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三兄弟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田氏三兄弟是故齊國的王族,都自立為齊王,但都以失敗告終。其中,田儋是反秦的主力,兵敗后死在章邯手上;田榮是反對項羽的主力,被項羽擊敗后死在平原人手上;田橫收復(fù)了田榮丟掉的國土,被韓信擊敗后依附彭越,最后在前往長安的路上選擇自殺??梢哉f,田氏三兄弟一直在不屈服地戰(zhàn)斗,都對秦末漢初的走勢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在秦末漢初是一個非常獨特的現(xiàn)象。
田儋自立為王,敗亡于章邯之手
陳勝建立張楚政權(quán)后自稱楚王陳勝吳廣起義開啟了中國皇朝更替模式的另一端,派周市經(jīng)略魏地,到了田儋的老家狄城,狄城令選擇閉門自守。田儋以拜見狄城令后殺死自家奴仆為計策,率人襲殺了狄城令,之后召集狄城豪強和少年,以故齊國后裔的身份自立為王。隨后,田儋發(fā)兵攻打周市,在周市軍隊撤走后奪取整個齊國故地。
然而,反秦農(nóng)民軍的形勢很快就急轉(zhuǎn)直下。先是,陳勝誅殺吳廣,導(dǎo)致內(nèi)部動亂;接著,章邯率秦軍大敗張楚軍隊,導(dǎo)致陳勝被手下人殺死,然后率軍攻打魏國,將魏王魏咎圍困在臨濟。田儋在接到魏王的求救之后,當(dāng)即率軍前往支援,但被章邯率軍夜間襲擊,齊軍和魏軍大敗,而田儋被殺、魏咎自殺。田儋也是死得其所,畢竟打不過名將章邯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用項羽的話講是“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田榮兩次統(tǒng)一齊地,死于無名小輩之手
田儋身死后,堂弟田榮便收集殘部逃往東阿,而章邯也是緊追不舍。項羽得知田榮危急的消息后,率軍在東阿大敗章邯軍,并率軍追擊章邯的敗軍。田榮在危機接觸后,馬上得知了一個壞消息,即齊國人在田儋死后又立了故齊王田建之弟田假為王,田角和田間分別為相國和將軍。田榮大怒便率軍驅(qū)逐了田假、田角和田間,并立田儋之子田市為王,以弟弟田橫為將,再一次收復(fù)了整個齊國。
這次內(nèi)亂導(dǎo)致齊國選擇了在秦軍和項梁軍大戰(zhàn)之際選擇壁上觀,直接影響了當(dāng)時和之后的天下形勢。項梁追擊秦軍后發(fā)現(xiàn)章邯軍力強盛,就向齊國和趙國發(fā)出通告,要求共同攻擊章邯軍,但是田榮提出了齊國出兵的條件,要求楚國殺死田假,趙國殺死田角和田間。楚國和趙國都拒絕了田榮的要求,在田榮以抗秦之事進行威脅后,再一次予以拒絕。田榮也很憤怒,拒絕出兵,而項梁很快兵敗被殺。項羽得知自己叔叔死因后,對田榮非常怨恨。很快,項羽在巨鹿之戰(zhàn)大敗秦軍,然后進入關(guān)中分封天下,將齊國分為齊國、膠東國和濟北國,而田榮因項梁之死及未出兵攻秦沒被封王,齊王田市被移封為膠東王。
在那個時代,裂土封王是每個牛人的追求。田榮對現(xiàn)實結(jié)果是難以接受的,所以非常怨恨項羽。但從項羽的角度來說,沒參與滅亡秦國當(dāng)然不可能被封王,項羽在此事上做得還算公正,最大的問題是忽視了田榮的實力。很快,田榮就拉上陳余一起反抗項羽,先是攻打新齊王田都,再殺死了私自到膠東國上任的田市,又攻滅膠東國,又一次收復(fù)了齊地。不過,田榮就被項羽擊敗,被平原人殺了。
田橫敗于韓信之手,洛陽路上選擇自殺
項羽項羽——成也勇、敗也勇大勝田榮之后,在齊地夷平城池、屠殺百姓,促使齊人不得不起兵自保,而田橫也聚攏了一支數(shù)萬人的隊伍。在項羽返回彭城攻打劉邦后,田橫趁機收復(fù)齊地,然后立田榮之子田廣為傀儡齊王,自己則成為專權(quán)的國相。
