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前255),也叫范且(這是漢代石刻中的錯誤)(《史記》中是“雎ju”字,有書為“睢sui”字,評書家多讀此音),字叔。戰(zhàn)國時魏人,著名政治家、軍事謀略家。他同商鞅、張儀、李斯先后任秦國丞相,對秦的強大和統(tǒng)一天下起了重大作用。早年家境貧寒,后出使齊國為魏中大夫須賈所誣,歷經(jīng)磨難后輾轉(zhuǎn)入秦。公元前266年出任秦相,輔佐秦昭王。他上承孝公、商鞅變法圖強之志,下開秦皇、李斯統(tǒng)一帝業(yè),是秦國歷史上繼往開來的一代名相,也是我國古代在政治、外交等方面極有建樹的謀略家。李斯在《諫逐客書》中曾高度評價范雎對秦國的建樹和貢獻:“昭王得范雎,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yè)。”范雎當(dāng)初想為魏國建立功業(yè),因家貧無法得見魏王,投在中大夫須賈門下當(dāng)門客。魏昭王使讓賈出使齊國,范雎隨往,憑雄辯之才深得齊王敬重。齊王欲留他任客卿,并贈黃金十斤,牛、酒等物,均謝絕。須賈回國,不僅不贊揚他的高風(fēng)亮節(jié),反向相國魏齊誣告他私受賄賂,出賣情報。魏齊將他拷打得肋折齒落,體無完膚,又用席裹棄于茅廁,讓賓客往上撒尿。范雎裝死,被拋于郊外。返家后即托好友鄭平安將自己藏匿,化名張祿,并讓家人舉喪,使魏齊深信自己已死不疑。半年后,秦昭王派使臣王稽訪魏。鄭平安設(shè)法讓范雎暗同王稽會面。經(jīng)交談,王稽發(fā)現(xiàn)范雎是難得之才,將他和鄭平安帶回秦國。時值秦昭王三十六年(前271年),秦國勢強盛,但朝政被昭王生母宜太后和舅舅穰侯、華陽君和兩個弟弟涇陽君、高陵君所把持,排斥異己,對來自各國的賓客和辯士不太歡迎。王稽雖多方努力,范雎仍得不到昭王的召見。只好強捺焦躁,等待時機。過了一年,穰侯魏冉為擴大自己封地,欲率兵經(jīng)韓、魏去攻打齊國。范雎抓住這一良機上書昭王,請求面談。昭王用車把他接入宮中。在這次見面談話中,他首先用“秦國人只知有太后、穰侯,不知有秦王”觸及了昭王有苦難言的心病。然后指出秦國內(nèi)政弊端,即昭王上畏于太后之威嚴,下惑于*臣的諂詐,身居深宮,陷于包圍之中,終身迷惑,無法辨明是非善惡。長此下去,大則國家覆滅,小則自身難保。范雎慷慨直言,得到了昭王信任,當(dāng)即表示,今后無論大小事,上及太后,下至群臣,該怎么辦,要范雎盡避賜教,不要有任何顧慮。范雎接著告訴昭王,穰侯跨越韓、魏攻齊非正確決策。出兵少不足以敗齊,出兵多使秦國受害。打敗了,為秦之大辱;打勝了,所占地?zé)o法管理,只會讓韓、魏從中漁利。伐齊于秦有百害而無一利。第二天上朝,昭王即拜范雎為客卿,下令撤回伐齊之兵。從此,范雎躋身于秦廷,開始施展他的全部謀略。對外,為達到兼并六國,范雎提出了“遠交近攻”的戰(zhàn)略思想。對齊、楚等距秦較遠的國家先行交好,穩(wěn)住他們不干預(yù)秦攻打鄰近諸國之事。魏、韓兩國地處中原,有如天下之樞紐,離秦又近,應(yīng)首先攻打,以除心腹之患。魏、韓臣服,則北可懾趙、南能伐楚,最后再攻齊。這樣由近及遠,得一城是一城,逐步向外擴張,好比蠶食桑葉一樣,必能統(tǒng)一天下。昭王三十九年(前268年),昭王用范雎謀,派兵伐魏,攻占懷(今河南武陟西南)。兩年后又攻占邢丘(今河南溫縣東)。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范雎又為昭王謀劃攻打韓國,首先攻占地處韓國咽喉的滎陽,將韓斷為三截,致使韓處于危亡之中,不得不聽命于秦。