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有兩個很有名的天才少年,一個是曹操最喜愛的兒子曹沖,曹沖天資聰慧,小小年紀(jì)就留下了曹沖稱象和智救庫吏的故事。另外一個是年長曹沖四歲的周不疑,荊州零陵人,少有異才,聰明敏達(dá)。兩人相識于許都,也許都有異于同齡人的聰慧,兩人惺惺相惜,關(guān)系相當(dāng)好。
周不疑是荊州別駕劉先的外甥,劉先是堅定的挺曹派,在曹操兵臨荊州之前就曾勸劉表歸降。赤壁之戰(zhàn)前他曾出使許都,在朝堂上駁斥曹操對劉表的責(zé)難,使曹操無言以對。(網(wǎng)上很多文章要么說周不疑是劉琮歸降后到了許都的,要么就是說赤壁之戰(zhàn)后到許都的,這是錯誤的:曹沖死于208年5月,曹操208年7月南下荊州,8月劉表病死,9月劉琮投降,隨后才是赤壁之戰(zhàn)。真實(shí)的情況應(yīng)該是劉先出使許都時帶上周不疑一起去的,因為劉先在荊州當(dāng)?shù)囟颊也坏嚼蠋焷斫套约和馍?,連名士劉巴都婉拒了,他帶周不疑去許都的目的之一很可能是求學(xué)和遍訪名師,然后周不疑就一直留在了許都)。
在所有的兒子里面,曹操最喜歡曹沖,把他當(dāng)做接班人來培養(yǎng)的。他提前為曹沖準(zhǔn)備了輔佐班底:一是把女兒許配給周不疑(被婉拒了),二是讓司馬懿出任曹沖的老師(雖然司馬懿百般推辭最后還是接受了,僅僅當(dāng)了幾天老師,曹沖就死了)。
如果歷史順利這樣發(fā)展下去,上有曹操的支持,下有周不疑和司馬懿等一班班底的輔佐,曹沖即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那就沒曹丕什么什么事了??墒巧咸旄腥碎_了個玩笑,就在曹操南下荊州之前,13歲的曹沖重病夭折了。曹沖的死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yùn),最得利的是曹丕,最失意的就是周不疑了,曹沖死后沒多久,曹操就打算殺了周不疑,為此曹丕還跑去求過情,結(jié)果曹操說了一句“此人非汝所能駕御也?!?,估計曹操自己也覺得以這種“莫須有”的罪名殺一個當(dāng)時毫無威脅的17歲少年實(shí)在是講不過去,所以曹操是派刺客把周不疑刺殺了。
怎么說曹操也是英明神武的一代梟雄,為何會如此忌憚一個年紀(jì)17歲的少年?細(xì)細(xì)想來,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零陵先賢傳》曾記載:“太祖攻柳城不下,圖畫形勢,為難計策,不疑進(jìn)十計,攻城即下也”,也就是說周不疑很有頂級謀士的潛能,軍事謀略方面很強(qiáng)。曹操很明白一個頂級謀士如果不是掌控在自己手上的危害性有多大,自己手下五大謀士的能力他太清楚了。而且,周不疑是荊州人,和荊州那邊總有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自己又剛剛在赤壁之戰(zhàn)中大敗,周不疑沒來許都前,和劉備一方的關(guān)系也不錯,萬一哪天沒看緊,周不疑投向了劉備陣營,深知周不疑能力的曹操太明白這種危害性了,所以動了殺心。
第二,曹沖已經(jīng)不在了,曹操兒子又眾多,奪嫡之爭是無法避免的了。周不疑年輕又潛力無限,一個17歲的少年就展露出過人的謀略和軍事才華,肯定是各方極力爭取和爭奪的對象,曹操此人對此又非常敏感(后面殺楊修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為了避免兒子們的互相爭斗,曹操干脆殺了曹沖。
第三,道理雖然如上面所說,但總覺得缺乏說服力,這可能并不是事實(shí)的真相。曹操對有能力的謀士型人才一直很看重,為何獨(dú)獨(dú)對這位17歲的少年動了殺心?赤壁之戰(zhàn)時他也才54歲,說怕曹丕不能駕馭周不疑也是有點(diǎn)搞笑,曹操自己還在,手下也是人才濟(jì)濟(jì),一個17歲的少年,一無兵權(quán),二無家世背景,怎能對他曹氏有危害?或許是有什么真正的原因后人不知道,真相湮沒在歷史中了。
