:虎門銷煙成為打擊毒品的歷史事件。虎門銷煙開始的6月3日,民國時被定為不放假的禁煙節(jié),而銷煙結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是國際禁毒日。
擴展資料:
虎門銷煙從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鴉片在中國的泛濫,在民間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其次,這次禁煙運動大大增加了中國廣大民眾對鴉片危害性的認識,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國向中國販賣鴉片的本質,喚醒了中國人們的愛國意識。?
經過這次事件,禁煙英雄林則徐被中國人尊為民族英雄。其清廉、剛正不阿的品質也甚為后人傳頌。但是,從結果上看“虎門銷煙”的成果未得到延續(xù),沒有有效地解救中國于水火之中,給英國對中國的侵略戰(zhàn)爭提供了借口(之前是經濟、文化、政治方面的侵略)。
原因在于,禁煙運動直接損害了英國資產階級的利益,英國政府很快決定對中國發(fā)動蓄謀已久的侵略戰(zhàn)爭,“虎門銷煙”也成為了外國列強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的導火索。從這個角度看,“虎門銷煙”是中國半殖民地化加速進行的標志,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在1840 年代來臨之際乃至更早些時候,率先興起工業(yè)革命并滿世界尋找殖民地的英國人,在與大清國貿易時,因其除了工業(yè)化的產品如鐘表、呢絨等少數商品外,并無太多適用的商品出口到天朝,而大清國出產的絲綢、茶葉、瓷器和其它手工藝品,由于受到歐洲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卻可無限量外銷西洋,所以,英國在與大清國的貿易中,自 1820 年代起,一直發(fā)生著高達每年百萬乃至數百萬兩白銀的巨大貿易逆差而無法彌補,英國對大清朝的貿易早就事實上難以為繼。于是,歹毒的英國奸商遂挖空心思將在印度殖民地種植和提煉的鴉片,自乾隆、嘉慶時代起就開始返運給天朝的民眾來享用,并使之上癮而逐漸成為有購買力的煙民生活必需品一如現(xiàn)在的香煙。 平心而論,如果說英國人最初販運鴉片是為獲取和大清國繼續(xù)貿易所急需的白銀硬通貨而出于無奈有某種合理性,可是,當他們從鴉片毒品交易中嘗到暴利的甜頭,而不顧鴉片對人的危害變本加厲向天朝傾銷鴉片,使之成為眾多天朝國民日常的消費品之后,則無疑是以國家為后臺的赤裸裸的大規(guī)模販毒之舉。當這種由英國的鴉片販子勾結滿清基層的貪官污吏和奸商,大量走私鴉片的不正常貿易開始危及滿清統(tǒng)治為朝廷所高度重視的時候,清廷終于在三心二意禁了近百年鴉片之后突然意識到,若再放任這種毒品毒害國民,其最終結果必然是導致國家將來“不唯無可籌之餉,亦且無可用之兵” 。于是,到了1838 年,徹底查禁鴉片無疑成了滿清王朝一項真正的基本國策。 史載,在 1830 年代,廣東等最早開放對外通商的口岸,不但鴉片已經泛濫成災并向內地蔓延,而且英國人也通過罪惡的鴉片貿易獲取了驚人的暴利和巨額的貿易順差,從而導致天朝作為貨幣流通的白銀流失巨大而開始攪亂了大清國一大片地區(qū)的金融秩序,同時也使國民的體質被鴉片所毒害,中國人開始以東亞病夫形象走上近代歷史舞臺。到了 1830 年代的末期,滿清因為鴉片輸入導致白銀外流量竟高達每年 600 萬兩之巨,以致國內發(fā)生嚴重銀荒,造成銀貴錢賤,財政枯竭,國庫空虛。滿清王朝因為鴉片這種產自印度的毒品大量流入中國腹地而面臨一場真正的金融貨幣危機和國民體質危機。因之,查禁鴉片從廣東下手,勢在必然。于是,昏聵但卻簡樸的道光皇帝于 1838 年 12 月遴選了剛正清廉的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禁煙。中國的近代歷史,就這樣由道光帝和欽差林則徐共同翻開了糟糕透頂的第一頁。 