齊國之后在楚漢戰(zhàn)爭期間毫無存在感。田橫收復(fù)齊地三年后,酈食其前來游說齊國歸附漢國,田廣和田橫被說得心花怒放,一定要拉著酈食其酈食其—可嘆的辯士和儒生,死在了成功的路上胡吃海喝了一個多月,同時放松了軍事戒備,結(jié)果被韓信率軍襲擊。毫無準(zhǔn)備的齊軍又哪是韓信軍隊的對手,于是田廣和田橫分別逃亡,田橫在路上得知田廣死后,就自稱齊王,被逼無奈之下投奔了彭越。在彭越被劉邦封為梁王后,田橫恐懼之下只能率領(lǐng)五百余人逃到海上,不久被劉邦恩威并施下前往長安,因自感恥辱和愧疚選擇在路上自殺。
結(jié)束語
田氏三兄弟將齊國當(dāng)成自己的自留地了,從田儋稱王之日起共4次統(tǒng)一齊地,每次都是敗而不散、重新崛起,秦軍和楚軍都不能對齊地進行有效占領(lǐng),真可謂是屢敗屢戰(zhàn)、不屈不撓。光憑這一點,就足以印證司馬遷所說的“皆豪,宗強,能得人”,這也是劉邦統(tǒng)一天下后對田橫深感忌憚的原因,漢朝如果不處置田橫,就時時刻刻擔(dān)心齊地發(fā)生動亂,不能徹底地對齊地進行有效的統(tǒng)治。
田氏三兄弟相繼失敗的最大原因是,一直游離在主流勢力之外,既未能有效、堅定地加入一方,又未能使齊地成為影響天下走勢的第三方勢力,最終被韓信徹底擊垮。田儋還算好的,雖然出現(xiàn)過攻擊農(nóng)民軍的情況,但也知道到唇亡齒寒的道理,親自前往救援魏國,可惜不敵名將章邯而兵敗身死。田榮因堅持要殺田假三人,坐視項梁軍與秦軍交戰(zhàn)及拒不支援趙國,使自身被排除在諸侯共滅秦朝的決定性事件之外,導(dǎo)致齊地被項羽名正言順地拆分,因而田榮不得不率先起兵,獨自承受楚軍的強勢打擊,最后兵敗被平原人殺死。假設(shè)當(dāng)時田榮能忍一忍,命令弟弟田橫鎮(zhèn)守齊國并派親信之人嚴(yán)查交通,親率軍隊支援項梁和趙國,田假三人應(yīng)該也翻不起浪花來,齊國也不會錯過項羽的分封天下,至于后面歷史如何發(fā)展還未可知?!氨撸瑖笫?,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田橫則是犯了嚴(yán)重的低級軍事錯誤,最后不得不自殺以保存自身的羞恥感。田橫相信酈食其的游說也就罷了,根本不該下令齊軍放松警戒,有句話說“受降如受敵”,更何況韓信軍韓信統(tǒng)軍支撐起了大漢的整個戰(zhàn)局就在趙地虎視眈眈,隨時準(zhǔn)備進攻齊國。
歸根結(jié)底,田氏三兄弟還是沒有當(dāng)王者的命了。他們雖然都能得牢牢地守住齊國這片土地,但沒有足夠的智謀以分清楚當(dāng)時大勢及足夠的武力去自保、滅敵,以致于最終身死。擁有田氏王族之名、強橫之宗族、英豪及得人之能,田氏三兄弟又如何不能在那個亂世為自己奮力一爭,以求一片立足之地?!田氏三兄弟得人效死之能力,又如何不應(yīng)該成為管理者學(xué)習(xí)的榜樣?!因此,不以成敗論英雄,田氏三兄弟這種奮爭的精神及得到世人擁護的能力就足以讓人學(xué)習(xí)。
孟嘗君(?-前279年):媯姓,田氏,名文,中國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齊國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嬰是齊威王幺兒、齊宣王的異母弟弟,曾于齊威王時擔(dān)任軍隊要職,于齊宣王時擔(dān)任宰相,封于薛(今山東滕州東南官橋張汪一帶),權(quán)傾一時。田嬰死后,田文繼位于薛,是為孟嘗君。
孟嘗君以廣招賓客,食客三千聞名,同時也是權(quán)傾一時,孟嘗君死后,葬于薛國東北內(nèi)隅,與其父親的墓冢東西排列,為古薛“四門八堌堆”之中兩大堌堆。 秦昭襄王聽說田文賢能,把他請到秦國,想讓他就相位,但秦國宰相樗里疾擔(dān)心田文奪他的相位,指使他的門客公孫讒言于昭襄王:“田文是齊國人,他必定先齊后秦。再說,他的門客都是藏龍臥虎之輩,對秦國的事務(wù)了如指掌,他一旦背叛秦國,秦國就危在旦夕?!闭严逋跞栭死锛玻死锛布僮黧@詫地說說得對呀,田文是秦國的禍害,不如殺了他!”,昭襄王將信將疑,就把田文軟禁在館舍里。秦涇陽君與田文要好,把真相告訴了田文,并獻策說:“昭襄王寵愛燕姬,只有賄賂于她,讓她在秦王面前求情,就有救?!