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也稱韓非子(約公元前280一前233)戰(zhàn)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新鄭],韓王室諸公子之一,《史記》記載,韓非精于“刑名法術之學”,與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韓非因為口吃而不擅言語,但文章出眾,連李斯也自嘆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韓非子》一書中。韓非是戰(zhàn)國末期帶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哲學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目睹戰(zhàn)國后期的韓國積貧積弱,多次上書韓王,希望改變當時治國不務法制養(yǎng)非所用用非所養(yǎng)的情況,但其主張始終得不到采納。韓非認為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北阃硕鴷?,寫出了《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著作,洋洋十萬余言。
韓非的書流傳到秦國,為秦王嬴政所賞識,秦王以派兵攻打韓國相威脅,迫使韓王讓韓非到秦國為其效力。韓非在秦國倍受重用,引起了秦朝李斯的妒忌,李斯在秦王面前誣陷韓非,終因他是韓國宗室,未得信任,將其投入監(jiān)獄,最后逼其自殺。
韓非雖死,但他的思想卻在秦始皇李斯手上得到了實施。韓非著作吸收了儒、墨、道諸家的一些觀點,以法治思想為中心。他總結了前期法家的經驗,形成了以法為中心的法、術、勢相結合的政治思想體系,被稱為法家之集大成者。
韓非著重總結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融為一本。他推崇商鞅和申不害,同時指出,申商學說的最大缺點是沒有把法與術結合起來,其次,申、商學說的第二大缺點在于“未盡”,“申子未盡于術,商君未盡于法”。(《韓非子定法》)韓非按照自己的觀點,論述了術法的內容以及二者的關系,他認為,國家圖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權術,同時臣下必須遵法。同申不害相比,韓非的“術”主要在“術以知奸”方面有了發(fā)展。他認為,國君對臣下,不能太信任,還要“審合刑名”。在法的方面,韓非特別強調了“以刑止刑”思想,強調“嚴刑”“重罰”。
尤可稱道的是,韓非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法不阿貴”的思想,主張“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這是對中國法制思想的重大貢獻,對于清除貴族特權維護法律尊嚴,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韓非認為,光有法和術還不行,必須有“勢”做保證?!皠荨保礄鄤?,政權。他贊賞慎到所說的“堯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為天子能亂天下”(《難者》),提出了“抱法處勢則治,背法去勢則亂”(《難勢》)的論點。
韓非的全部理論導源于荀子“性惡論”思想和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權專制主義國家的政治目的。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是利害關系,人的心理無不“畏誅而利慶賞”(《二柄》),人君的職責就在于利用“刑”“德”二手,便民眾畏威而歸利。
韓非的法治思想適應了中國一定歷史發(fā)展階段的需要,在中國封建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過程中起了一定的理論指導作用。
改革圖治,變法圖強,是韓非思想中的一大重要內容。他繼承了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思想傳統(tǒng),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伞钡挠^點,主張“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五蠹》)
韓非用進化的歷史觀點分析了人類歷史。他把人類歷史分為上古中古近古,當今幾個階段,進而說明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那種想用老一套辦法去治理當世之民的人都是“守株”之徒。
韓非的進化歷史觀在當時是進步的。他看到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并用這種發(fā)展的觀點去分析人類社會的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
韓非把社會現(xiàn)象同經濟條件聯(lián)系起來,這在當時是極其難得的。韓非對經濟與社會治亂的關系有了初步認識,注意到人口增長與財富多寡的關系,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人民眾而貨財寡”會帶來社會問題的思想家。
韓非反對天命思想,主張?zhí)斓雷匀?。他認為“道”是萬物發(fā)生發(fā)展的根源,“道”先天地而存在。有了“道”才有了萬物,“天得之以高,地得之以藏,維斗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恒其光?!薄坝顑戎铮阎猿?。”(《解老》)韓非同時在中國哲學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理”這個哲學概念,并論述了它與“道”的關系。他認為,“道者萬物之所成也,理者成物之文也?!?《解老》)“理”在韓非看來,就是事物的特殊規(guī)律,人們辦事應該尊重客觀規(guī)律。
