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知府和知州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昨天,我劇荒,于是去翻看了一下有沒有什么好看的古裝劇,看了一部古裝愛情劇,看了第一集就忍不住想吐槽這部劇的編劇,暫且不說這部戲里面愛情元素有多狗血了,女一號就是徹徹底底的瑪麗蘇,傻白甜人設(shè),在古代估計都不知道要死幾百次了,在電視劇里面居然還能活這么久。
不得不承認這部戲的主角光環(huán)那叫一個強大啊!我們就不吐槽這部戲的主角光環(huán)的事情了,我們來聊聊劇中一個特別經(jīng)不起推敲的橋段吧!我居然看到了一個朝廷的知府居然向聽命于一個知州,這可就有點意思了,歷史可不是像他們這樣演的,那么,在古代知府和知州,誰的官大呢?
我們先來說說兩者吧!根據(jù)資料記載,知府也稱太守,是古代州府中的最高級別官員,但凡是州府的大小事都是由他來打理的,我查資料時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事情,就是知府的官位一般都是從四品,如果換算成我們熟悉的來說,就相當于現(xiàn)如今一個地級市的市長。
而知州就不同了,知州出現(xiàn)得比較晚,根據(jù)資料記載,是宋朝時期才開始設(shè)立的一個官職,當然,知州只是一個簡稱,全稱叫權(quán)知某軍州事,知州由此得來的,后來,直到明朝時期,知州成為正式的官職名稱,不過,知州是隸屬于朝廷的,但有別于知府,知州的有很大區(qū)別的。
知州有一定的層次,比如現(xiàn)如今同樣都是市,有的是直轄市,有的卻是地級市,因此,那會的知州如果是朝廷直接任命的,那么,這個知州的官位一般都是四品以上的官員,而如果是那些地級市的話,那就只是五品的官員了,所以,一般來說,知州的地位會比知府的官小。
不過,兩者的任命有點區(qū)別,知州往往都不是朝廷直接任命正式任職的,而是由當?shù)氐亩綋嶙嗾埑?,然后讓朝廷來決定誰來任職,而反觀知州,任命就很快了,直接由朝廷直接派遣任職,在宋朝時期,知州更像是朝廷為了更好控制敵方派遣的一個政府官員。
知州、知府、知縣,三者都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的重要官職,要分清三者之間的區(qū)別,需要先了解他們大概的一個發(fā)展情況。
知府
?知府?這一地方職官名的設(shè)立與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有關(guān)。
秦朝統(tǒng)一天下后,在地方實行了?郡縣制?。西漢時期沿襲前制,但在地方增設(shè)了?刺使?一職用以行使對地方的監(jiān)察權(quán)。至東漢時期,地方行政區(qū)域劃分發(fā)生了新的變化,刺使被改為?州牧?,郡、縣二級制演變成了州、郡、縣三級制。
唐朝時期,?知府?出現(xiàn),但在當時并不是正式的官職,只是由其他官職兼任而已,如?知府事?、?權(quán)知府事?。
到了宋朝,?知府事?成為了府的地方長官,但知府事還會兼領(lǐng)其它官職。
至明朝,《明史》中記載:?洪武六年,分天下府三等:糧二十萬石以上為上府,知府秩從三品;二十萬石以下為中府,知府正四品;十萬石以下為下府,知府,從四品。?知府?才成為了正式的官職。
知州
知州。知,即管理;州,即州的政務(wù)。全稱為?權(quán)知某軍州事?, 它是?州?的長官,在宋朝被正式確立為管制。
趙匡胤在建立宋朝以后,認清了唐末五代的禍源是潘鎮(zhèn)節(jié)度使權(quán)力過大,使得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減小,因此,他規(guī)定節(jié)度使不得干預(yù)所在州以外的事務(wù),讓各州的刺使直接接受中央的召令,并直接向中央?yún)R報。
再后來,他直接派遣文臣接替刺使管理所在州的政務(wù)。?知州?一職便由此確立。
知縣
知縣一詞起源于唐朝,唐稱?佐官?代理縣令為知縣事。
宋朝時期,朝廷派遣朝官擔任縣的長官,管理該縣的民政事務(wù),即?知縣事?,簡稱?知縣?。
至明清時期,知縣才成為一縣的正式長官。
知府、知州、知縣有何區(qū)別?相當于現(xiàn)在的什么?
