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小編帶您走進劉秀的故事。
《三國演義》里開篇第一句便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確,中國古代王朝更迭頻繁,其中漢朝包括西漢和東漢,西漢末年,王莽篡位,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劉秀成功復興漢朝,史稱“光武中興”;東漢末年,群雄并起,中山靖王劉勝之后的劉備也位列其中,他想要復興漢朝,但卻只能三分天下,建立蜀國。那么同樣是漢室后裔,同樣是復興漢朝,為什么劉秀成功,但劉備卻失敗了呢?原因有三,天時、地利、人和。
其一是“天時”,正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西漢滅亡的直接原因是外戚王莽篡權,老百姓們并沒有對漢朝有太大的反感。而東漢末年,皇帝昏庸、宦官專政、朝廷十分腐敗,老百姓們苦不堪言,民怨沸騰,正因為此,才爆發(fā)了黃巾起義。劉秀復興漢朝的時機比劉備更好,占據了“天時”。
其二是“地利”,劉秀占據了更加有利的地理位置,他占據河北,西有太行之險,南有黃河做屏障,“南據黃河,北守燕代、兼沙漠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倍鴦鋭t不同,好不容易三分天下在川地建立了蜀國,蜀國農業(yè)發(fā)達,可以自給自足,但蜀地交通十分惡劣,出兵非常難,所以諸葛亮幾次北伐都失敗了。
其三是“人和”,人和又可以分為兩個方面,首先就是劉秀和劉備個人能力的不同,在用人方面,劉秀和劉備都擅長籠絡人心,讓手下人為自己拼命,但光武帝劉秀被人們稱為“位面之子”,他戎馬一生,打仗像開了掛一樣,軍事指揮能力要遠遠強于劉備。
其次就是劉秀和劉備面對的對手不同,劉秀的對手主要是鄧奉、公孫述等人,這些人雖然打仗勇猛,但缺乏大局、戰(zhàn)略眼光,根本就不是劉秀的對手;而劉備面對的是曹操和孫權,曹操稱得上是一代梟雄,以少勝多戰(zhàn)勝袁紹,麾下人才如云,挾天子以令諸侯,占據北方;而正所謂“生子當如孫仲謀”,東吳孫權深得民心,割據揚州,比曹操更難對付,因此諸葛亮才要堅持“聯吳抗曹”。
正因為劉秀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所以才能成功復興漢朝,史稱“光武中興”;而相比之下,劉備只能止步于建立蜀國,諸葛亮七出岐山、多次北伐都沒能成功復興漢朝。
劉秀和劉備在打天下的時候,情況都非常相似。一是他們都是皇族后代,不過在他們那一代的時候,都已經沒落了。沒落到甚至他們是不是皇族后代,都讓人產生懷疑。二是他們都是在農民起義風起云涌,天下諸侯群雄并起的時候,白手起家,依靠個人魅力擁有了自己的武裝,打出了一片天地。三是他們在統(tǒng)一天下的時候,都以“興復漢室”為旗號,而這一旗號,也讓他們獲得了天下英雄的大力支持。
不過,最終劉秀實現了一統(tǒng)天下的目的,而劉備卻只能三分天下。怎么會有這么大的差距呢?有人說,主要是因為劉秀和劉備的對手不一樣。劉秀的對手都比較弱,劉備的對手中,出現了同樣出色的曹操、孫權這樣的強大諸侯。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因為對手的強弱,其實是沒辦法比較的,而且是從結果反推過去得出的結論。也就是說,因為劉秀打敗了他的那些對手們,我們就感覺劉秀的那些對手弱。
劉備沒能完全打敗那些對手,我們就感覺他的對手實力強勁。所以,究竟為什么劉秀統(tǒng)一了天下,而劉備沒有,還得從他們自己身上找原因。原因當然是很多的。不過,所謂“性格即是命運”,從他們性格因素上來分析,其實更能夠把握問題的實質。劉秀這個人,性格上更為冷靜,甚至說更為冷酷,更能夠清醒地處理政治問題。
而這是一個政治家最重要的品質。別的不說,我們拿劉秀的婚姻來看就很明白了。劉秀娶的第一個女人是陰麗華。史料記載,劉秀很早就愛慕陰麗華了,他曾說過“仕宦當作執(zhí)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這樣的話。不過,我嚴重懷疑他在學生時代是否真的說過這樣的話,或者說,他并不是在學生時代說,而是在準備起義的時候說的。為什么我會有這樣的判斷,一會兒再說。
陰家是當時南陽的世家大族,勢力龐大,實力強勁。而劉秀正是因為說了那樣的話,獲得了南陽子弟的極大支持,因此組建了他第一支隊伍。后來他和他哥哥帶著這一支隊伍南征北戰(zhàn),成為更始皇帝劉玄帳下一支強勁的力量。但是很快,由于劉玄猜忌并殺掉了劉秀的哥哥,并剝奪了劉秀的所有兵權,因此劉秀再次變得一無所有。
