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皇后(前200年代-前135年6月29日),名猗,中國西漢時期皇族女性,為漢文帝皇后、漢景帝生母,出身清河郡觀津(今河北省衡水市武邑縣審坡鎮(zhèn))。盡管《史記》和《漢書》均未提及她的名字,但東漢趙岐在《三輔決錄》有提到其名為“猗”。另外,唐代司馬貞撰寫的《史記索隱》中,提到西晉皇甫謐稱竇皇后的名字為“猗房”。竇氏掌握政權(quán)橫跨景帝、武帝兩代,主張黃老之術(shù),成為西漢初年道家“無為而治”的忠實執(zhí)行者及維護者。雖然竇氏不如呂雉、衛(wèi)子夫般為人熟悉,但對西漢的政治影響深遠。
早年
竇氏生年不詳,丈夫漢文帝劉恒公元前203年出生,其長子漢景帝劉啟公元前188年出生,因此生年當不會遲于公元前200年。呂雉為皇太后時(前195年—前180年),竇氏以家人子的身份被選入宮服侍呂雉。之后,呂雉將一批宮女送出宮,賜予諸侯王,每王五名,竇氏就在其中。竇姬因家鄉(xiāng)在清河郡,于是請求主管此事的宦官將她分去趙國?;鹿俅饝?,卻粗心大意,把竇氏排入前往代國的隊伍中,竇氏不得已來到代國,卻得到了代王劉恒的寵幸。竇氏先生一女劉嫖,后生劉啟、劉武等二子。
代王尚未入朝為帝時,代王王后早已亡故。陳平、周勃等元老誅滅諸呂,迎立代王劉恒為漢文帝后,代王王后所生的四子也相繼逝世。前元元年(前179年),劉啟以庶長子身份被冊立為皇太子。同年三月,群臣請立皇后。文帝之母薄太后說:“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為皇后?!备]氏因而被冊立為皇后,女兒劉嫖封為館陶公主。次年,幼子劉武被立為代王,不久改遷梁國,改封為梁王。
家庭背景
竇氏的父母早亡,安葬在觀津(現(xiàn)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竇氏青山墓)。薄太后下詔追封竇皇后的父親為安成侯,母親為安成夫人。并且在清河設置二百戶的園邑,由長丞侍奉看守,一切按薄太后父親靈文侯之墓——靈文園的做法。
竇皇后有兄弟二人,兄長為竇長君,弟弟為竇少君,在竇氏四五歲時,因家境貧困,兄弟二人皆被擄走并販賣到外地,成為奴工,渺無音訊。后又被轉(zhuǎn)賣了十幾戶人家,最后到了宜陽(今河南宜陽)進山挖石炭。一天黃昏,山崖邊有一百多人在睡覺,突然山崩,睡在崖邊的人都壓死了,只有竇少君脫險逃生。不久,竇少君跟隨主人到了京師,聽說新皇后姓竇,原籍在觀津,竇少君認為這就是他的姐姐。竇少君離家的時候雖然年紀幼小,卻記得自己的籍貫和姓氏,還隱約記得與姐姐一起采桑葉并從樹上摔下來的情景。他把這些事詳細地寫下來后,托人轉(zhuǎn)交給竇皇后。竇皇后見到了這一封信后大驚,即刻將竇少君召來,并詳細問了其他一些情況,姐弟就此相認。竇皇后還要竇少君回憶一些過去的情景,少君回憶道:“姐姐離我西去,我記得在驛站分別時,討來米湯給我洗頭,臨走時又給我吃了飯才走的。”竇皇后泣不成聲,緊握著竇少君的手。
竇皇后重賞兩個兄弟,把他們安置在長安城居住。后來又為他倆請了有德行的長者對他們進行教育。由于這樣,竇長君、竇少君兄弟倆后來成為謙讓有禮的君子,不因地位顯貴而盛氣凌人。
竇氏成為皇太后時,漢景帝封其弟竇少君為章武侯,其兄竇長君早逝,封他的兒子竇彭祖為南皮侯;因平定七國之亂其堂侄竇嬰被封為魏其侯。
皇后生涯
竇皇后因病而雙目失明。同時,文帝有新寵慎夫人和尹姬。其中慎夫人甚至可以與竇皇后、漢文帝同席而坐,直到袁盎以“當年戚夫人得寵后被呂太后所虐殺”為由勸阻,才讓慎夫人坐于下方。但由于慎夫人與尹姬都沒有兒子,對竇皇后和劉啟的地位無法構(gòu)成威脅。
