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6帝的年號,分別有什么寓意,其中哪些與別人重復(fù),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年號,一般是古代封建王朝,用來紀(jì)年的一種名號。年號最初由漢武帝所創(chuàng),歷史上第一個年號為“建元”?;实鄄灰欢ㄖ皇褂靡粋€年號,遇到特殊情況時,可能會更換,甚至隨著皇帝心情好壞,都可能會換年號。
歷史上使用年號最多的皇帝,就是女皇武則天。她在位21年,就換了17個年號,不得不承認(rèn),女人心海底針,難猜啊。由于一些皇帝在位期間更換過年號,所以后世在稱呼他們時,往往就用廟號加上朝代區(qū)分,就好比漢武帝、唐高宗等等。
到了明清時期,皇帝往往就一人一個年號,所以這時稱呼他們,大多就用年號代替了,就好比嘉靖皇帝、康熙皇帝等等。年號除了用來紀(jì)年外,一般還會有特殊寓意,不然皇帝也不會用。那么明朝16帝的年號,分別都有什么寓意呢?其中哪些又與別人重復(fù)的,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1、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他建立了明朝,擁有洪大的武功。為了彰顯其聲威,朱元璋稱帝后,便決定用年號“洪武”。這個年號是朱元璋首次使用,不過后來有兩個人又用過。
一個是明朝后期的李新,他勾結(jié)海盜反抗明朝,建了個政權(quán),定年號為“洪武”,然而很快就被明軍平定了。另一個是靖江王朱亨嘉,南明弘光帝被俘后,他自稱監(jiān)國,開始用洪武278年紀(jì)年,企圖廢除朱元璋之后所有皇帝的帝號。不過與此同時,隆武帝在福建稱帝。
2、朱元璋去世后,孫子朱允炆即位,改年號為“建文”,意為建立文治。只不過這個年號只用了四年,皇位就被燕王朱棣奪走了,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即位后,將建文年號廢除,不肯承認(rèn)侄兒的帝位。這個年號只有朱允炆用過。
3、朱棣奪走侄兒的皇位后,改年號為“永樂”,意思是希望國家永遠太平、百姓永享安樂。這個年號曾被兩個人用過,一個是前梁桓王張重華,一個是五代南漢時的農(nóng)民起義軍領(lǐng)袖張遇賢。
4、朱棣去世后,他的嫡長子朱高熾繼承皇位,改年號為“洪熙”,意為希望國家日益強大。只可惜這個年號用了不到一年,朱高熾就駕崩了。朱高熾是明朝評價較高的皇帝之一,開創(chuàng)了“仁宣之治”,他的去世令人遺憾。
5、接下來登基的皇帝,是朱高熾的嫡長子、朱棣的“好圣孫”朱瞻基,年號為“宣德”,寓意宣揚圣德,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同樣宣德也是首次被作為年號,不過宣德這個詞曾多次被使用,比如宣德軍、宣德門、宣德郎等等。
6、朱瞻基的兒子朱祁鎮(zhèn),九歲便繼承了皇位,年號為“正統(tǒng)”,代表明朝是中原正統(tǒng)王朝,朱氏皇族代代相傳。朱祁鎮(zhèn)是明朝16帝中,唯一用過兩個年號的皇帝,另一個是“天順”,寓意奉天順意。這兩個年號都沒有與別人重復(fù)過。
7、在朱祁鎮(zhèn)被瓦剌俘虜期間,群臣擁立他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登基,改年號為“景泰”。當(dāng)時瓦剌有意借朱祁鎮(zhèn)威脅明朝,而皇帝被俘虜,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因此這個年號的寓意是國泰民安。該年號僅他使用過。
8、朱見深是朱祁鎮(zhèn)的長子,曾經(jīng)被叔叔朱祁鈺廢了太子之位,朱祁鎮(zhèn)復(fù)辟后,將其復(fù)立為太子。朱見深登基后,改年號為“成化”,是成果理化之意,出自“天常之道,生物而不有,成化而不宰?!蓖瑯記]有別人使用過該年號。
9、朱見深寵愛比自己大17歲的萬貴妃,為了躲避萬貴妃的迫害,他的兒子朱祐樘從小被太監(jiān)張敏偷偷藏在冷宮撫養(yǎng)。朱祐樘即位后,改年號為“弘治”,明朝從成化朝起,就已經(jīng)有衰落的跡象,朱祐樘用這個年號,表明了他有弘大的治國理想。果然他就實現(xiàn)了“弘治中興”,弘治也成為唯一的年號。
10、朱祐樘是個專一的皇帝,他也只有朱厚照一個活下來的兒子。朱厚照即位后,年號為“正德”,寓意德堅意正?!罢抡撸哉涞?,居上位者正己以治民。”但朱厚照似乎本人與年號不符,是明朝爭議較大的一位皇帝。
“正德”這個年號用過的人比較多,比如西夏崇宗李乾順、唐朝岐王李業(yè)之子李珍、大理國段思廉,還有日本中御門天皇也用過此年號。