在中國,凡讀完中學的人都知道,林欽差赴任后,不去深入調查鴉片在中國流行的原因和流入的渠道與路徑,也不細查販運鴉片的英商有何強大的國家背景,更不認真評估禁煙后所能產生的嚴重國際反響及其對自己國家可能產生的禍害,其上任伊始,就拍腦門做決定,實行了對境內外鴉片販子“入即正法,船貨歸官”的鐵腕政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強硬手段,從英國鴉片商人手中繳獲了 2 萬多箱鴉片現(xiàn)貨,于 1839 年 6 月 3 日,在虎門沙灘上掘池予以全數銷毀。林欽差以為,只要肅清了市面上的鴉片,也就一錘搞定了盤踞廣州及其近海的鴉片販子,并能一舉鏟除鴉片對天朝長達百年的禍害。 虎門銷煙之后,林欽差確實因此而獲得舉國贊譽,朝野認同,官聲如日中天。然而,好景不長,林公沒有高興幾個月,事過一年竟招致英國人用堅船利炮一舉轟塌了天朝的國門。越洋而來的英軍在天朝境內為林則徐一手制造的鴉片貿易糾紛,與清軍打了一場洋槍洋炮對大刀長矛的不對稱戰(zhàn)爭,最終迫使清廷五口通商門戶洞開,割地賠款喪權辱國。這,恐怕是昏聵蒙昧的林則徐在虎門銷煙時看著銷煙池中翻起泡泡時所無法想到的。 從此,滿清王朝便與英國為首的西洋諸列強糾纏在中國黑暗的歷史隧道中,演出了一幕又一幕既荒唐可笑又讓華夏民族子孫事后揪心扼腕的歷史悲劇和鬧劇。后來,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停戰(zhàn)后于 1860 年簽訂的《中英北京條約》中,清廷居然完全按英國人的要求,在條約中規(guī)定“販賣鴉片為合法貿易”。以致滿清對外貿易的進口商品中,鴉片的貨值一度竟高達進口貨物的60%。此距林欽差禁煙也不過 20 余年。 據歷史記載,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中,當英國人越洋而來的艦隊載著數千士兵,不用風帆浩浩蕩蕩結隊溯長江呼嘯而上,在兩岸愚昧的天朝官民目瞪口呆的觀望下,長驅直入進抵南京時,蒙昧而又昏聵的滿清王朝君臣們終于在領教了洋鬼子的厲害之后,遂于 1842 年 8月 29日與英國簽署了臭名昭著的《南京條約》,以賠錢割地并開放五口通商且在此之前就對林則徐革職貶謫新疆,而宣告了林欽差禁煙行動的徹底失敗和大清朝閉關鎖國歷史的終結。隨后,一些西方列強跟著英國人趁火打劫,坐享英國人和天朝開戰(zhàn)的戰(zhàn)爭紅利,使清廷的主權進一步喪失,則更是林欽差強力禁煙時做夢也不可能想到的。如,當時的美國總統(tǒng)泰勒在大清和英國的戰(zhàn)爭爆發(fā)后,隨即派全權大使乘軍艦到達廣州,此時,清政府已成驚弓之鳥,急忙跟他簽訂了《望廈條約》;法國軍艦則開到廣州海面示威,宣稱將北上攻擊舟山群島,道光皇帝也連忙跟他簽了《黃埔條約》;就連幾個當時天朝君臣們聞所未聞的西方國家如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時,普魯士(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荷蘭,丹麥,瑞典等彈丸小國,過去就是前來進貢也不夠資格的,現(xiàn)在也結隊而來叩開天朝的大門,他們不僅個個如愿以償與清廷簽訂了條約,而且均享有和《南京條約》中英國人一樣享有的特權,清廷對神州所擁有的完整主權遂遭到進一步的破壞。 事過160 多年后,我們再來看這場因鴉片貿易被清廷強制終止而起的戰(zhàn)禍,追根溯源,林則徐無疑是個最為關鍵的人物。 我相信,中國的文化人一定早就從中國的主流歷史學家的著作中和中國學校各年級的歷史教科書中看到,林則徐在滿清王朝與英國鴉片商人的敵對行動中,因為對英商交涉態(tài)度強硬,行動果敢決絕,禁煙除惡務盡,乃至后來面對英軍打上門來時的英勇抵抗,而使他作為極有民族氣節(jié)的英勇人物受到自此以降的歷代中國人所尊崇,成為無可爭議的民族英雄流芳千古;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為消弭這場鴉片戰(zhàn)禍幫林則徐擦屁股,而與英國侵略者交涉作出妥協(xié)讓步并在《南京條約》上簽字的人,則作為賣國賊而被永遠地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歷史老人對林則徐的眷顧也真是好得令人難以想象,第一次鴉片戰(zhàn)禍消弭之后,林則徐作為道光皇帝昏聵蒙昧決策的代罪羔羊,雖然丟官后被貶謫去了新疆,可是,當洪秀全的太平天國起義即將開始撼動清王朝的基座時,林大人再次獲得的道光帝的召喚和啟用,于1850年10月被授欽差大臣,卻在奔赴廣西鎮(zhèn)壓農民起義的前線就任時病死于途中。