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康熙執(zhí)政初期的兩大權(quán)臣,索額圖和明珠有著本質(zhì)上的不同。明珠出身貧寒,其父葉赫那拉尼雅哈,只是關(guān)外的一名小小佐領(lǐng)。明珠完全是依靠康熙帝的賞識,才得以飛黃騰達(dá)。而索額圖就有所不同了,其父索尼是滿清重臣,門生舊故遍布朝野。而且索額圖的侄女還是康熙帝的皇后,可以說索額圖在朝中的勢力是盤根錯節(jié)的。因此明珠一黨的做大,是康熙帝樂于見到的,因?yàn)榭滴醯坌枰妹髦橐稽h去制衡索額圖,但勢力壯大后的明珠卻變得有些忘乎所以。除此之外,康熙帝忌憚索額圖和明珠的更深層次原因,是因?yàn)槎吮澈蠖加幸晃换首印?/p>
皇長子胤禔是明珠的親外甥,為了能讓胤禔成為大清國的儲君,明珠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而索額圖是太子胤礽的外公,為了能讓胤礽順利繼承帝位,索額圖也是鼎力相助。令人無奈的是,太子胤礽很不爭氣,他屢次被康熙帝訓(xùn)斥。明珠見狀便起了廢掉太子的心思,他想讓康熙改立自己的外甥胤禔為太子,無疑明珠的謀算在康熙帝眼里與亂臣賊子無異。讓誰當(dāng)太子,全看哪個皇子更符合康熙的個人利益,全賴圣心獨(dú)裁。明珠公然插手皇儲廢立之事,讓康熙帝很不滿,于是康熙便起了除掉明珠的心思。
公元1687年直隸總督于成龍上奏,彈劾明珠賣官鬻爵??滴醮篌@詢問身邊的高士奇:為何無人向朕稟報(bào)此事?高士奇回答康熙道:誰不忌憚明珠一黨,誰不怕死呀?無比震怒的康熙帝隨即以貪污受賄的罪名,將明珠打入死牢。明珠被抓時并未驚慌失措,反而是很冷靜的對妻子說道:趕緊找人舉報(bào)我謀反。不想被人舉報(bào)謀反的明珠,沒過多久就被康熙帝從死牢里給放了出來,而且還官復(fù)原職。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這便是明珠老謀深算的地方,康熙帝如果只追究明珠貪污受賄的罪名,那么被定罪的只會是明珠一人,明珠的黨羽不會被過多牽連。而謀反就不同了,謀反罪將牽連明珠一黨許多人。明珠的謀劃是:借貪污受賄的罪名,利用同黨去發(fā)力,舉報(bào)自己謀反。這就會給康熙帝造成一種錯覺。朝中眾多官員聯(lián)手發(fā)難,想要趁機(jī)除掉自己。對于這樣的一幕,康熙帝只會做出一種判斷:勢力龐大的索額圖一黨,想要借自己的手除去明珠一黨。
這樣一來,康熙帝便會覺得和明珠一黨相比,索額圖一黨勢力更大,索額圖才是自己最大的威脅。康熙帝所求的是,明珠一黨和索額圖一黨實(shí)力上的平衡,一旦明珠失勢被處死,那么康熙帝也將迎來索額圖一黨獨(dú)自做大的局面,這是康熙帝不愿意見到的。所以出于繼續(xù)制衡索額圖的目的,康熙只好將明珠放了出來,并官復(fù)原職??梢哉f這是康熙的帝王心術(shù),而明珠正是利用了康熙的多疑。
再者一貫以仁君自居的康熙帝,也是不允許自己身上有污點(diǎn)出現(xiàn)的??滴跻皇痔岚蔚拿髦?、和國丈索額圖都可以獲罪伏誅,但罪名絕不能是謀反。公元1688年,明珠因朋黨之罪被康熙帝罷權(quán),但康熙帝依然讓他以光祿大夫的身份參議政事。最終這位被康熙一手提拔的權(quán)臣于1708年病故。
早在1703年的五月,索爾圖就因參與皇太子之爭,被康熙帝圈禁宗人府。同年九月康熙帝命人,將索額圖餓死在宗人府。公元1708年康熙帝對群臣列舉胤礽的種種惡端,當(dāng)時康熙對群臣說道:索額圖生前相助胤礽密謀大事,朕悉數(shù)之情,所以朕才會處死索額圖,索額圖死后太子胤礽竟然勾結(jié)黨羽想要為索額圖報(bào)仇。清史資料中記載,乾隆年間的禮親王昭梿(代善的后人)曾回憶道:索額圖被囚宗人府時,曾有人潛入獄中給索額圖送去食物(當(dāng)時的康熙想將索額圖餓死在宗人府)。索額圖死后,入獄送食物的人還曾幫助索家料理后事。隨后此人便痛哭離去,不知所蹤。