碧镂恼仪卣严逋鯇欐嗉笄椋瑢欐饕陌缀づ圩?,但這件袍子已送了給秦昭王,幸好田文有一位下等門客,深夜里潛入庫房,學(xué)狗叫騙過守庫門吏,把袍子偷了出來,獻給燕姬,燕姬向秦昭王求情,把田文放了。但不久,秦昭王后悔了,派兵去追,田文一行來到秦國邊境函谷關(guān),關(guān)口規(guī)定要雞鳴才放人,由于時辰未到不肯開關(guān)。幸好下等門客中有人學(xué)雞鳴逼真,帶動其他雞一起叫了起來,田文及時地過了邊關(guān)。到了趙國,趙國人取笑他矮小,田文大怒,其門客把取笑他的人全殺了?;氐烬R國,成為齊相。田文感嘆“明珠彈雀,不如泥丸;細(xì)流納海,累塵成岡”,正是兩位不知名的下等門客救了他,人才不可估量呀。于是,他把這兩位門客提為上等客。后來齊湣王滅了宋國,十分驕橫,要殺田文,于是田文逃到魏國為相,聯(lián)合燕國、趙國、魏國、楚國、秦國幾乎滅了齊國。
田文雞鳴狗盜的故事,史記指是齊湣王二十五年,資治通鑒指是公元前298年,齊湣王三年。
國家:大楚
爵位:霸王
謚號:西楚霸王 (稱王時亦自號西楚霸王)
身份:名將之后---義軍首領(lǐng)(前209-前207)---諸侯上將軍(前207-前206)---西楚霸王(前206-前202)
籍貫:江蘇宿遷
祖上:楚國名將項燕
父名:項超(項燕的大兒子)
叔父:項梁(和項超是兄弟關(guān)系,與項伯是堂兄弟關(guān)系)
寵妾:虞姬
座騎:烏騅馬
項羽-人物評價
《史記》作者司馬遷在書中批評項羽“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zé),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唐代才子杜牧有詩《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弟子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北彼瓮醢彩c杜牧的看法恰恰相反,他在《題烏江亭》說:“百戰(zhàn)疲勞壯士衰,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誰為君王卷土來。”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詩贊云:“生當(dāng)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中華人民共和國前國家主席毛澤東有詞云:“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xué)霸王?!?br>
中國史書上記載項羽目有重瞳。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只有三個人,虞舜、倉頡、項羽。虞舜是禪讓的圣人,孝順的圣人,而倉頡是著名文圣人,項羽則是武圣人。
《史記·項羽本紀(jì)》說項羽“少時,學(xué)書不成,去學(xué)劍,又不成。”其叔父項梁因此不滿他,羽說:“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xué),學(xué)萬人敵。”于是項梁教他兵法,但項羽學(xué)了一點后便不肯繼續(xù)學(xué)習(xí)下去。 后來項梁因為殺了人,連同項羽逃亡到吳中(今江蘇南部)躲避仇人。秦始皇巡游會稽時,項羽跟項梁一起旁觀皇帝出巡,羽說“彼可取而代也”,嚇得項梁急掩其口,從此項梁對羽另眼相看。
起兵反秦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陳勝 吳廣起兵反秦,到了九月,會稽太守打算反秦,找項梁商議,但項梁和項羽殺了會稽太守,自行舉兵反秦,不久便召集了精兵八千人。項梁自任為會稽守,項羽則任裨將。 后來項梁率領(lǐng)八千人渡過長江,得到一些反秦軍隊的歸附,兵力增至六七萬人,進駐下邳。 項梁采納范增的建議,在民間找到楚懷王的孫羋心,立他為楚王,仍號懷王,以爭取楚人民心。