死得正是時候的林大人,終于“毫無瑕疵”地走進了中國近代歷史,成了近乎官場完人和道德楷模的歷史人物,其“茍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趨避之”的箴言,在其死后一百五十多年來為中國自視高潔的歷代政治家所踐行。 在談論林則徐的時候,我知道歷史是不可以假設的,但我卻每每喜歡執(zhí)拗地假設歷史。 我想,假如林則徐沒有病死在赴任途中而是上任后死于隨后興起的太平軍之手,他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的形象還會是這樣高大嗎? 我還想,如果說人的生死在冥冥之中有定數不可以假設,那他在欽差大臣任上禁煙時,除了采取強硬的銷煙舉措外難道就真的就沒有其他利國利民而又免取戰(zhàn)禍的選擇嗎?他如果在死去 150 年之后復活,讓他再次做出選擇,他還會那樣決絕地再度“禁煙”嗎? 其實,現(xiàn)在回過頭看林則徐在欽差大臣任上的所作所為,他其實絲毫沒有顧及自己的強力禁煙舉措給國家招惹的戰(zhàn)禍究竟有多大的危害,其禁煙所選用的是最簡單、最粗暴,也是最不要動腦子的專制政府一貫使用的愚蠢方法,其所用的主要手段則是對付本國當慣了亡國奴的民眾一用即見效的暴力手段。他在對付后面有英帝國撐腰的鴉片販子時所選擇的政策措施,更是毫無技術含量和外交智慧可言。當他把自己制定的“入即正法,船貨歸官”的禁煙措施付諸實施之后,其給國家招來戰(zhàn)禍的結局也就被歷史性地注定了。林欽差為了治愈鴉片給滿清王朝帶來的沉疴,冀望治社會百年痼疾而一年大功告成,其情真意切可嘉,其昏聵愚蠢則透頂。 假設當時林欽差不是把英商的鴉片強力繳獲并將其扔在虎門的池子里銷毀掉,而是稍微照顧到英國鴉片販子的利益,悉數予以平價贖買后再行銷毀以示天朝為禁絕鴉片不惜血本;或者根本就不用銷毀而作為百姓的極端奢侈的消費品由國家來壟斷限量經營,一如當今中國的煙草專賣局出售中華牌和熊貓牌香煙那樣給朝廷帶來暴利;接著再與英國人談判禁絕鴉片的時間表或給予逐年減少的配額進口直至取消進口,并輔之于建議英國人用其它更適用的商品來逐漸取代鴉片貿易,以實現(xiàn)英國對華貿易的收支平衡;如此循序漸進地把鴉片對天朝的危害降至國家可以承受的程度。與此同時,則奏請皇上徐圖國家制度改良而逐漸趕上英國的先進制度,使國家軍事實力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強大到足以和英國抗衡的程度。那么,這場令后來的中國人痛徹肝脾悔斷腸的鴉片戰(zhàn)爭還能打起來嗎?如果歷史是按這樣一個最簡單的假設來發(fā)展,中國的近代歷史還會是這個樣子嗎? 對這些個的問題,我相信任何一個稍微聰明的中國人和極端愚蠢的英國人都會給出自己的答案:不會!因為當時的歷史事實是,英國國會在表決對大清朝的戰(zhàn)爭撥款法案時,在有近600 人投票的國會中,并不是一邊倒的支持這場骯臟的戰(zhàn)爭,竟然是以 9 票的微弱多數而通過這個法案。如果林則徐在禁煙的過程中不是那樣一味蠻干不顧后果,完全無視當時的世界特別是強大的英帝國正在按西方世界的叢林規(guī)則運轉,英國國會的對華戰(zhàn)爭撥款法案原本是不可能被通過的。不管人們現(xiàn)在對林則徐如何尊崇,無情的歷史事實極為清楚地表明,是林則徐無視英國鴉片商人及其背后的英國國家利益的暴力銷煙行動,才招來了用現(xiàn)代化洋槍洋炮武裝到牙齒的英國軍隊,是林則徐的歷史局限性決定了他與先行進入人類文明新階段的英國人打交道時,以落后文明的方式來草率處理有國家背景的商業(yè)糾紛才引發(fā)了禍國殃民的鴉片戰(zhàn)爭,從而陷大清朝于萬劫不復的深淵。 無情的歷史事實還表明,林則徐的昏聵蒙昧不光是表現(xiàn)在查禁鴉片的行動中,其在后來對抗英國侵略軍的戰(zhàn)爭中,也不是象我們的歷史學家所描寫的那樣英明,其顢頇愚蠢一如那些清軍著名的敗將。史載,在林則徐的銷煙舉措招來英軍,鴉片戰(zhàn)爭開打之際,林欽差曾花巨款向美國商人買了一條 1080 噸的大輪船“劍橋號”,并裝上了 34 尊英制大炮在船上??