后來,他有幸逃脫劉玄的控制,來到了河北。這時候,雖然本身一無所有,但是,他通過迎娶真定王劉楊的外甥女郭圣通,獲得了劉楊的大力支持,擁有了劉楊的兵馬,從而再次崛起。要知道,當他迎娶郭圣通的時候,他娶陰麗華才一年的時間。如果陰麗華真的是他小時候的夢中情人,他是怎么做到不動感情又迎娶郭圣通的呢?所以我覺得他的那個話,很可能是后來說出來的。
依靠劉楊的部隊,劉秀最終獲得了天下。不過這時候,他為了確?;饰唤y(tǒng)治,打擊劉楊的勢力,因此對郭圣通強行廢后,重新把沒有什么勢力的陰麗華立為皇后。他這樣做,給人感覺他是“故劍情深”。但說到“故劍”,為什么郭圣通就不是他的“故劍”呢?只不過是因為郭家勢力龐大,陰家早已沒落而已。由這件小事就可看出,劉秀性格冷酷,其政治手段是很高明的。
劉備在性格上,顯然要更加溫暖,更加性情中人一些。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三國演義》中被塑造成結義三兄弟。真實的歷史中,并沒有他們結義的記載。不過,就算沒有他們結義的記載,他們三人確實也是情同兄弟的。而正是因為劉備和關羽、張飛情同兄弟,因此,劉備在做事的事情,就不完全是從政治正確的角度來考慮,而會考慮情感因素。
比如,關羽在荊州的時候,劉備對他的限制就非常少,幾乎是隨便他處理事情,也從來沒有猜忌過他。以至于最后關羽貿然北上,造成東吳偷襲荊州成功,而關羽敗走麥城被殺。當關羽被殺后,如果純從政治來考慮,劉備實在是不該發(fā)動夷陵大戰(zhàn)的。但是,或許是顧慮關羽和他的兄弟之情,或許是因為要面子,總之,他錯誤地發(fā)動了夷陵大戰(zhàn),最終一敗涂地,讓蜀國走向了由盛到衰。
還有與孫權妹妹孫尚香的婚姻。劉備娶了孫尚香,但是,他并不親近孫尚香,以至于孫尚香最后逃走回東吳。如果劉備不由著性子來,像劉秀親近郭圣通那樣,親近孫尚香,孫權當初偷襲荊州的時候,會不會有所顧慮呢?就算他不顧慮,他的母親,會不會阻止他呢?由此可見,作為政治家的品格,劉備確實是比劉秀差的。而這也造成了最終他們人生取得了不同的成就。(參考資料:《后漢書》《三國志》)
漢朝時中國 歷史 上最強大的朝代之一,“凡江河所至,日月所照,皆為漢土”“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我們至今仍稱漢族,但是任何朝代都有興衰,強漢也不例外。漢朝衰亡之后,曾有兩個光復漢室的人物,劉秀和劉備,但兩人的結局卻不盡相同,劉秀僅用3年就成功復國,建立西漢王朝,劉備卻只能窩在巴蜀,直到60歲才在蜀漢稱帝,且僅做了3年皇帝就去世了。
劉備和劉秀誰厲害?為何劉秀成功復國,而劉備卻失敗了?
首先,兩人所面臨的對手不同。劉備所要面臨的是梟雄曹操和孫權等,“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薄吧赢斎鐚O仲謀?!眲淠芰Σ蝗?,但可惜碰上了同樣牛的曹操、孫權,想統(tǒng)一全國就成了一種奢望;而反觀劉秀,與劉秀同時代的人物只有王莽、王邑、劉玄等人,這些人跟曹操、孫權比起來就差遠了,不得民心、管理混亂,只求安居一方。
其次,所代表的的利益集團不同。劉備雖頂著皇叔的名頭,但其實是賣草鞋的沒落戶,他所代表的是底層小民的利益,要推翻的是地主豪強等官商集團,但是在古代,生產力不發(fā)達,地主豪強的勢力要遠遠超過底層小民;而劉秀則是地方豪強出身,代表的是官商(地主)集團的利益,在王莽新政時期,由于王莽打擊豪強地主、改善民生、建立全民 社會 福利體系等超時代的措施,侵犯了地主豪強的利益,使地主豪強能集中全力支持劉秀復國。
再者,團隊實力不同。劉秀起兵之初也沒什么實力,但是由于代表地主豪強集團,獲得了諸多名門望族的支持,構建了“劉家軍”的忠實力量,最后發(fā)展成云臺二十八將,擁有眾多人才;而劉備,賣草鞋的沒落戶出身,起兵之初只有桃園三結義的三兄弟,兵少將少,直到請諸葛亮出山,征服益州,才建立自己的班底,但也只有五虎上將,與劉秀相比,軍事人才極度缺乏。
最后,自身能力也不盡相同。劉秀是 歷史 有名的美男子,形象佳氣質好,談吐不凡,能文能武,具有很高的個人魅力,即使在河北征地時期,也能靠自身魅力的士兵美女,壯大自身實力;反觀劉備,除了“以德服人”外好像沒什么出奇的地方,給人一種老好人的感覺,并且能力還略顯不足,在諸葛亮出山相助之前,不是戰(zhàn)敗逃跑就是抱大腿,戰(zhàn)績平平。
歷史 總有其必然性,劉秀從起兵到統(tǒng)一全國做皇帝只用了3年,而劉備終其一生,也只是蝸在蜀漢。同為光復漢室,劉備和劉秀的不同結局,你怎么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42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