經(jīng)過一系列征戰(zhàn),秦國勢越來越強,各國無不震動。對內(nèi),昭王又按范雎的謀劃,實行“固干削枝”的政策,堅決剝奪親貴手中之大權(quán),于四十一年(前266年)收回穰侯的相印,令其回封地養(yǎng)老。拜范雎為丞相,封為應(yīng)侯。接著又把華陽君、涇陽君、高陵君驅(qū)逐到關(guān)外,將宣太后安置于深宮,不準再干預(yù)朝政。通過這些變革,消除了內(nèi)部隱患,使權(quán)力集中于以秦昭王為首的中央手中,政權(quán)更加鞏固。秦國在懾服魏、韓和整頓內(nèi)政后,開始把攻擊矛頭指向趙國。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年),昭王派大將王龁率兵伐趙。趙大將廉頗經(jīng)驗豐富,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深溝高壘,拒不出戰(zhàn)(參見長平之戰(zhàn))。王龁圍攻4個多月不下,糧草不濟,派人向昭王告急。范雎用反間之計,派人潛入趙都邯鄲用重金收買了一些大臣,散布廉頗年老怯戰(zhàn)、秦國最怕趙奢之子趙括出戰(zhàn)的流言。趙王中計,起用毫無作戰(zhàn)經(jīng)驗、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替換廉頗任主帥。秦昭王又按范雎之計,派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連夜秘密趕往長平。不久,白起大敗趙括,消滅趙軍45萬,趙括死于亂軍之中。經(jīng)長平之戰(zhàn),趙國一蹶不起,秦國則更加強大。長平之戰(zhàn)后,遂圍邯鄲(參見邯鄲之戰(zhàn))。白起本擬乘勝滅趙。昭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再次平定了上黨,后軍分二路:一路由王齙率領(lǐng),進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馬梗攻占太原。而白起自將圍攻邯鄲。韓國和趙國驚恐萬分,派蘇代用重金賄賂秦相應(yīng)侯范雎說:“白起擒殺趙括,圍攻邯鄲,趙國一亡,秦就可以稱帝,白起也將封為三公,他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漢中,北擒趙括之軍,雖周公、召公、呂望之功也不能超過他?,F(xiàn)在如果趙國滅亡,秦王稱王,那白起必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嗎?即使您不愿處在他的下位,那也辦不到。秦曾經(jīng)攻韓、圍邢丘,困上黨,上黨百姓皆奔趙國,天下人不樂為秦民已很久。今滅掉趙國,秦的疆土北到燕國,東到齊國,南到韓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卻沒多少。還不如讓韓、趙割地求和,不讓白起再得滅趙之功?!庇谑欠饿乱郧乇v,急待休養(yǎng)為由,請求允許韓、趙割地求和。昭王應(yīng)允。韓割垣雍,趙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聞知此事,從此與范雎結(jié)下仇怨。后白起被迫自殺。范雎推薦鄭安平為將,攻打趙國,結(jié)果被趙軍所圍,率二萬人降趙。