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今天小編來說說廖永忠的故事。
朱元璋剛稱帝的時候,由于時局不穩(wěn),所以他沒有馬上加封功臣。直到洪武三年,他才開始加封開國功臣,其中六人被封為國公,二十八人被封為侯爵,還有兩人為伯爵,且都被授免死鐵券。
然而有免死鐵券又如何,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在朱元璋加封功臣的五年后,被封為德慶侯的廖永忠,便被朱元璋賜死。
廖永忠是今安徽巢湖人,與廖永安是兄弟倆。元朝末年,各地起義軍紛紛揭竿起義,兄弟兩人也組織了一支隊伍,屯兵于巢湖。后來朱元璋起兵,兄弟倆便投奔了他,并且深得重用。
至正十七年,廖永安隨徐達出征,結果不幸被吳將呂珍所敗并俘虜。最終廖永安死于獄中,朱元璋親自為其寫文祭奠,配祭功臣廟。廖永安死后,弟弟廖永忠接替了他的職位,跟隨朱元璋參與了著名的鄱陽湖之戰(zhàn)。
在這場戰(zhàn)役中,廖永忠表現(xiàn)英勇,史書記載他:“以七舟載葦荻,乘風縱火,焚敵樓船數(shù)百?!碑敃r張定邊被常遇春射跑,廖永忠駕快船追趕,一邊追一邊射箭,導致張定邊身中多箭。
第二天,廖永忠又率軍攔截陳友諒,陳友諒死后又接著追趕其子陳理。最終陳理走投無路,只能選擇投降。這次戰(zhàn)役過后,朱元璋親自寫了“功超群將,智邁雄師”牌匾,送給廖永忠。
除此之外,廖永忠還立了一個大功,就是替朱元璋除去小明王韓林兒。至正十五年,韓林兒在亳州稱帝,號小明王,國號大宋,年號龍鳳。而朱元璋在名義上,是韓宋政權江南行省丞相。
龍鳳十二年,韓林兒離奇死亡。據(jù)《明史》記載:“又二年,林兒卒?;蛟惶婷斡乐矣謨簹w應天,至瓜步,覆舟沉于江云?!本褪钦f可能是廖永忠奉了朱元璋之命,去接韓林兒到應天,可是到瓜步時,廖永忠故意讓人鑿穿船底,韓林兒就這樣被淹死了。
不管這件事是不是朱元璋主使的,但廖永忠除去韓林兒,無疑都是幫了朱元璋的忙,可為何廖永忠后來又會被處死呢?
且不說韓林兒這件事,廖永忠算是立了大功,在此之前,廖永忠也是戰(zhàn)功赫赫??芍煸霸诩臃夤Τ紩r,卻沒有給廖永忠多大的封賞,只是封為德慶侯,食祿一千五百石,授予世襲憑證。
其實按照廖永忠的功績,完全可以被封為國公,朱元璋對此的解釋是:“永忠戰(zhàn)鄱陽時,忘軀拒敵,可謂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窺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p>
既然你是皇帝,那你說什么就是什么吧。然而朱元璋不封廖永忠為國公就算了,五年之后,他卻將其賜死。關于廖永忠之死,有兩種說法,但都是死在朱元璋之手。
第一種說法,說是朱元璋的兒子朱權,稱韓林兒是廖永忠害死的,請求賜死他?!睹魇贰飞弦舱f廖永忠是被賜死的,不過理由不是因為他害死韓林兒,而是僭用龍鳳等違法之物。
第二種說法,說是朱元璋的侍衛(wèi)俞本,狀告廖永忠僭用龍鳳等違法之物,這點與《明史》上的賜死原因相同,但這種說法的死法不同。據(jù)說朱元璋知道后大怒,就杖打了廖永忠四十大板,再將其放了回去,廖永忠回家?guī)滋旌蟊闳ナ馈?/p>
不管具體死法是哪一種,但可以肯定的是,廖永忠是被朱元璋處死的。而被處死的原因,應該不是他害死了韓林兒,主要是朱元璋的猜忌,還有就是廖永忠的確有僭越之舉。然而被朱元璋處死的功臣,又何止廖永忠一個。
廖永忠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什么樣的功績?
廖永忠是明朝的水師名將,在明軍立足江南,消滅陳漢,滅亡明夏,平定閩粵中立下大功,為明朝的統(tǒng)一貢獻巨大。廖永忠還封朱元璋之命殺了小明王韓林兒,為其登基稱帝掃清了障礙。既然廖永忠為明朝立下如此大功,那朱元璋為何還要殺掉他呢?