11、由于朱厚照沒有兒子,所以皇位由堂弟朱厚熜繼承。據(jù)說朱厚熜即位后,大臣為其擬了三個年號,分別為紹治、明良、嘉靖,最后朱厚熜選擇了“嘉靖”,意為嘉嘉靖靖。這個年號沒有別人用過。
12、之后的皇帝是朱載坖,年號為“隆慶”,一聽這個年號,就知道是吉祥喜慶的意思。這個年號越南陳睿宗陳曔也用過。
13、明朝下一個年號是“萬歷”,使用者為朱翊鈞。萬歷的意思是明朝與世長存,皇帝歷世長久、萬壽無疆。這個年號只有朱翊鈞用過,不過它是明朝存在最長的年號,用了四十八年時間。
14、朱常洛是明朝著名的“一月天子”,他在位的短暫時間里,明朝的年號為“泰昌”,寓意國泰安昌。只可惜他自己不太“安”,在位一月就因“紅丸案”死了。這個年號沒有別人用過,也成為明朝使用時間最短的年號。
15、朱由校即位后,年號為“天啟”,意思是奉天啟示。但這時候什么年號都不重要了,因為明朝面臨內(nèi)憂外患,已經(jīng)搖搖欲墜。史上用過這個年號的,有南詔第七代國王勸豐佑,以及南梁皇帝蕭莊。
16、朱由校的三個兒子皆早夭,所以皇位由弟弟朱由檢繼承,年號為“崇禎”。據(jù)說當(dāng)時內(nèi)閣擬定的年號有四個,最終朱由檢選定了“崇禎”,因為他覺得這里面有崇尚禎祥的意思。另外崇禎諧音“重振”,他內(nèi)心十分希望能夠重振大明河山。歷史上沒有人用過這一年號。
“崇禎”是明朝作為大一統(tǒng)王朝,所使用的最后一個年號。之后還有南明,用過弘光、隆武、永歷三個年號。從明朝歷代皇帝的年號可以看出,皇帝還是希望寓意好的年號,而其中有些也代表自己的心思。
年號大多都沒有被別人用過,這樣顯得獨一無二,極少數(shù)被別人用過,可要不非正統(tǒng)王朝,要不就是外國君主。因此我們在稱呼明朝皇帝時,更習(xí)慣用年號代稱,比如嘉靖皇帝、萬歷皇帝、崇禎皇帝等等。當(dāng)然也有像朱祁鎮(zhèn)這種擁有兩個年號的,那便只好用廟號稱呼他為明英宗。
朱元璋 太祖 高皇帝 洪武(1368年——1398年)
朱允炆 惠宗 讓皇帝 建文(1399年——1402年)
朱棣 成祖 文皇帝 永樂(1403年——1424年)
朱高熾 仁宗 昭皇帝 洪熙(1424年——1425年)
朱瞻基 宣宗 章皇帝 宣德(1426年——1435年) 景陵
朱祁鎮(zhèn) 英宗 ?;实?正統(tǒng)(1436年——1449年)、天順(1457年——1464年)
朱祁鈺 代宗 景皇帝 景泰(1450年——1457年)
朱見深 憲宗 純皇帝 成化(1465年——1487年)
朱佑樘 孝宗 敬皇帝 弘治(1488年——1505年)
朱厚照 武宗 毅皇帝 正德(1506年——1521年)
朱厚熜 世宗 肅皇帝 嘉靖(1522年——1566年)
朱載垕 穆宗 莊皇帝 隆慶(1567年——1572年)
朱翊鈞 神宗 顯皇帝 萬歷(1573年——1620年)
朱常洛 光宗 貞皇帝 泰昌(1620年)
朱由校 熹宗 悊皇帝 天啟(1621年——1627年)
朱由檢 思宗 烈皇帝 崇禎(1628年——1644年)
南明皇帝(4位)
朱由崧 安宗 簡皇帝 弘光(1644年——1645年)
朱聿鍵 紹宗 襄皇帝 隆武(1645年——1646年)
朱聿鐭 文宗 節(jié)皇帝 紹武(1646年) 紹武陵
朱由榔 昭宗 匡皇帝 永歷(1646年——1662年)
明朝共有16位皇帝,年份及年號如下:
一、明太祖 朱元璋,年號 洪武,在位31年(1368年——1398年) 。
二、明惠帝 朱允炆,年號 建文,在位4年(1399年——1402年)。
三、明成祖 朱棣,年號 永樂 (廟號初為明太宗),在位22年(1403年——1424年) 。
四、明仁宗 朱高熾,年號 洪熙,在位1年(1424年——1425年)。
五、明宣宗 朱瞻基,年號 宣德,在位10年(1426年——1435年)。
六、明英宗 朱祁鎮(zhèn),年號 正統(tǒng)/天順,在位14年,正統(tǒng)(1436年——1449年)、天順(1457年——1464年)。
七、明代宗 朱祁鈺,年號 景泰,在位7年(1450年——1457年) 。
八、明憲宗 朱見深,年號 成化,在位23年(1465年——1487年)。
九、明孝宗 朱佑樘,年號 弘治,在位18年(1488年——1505年)。
十、明武宗 朱厚照,年號 正德,在位16年(1506年——1521年) 。
十一、明世宗 朱厚熜,年號 嘉靖,在位16年(1522年——1566年)。
十二、明穆宗 朱載垕,年號 隆慶,在位6年(1567年——1572年)。
十三、明神宗 朱翊鈞,年號 萬歷,在位47年(1573年——1620年)。
十四、明光宗 朱常洛,年號 泰昌,在位1年(1620年)。
十五、明熹宗 朱由校,年號 天啟,在位7年(1621年——1627年) 。
十六、明思宗 朱由檢,年號 崇禎,在位17年(1628年——1644年) 。
?