韓非的認識論繼承了先秦哲學中的唯物主義的思想傳統(tǒng)。他提出的反對“前識”和“因參驗而審言辭”的觀點,在中國哲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
韓非反對“前識”的觀點。所謂“前識”,就是先驗論。韓非主張“虛以靜后”,通過觀察事物得到認識而非妄加揣測。
韓非提出了“循名實而定是非,因參驗而審言辭”(《奸劫弒君》)的著名論題?!皡ⅰ本褪潜容^研究,“驗”就是用行動來檢驗。韓非認為,不經過“參驗”而硬說是如何如何,是無知的表現(xiàn);不能確定的東西而照著去做,是自欺欺人。因此他主張“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fā)于卒伍”。(《顯學》)。
韓非思想中有不少辯證法的因素??吹绞挛锊粩嗟刈兓赋觥岸ɡ碛写嫱?,有生死,有盛衰?!薄拔镏淮嬉煌?,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為常?!?《解老》)他在中國哲學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他所講的矛與盾的故事,對人們分析問題表達思想至今仍有著深刻的啟發(fā)作用。
韓非的政治思想為中國封建統(tǒng)一事業(yè)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他的哲學思想包含了相互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開拓了人們的思路。韓非不愧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大思想家?!俄n非子》是韓非主要著作的輯錄,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十余萬字。里面的文章,風格嚴峻峭刻,干脆犀利,里面保存了豐富的寓言故事,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
講到韓非之前,對于法家,是補一筆。法家和其他一切家派有一根本異點。別家講政治總是站在人民的一邊,替全天下打算。法家則專替君主打算,即使顧及人民也是為著君主的利益。這是無足怪的。法家的職業(yè)本來是專替君主做參謀。一個君主的利益沒有大得過提高威權和富強本國;而且這些越快實現(xiàn)越好,至少要使他及身看見成功。這個問題,韓非把握得最緊,解答得最圓滿。
韓非以前的法家有三派,其一重“術”,以在戰(zhàn)國中期相韓昭侯的“鄭之賤臣”申不害為宗。所謂“術”,即人主操縱臣下的陰謀,那些聲色不露而辨別忠奸,賞罰莫測而切中事實的妙算。其二重“法”,以和申不害同時的商鞅為宗。他的特殊政略是以嚴刑厚賞來推行法令,使凡奉法遵令的人無或缺賞,凡犯法違令的人無所逃罰。其三重“勢”,以和孟子同時的趙人慎到為宗。所謂勢即是威權。這一派要把政府的威權盡量擴大而且集中在人主手里,使他成為恐怖的對象,好鎮(zhèn)壓臣下。這三派的注意點,韓非兼容并顧,故此說他集法家的大成。
韓非對于當世的君主有大旨如下的勸告:他們國弱的不是想強,國強的不是想更強,甚至用武力統(tǒng)一天下嗎?這是無可非議的。不過大部分你們所采的手段,尤其是你們所認為最賢明的手段,尤其是儒家所講獻的手段,若不是和你們的目的相反,便是離你們的目的很遠。儒家(墨家也一樣)不是教你們用賢人治國嗎?你們試伸手一數(shù),國內真正的賢人有幾?可數(shù)得滿十只手指?但國內重要的官吏至少有一百。你們再等一輩子也找不到這么多賢人的。不要把心放在賢人上!不要怕人不忠,怕人作弊,要設法使人不能不忠,不敢作弊!我老師荀卿說得好,人天生是壞,天生貪利怕禍的。只要出可靠的重賞,甚么事也有人替你們做到。只要布置著無可逃避的重刑,甚么弊也可以禁絕。但注意刑法不獨要重,而且要使人無可逃避。無論怎樣精細的網,若有了漏洞,就捉不到魚!其次儒家不是教你要愛民而且博得人民的愛戴嗎?這于你們有什么好處?你們愛民,極其量不過如父母愛子,但頑劣的兒子,父母動不了他毫毛的,一個小小的縣吏帶著練索去失,就可以歙了妥妥帖帖。要使人民服從,與其用愛,不如用威。而且人民的愛戴是靠不住的。能愛人者亦能惡人。你們若把自己的命運放在人民的愛戴上,一旦他們不愛戴了,又怎辦?其次,那班滿口禹、湯、堯舜、或神農、黃帝,以“是古非今”為高的“文學游說之士”,和那般成群結黨以逞勇犯禁為義的劍擊游俠之徒,不是世人所敬仰,而你們也敬仰著,甚至供養(yǎng)著的嗎?這兩色人到底于你們有什么用處呢?你們所需要的,第一是出死力打仗的兵士,第二供給兵士以糧食的農民,現(xiàn)在說士和游俠既不替你們打仗,又不替你們耕田,都享著榮譽或富貴,而兵士和農民卻處在社會的最下層,戰(zhàn)士的遺孤甚至在路邊行乞!“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這是再顛倒沒有的了。何況說士和游俠,對于你們,不獨無用,而且有害!游俠以行為破壞你們的法令,說士以議論破壞你們的法令。他們都是要于法令之外,另立是非的標準。他們的標準行,你們的威嚴便掃地。再可惡不過的是說士們稱引先生批評時政。臣之尊君至少應當比得上子之尊父。設想一個兒子成日價對自己的父親贊別人的父親怎樣晏眠早起,勤力生財,怎樣縮食節(jié)衣,鞠養(yǎng)兒女,這對于自己的父親,是怎樣的侮謾。這種侮謾,明主是不受的。所以“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
韓非著的書,傳到秦國,秦王嬴政讀了嘆道:“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42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