一,投靠朱元璋
廖永忠少時胸懷大志,很有謀略,與哥哥廖永安一起占據(jù)巢湖,對抗元軍。至正十五年(1355年),廖永忠隨廖永安投靠朱元璋。朱元璋見廖永忠年少,便問他說:“你也想圖謀富貴嗎?”廖永忠回答說:“能夠跟隨明主,掃滅盜匪,安定天下,名垂青史,這就是我的愿望。”朱元璋聽了很高興,讓他留在水師效力。
廖永忠隨廖永安渡過長江,連克采石、太平,擒獲元將陳野先,為朱元璋進軍江南立下大功。隨后廖永忠兄弟又大敗元將蠻子海牙、陳兆先,攻克集慶、鎮(zhèn)江、常州、池州等地,還消滅江陰的海盜,為朱元璋立足江南立下大功。
二,擊敗陳友諒
至正十六年(1356年),廖永安在與張士誠作戰(zhàn)的時候被吳軍所抓,朱元璋于是讓廖永忠繼續(xù)統(tǒng)帥其兄的部隊。廖永忠率軍攻打天完,擊敗趙普勝,奪取池州。陳友諒率軍攻打龍江,廖永忠率軍抵御,他身先士卒,沖入敵軍陣營,大敗敵軍。不久廖永忠隨朱元璋討伐陳友諒,為攻克安慶、江州立下大功。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zhàn)。漢將張定邊駕船直擊朱元璋,但為常遇春擊退。廖永忠于是率軍追擊張定邊,將其重傷,還消滅眾多漢軍。第二天,廖永忠與俞通海等人駕著七艘滿載蘆荻的船,對漢軍發(fā)動火攻,焚毀敵船數(shù)百艘。然后廖永忠駕著六艘戰(zhàn)船殺入漢軍陣中左突右殺,漢軍因此大敗,陳友諒也重傷身亡。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廖永忠隨朱元璋圍攻武昌,率水師將武昌團團包圍,切斷了城內(nèi)與外界的聯(lián)系。陳漢皇帝陳理見大勢已去,糧盡援絕,于是開城投降。朱元璋大喜,于是將一塊“功超群將,智邁雄師”的木牌賜給廖永忠。之后廖永忠隨徐達攻打張士誠,攻克淮東、德清等地,為消滅張吳政權立下大功。
三,南征閩粵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派湯和、廖永忠等人征討方國珍。廖永忠率水師大敗方國珍水軍,迫使方國珍投降。洪武元年(1368年),廖永忠率明軍南征福建,屢敗元軍,俘獲元將陳友定。朱元璋大喜,封廖永忠為征南將軍,命他南征兩廣。廖永忠從水路抵達廣東,成功勸降元朝江西行省左丞何真,使得粵東歸附明朝。
廖永忠率水師到達廣州,說服當?shù)卦娡督?,還擒獲海寇邵宗愚,在廣州斬首示眾。廣州人因此非常高興,歸附大明。隨后廖永忠派人招撫九真、日南、朱崖、儋耳等三十余城,當?shù)卦倮艏娂娊得?。之后廖永忠進軍廣西,攻克梧州、南寧、象州等地,使得兩廣都歸屬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廖永忠隨徐達出征北元獲勝,因功被封為德慶侯。
四,消滅明夏
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派傅友德、湯和分兩路伐夏。廖永忠隨湯和出征,先率水師沿長江而上,屢敗夏軍,進至瞿塘關。明夏重兵防守瞿塘關,憑借山險水急,使得明軍一時無法前進。廖永忠于是派數(shù)百人抬著小船翻山越嶺,繞到夏軍身后。
廖永忠又率一部穿著青蓑衣,在山間秘密行進。廖永忠率軍到達墨葉渡,突襲夏軍。明軍水師也對瞿塘關發(fā)動攻擊,吸引夏軍注意。
廖永忠與那支抬小船的明軍會師,從后突襲瞿塘關。夏軍遭到明軍前后夾擊,頓時大亂。廖永忠乘勝追擊,攻入夔府。第二天,湯和率大軍到達,與廖永忠會師。隨后二人兵分兩路進軍重慶,廖永忠率軍首先到達重慶,迫使明夏皇帝明升投降。
但廖永忠以主將湯和未到為由,并未立即接受明升的投降,而是等湯和到了才接受明升的投降。傅友德率領的大軍也進展順利,攻克成都。朱元璋于是稱贊廖永忠為消滅明夏的第二功臣。
五,兔死狗烹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命廖永忠到滁州迎接小明王韓林兒,還暗中命他過長江時將小明王沉江殺害。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時卻說:“廖永忠在鄱陽湖之戰(zhàn)時奮不顧身,英勇殺敵,可以稱得上是個奇男子。