巨鹿之戰(zhàn)
項梁后來在定陶之戰(zhàn)中被秦將章邯殺死,章邯其后率軍攻趙,大敗趙軍,趙王趙歇退至巨鹿(又名巨鹿)。 楚懷王自定陶之?dāng)『筮w至彭城,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率兵救趙,并封項羽為魯公。
宋義軍到達安陽后停止前進,在當(dāng)?shù)赝A袅怂氖?。項羽建議進兵,但宋義不接納,項羽便殺了宋義,楚軍諸將不敢反抗項羽,擁立羽為假上將軍。項羽派人稟報懷王,懷王便任命項羽為上將軍。項羽進兵巨鹿,在前207年的巨鹿之戰(zhàn)中大敗秦軍,其他反秦諸侯軍望風(fēng)歸附。項羽成為諸侯上將軍,為各路諸侯軍隊的統(tǒng)帥。
秦將章邯其后率所部向項羽投降,項羽擔(dān)心降兵可能生變,于是命楚軍在一夜間在新安城南殺掉秦降兵二十余萬人,但沒有殺章邯、秦長史司馬欣和都尉董翳。
進入關(guān)中
項羽繼續(xù)向關(guān)中進軍,但沛公劉邦已經(jīng)搶先一步占領(lǐng)秦都咸陽,劉邦的部下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向項羽說“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表椨鸫笈?。當(dāng)時項羽統(tǒng)率四十萬軍隊,而劉邦只得十萬人。范增游說項羽鏟除劉邦,項羽在鴻門宴請劉邦,但席間沒有殺他,劉邦平安離去,后世稱此宴為“鴻門宴”。 前206年,項羽進入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
自立為王
這時有人勸說項羽留駐關(guān)中,可成就霸業(yè),但項羽沒有留在關(guān)中的打算。雖然項羽名義上是楚懷王的臣下,這時的懷王已不能約制項羽。項羽尊楚懷王為義帝,另自行分封天下,把一些有功的部下和其他反秦軍將領(lǐng)封為王,劉邦被封為漢王,秦降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三人亦受封為王,各有其領(lǐng)土。項羽又改動以前六國的王的領(lǐng)土和封號。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統(tǒng)治梁楚九郡,定都彭城。 項羽不久把義帝徙至長沙郴縣,暗中命人在半途殺死他。 項羽改動六國封地的舉動,令一些人不服,齊、趙等國在分封不久便發(fā)生動亂。
楚漢戰(zhàn)爭及項羽之?dāng)⊥?br> 前206年,漢王劉邦出兵占領(lǐng)關(guān)中,項羽因在齊地用兵,沒有全力攻擊劉邦。前205年,漢軍會同五國諸侯軍隊共五十六萬人攻楚,占領(lǐng)彭城,項羽自齊率三萬精兵回救,大敗漢軍,漢軍損失數(shù)十萬人,劉邦僥幸逃脫。項羽率兵向西追擊,漢軍堅守滎陽,令楚軍無法再向西前進。 前204年,楚軍攻下滎陽,劉邦命紀(jì)信扮成自己去騙項羽,項羽大怒,縱火燒死紀(jì)信,此后楚漢兩軍在今河南省地區(qū)成拉鋸局面,然而韓信所率漢軍在黃河以北地區(qū)屢勝,形勢開始對項羽不利。 前203年,楚漢議和,平分天下,以鴻溝為界,西歸漢,東歸楚。項羽率軍東歸,劉邦不久背約,出兵攻楚,前202年在垓下以十面埋伏之計大敗項羽。項羽率八百余人突圍,漢軍緊追不舍,項羽退至烏江,一亭長把船給他渡江,但項羽說他帶領(lǐng)江東子弟八千,但沒有人生還,所以不肯渡過烏江,力戰(zhàn)漢軍,殺數(shù)百人后自刎而死,死前曰:“非戰(zhàn)之罪”。 項羽死后,尸體為呂馬童等五人所得,他們各自得到獎賞。 項羽死后,西楚其余地方皆向漢投降,漢王在谷城以魯公禮安葬項羽。
垓下歌--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有關(guān)項羽的詩、詞等給你個鏈接,有很多。