范雎請罪,秦國的法令,“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史記?范雎蔡澤列傳》)秦昭王恐因此事傷害到范雎,于是下令國中:“有敢言鄭安平事者,以其罪罪之?!?《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而且還大大賞賜了范雎。點評:范雎在秦任丞相十多年,其“遠交近攻”的謀略對后用兵有著深遠的影響。此外,其“固干削枝”的平內(nèi)策略,以及長平之戰(zhàn)所施反間之計,也非常讓人嘆服。
使齊蒙誣慘遭橫禍
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燕將樂毅率燕、楚、魏、趙、韓五國兵馬攻破齊國都城臨淄,并一舉略定齊國70余座城池,齊國僅剩下即墨和莒兩座城池尚未攻破。齊滑王逃亡,被楚淖齒所殺。齊襄王在這內(nèi)外交困、岌岌可危的國勢下,倉促在莒即位。后齊將田單力挽狂瀾,智擺火牛陣,大敗聯(lián)軍,力復(fù)70城,齊國這才免遭亡國,得以復(fù)興。齊國蒸蒸日上的國勢使當(dāng)初隨燕破齊的魏王坐臥不安,深恐齊襄王尋機報復(fù)。于是,魏王遣中大夫須賈出使齊國,議和修好。齊襄王對魏使臣須賈很不禮貌,責(zé)問魏國反復(fù)無常,并說先王之死與魏有關(guān),令人切齒痛心。須賈嚅嚅而無言,不能應(yīng)對。這時,須賈身后站出一人,義正辭嚴地辯駁道:“齊滑王驕暴無饜;五國同仇,豈獨魏國?今大王光武蓋世,應(yīng)思重振齊桓公、齊威王之余烈,如果斤斤計較齊滑王時的恩恩怨怨,但知責(zé)人而不知自責(zé),恐怕又要重蹈齊滑王的覆轍了。”齊襄王聽完這番不卑不亢、鞭辟人里的雄辯,不但沒有發(fā)怒,反而心中暗自贊嘆此人的膽識和辯才。他仔細地打量了一番眼前這個年輕人,什么也沒有說。此人便是范雎。戰(zhàn)國時期是一個游士和謀略家縱橫捭闔的時代,游說成為當(dāng)時士人升遷的重要途徑。范雎雖欲周行天下,游說諸侯,一展平生所學(xué),卻因家境貧寒,既無錢作旅途之資,也沒有托人引見之費。只好先在魏國中大夫須賈門下奔走效力,以此靜觀時變,等待時機,再謀出頭之日。此番以隨從舍人的身份隨須賈前往齊國,見須賈被齊襄王數(shù)落得嚅嚅無言以對,這才挺身而出,仗義執(zhí)言,一來替主人須賈解圍,二來維護魏國尊嚴。誰知禍從口出;范雎這番話給他帶來了難以想象的災(zāi)難,以致于險些送掉性命。再說齊襄王退朝以后,腦海里總也抹不去朝廷之上仗義執(zhí)言的那個年輕人的身影。當(dāng)晚,他便派人勸說范雎留在齊國,以客卿相處。范雎義正辭嚴地拒絕道:“臣與使者同出,而不與同入,不信無義,何以為人?”齊襄王聞知,心中甚為敬重,特賜予范雎黃金十斤以及牛、酒諸物。范雎身在異國,肩負通使重命,豈敢擅自受用私饋之物,一再堅辭不納。須賈身為正使,遭遇冷落,而隨從卻備受優(yōu)惠,心中很不是滋味。范雎具實以告后,須賈令他封還黃金而留下牛、酒。范雎唯命是從?;氐轿簢螅氋Z對這事越想越生氣,他把這次出使齊國之所以受到冷遇,全部歸罪于范雎,并把范雎在齊國受到齊王厚賜的情況報告了魏相魏齊。魏齊大怒,命人將范雎抓來,嚴刑拷打。把范雎打得遍體鱗傷,血肉模糊,肋折齒落,慘不忍睹。范雎惟恐性命難保,便屏息僵臥,直挺挺在血泊中不動,佯裝死去。舍人誤以為范雎已死,便去稟告正在飲酒的魏相。這時,魏相正喝得面紅耳熱,便命仆人用葦席裹尸,棄于茅廁之中,讓家中賓客輪番向席中撒溺,故意凌辱范雎,以戒后人。范雎知是小不忍則亂大謀,只得咬牙強挺。