但他卻辦事不力,害得小明王不慎落水而死,還指使要好的儒生窺探朕的心意,邀功請賞,所以我只封他為侯而不封公?!焙槲浒四?1375年),朱元璋以僭越為名,賜死廖永忠。
總的來說廖永忠是明朝水師名將,率領明軍水師渡長江,滅陳漢,平巴蜀,定閩粵,為大明的統(tǒng)一立下巨大功勞。但廖永忠居功自傲,還知道朱元璋暗殺小明王的秘密,朱元璋對此不滿與憂慮,于是賜死了廖永忠。
元末亂世,非常像東漢末年的亂世,群雄紛起。只不過,跟東漢末年不同的是,起義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而起義軍中最早被擁立為帝的就是韓林兒。
韓林兒祖上多代都是白蓮教教主,號稱“明王”。其父韓山童宣稱自己是彌勒佛降生,乃是宋徽宗八世孫,和劉福通等人密謀起兵??上?,事不機密,韓山童被叛徒出賣處死,韓林兒則逃至山中避禍。
劉福通等人逃過了追捕,召集部眾,宣布起義。其他諸如徐壽輝、郭子興等人也紛紛在不同的地方起義響應。劉福通找到了韓林兒,并在亳州擁立韓林兒為帝,號稱“小明王”,定國號“宋”。
劉福通和當年曹操挾持漢獻帝一樣,自封丞相,掌控了實際大權。劉福通率軍北伐戰(zhàn)敗,元軍則趁勢進擊亳州。劉福通自知不敵,帶著韓林兒逃往了安豐(安徽壽縣)。
之后,劉福通重新聚集人馬,盛世大振,三路大軍齊出北伐,曾一度奪取了開封,并遷都于此。不過,因為起義軍各自為戰(zhàn),且軍紀渙散,很快就被元軍反撲擊敗。劉福通被迫帶著韓林兒重新回到了安豐。
私鹽販子張士誠,是個搖擺不定的軟骨頭,突然投降了元朝。他派手下大將呂珍攻打安豐。劉福通此時兵寡式微,不得已派人向朱元璋求救。
朱元璋不聽劉伯溫的勸告,認為韓林兒畢竟是名義上的君主,不救會落下不義的名聲;再加上安豐失守,必然危機金陵,所以,執(zhí)意出兵救援。結果,在朱元璋到達前,劉福通已經(jīng)被殺。朱元璋率軍擊退了呂珍,將韓林兒安置到了滁州。
朱元璋之所以救援韓林兒,應該也跟劉福通一樣,有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想法。只要韓林兒在他這里,他就可以號令紅巾軍,唯他的馬首是瞻。
已經(jīng)成了光桿司令的韓林兒,也只能極力討好朱元璋,靠加官封爵來拉攏朱元璋。此時的韓林兒,還算有點作用,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朱元璋在紅巾軍中的地位。同時,朱元璋也暫時不想跟元朝作戰(zhàn),稱王稱帝還不要時機,正好拿韓林兒做擋箭牌。
但是,朱元璋在先殺陳友諒,再俘殺張士誠,一統(tǒng)江南之后,已經(jīng)天下無敵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北伐滅元,此時,他想登基稱帝,只是一句話的事情。不過,朱元璋并不想落下弒君惡名,所以,他在等待韓林兒主動禪位給他。
如果韓林兒比較明智,自然是應該主動禪位給朱元璋。這種情況下,朱元璋應該會讓韓林兒活下去。
可是,按照《明史》的記載,韓林兒是個“本起盜賊,無大志”、“徒擁其名”之人。他根本就看不清局勢,也不知道自己在什么時間,應該做什么。很可能,在韓林兒心里,還覺得朱元璋應該是一個值得信任之人,還抱有朱元璋統(tǒng)一天下之后,擁立他代替大元,成為天下之主。
但是,韓林兒和元朝一樣,都想錯了。朱元璋可是心懷大志之人,在韓林兒沒有主動禪位給他的情況下,他為了能夠順利登基稱帝,只能除之而后快了。畢竟,韓林兒不像漢獻帝那樣,有很多強勢擁護者的;而且,韓林兒也沒有娶朱氏女為妻,根本沒有絲毫的生命保障。
最終,朱元璋派廖永忠迎接韓林兒到應天(南京),途中舟沉,韓林兒溺死。次年,朱元璋稱帝,成為了大明開國皇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40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