墒牵謿J差卻不是命令清軍把這條大船開到海上與英軍對轟,而是橫泊于珠江口,作為阻礙英艦的障礙物兼作炮臺來用,結果,被英國水兵爬上船去,連船帶炮給搶走了。 也許有人會對我的這些愚蠢的假設報之以事后諸葛亮的嘲諷,但是,我勸哪些準備嘲諷我的人,只要看看美歐諸國當今在自己國內對毒品泛濫所進行的查禁努力事倍功半,就可以看出林欽差的禁煙舉措之荒唐和乖謬所言不虛。以當今美國如此強大的國力和科技、文化水平,迄今仍奈何不了區(qū)區(qū)白粉對國民的毒害,尚要在國內嘗試了種種先進禁毒手段之后,最終去緬甸的金三角和哥倫比亞叢林清除毒品生產的源頭,并事先安頓好種植罌粟的煙農再來談禁毒的問題。以此反觀林則徐代表腐朽沒落的滿清王朝來禁毒,其用專制政府一貫迷信的暴力手段來查禁鴉片,其必然的結局是,無論他虎門銷煙之后英國軍隊是否打上門來,這樣的禁煙舉措也難逃最終失敗的命運。這是因為,歷史告訴我們,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如果僅僅用暴力手段就可以消滅毒品對人類的危害,別說滿清王朝早在林欽差禁煙之前一百年就能夠消滅鴉片對天朝的危害,就是美國這個當今世界的霸主也早把參與毒品貿易的人趕盡殺絕了。所以,我們現(xiàn)在無論從那個角度看,林則徐在欽差任上放任使用國家暴力的禁煙之舉,其實是一個昏聵蒙昧的專制王朝的官員,不講科學、不會外交、不認清形勢、不顧國家安危的草率而又魯莽的愚蠢之舉,其行為除了表明清廷禁絕鴉片的堅決態(tài)度并附帶著給國家招來禍國殃民的戰(zhàn)亂之外,毫無可取之處。他在歷史上的所作所為,證明他僅僅是以一個虎門銷煙的簡單舉措就暴享民族英雄美名的蠢貨。而林則徐作為民族英雄被中國人長期極度拜膜的現(xiàn)象,其在文化上的意義是,我們這個民族一百多年來早已分不清什么是英雄壯舉,什么是蠢漢胡來。 在我看來,中華民族迄今一直把昏聵蒙昧的欽差大臣林則徐作為自己的民族英雄對待,除了證明這個民族的思想境界依然停留在中世紀,其國民的思考能力與當今世界現(xiàn)代文明嚴重脫節(jié)之外,沒有半點正面的價值。林則徐這個占據了中華民族英雄榜前排達百年之久的欽差大人,不僅是導致滿清王朝最終覆滅的第一個罪人,其實他更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有人非要說他是民族英雄,也是個逆歷史潮流乖謬背時,僅僅是他剛正清廉的人格值得后人敬仰而帶有濃厚悲劇色彩的愚蠢的民族英雄。未來的中國其實根本就不需要這種昏聵蒙昧的民族英雄!如果中華民族繼續(xù)產生這種昏聵愚昧的民族英雄,那么,這個民族將被再次證明是一個被壞制度徹底毒害而不可救贖的劣等民族,只配讓現(xiàn)代的文明世界所淘汰。 前些年,當我觀看中國著名導演謝晉以對林則徐無限崇敬和溢美的心情拍攝的新版電影《鴉片戰(zhàn)爭》時,居然莫名其妙地聯(lián)想到中國新世紀所再次面對的“禁煙”問題。只是讓我感到非常喪氣和可悲的是,這回可不是英國人或美國人在向我們販毒,而是我們自己人向自己的同胞光明正大地敞開販毒,竟然還是由各級“人民政府”在組織專賣。 說實話,每當我看到自己的同胞不分場合地吞云吐霧時,每當我得知各大醫(yī)院里因吸煙致病的親朋好友在奄奄一息等死時,每當我想到各級政府的財政官員們在點算著煙草稅收給他們帶來的數字是百萬、千萬還是億萬,卻忘記了自己的國民因吸煙致病而支出的醫(yī)療費用是數倍于這一收入時,我除了對這個不爭氣、沒長進的民族充滿悲憫的情懷之外,總在匪夷所思地想這個問題:當剛正清廉的林大人知道自己的后代在當今世界又成了“吸煙”的冠軍民族而再次面臨“禁煙”問題時,他會作何感想?我猜想,林則徐如果在九泉之下有知,要是不老淚縱橫,也一定會唉聲嘆氣吧? 如果林公再次降臨神州,他還會象當初那樣決絕地“禁煙”嗎?中國在這個新千年要到什么時候才會出產另一位“禁煙”的民族英雄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38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春秋人物介紹,大義滅親的楚國令尹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