曹操并沒有把所有謀士都?xì)⒘?。另外,曹操是聰明人,司馬懿也是聰明人。曹操不殺司馬懿,一方面要用司馬懿(司馬懿能打仗,能穩(wěn)定魏國內(nèi)政)。另一方面,司馬懿非常懂得分寸。哪時候,需要提出建議,哪時候,需要暫避鋒芒。所以說,懂得隱忍,進(jìn)退的司馬懿笑到了最后。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地方各大勢力為了謀取更大的利益紛紛割據(jù)自立,而曹操集團(tuán)也曾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小股勢力。
盡管最初的地盤不大,不過曹操憑借著自己突出的人格魅力,吸引無數(shù)猛將謀士前來為他效力,在這些人的幫助之下,曹魏集團(tuán)勢力一天天壯大,并且官渡之戰(zhàn)后達(dá)到了頂峰,如若不是曹操急于求成造成了赤壁之戰(zhàn)慘敗,或許曹魏一統(tǒng)天下并不要太長的時間。
縱觀曹操的一生,也算是傳奇無比,然而他卻犯下一個致命的錯誤——沒有在臨死前鏟除司馬懿這個野心家,致使經(jīng)營多年的曹魏版圖全都成了司馬家的嫁衣。
那么問題來了——曹操為什么不殺司馬懿呢?
筆者認(rèn)為,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司馬懿才能出眾
眾所周知,曹操對于才能出眾之人是真正的禮賢下士,為了得到這些人的幫助他甚至能放下曾經(jīng)的血海深仇。
比如,當(dāng)初關(guān)羽暫投曹魏時,曹操對他好的簡直像親兒子,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送馬送錢送美人,照顧得無微不至;
官渡之戰(zhàn),他的老同學(xué)許攸連夜前來投奔,曹操連鞋子都沒穿好就跑出去迎接他;
宛城之戰(zhàn),曹操的大兒子曹昂和貼身保鏢典韋通通被張繡害死,可后來他已經(jīng)不計前嫌將張繡納入麾下并逶以重任。
從以上的種種例子我們不難看出曹操對于賢才的渴望程度。
那像司馬懿這樣的大才曹操自然會百般照顧,哪怕曹操死前司馬懿的才能都能躋身曹魏集團(tuán)謀士行列前三,也就只有荀彧和賈詡能夠與之相媲美。曹操快要死的時候荀彧已經(jīng)先走一步,賈詡更是沒有幾天壽命(比曹操晚三年死),只能讓司馬懿來抗下大旗。
要知道,西蜀的諸葛亮一直對于曹魏虎視眈眈,不斷主動北伐想要擊垮他們,而能與之相抗衡的只剩下司馬仲達(dá),要是把他殺了,曹操不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所以,曹操在死前不但沒有殺了司馬懿,還將他任命為托孤重臣之一,這是對其能力的充分肯定。
二、曹操堅信曹丕能夠壓制住司馬懿
托孤大臣有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是繼承者是否有能力壓制住他們,而這一點(diǎn)曹操對于自己的兒子曹丕很有信心。
臨終前,曹操甚至故作了然姿態(tài),用憤怒的口氣質(zhì)問曹丕他是否殺了弟弟曹沖,情緒激動之際曹操甚至還拔劍刺向曹丕。
然而面對曹操的試探,曹丕始終矢口否認(rèn),而且故意作出傷心欲絕的姿態(tài)來換取曹操的信任,可見其心理素質(zhì)有多強(qiáng)。
正是因為這樣,曹操更加堅定了將位置傳給曹丕的念頭,因為他的狠辣連曹操自己都害怕,更不要說一個小小的司馬懿了。
事實(shí)證明,司馬懿在曹丕眼皮底下根本就翻不起什么波浪,只能成為他開拓疆土的一把利劍,所以他們完全沒必要?dú)⒘怂抉R懿。
三、司馬懿隱忍能力強(qiáng)