知府是中國古代較為常見的一種地方官職名稱,在有些朝代被稱為?太守?,它掌管著一府的政令,其主要職責為:管理屬縣、傳達中央的政令、審決案件、治理百姓、征收賦稅、考核下級官吏等??梢哉f是職權(quán)十分廣泛。在清朝時期,知府的品級為從四品,其俸祿為105兩,其職位相當于現(xiàn)在一個地級市的市委書記兼市長。
知州作為各州的最高行政長官,在明清時期成為了固定的管制,當時的州分為兩級:直隸州和散州。直隸州隸屬?省?,其知州與知府的地位基本平行,而散州的知州地位則不如知府高,但大于知縣。知州在當時的品級為從五品,月俸祿為十石,相當于現(xiàn)在非地級市的市委書記。
知縣除了管理該縣的行政、處理一縣的大小事務(wù)以外,有的還可以管理軍事,知縣一般配有?縣丞?與?主簙?,它的品級為七品,職位則相當于現(xiàn)在的縣長兼縣委書記。
這樣看來,知府、知州、知縣的區(qū)別主要在于它的品級和權(quán)力,即:知府>知州>知縣。知府相當于如今的地級市市委書記兼市長,知州相當于非地級市的市委書記兼縣長,知縣則相當于現(xiàn)在的縣委書記兼縣長。
官階分為九品,每品里又有正、從之分,所謂“九品十八級”。不能列入九品十八級以內(nèi)的,叫做“末入流”。列表如下: 、正八品——(文)太醫(yī)院御醫(yī),各部院八品筆貼式,外府經(jīng)歷,外縣縣丞,州學正,縣教諭;(武)外委千總 16、從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縣訓導;(武)委署驍騎尉 17、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筆貼式,縣主簿;(武)外委把總 18、從九品——(文)翰林院待詔,刑都司獄,州吏目,巡檢;(武)額外外委 19、末入流——(文)京、外縣典吏,驛丞,河泊所所官;(武)無末入流 正一品——(文)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武)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 2、從一品——(文)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右都御史;(武)將軍,都統(tǒng),提督 3、正二品——(文)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總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統(tǒng),總兵 4、從二品——(文)各省巡撫,內(nèi)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將 5、正三品——(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參將 6、從三品——(文)光祿寺卿,太仆寺卿,各省鹽運使,(武)游擊 7、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員;(武)都司 8、從四品——(文)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jiān)祭酒,內(nèi)閣侍讀學士,各省知府;(武)城門領(lǐng) 9、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祿寺少卿,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六科給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隸省知州;(武)守備 10、從五品——(文)鴻臚寺少卿,各道監(jiān)察御史,翰林院侍讀侍講,各部院員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總 11、正六品——(文)國子監(jiān)司業(yè),內(nèi)閣侍讀,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縣知縣,各省通判;(武)門千總,營千總 12、從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直隸州州同,州同;(武)衛(wèi)千總 13、正七品——(文)翰林院修編,各部院七品筆貼式,順天府學教授、訓導,京縣縣丞,外縣知縣,各府學教授;(武)把總14、從七品——(文)翰林院檢討,中書科中書,內(nèi)閣中書,國子監(jiān)博士,直隸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判通——通判——知州——知府
?知府是五品,知州六品,知縣七品,通判從七品。
在古代,丞相、六部尚書王爺、總督等是一品
撫臺、道臺、巡撫是二品,布政司是三品
按察司是四品,知府是五品,知州六品,知縣七品,通判從七品,是副縣令級別
擴展資料:?
以宋代為例,知府,東平府知府陳文昭等 – 副省級市市長
宋代在重要的地區(qū)設(shè)府,府的地位高于一般的州,所以以州為地市一級,府應(yīng)該算副省級行政級別。
府的最高長官知府應(yīng)相當于副省級市的市長。知府低于北西南三京留守司和東京開封府尹,但高于知州,一般由相當于正五品官以上的京官擔任。
超過二品的京官被了,而叫做“判某某府”。下放到地方就不叫知府
知州,泰安州知州 – 地級市市長
按照州的職能,應(yīng)該等同于現(xiàn)在的地市一級的行政級別。看施大爺恐怕也未必弄得清知府與知州的區(qū)別。
通判黃文炳 – 副市長
通判為知州、知府的副手,所以對應(yīng)為副市長。舉報宋江的反詩給蔡九知府的黃文炳就是卸任的通判。通判一般由從六品京官中委派。
無論知府、知州還是通判,理論上都算是臨時性的差遣,不是常設(shè)官職。擔任知府、知州和通判的官員的具體行政級別,是由他們的寄祿官或散官階反映出來。
上面所說的正五品知府、從五品知州、和從六品通判只是個大致情形。作為臨時性差遣的知府、知州、通判等,并沒有確定的品秩。比方說,知州可以是低為七品,也可以高為三品。
舉個例子,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蘇東坡貶官后起復(fù)以正七品的朝奉郎知登州,而在哲宗元佑年(1089),蘇東坡則以正三品的龍圖閣學士知杭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39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