待到天色已晚,范雎從葦席中張目偷看,見只有一名卒吏在旁看守,便悄悄地說:“吾傷重至此,雖暫醒,決無生理。你如果能讓我死于家中,以便殯殮,異日定當(dāng)重金酬謝?!弊淅粢娖淇蓱z,又貪利,便謊報魏齊,說范雎早已死去。酒酣中魏齊命仆人將范雎尸體扔到荒郊野外。范雎這才得以脫身。他乘夜爬回家中,讓家人將葦席置于野外,以掩人之目;同時派人通知好友鄭安平,幫助他藏匿在民間,后化名張祿,并囑家人明日發(fā)喪。范雎果然沒有估計錯,第二天魏齊酒醒后,便疑心范雎未死,見野外僅存葦席,便派人至其家搜查,恰逢舉家發(fā)哀戴孝,方信范雎的尸身為犬豕銜去,從此不疑。
夜通秦使下車避禍
周赧王四十四年(公元前271年),秦昭王派使臣王稽出訪魏國。此時的秦國,由于孝公、商鞅變法奠定了富國強兵的堅實基礎(chǔ),又經(jīng)惠文王、武王、昭王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國勢日益強盛。秦國有個傳統(tǒng)政策,薦賢者與之同賞,舉不肖者與之同罪連坐。因此;秦國的有識之士,都隨時留意,訪求人才。鄭安平聽說秦使臣來魏,認為時機已到,便身充賤役,去服侍王稽,想從中代為范雎通融。鄭安平盡心侍奉,應(yīng)對敏捷,沒過幾天便深得王稽的歡心。一天,鄭安平想尋機試探王稽,借故來到王稽的房間;正巧王稽喚他近前講話,鄭安平不知何意,緩緩地走過去,王稽悄悄地問他:“魏國是否有賢人,愿與我一起歸秦?”鄭安平喜出望外,忙答道:“我鄉(xiāng)里有個張祿先生,想要拜訪使君,論述天下興亡之事。只是有仇家在此,不敢白日造訪?!蓖趸膊唤橐?,連忙道:“白日不便,可在夜里來見?!碑?dāng)天夜里,鄭安平讓張祿也扮做仆人模樣,悄悄來到公館,拜見王稽。兩人就座,促膝暢談天下大勢,范雎指點江山,如在目前。未待范雎把話說盡,王稽已確認范雎是個少有的賢才,便與他相約,道:“我歸國之日,先生可在魏國京郊三亭崗之南等候。”約罷而散。幾天后,王稽完成使命后辭別魏王和群臣,驅(qū)車回國;當(dāng)行至三亭崗南面時;忽見林中鉆出二人。正是張祿和鄭安平。王稽大喜,以車載之,西馳而去。王稽一行驅(qū)車行至秦國湖縣時,遠遠望見前方塵土飛揚,一隊車騎急馳而來。范雎是個有心人,見狀忙問:“來者何人?”王稽認得前驅(qū),若有所思地回答:“這是當(dāng)朝丞相穰侯魏冉,像是東行巡察縣邑。”范雎雖然身處陋室,卻始終關(guān)注著時局動態(tài),對秦國政局多有了解。眼前的穰侯魏冉乃宣太后之弟,秦昭王之舅;把持朝政,專國用事,是秦國頭號權(quán)臣,與華陽君、涇陽君、高陵君并稱“四貴”。他每年都要帶著大隊車馬,代其王周行全國,巡察官吏,省視城池,校閱車馬,揚威作福。權(quán)位已經(jīng)登峰造極,炙手可熱。秦昭王雖然不滿,但心畏太后,也只好聽之任之。范雎對魏冉當(dāng)然早有所聞,忙說:“我聽說穰侯專權(quán)弄國,妒賢嫉能,厭惡招納諸侯賓客;我如與他會面,恐其見辱。我且藏匿于車廂之中,免生意外。”王稽依言安排。不一會兒,穰侯車馬趕到,王稽連忙下車迎拜,穰侯也下車相見,例行公事地寒暄慰勉之后,穰侯來到王稽車前,問道:“關(guān)東情況怎樣?諸侯有何事變?”王稽鞠躬回答:“沒有?!别钅恳曑囍?,又察看了一下隨行人員,接著問道:“車中是否帶來諸侯賓客?這些人實屬無益之人,只能擾亂我秦國而已?!蓖趸B稱:“不敢!”穰侯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可疑之處,不便久久盤查,遂率眾東去。