平心而論,司馬懿最為強(qiáng)大的能力不是他行軍打仗之際握籌布畫的水平,而是他那超強(qiáng)的生命力與隱忍能力。
生命力我們暫且不討論,因為他更多是取決于先天的基因。而隱忍能力則是司馬懿后天培養(yǎng)出來的,這才是他明哲保身的根本手段。
在為曹操效力的時候,司馬懿無比謹(jǐn)慎小心,察顏觀色的能力也是磨練到一個極高的水平,基本上他一眼就能看出曹操的情緒如何。朝堂之上,司馬懿從來不拉幫結(jié)派,每每有什么事情,他也絕不會第一個表態(tài),而是先觀察他人的選擇與曹操神態(tài)的變化再做決定。
也正是因為這樣,司馬懿幾乎是將事情做得滴水不漏,一點(diǎn)沒有給曹留下處理自己的把柄,所以不僅僅是曹操,甚至連曹叡都將司馬懿任命為托孤大臣之一,可見司馬懿的隱忍能力有多高超。
對于曹操來說,那種仗著自己有能力肆意妄為甚至以下犯上欺負(fù)到他頭上的人才是最為無法容忍的。楊修是這樣的人,所以曹操找了個借口將他殺了;禰衡是這樣的人,所以他也被曹操殺了。
但是反觀司馬懿,低調(diào)、“忠心耿耿”、有能力、淡泊名利,曹操根本找不到他的半點(diǎn)不足之處,因為某些毫無根據(jù)的猜疑就將這樣的人才殺死,這完全不符合曹操的人設(shè)。
綜上所述,因為司馬懿才能出眾并且隱忍能力,再加上曹操對于曹丕有信心,所以他才沒有在臨死前殺了司馬懿。不過曹操千算萬算卻沒有算到司馬懿的壽命竟然能活活熬死曹操三代人,最后還是被他奪取了政權(quán)。只能說,這就是命吧!
導(dǎo)語:司馬懿有?狼顧之相?,野心勃勃,為什么曹操沒有殺他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眾觀三國歷史曹操是絕對不信任司馬懿的,這點(diǎn)毋庸置疑,從曹操不重用司馬懿這點(diǎn)上就可以看出。曹操早以看出司馬懿不甘屈于人臣的野心,但曹操為何沒有殺了司馬懿呢?網(wǎng)絡(luò)配圖曹操想殺的人很多,司馬懿就是其中一個。他不愿意用、也不敢用司馬懿,他認(rèn)為這個人早晚有一天會奪了他的江山。久聞司馬懿的驚世之略,曹操派人招安入曹營想用他。司馬懿來到曹營不但沒有顯露自己有多少才能,反而處處表現(xiàn)的小心翼翼。
曹操想殺的人很多,司馬懿就是其中一個。他不愿意用、也不敢用司馬懿,他認(rèn)為這個人早晚有一天會奪了他的江山。久聞司馬懿的驚世之略,曹操派人招安入曹營想用他。司馬懿來到曹營不但沒有顯露自己有多少才能,反而處處表現(xiàn)的小心翼翼。曹操開端置疑這個人的能力,屢次試探都沒有試出來。多疑的曹操那能如此輕易信任司馬懿的偽裝,他還是動了殺心。
曹操在內(nèi)心深處還是覺得這個人不對,一向沒有重用他,就讓他當(dāng)自己兒子的教師。曹丕自從得到司馬懿的輔佐以后,不管什么事情都水到渠成,處處得意。曹丕對司馬懿感激涕零,好大喜功的曹丕從來沒有在曹操面前透露這些都是司馬懿的計策。司馬懿還是裝傻賣萌,一向恪守一個教師的本份,絲毫不敢露出自己的心跡。
曹操還是置疑,想殺了他。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曹操夢見三匹馬同一槽吃糧,更覺得司馬懿有狼顧之相,他覺得這個人不能信任,將來可能會取而代之。曹操想殺了他,便對曹丕說司馬懿不能信。但是誰想到曹丕極力維護(hù)司馬仲達(dá),曹操這才暫時沒有殺他。
周不疑是劉表別駕劉先的外甥,劉先這個人曹操也是非常的喜歡,當(dāng)過漢朝的尚書,后來又是魏國的尚書令。這個職位劉備稱漢中王時,曾任命法正為尚書令。由此可知,劉先受重用的程度。
那劉先的外甥周不疑哪里得罪了曹操?曹操要對他下此毒手。按照零陵先賢傳所言,周不疑字元直,三國里還有一個人字元直,就是徐庶了。因此,也有說周不疑字文直。曹操一開始也是很喜歡他的,欲與女妻之,不疑不敢當(dāng)。
到底是不欲當(dāng)還是不敢當(dāng),只有天知道了,這樣看來,不疑是因為不想做曹操的女婿,被曹操怨恨下了重手?