皇太后時期
漢文帝去世后,太子劉啟即位,是為景帝。竇皇后被尊為皇太后。竇太后尊崇道家,因此漢景帝與竇氏宗族都必須學習黃老學說。由于竇太后的影響,在漢景帝在位期間與漢武帝早期,儒家學者都無法得到重用。
竇太后命景帝和竇姓外戚宗族得讀老子的《道德經(jīng)》,并推尊其學說,因此她在世時“故諸博士具官待問,未有進者”[5]。
景帝時,她曾召博士轅固生問他《道德經(jīng)》是怎樣的一部書,轅固生不識時務,猝然答道:“這不過是部平常人家讀的書?!?意思是皇家貴族不應讀此書。)竇太后大怒道:“難道一定要讀‘司空城旦書’(刑法之類的書)嗎?”(譏諷儒教嚴苛,類似于司空之類的法官,城旦之類的刑罰)太后憤怒,命轅固生到豬圈里殺豬。漢景帝見轅固生為一文弱書生,恐不敵豬,于是給他一把利刃,才讓轅固生把豬刺死。
景帝在位十六年,始終未用儒生。通常認為文景之治的主角是漢文帝與漢景帝。實際上,竇太后在文景之治時代所起的作用也是舉足輕重的。在漢景帝統(tǒng)治時期,漢景帝曾經(jīng)想啟用儒家學者,但都被其阻止。
竇太后極其溺愛自己的小兒子劉武。不但賞賜無數(shù),而且還希望他能在景帝去世后繼位。前154年,漢景帝曾在宴會上對梁王劉武表示,愿在自己死后傳位與他,但遭到竇嬰等朝臣的反對。盡管后來竇太后對景帝多次施加壓力,但終未成功,劉武更是在景帝生前即去世。
太皇太后時期
前141年,漢景帝劉啟駕崩,太子劉徹即位,是為漢武帝,奉生母皇后王氏為皇太后,尊祖母竇太后為太皇太后。
竇太皇太后聞武帝好儒學,非常不以為然,常出面干預朝政。武帝也不便違忤祖母,所有朝廷政事,都隨時向她請示。當時御史大夫趙綰和郎中令王臧,迎魯國耆儒申公來朝,并建議仿古制,設明堂辟雍,改歷易服,行巡狩封禪等禮儀,還建議政事“不必事事請命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聽罷,怒不可遏,命武帝下令革去趙綰、王臧官職。至她去世前,武帝都不重用儒生,可見她在政治上的影響。
建元六年(前135年),竇太皇太后去世,遺詔將東宮(長樂宮)的金錢財物全部賜給女兒劉嫖。她與漢文帝合葬在灞陵。
歷史評價
竇氏干預朝政,推崇道家,自她之后,沒有一位中國的統(tǒng)治者能像她一樣真正的以“黃老思想”來“無為而治”。有人說其扮演了一個逆歷史潮流而動的角色。但文景之治政局穩(wěn)定海晏河清,寬政待民,竇氏經(jīng)歷漢文帝、漢景帝二朝,史稱“文景之治”的盛世,與推行黃老之術(shù)的寬民政策有很大關系。后漢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雖一掃漢初的對外積弱之風,布大漢威名于四方,卻將漢朝文景時期所積蓄的國力幾乎全部用光,晚年出現(xiàn)的巫蠱之禍也迫使武帝不得不重用無為而治重新累積國力。由此可見竇氏之功過不可一概而論。
陵墓被盜事件
2001年10月,竇氏的陵墓被盜,大量陪葬陶俑被盜墓賊出售,其中6件被偷運出境,并且于2002年3月20日在美國紐約蘇富比拍賣。中國國家文物局及外交部聞訊后與美方進行了大量交涉,蘇富比才撤銷拍賣,并且于2003年6月將這6件陶俑歸還中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42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陶侃為什么會被貶他是個,什么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