一場虛驚過后,王稽連忙揚鞭策馬。他正在暗贊范雎神機妙算,卻見范雎從車廂里鉆出來說道:“據(jù)我所知,穰侯這個人性疑而見事遲,剛才已疑車廂有人隱藏。忘記搜查。事后必然悔悟,勢必掉馬來追,我還是再避一下為好。”于是,范雎下車,從小路步行而去。果然、王稽車馬才行10余里,忽聽背后馬鈴聲響,穰侯遣20余騎從東飛馳而來,聲稱奉丞相之命前來搜。查,遍索車中,見并無外國之人,方才轉(zhuǎn)身離去。王稽暗自嘆道:“張先生真智士,吾不及也!”于是催車前行,遇上張祿,邀其登車,一同向秦都咸陽進發(fā)。從此,范雎得到了一展才華的大舞臺。
在古代,想要扳倒一個名臣,無非是和自己的利益有沖突,或者這個人在以前得罪過自己,再者就是,生怕以后會出來搶自己的地位。而正好范雎就是這樣一個“三扳倒”的人,宣太后和魏冉是秦王路上的絆腳石,自然也是自己的。而白起則是魏冉的手下,而且戰(zhàn)功赫赫,不把他扳倒就算他以后不找范雎報仇,萬一搶了范雎的地位也是不好的。
先看范雎的身世,不可謂是不悲慘啊。在戰(zhàn)國時代,秦國的壯大及發(fā)展,離不開客卿。而歷史上幾個比較有名的客卿,他們分別是秦孝公時代的商鞅,秦惠文王時代的張儀,接著就是秦昭王時代的范睢,以及后來秦始皇時代的李斯。除了商鞅以前是魏國的貴族以外,其余人以前全都是流浪漢,或者說是窮光蛋出身。
范雎在進入秦國以前,曾作為魏國的使者仆從到訪齊國。范睢盡管身份卑微,但他名聲已顯在外,所以一到齊國,當(dāng)時的齊王就賞賜了他黃金十兩還有不少好酒,但是特使都在這里,齊王只賞賜一個仆從不太好吧,可不,特使須賈知道以后便讓范雎把錢退回去,并且還是懷疑范雎是不是給齊王什么情報了。
回到魏國以后,特使把這個事情告訴給了當(dāng)時的魏相,他便讓人把范雎給胖揍了一頓。范睢忍受多少身心痛苦,最后他通過看守逃亡,然后又通過中間人逃到了秦國。最后再攛掇秦王除掉了一直干擾自己的宣太后和魏冉,而白起建立的戰(zhàn)功太多,怕他有朝一天會搶了自己的飯碗。
藺相如和廉頗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秦國還真的不敢去侵犯??墒乔貒鴱某臀簢鴧s得到了不少土地。那時候,秦國的實權(quán)操在秦國的太后和她的兄弟穰(音ráng)侯魏冉手里。公元前270年,穰侯要派兵去打齊國。
正在這時候,秦昭襄王接到一封信,落名叫張祿,說有要緊的事求見。
張祿原是魏國人,原名叫范雎(雎音jū,一作范雎,音suī)。本來是魏國大夫須賈(音gǔ)的門客。有一回,須賈帶著范雎出使齊國。齊襄王聽說范雎挺有才干,背地里打發(fā)人去見范雎,送給他一份厚禮,范雎堅決推辭了。
就為了這件事,須賈懷疑他私通齊國?;氐轿簢院?,向相國魏齊告發(fā)。魏齊將范雎嚴刑拷問,打得他幾乎斷了氣,肋骨被打折,門牙也打掉了兩顆。最后,魏齊叫人用破席把他裹起來,扔在廁所里。
天黑下來,范雎才從昏迷中醒過來,只見一個兵士守著他,范雎懇求他幫助。那個守兵偷偷地放走了他,卻向魏齊回報,說范雎已經(jīng)死了。
為了怕魏齊追捕,范雎更名換姓,自稱張祿。
那時候,正好秦國有個使者到魏國去,范雎偷偷地去見使者。使者就把他帶到秦國。
范雎到了秦國,給秦昭襄王上了道奏章,秦昭襄王約定日子,在離宮接見他。
到那天,范雎上離官去,在宮內(nèi)的半道上,碰見秦昭襄王坐著車子來了。范雎故意裝作不知道是秦王,也不躲避。
秦王的侍從大聲吆喝:“大王來了?!?br>
范雎冷淡地說:“什么,秦國還有大王嗎?”
正在爭吵的`時候,秦昭襄王到了,只聽見范雎還在那兒嘟嚷:“只聽說秦國有太后、穰侯,哪兒有什么大王?”