/question/22624421.html
也叫田陳篡齊。前545年,田完四世孫田桓子與鮑氏、欒氏、高氏合力消滅當(dāng)國的慶氏。之后田氏、鮑氏滅欒、高二氏。田桓子對齊國公族“凡公子、公孫之無祿者,私分之邑”,對國人“之貧均孤寡者,私與之粟”,取得公族與國人的支持。齊景公時,公室腐敗。田桓子之子田乞(即田僖子)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使“齊之民歸之如流水”,增加了戶口與實力。是謂“公棄其民,而歸于田氏”。前489年,齊景公死,齊國公族國、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國、高二氏,另立公子陽生,自立為相。從此田氏掌握齊國國政。
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田成子)殺齊簡公與諸多公族,另立齊平公,進一步把持政權(quán),又以“修公行賞”爭取民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孫田和廢齊康公。前386年,田和放逐齊康公于海上,自立為國君,同年為周安王冊命為齊侯。前379年,齊康公死,姜姓齊國絕祀。田氏仍以“齊”作為國號,史稱“田齊”。
田世襲敬仲完(謚敬仲,名完。)—孟夷—湣孟莊(謚湣孟,名莊)—文子須無(謚文子,名須無)—桓子無宇(謚桓子,名無宇)—武子開、釐子乞(謚武子,名開;謚釐子 ,名乞)—成子常(謚成子,名常)—襄子盤(謚號襄子,名盤)—莊子白(謚莊子,名白)—太公和(謚太公,名和)。
代齊過程綜述西周初年,周王朝封呂尚于齊地建立了齊國。春秋末,呂氏政權(quán)被田氏所取代,從此,齊國的主人由姜姓呂氏演化成媯姓田氏。史稱“田氏代齊”。田氏代呂氏,經(jīng)過了長期而復(fù)雜的反復(fù)斗爭。有和平演變,也有武裝斗爭,有時隱蔽,有時公開。
從齊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2年)陳完至齊到公元前386年田和列為諸侯,經(jīng)歷了286年,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陳完至齊當(dāng)了工正,到田桓子侍齊莊公而得寵,為第一階段。此間約計122年,在這段時間內(nèi),呂氏經(jīng)歷了齊桓公、無詭、孝公、昭公、懿公、惠公、頃公、靈公、莊公九代國君;而田氏經(jīng)歷了陳完、田孟夷、田閔孟莊、田文子須無、田桓子無宇五代。
陳完,是陳國陳厲公的兒子。陳完出生之后,他的父親陳厲公為他預(yù)卜未來,卜辭的意思是說這個孩子將來可能要代替陳而有國家,但又是不在陳國而是在其他國家,不應(yīng)驗在他本人身上,而應(yīng)驗在他的子孫身上。如果是在他國,必定是姜姓之國,四岳之后。事物不可能是兩個同時強大,陳國衰弱之后,他這一支將要昌盛起來!借這一卜辭預(yù)先制造了陳氏將要取代齊國呂氏的輿論。
陳厲公是陳國陳文公的小兒子,文公去世后厲公的哥哥陳鮑即位,就是陳桓公。陳鮑與陳他是異母兄弟。厲公的母親是蔡國女子。趁桓公生病的時候,蔡國人替他殺死了桓公陳鮑和太子陳免,立陳他為君,就是厲公。厲公即位后,娶蔡國之女為妻,這個蔡女和蔡國人通奸,常?;夭虈?,厲公也常去蔡國。桓公的小兒子陳林怨恨厲公殺死了他的父兄,就讓蔡國人誘騙厲公并把他殺了。陳林自立為君,這就是莊公。所以陳完不能立為國君,只是陳國大夫。陳莊公去世后,弟弟杵臼即位,就是陳宣公,宣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72年)殺死了太子御寇。御寇和陳完相友好,恐怕災(zāi)禍牽連到自己,所以,陳完逃奔齊國。時在齊桓公十四年即公元前 672年,獨立發(fā)展。齊桓公呂小白欲任他為卿,陳完推辭說:“我這個寄居在外的小臣有幸能夠獲得寬恕,免除罪過,放下負(fù)擔(dān),已經(jīng)是您給我的恩惠了,不敢再接受這么高的職位?!饼R桓公遂讓他擔(dān)任了管理百工的工正。大夫齊懿仲想把女兒嫁給陳完為妻,為此事,進行占卜,占卜的結(jié)果,說: “是謂鳳凰于蜚,和鳴鏘鏘。有媯之后,將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與京。”意思是說有媯氏之后代陳氏,將在姜姓那里成長。五代之后就要昌盛發(fā)達并取得正卿的地位。八代之后,地位之高沒人比得上。于是,齊懿仲把女兒嫁給了陳完為妻。