擴展資料: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始于太祖朱元璋,終于思宗朱由檢,共16帝。
明朝皇帝譜
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年號“洪武”1368年稱帝,在位31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鳳陽人,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時年71歲。
惠帝朱允文(1377-1402)
年號“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惠帝,太祖孫,皇太子朱標(biāo)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時,大封王室,20多個兒子均封為親王,分駐各地,惠帝登基后,進行削藩,以統(tǒng)一軍事,惹惱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說被燒死,一說外逃。
成祖朱棣(1360-1424)
年號“永樂”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1420年推翻明惠帝自立,1421年遷都北京,并下令編纂了《永樂大典》。死于1424年,時年65歲。
仁宗朱高熾(1378-1425)
年號“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 仁宗,明成祖長子,仁宗政治比較清明,采取一些緩和社會矛盾的措施。在位1年,死于1425年,時年48歲。
宣宗朱瞻基(1398-1435)
年號“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長子,他和其父一樣,比較能傾聽臣下的意見與仁宗并稱“仁宣之治”,宣宗時君臣關(guān)系融洽,經(jīng)濟也穩(wěn)步發(fā)展。宣宗死于1435年,時年38歲。
英宗朱祁鎮(zhèn)(1427-1464)
年號“正統(tǒng)” “天順”(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
英宗,宣宗長子,即位時才9歲,被宦官王振專權(quán),1449年,瓦喇大舉南侵,王振愜英宗親征,英宗被俘,史稱“土木之變”,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死于1464年,時年38歲。
景帝朱祁鈺(1428-1457)
年號“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擁立為帝,即位后,用于謙為兵部尚書,粉碎了瓦喇對北京的進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將其軟禁,直到1475年,景帝病危時,英宗才又被擁為帝。景帝死于1457年,時年30歲。
憲宗朱見深(1447-1487)
年號“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
憲宗,英宗長子,憲宗好方術(shù),溺于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國政”。1487年,憲宗死,時年41歲。
孝宗朱佑樘(1470-1505)
年號“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
孝宗,憲宗三子。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開”,使英宗朝以來奸佞當(dāng)?shù)赖木置?,得以改觀。被譽為“中興之令主”。死于1505年,時年36歲。
武宗朱厚照(1491-1521)
年號“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武宗,孝宗長子。好逸樂,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淫過度,死于1521年,時年31歲。
世宗朱厚璁(1507-1566)
年號“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世宗,憲宗孫,父興獻王。世宗前期頗有一些作為,誅殺宦官,節(jié)用寬民,但后期荒淫無度,政治腐敗,多次爆發(fā)農(nóng)民起義世宗因服丹藥中毒死,時年60歲。
穆宗朱載垢(1537-1572)
年號“隆慶”1566年即位,在位7年
穆宗,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死于1572年,時年36歲。
神宗朱翊鈞(1563-1620)
年號“萬歷”1572年即位,在位48年
神宗,穆宗第三子。即位時才10歲,由皇太后陳氏及李貴妃主持政務(wù)。神宗親政后,深居宮中,荒淫享樂,政治腐敗,神宗時,北方努爾哈赤建立后金,窺視中原。神宗死于1620年,時年58歲。
光宗朱常洛(1582-1620)
年號“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光宗,神宗長子。是一個貪財好色的皇帝,由于淫欲過度,即位當(dāng)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過度而亡。時年39歲。
熹宗朱由校(1605-1627)
年號“天啟”1620年即位,在位8年
熹宗,光宗長子。在位時任用宦官魏忠賢,致使政治腐敗。努爾哈赤乘機攻占沈陽。熹宗死于1627年,時年23歲。
思宗朱由檢(1610-1644)
年號“崇禎”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思宗,光宗第五子。即位后,誅殺魏忠賢,頗為勤政,勉力振作,無奈積重難反,各地農(nóng)民起義不斷爆發(fā),北方皇太極又不斷騷擾入侵,又崇禎性多疑,剛愎自用。終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在景山自縊身亡。時年35歲。死前于蘭色袍服上大書“勿傷百姓一人”。
其實不用挨個解釋,古代的皇帝們,尤其是開國皇帝,不管他們的出身怎樣,在他們登基做了皇帝之后,都希望臣子為自己歌功頌德,歌頌自己的文治武功。還有就是他們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繁榮、太平。 所以皇帝們的年號都有這兩方面的含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40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