應(yīng)該不是,在劉巴傳里,有提到,劉先欲讓周不疑師從劉巴,劉巴卻沒有答應(yīng),是不愿當(dāng)還是不敢當(dāng)?劉巴意思是周不疑天下奇才,是鸞鳳,我是燕雀,燕雀怎么教鸞鳳?
回到劉表傳,曹操認(rèn)為周不疑的'能耐和曹沖不相上下。曹沖大家都知道了,曹操最寵愛的一個小兒子。綜合這兩方面看來,這個周不疑確實(shí)能力超強(qiáng)。
因此,曹沖病死后,曹操就下決心要?dú)⒅懿灰桑?dāng)時,曹丕還是個愣頭青,心中還有一絲正義感,竟然勸他老爹,文帝諫以為不可。
結(jié)果被他老爹一頓臭罵:此人非汝所能駕御也。翻譯成白話就是,這個人不是你控制的住的。這時候,我們有一個比喻。
曹操的心中有一座華山,這一年,華山論劍開始了,曹操自認(rèn)為自己是王重陽;那誰是東西南北,曹沖,周不疑是也;曹丕至多算裘千仞;曹植,曹彰就是什么歐陽克,丘處機(jī),陸乘風(fēng)之流的。有時候,后天努力自然重要,然而,天賦才華,卻是可欲不可求的。
愛迪生不是說過了,成功是靠99%的汗水和1%的靈感混和而成的,果然,我們99%的人都努力了,流汗了,結(jié)果,只有1%的精英成功了,天賦,你不得不承認(rèn)。
曹沖若是藥師,周不疑至少就是七公;曹沖若是歐陽,周不疑就化身一燈;不管怎樣,這四人的功夫是在伯仲間,考慮到歐陽鋒發(fā)瘋了,功夫才突飛猛進(jìn),但已經(jīng)成為一個廢人,我們還是將東邪西毒南帝北丐放在一條水平線上。
現(xiàn)在藥師仙逝,如果我王重陽再過世,靠一個裘千仞,能制得住洪七公,制不住啊!
這就是曹操的理論,這也成為了周不疑的悲劇!
曹操殺周不疑,看來,主要還是為曹家千秋萬代的前途著想啊!如果我們用結(jié)果來回看源初,曹操看人確實(shí)也有一套。
晉書宣帝紀(jì)載:帝內(nèi)忌而外寬,猜忌多權(quán)變。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后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
曹操于是對曹丕說,乖兒子,司馬這家伙不是一個好臣子,重用他必然會干涉你的家事。曹丕仍然是每相全佑,所以,這個曹丕,若把他比做裘千仞,真還是高估他了,照他這兩場表現(xiàn),已經(jīng)淪落到靈智上人,沙通天的檔次了。
然而,我們不禁又疑惑了,曹操在十年前,可以派刺客把一個十七歲的周不疑給刺殺了,那么十年后,為什么不能用同樣的手段,把有狼顧相的司馬給解決了,除掉一個隱藏的巨形炸彈,保曹家子孫,千秋萬代,永享福祚。
或言,司馬家族的勢力也是很大的,曹操不敢下手。應(yīng)該不可能,曹操一生結(jié)下多少仇人,傳言死前令做七十二疑冢,就怕以后被人掘墓,他會怕司馬家族,不可能!
宣帝紀(jì)里的解釋是:帝于是勤于吏職,夜以忘寢,至于芻牧之間,悉皆臨履,由是魏武意遂平。就是說司馬通宵達(dá)旦的工作,事情小到什么割草喂馬,都親力親為,這有點(diǎn)像諸葛亮了,當(dāng)然,諸葛亮是本性使然,而司馬呢?他是做樣子給曹操看的,在他這樣的賣力表演下,曹操竟然相信他是一個勤于職守的好臣子了。
如果連曹操都能蒙混過關(guān),司馬若活在當(dāng)下,影帝當(dāng)之無愧。不過,我個人認(rèn)為曹操的能耐,應(yīng)該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曹操之所以不對司馬懿下殺手,個人有兩點(diǎn)想法:
1、曹丕太差,上文說過,從裘千仞滑落到了靈智上人,沙通天這樣的水平,曹操快死的時候,南邊有生子當(dāng)如孫仲謀的孫權(quán)和江東小生陸伯言;西邊有一代人杰劉備和人中龍鳳臥龍諸葛亮。因此,曹丕身旁需要有一些能和這幾個人抗衡的人才,司馬可算其中一個。
2、曹操快死的時候,就開始算術(shù),一直算,一直算,算什么呢?算年齡啊!司馬,你今年40了,我兒子才30,我兒子要是活到60,你就要70,你能活到70嗎?縱然你能活到70,我孫子也40了,你還能比我孫子活的長?