陳完去世之后,謚號敬仲,陳氏世襲其工正之職,陳完生穉孟夷,穉孟夷之子閔孟莊,閔孟莊之子陳文子須無。陳須無(田文子須無)侍奉齊莊公,深受莊公賞識和寵愛。田須無去世,他的兒子桓子無宇繼爵。田無宇初涉政壇,是在齊莊公四、五年(前 550—前449),齊莊公四年無宇力排眾議,斷然出兵伐衛(wèi)、晉,并取得了勝利。太史公說: “田桓子無宇有力,事莊公,甚得寵?!饼R莊公將自己的女兒孟姜嫁給了田桓子。桓子的父親田須無去世后,桓子與孟姜共鑄銅壺以表悼念。有“桓子孟姜壺”傳世至今。
第二階段是田氏勢力與呂氏勢力進行大較量的主要時期。田氏所采取的斗爭方式和策略是施行新政,爭取民心;武裝蓄力,掌握實力。從田桓子事齊莊公得寵起,經(jīng)過田釐子(田乞)、田成子(田常)三代,呂氏經(jīng)歷了齊莊公、景公、悼公、簡公。齊國公族呂氏依靠的力量主要是高氏、國氏兩家,國、高兩家與呂氏同出于姜姓,皆為齊太公之后,呂氏旁支。在齊國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高氏、國氏世代為齊國上卿,天子所任命,齊國形成呂氏、高氏、國氏三家共保姜姓社稷的局面。經(jīng)過反復(fù)斗爭,至田常為齊簡公相,田氏掌握了齊國實權(quán),歷時約95年。
陳氏采取的主要措施第一是施行新政爭取民心。田無宇去世,他的兒子武子開和僖子乞繼父位,田乞侍奉齊景公是大夫。姜氏第二十五代統(tǒng)治者齊景公是個奢侈之君,特別到了晚年更是好治宮室,聚狗馬,喜奢侈而厚賦重刑。公室倉廩中布、帛、稷、粟都放得腐爛,生了蟲子,人民卻生活無著,餓殍載道,勞役不止,抗?fàn)幍娜嗣癖绘?zhèn)壓,遭到砍腳的人不知多少,出現(xiàn)了“國之諸市,屨賤踴貴”的異?,F(xiàn)象。遇到災(zāi)情,也不去賑濟。景公的大夫田僖子乞,適應(yīng)新形勢的要求施行新政。將齊國的量制由四進制(即四升為豆,四豆為區(qū),四區(qū)為釜,十釜為鍾)改為五進制,向人民借貸糧時用新制,而還貸時用舊制。田氏施恩德于百姓,景公不加禁止。因此,田氏得到了齊國人民的擁護和愛戴。百姓心向田氏,歸向田氏,田氏家族日益強大。據(jù)《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齊景公九年,即公元前539年,景公派晏嬰出使晉國,晏嬰私下對叔向說: “齊國政權(quán)最終將歸田氏。田氏雖無大的功德,但能借公事施私恩,有恩德于民,人民擁戴?!钡骄肮?,即公元前516年,一天,晏嬰陪齊景公坐在路寢,景公看到那豪華的宮殿嘆氣說: “多么漂亮的宮室??!我死后誰會據(jù)有這里呢?”晏嬰說: “如君主所說的那樣,恐怕是田氏了,田氏雖然沒有大的德行,而對于民眾有施舍。豆區(qū)釜錘等量器的容積,他從公田征稅就用小的,而對民眾施舍就用大的。君主征稅多,田氏施舍多,民眾都?xì)w向他了。您的后代如果稍稍怠惰,田氏如果不滅亡,那么國家就要成為他們的國家了?!本肮犃?,問: “對呀,這事可怎么辦?”晏子答道: “只有禮可以制止這個。如果符合禮,家族的施舍不能趕上國家,民眾就不遷移,農(nóng)夫就不挪動,工商之人就不改行,士就不失職,官吏就不怠慢,大夫不占取公家的利益。”景公說: “對呀,但我不能做到了。我從今以后知道禮可以用來治理國家了?!标套釉谶@里面對面地對齊景公講了田氏為什么要代呂氏的原因,并提出了阻止田氏代齊的策略,那就是以禮治國,使士農(nóng)工商四民各守其職,各守其業(yè),大夫不得以公肥私,擅自作威作福,也不得施惠于采邑之外,行陰德,收買人心。景公很贊許晏子的主張,但他已無能為力,為時已晚了。