這句話正說到秦王的心坎上。他急忙把范雎請到離宮,命令左右退出,單獨接見范雎。
秦昭襄王說:“我誠懇地請先生指教。不管牽涉到誰,上至太后,下至朝廷百官,先生只管直說?!?br>
范雎就議論開了。他說:“秦國土地廣大,士卒勇猛,要統(tǒng)治諸侯,本來是很容易辦到的事,可是十五年來沒有什么成就。這不能不說相國(指穰侯)對秦國沒有忠心辦事,大王也有失策的地方?!?br>
秦昭襄王說:“你說我失策在什么地方?”
范雎說:“齊國離秦國很遠,中間還隔著韓國和魏國。大王要出兵打齊國,就算一帆風(fēng)順把齊國打敗了,大王也沒法把齊國和秦國連接起來。我替大王著想,最好的辦法就是遠交近攻。對離我們遠的齊國要暫時穩(wěn)住,先把一些臨近的國家攻下來。這樣就能夠擴大秦國的地盤。打下一寸就是一寸,打下一尺就是一尺。把韓、魏兩國先兼并了,齊國也就保不住了?!?br>
秦昭襄王點頭稱是,說:“秦國要真能打下六國,統(tǒng)一中原,全靠先生遠交近攻的計策了?!?br>
當(dāng)下,秦昭襄王就拜范雎為客聊,并且按照他的計策,把韓國、魏國作為主要的進攻目標。
過了幾年,秦昭襄王把相國穰侯撤了職,又不讓太后參預(yù)朝政,正式拜范雎為丞相。
魏王受到秦國的威脅,十分驚慌。相國魏齊聽說秦國的丞相是魏國人,就打發(fā)須賈到秦國去求和。
范雎聽到須賈到了秦國,換了一身破舊衣服,到客館里去見他。
須賈一見范雎還活著,嚇了一大跳,說:“你現(xiàn)在在干什么?”
范雎說:“我就在這兒給人家當(dāng)個使喚人?!?br>
須賈見他身上穿得單薄,凍得打哆嗦,就拿出一件繭綢大褂來,送給范雎,并且留住他一起吃飯。
須賈說:“聽說秦王非常重用丞相張祿。我很想見見他,不知有沒有人能夠給我引見?”
范雎說:“我的主人倒跟丞相相識。大夫要見丞相,我就伺候你去見他吧?!?br>
范雎陪須賈到了相府門口,對須賈說:“大夫等一會兒,我去通報一下?!?br>
范雎進去不久,里面?zhèn)鞒雒睿贺┫嗌茫航许氋Z進去。須賈問守門的侍者說:“剛才同我一塊兒來的范叔,怎么還不出來?”
守門的說:“哪兒來的范叔,剛才進去的不就是咱們的丞相嗎?”
須賈這才知道丞相張祿就是范雎,嚇得一身冷汗。他進去后,跪在地上爬到范雎面前,連連磕頭,說:“我須賈瞎了眼睛,得罪了丞相,請丞相把我治罪吧?!?br>
范雎把須賈狠狠地數(shù)落了一頓,接著說:“你今天見了我,給我這件綢袍子,總算還有點人味兒??丛谶@個份上,我饒了你的命?!苯又?,他又叫須賈捎信給魏王,要魏王殺了魏齊,才允許魏國割地求和。
須賈回到魏國,把范雎的話回報了魏王。魏王情愿割地求和。魏齊走投無路,只好自殺。
魏國求和,秦國就按照范雎遠交近攻的計策,先向韓國進攻。
范雎,亦作范且,或誤作范睢,字叔,魏國芮城人,戰(zhàn)國時期著名政治家、縱橫家、軍事謀略家、戰(zhàn)略家、外交家、秦國宰相,因封地在應(yīng)城,所以又稱為“應(yīng)侯”。
秦昭襄王與范雎上承秦孝公、商鞅變法圖強之志,下開秦始皇、李斯統(tǒng)一帝業(yè)。他是秦國歷史上繼往開來的一代名相。李斯曾高度評價范雎:“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yè)?!?/p>
范雎本是魏國中大夫須賈門客,因被誣陷通齊賣魏,差點被魏國相國魏齊鞭笞致死,后在鄭安平的幫助下,易名張祿,潛隨秦國使者王稽入秦。
范雎見秦昭王之后,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抨擊穰侯魏冉越過韓國和魏國而進攻齊國的做法。他主張將韓、魏作為秦國兼并的主要目標,同時應(yīng)該與齊國等保持良好關(guān)系。