很不幸,曹丕,曹睿,曹仁,曹洪,曹真,曹休,夏侯惇,夏侯尚,都去見曹操了,司馬還辛勤的當(dāng)著曹家的周公,就是不死。
司馬臨死前,拉著司馬師和司馬昭的手,諄諄教誨,你們兩兄弟,要好好的輔佐曹家的后人,他們當(dāng)年那么信任我,兩次托孤于我。
于是,兩兄弟問,?父親大人,那我們要怎么當(dāng)周公啊
?曹操怎么當(dāng),你們就怎么當(dāng)啊?傻孩子!?
于是乎,司馬師廢曹芳,司馬昭殺曹髦,看完了曹氏托孤鬧劇后,大家應(yīng)該能理解,為什么永安托孤,陳壽會敢寫出:及其舉國讬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交朋友,一定要交諸葛亮這樣的朋友,交司馬懿這樣的朋友,估計就毀了!
我們先來說說,為什么要?dú)钚蓿m然我們在語文課本上有過《楊修之死》這一課,是講楊修恃才曠物,多次耍小聰明,讓曹操下不臺來,尤其在漢中之戰(zhàn)的時候,解釋了雞肋一詞,讓曹操顏面掃地,尷尬無比,最后被以亂軍心的罪名而殺死。
但其實(shí)這些都是表面的,最根本的問題是三個,一是楊修的父親是楊彪,祖父是楊賜,楊賜的父親是楊秉,楊賜的祖父是楊震,從楊震到楊彪都是太尉。
也就是說他們弘農(nóng)楊氏是四世太尉,因為太尉是三公之首,也就比汝南袁家的四世三公還要厲害。而且楊彪娶了袁術(shù)的女兒,也就是說楊修是袁術(shù)的外甥。
二是,楊修的能力很強(qiáng),他雖然只是曹操的主簿,但是曹操的很多軍國要務(wù)都是由楊修來處理的,都辦得特別好,曹操對其也是贊譽(yù)有加,楊修在整個曹魏的地位很不一般,連曹丕這樣的世子都得巴結(jié)他。
三是,也是最為關(guān)鍵的一點(diǎn),那就是楊修是支持曹植的,而司馬懿是支持曹丕的,而曹操一直在曹丕與曹植之間猶豫不絕,曹植的優(yōu)勢在文采極好,而且一直有楊修的幫助,但是曹植平時也經(jīng)常喝酒誤事,再加上行為也不太穩(wěn)當(dāng)。
而曹丕的優(yōu)勢在于他是嫡長子,又沉著穩(wěn)重,擅于結(jié)好朝中大臣,所以獲得很多大臣,包括賈詡等人的支持,曹操最終在建安二十二年,立曹丕為世子。
而曹植本來還有一次機(jī)會的,就是在建安二十四年,關(guān)羽發(fā)動了襄樊之戰(zhàn),曹操本來是要命令曹植率軍前去救援的,但卻喝得大醉,曹操對曹植就徹底死了心。
既然曹操下定決心要讓曹丕繼位,也知道自己的時日不多,楊修的家世強(qiáng),能力也強(qiáng),那么楊修的存在,對于曹丕是一個威脅,那么曹操就下定決心將其殺掉,正如曹沖死后,曹操就將曹沖的好友,另外一個神童周不疑也殺掉了。曹操殺楊修,和劉備殺劉封,都是一個道理的。
那我們再來看看曹操為什么不殺司馬懿,曹操在怎么強(qiáng),他肯定也不會料到司馬家最后會篡了曹魏,雖然曹操夢過三馬同槽,也看到了司馬懿的狼顧之相。
但是就從司馬懿入仕以來,一直都是勤勤肯肯的,也十分的低調(diào)行事,而且還是曹丕的得力助手,那么曹操既然把天下交給了曹丕,自然不會因為一些疑心就將司馬懿給殺死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40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