雖也采取了一些限制田氏家族發(fā)展的措施,但不甚得力,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公元前545年,田氏聯(lián)合鮑氏,欒氏,高氏共同擊敗了執(zhí)掌國政的慶氏,齊國自此改由欒氏,高氏執(zhí)政,公元前532年,田氏又利用欒氏,高氏之間的矛盾,聯(lián)合鮑氏分別擊敗了欒氏,高氏,并把流亡在外的公子公孫召回國內(nèi),歸還其原有的封地財產(chǎn),以取得公族的支持齊景公于公元前490年去世,在位58年。后由晏孺子荼、悼公陽生、簡公壬相繼為齊君,共計不到10年時間。齊簡公時,田常與監(jiān)止一起任左右相。田常心中忌妒監(jiān)止,因為監(jiān)止受簡公寵信,他不得專權(quán)。于是田常就重新使用他父親僖子的措施,用大斗把糧食借出,用小斗收回。齊國人唱歌頌揚他說: “老太太采芑菜呀,送給田成子!”齊國大夫上朝,御鞅向簡公進諫說: “田常、監(jiān)止不可兩立,請君主來選擇吧。”簡公不聽。
數(shù)十年間,齊國民心背離呂氏,如流水般地歸往田氏門下,田氏取得了人民的擁護。
陳氏采取的第二項措施是武裝奪權(quán)逐滅強宗。齊景公病,讓國惠子國夏、高昭子高張二相輔佐他的寵姬芮子生的兒子荼為太子。景公去世,荼即位,史稱晏孺子。可是田乞不高興,想立景公的另一個兒子陽生。陽生與田氏關(guān)系很好。晏孺子即位后,陽生逃到了魯國。田乞假裝擁護高、國二相,熱心侍奉,暗地里卻在大夫中間挑撥高、國的關(guān)系,掀起了一場武裝爭權(quán)的斗爭。他對高、國二相說: “起初各位大夫都不想立孺子,孺子即位后,您倆任相國,大夫們?nèi)巳俗晕?,圖謀作亂?!碧锲蛴制垓_大夫們說: “高張很可怕呀,趁他還沒動手我們先干吧!”大夫們都依從他。田乞、鮑牧和大夫們領(lǐng)兵進入宮廷。高昭子聽說有變,與國惠子去救國君,國君的軍隊失敗了。田乞的部下去追國惠子,惠子逃往莒,晏嬰的兒子晏圉逃奔魯。
田乞派人到魯國,迎回陽生。陽生回到齊國,藏在田乞家中。田乞邀請大夫們說: “田常的母親祭祀后留下的酒食,請各位賞光來聚會飲酒?!贝蠓騻兌紒硖锸霞绎嬀啤L锲虬殃柹b在口袋里,放在中央的座位上。飲酒中,田乞打開口袋,放出陽生,他說: “這才是齊國的國君呀!”大夫們都俯身拜見。遂即訂盟擁立陽生,田乞編謊話說: “我是與鮑牧合謀一起擁立陽生的;”鮑牧怒沖沖地說: “大夫們忘記景公的遺命了嗎?”大夫們想反悔,陽生就叩頭說: “看我可以就立我,不可以就算了。”鮑牧恐怕災(zāi)禍落到自己身上,就重新說: “都是景公的兒子,怎么不可以呢!”終于在田氏家中立陽生為國君。這就是悼公。于是派人把晏孺子趕到駘,殺死孺子荼。悼公即位后,田乞任相國,獨攬齊國大權(quán)。
田乞去世,他的兒子田恒為相,就是田成子。
鮑牧和悼公不和,殺死了悼公。齊國人共同擁立悼公的兒子壬為君,這就是齊簡公。[2]。成子田恒與監(jiān)止一起為左右相,輔佐簡公。因為監(jiān)止受簡公寵信,田恒心中嫉妒監(jiān)止。子我是監(jiān)止的同族,平時與田氏不和。田氏的遠(yuǎn)房同族田豹侍奉子我而受寵。子我說:“我想把田氏的直系子孫都?xì)⒐?,讓你來接續(xù)田氏宗族?!碧锉f: “我只是田氏的遠(yuǎn)房啊?!弊游也宦牎2痪锰锉獙μ锸险f:“子我將要誅滅田氏,如果田氏不先下手,災(zāi)禍就要到來了。”因子我住在簡公宮里,田恒兄弟4人即乘車人宮,逐殺子我。子我閉門相拒,時簡公正與寵妃在檀臺飲酒作樂。聽說田恒帶兵入宮,欲逐田恒,太史子余說: “田恒不敢作亂,他是要為國除害?!焙喒艣]有行動。田恒出宮后,聽說簡公曾發(fā)怒,恐怕自己要被殺,想出外逃亡。田子行說: “遲疑不決,是事業(yè)的大敵?!碧锖阌谑枪糇游摇W游衣暑I(lǐng)他的部下進攻田氏,不能取勝,只好外出逃亡。田恒的部下追趕并殺死了子我和監(jiān)止。
簡公出逃,田恒的部下追到徐州把簡公捉住殺了。簡公即位4年被殺。于是田常讓簡公的弟弟驁即位,這就是平公,田恒任相國。