范雎被拜為客卿,之后,他又提醒秦王,秦國的王權(quán)太弱,需要加強王權(quán)。秦昭王遂于前266年廢太后,并將國內(nèi)四大貴族趕出函谷關(guān)外,拜范雎為相。
范雎為人恩怨分明,掌權(quán)后先羞辱魏使須賈,之后又迫使魏齊自盡。又舉薦鄭安平出任秦國大將,王稽出任河?xùn)|郡守。且凡是之前幫助過他的困苦的人他都給予了酬謝。
前262年,長平之戰(zhàn)爆發(fā),兩軍對壘三年后,范雎以反間計使趙國啟用無實戰(zhàn)能力的趙括代廉頗為將,助力長平,使得白起大破趙軍。
后秦昭王任用鄭安平,派他領(lǐng)兵攻打趙國。鄭安平在戰(zhàn)場上反被趙軍團團圍住,情況危急,他帶領(lǐng)二萬人投降了趙國。
對此應(yīng)侯范雎自知罪責(zé)難逃,就跪在草墊上請求懲處治罪。按照秦國法令,舉薦了官員而被舉薦的官員犯了罪,那么舉薦人也同樣按被舉薦官員的罪名治罪。
這樣應(yīng)侯應(yīng)判逮捕父、母、妻三族的罪刑??墒乔卣淹蹩峙聜α藨?yīng)侯的感情,就下令國都內(nèi):“有敢于議論鄭安平事的,一律按鄭安平的罪名治罪?!?/p>
同時加賞相國應(yīng)侯更為豐厚的食物,來使應(yīng)侯安心順意。此后二年,王稽做河?xùn)|郡守,曾與諸侯有勾結(jié),因犯法而被誅殺。為此,范雎一天比一天懊喪。
后來,有一天秦昭王上朝時不斷嘆息,范雎走上前去說:“我聽說‘人主憂慮是臣下的恥辱,人主受辱是臣下的死罪’。今天大王當(dāng)朝處理政務(wù)而如此憂慮,我請求治我的罪。”
秦昭王說:“我聽說楚國的鐵劍鋒利而歌舞演技拙劣。這個國家的鐵劍鋒利那么士兵就勇敢,它的歌舞演技拙劣那么國君的謀計必定深遠。心懷深遠的謀略而指揮勇敢的士兵,我恐怕楚國要在秦國身上打算盤。辦事不早作準備,就不能夠應(yīng)付突然的變化。如今武安君已經(jīng)死去,而鄭安平等人叛變了,國內(nèi)沒有能征善戰(zhàn)的大將而國外敵對國家很多,我因此憂慮?!?/p>
秦昭王說這番話意思是激發(fā)鼓勵應(yīng)侯。而范雎聽了卻感到恐懼,也想不出什么辦法來。后來,范雎聽燕國人蔡澤之言,就推舉蔡澤代替自己的位置,辭歸封地,不久病死。
1、秦軍遭諸侯援軍所破,鄭安平降趙。前255年,王稽因通敵之罪被誅。范雎因此失去秦昭王的寵信,后辭歸封地,不久病死。
2、對外,為達到兼并六國,范雎提出了“遠交近攻”的戰(zhàn)略思想。對齊、楚等距秦較遠的國家先行交好,穩(wěn)住他們不干預(yù)秦攻打鄰近諸國之事。由近及遠,得一城是一城,逐步向外擴張,好比蠶食桑葉一樣,統(tǒng)一天下。
3、對內(nèi),昭王又按范雎的謀劃,實行“固干削枝”的政策,堅決剝奪親貴手中之大權(quán)。通過這些變革,消除了內(nèi)部隱患,使權(quán)力集中于以秦昭王為首的中央手中,政權(quán)更加鞏固。
4、范雎為人恩怨分明,掌權(quán)后先羞辱魏使須賈,之后又迫使魏齊自盡,又舉薦鄭安平出任秦國大將,王稽出任河?xùn)|守。
5、前262年,長平之戰(zhàn)爆發(fā),兩軍對壘三年后,范雎以反間計使趙國啟用無實戰(zhàn)能力的趙括代廉頗為將,使得白起大破趙軍。長平戰(zhàn)后,范雎妒忌白起的軍功,借秦昭王之命迫使白起自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42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