經(jīng)過這兩次的武裝斗爭,田氏取得勝利。田恒擁立了自己所需要的呂氏君主,操縱了齊國實權(quán),并伺機削弱高氏、國氏、盧氏等姜姓世卿大族的實權(quán),孤立呂氏公族,完全專齊國政。
陳氏采取的第三項措施是通好鄰邦,外結(jié)諸侯。齊景公五十五年,即公元前500年,晏嬰去世后,晉國的范氏、中行氏起來反晉定公,到齊國請求援助借糧。按常規(guī)而言,齊景公是不應(yīng)當(dāng)去支持范氏、中行氏反對定公的,田常卻勸景公說: “范氏、中行氏對齊有恩德,不可以不救他們?!庇谑蔷肮商锸先I救他們,并答應(yīng)借糧。田常支持了晉國的反君者,在新興地主階級勢力中樹立了自己的威信。田常為齊平公相后,怕諸侯討誅自己,為了安定鄰邦,取信于諸侯,爭取諸侯的信任,盡歸魯國、衛(wèi)國的侵地,西與晉國的韓、魏、趙氏訂立了盟約,南方和吳、越互通使節(jié)。
陳氏采取的第四項措施是擴大封地,安排田氏宗族。田恒為相時,修治武功,論功行賞,親近百姓,使齊國內(nèi)部進一步得到了安定。同時,田恒割自齊安平以東到瑯琊作為自己的封邑。這個封邑比齊平公的食邑還要大。
田常為相時,還選擇了齊國7尺以上的女子入后宮,后宮嬪妃數(shù)以百計,而他的賓客及舍人入后宮不禁。等到田常去世時,有子七十多人。他的兒子田襄子盤做齊宣公相時,讓他的兄弟和本族人都做了齊國大小城邑的大夫。晉國韓、趙、魏三家殺死知伯,瓜分了他的領(lǐng)地。襄子也讓他的兄弟與三晉互通使節(jié),此時,田氏幾乎已經(jīng)擁有齊國。
第三階段第三階段是從襄子盤為齊宣公相至田和列為諸侯,計從公元前455年至公元前386年,約69年。這段時間,田氏經(jīng)歷了襄子盤和莊子白二代,呂氏經(jīng)歷了齊宣公和齊康公二代。此間,田氏主要是外爭盟國,求立為侯。同時也展開了一系列的軍事行動。
田襄子去世,子莊子繼父位,輔佐齊宣公,宣公四十三年(公元前413年)齊國進攻晉國,攻毀黃城,圍困陽狐。宣公四十四年,進攻魯城、葛邑和安陵。宣公四十五年,取魯一城。田莊子去世,田悼子繼任齊相。宣公四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齊奪取魯國的郕城。宣公四十九年,宣公與鄭國人在西城相會。齊國攻伐衛(wèi)國攻占了貫丘。齊宣公五十一年(前公元405年),齊宣公去世,子呂貸立,是為康公。田悼子去世,田和立。貸即位14年,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田和就把他遷到海濱,只給一座城做食邑,權(quán)作對其祖先的祭祀費用。齊康公十八年(公元前387年),田和與魏武侯在濁澤相會,求他代告周天子,請列為諸侯。魏文侯派使臣報告周天子,請求立田和為諸侯,周天子準(zhǔn)許。齊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年),田和正式成為齊侯,列名于周朝王室。到此齊國的呂氏政權(quán)完全由田氏所取代。
大事記年公元前671年,陳國公族內(nèi)亂,陳公子完為避禍奔逃至齊國,至齊國后為齊國田氏之祖,(“陳”“田”本為一字)?!」?45年,田完四世孫田無宇與鮑氏、欒氏、高氏合力消滅當(dāng)國的慶氏,取得公族與國人的支持。
公元前489年,田恒自立為相田氏掌握齊國國政。
公元前481年,田恒殺齊簡公與諸多公族,另立齊平公,進一步把持政權(quán),又以“修公行賞”爭取民 心。
公元前391年,田和廢齊康公。
公元前386年,田和自立為國君,同年為周安王冊命為齊侯。
公元前379年,齊康公死,田氏仍以“齊”作為國號,史稱“田齊”。
史上又稱:“田代姜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41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清朝最有能力的皇帝是誰是康熙還是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