昭梿的話是說,在康熙帝決定處死索額圖的時候,還有一個人去探望索額圖。這個人只能是太子胤礽的人,可見胤礽的手伸得有多長。太子胤礽在反叛康熙時,竟然抱著為外祖報(bào)仇的心思。從明珠和索額圖死亡的時間來推算,康熙帝一直在利用明珠制衡索額圖,直到索額圖不再對自己構(gòu)成威脅,明珠才失去了利用價值。
在中國歷史眾多朝代中朝堂可以說猶如一場戰(zhàn)場,每天各大官員在朝中也是爾虞我詐,各個勢力也是交錯復(fù)雜勾結(jié)在一起。而在秦朝康熙年間最有名的爭斗那就是納蘭明珠和索額圖之間的抗衡了,而我們今天主要講的就是這位索額圖清朝年間有名的索大人。
索額圖是赫舍里氏,滿洲正黃旗人,是有名的大學(xué)士索尼的第三個兒子,也是孝城仁皇后的叔父,但是,其實(shí)索額圖在索家的地位并不是很高,也許是因?yàn)槭龅年P(guān)系,在索尼的大長子和六兒子被授予一等公和一等伯位時,而索額圖則是一無所有,而其他的兒子都是不幸出生后天折無福享受人世間。其實(shí)索額圖也是十分上進(jìn)的一位,他后來的成就地位和官位都是自己拼打出來的。
康熙初期年間索額圖也是立言誓死要跟康熙共進(jìn)退,便受到了康熙的重用,在索額圖幫助康熙平定了鰲拜以后,在朝堂上也是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但是就是這樣全權(quán)朝野的人物也是難逃一死,這位大臣是如何餓死的呢?當(dāng)時的朝中分為兩大派系,一邊是索額圖帶領(lǐng)的大臣,主要是擁立太子為主,而一邊則是納蘭明珠為首的明珠黨這些是屬于擁立大皇子的人,也是處處針鋒相對索額圖等人。索額圖之所以幫助太子的主要原因是因?yàn)樘迂返i是他的侄子。同樣的道理納蘭明珠也是想要擁立自己的外甥能夠上位,而且他的這位大外甥又是大阿哥,不管如何都必須要爭到太子之位。
當(dāng)時的康熙皇帝也是十分寵愛太子,當(dāng)然不會允許納蘭明珠傷害到自己的太子兒子。終于有一次康熙忍受不住,直接讓一位御史揭露納蘭明珠有貪污受賄的行為,就這樣納蘭明珠也是因?yàn)樨澪壑锉魂P(guān)到大牢之中??滴趸实垡仓浪黝~圖的黨羽很多,也不能以“結(jié)黨和謀反”之罪去轉(zhuǎn)他,不然納蘭明珠的黨羽為了能夠保住性命會極力保護(hù)納蘭明珠,這樣朝廷中就會十分混亂。
可是長久在朝堂之上混搭的納蘭明珠又何止是普通的人物,他又不怎么不會自己就下自己呢?而當(dāng)時能救他的只有他的對手索額圖,找對手來幫助自己。既然康熙知道如果用謀反的罪名來告納蘭明珠肯定會引起不小的騷動,而納蘭明珠也知道這一點(diǎn)他也是相當(dāng)明白這一點(diǎn),而他卻是要利用這一點(diǎn),讓潛伏在索額圖隊(duì)伍中的一個臥底去挑撥索黨之間,讓索額圖的隊(duì)伍認(rèn)為抓住了對方的謀反的證據(jù),等著事情鬧大后,納蘭明珠這一方必然會上書申辯自己,而康熙皇帝位了能夠安撫這些人避讓會把納蘭明珠給釋放了,只有廢除了納蘭明珠的大學(xué)士之位來告誡。
康熙皇帝也知道,在朝堂之上如果只剩一下一個黨派的爭斗,沒有人能夠橫直下的話,那以后還不這個黨派為首的說了算,所以康熙也是深知這一點(diǎn),不得不放了納蘭明珠讓兩派保持制衡,這也是歷代帝王最精明的一點(diǎn)。后來索額圖也是告老回家,而當(dāng)時太子也是在山東之地得了重病,康熙就讓索額圖去照顧太子,但是讓康熙沒有想到是發(fā)現(xiàn)了索額圖和太子秘圖謀反的證據(jù),這下也是讓康熙震怒自然不會留下索額圖,并以“第一罪臣”而逮捕了他在最后這位索額圖索大人也是被餓死在牢中。
縱觀索額圖和納蘭明珠這些大臣在朝堂中你爭我奪、暗中膠量之下,這些都是在皇帝的眼中治理朝堂的手段罷了,而天下之事又怎能逃過皇帝的眼中,又有誰知道在他們爭斗的大臣之中又沒有皇帝安排的人呢?
明珠之所以比索額圖先下臺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太利益熏心了,他不僅趁索額圖去南京談判之際,對索額圖一黨進(jìn)行大掃蕩,而且還暗中結(jié)黨營私,拉攏康熙選定的四位青年才俊,他的這一切活動都被康熙看到眼里的。
其實(shí)在此之前康熙就已經(jīng)想要架空明珠和索額圖二人,只是苦于沒有好的借口,而明珠自己送上門了,康熙又豈能放過,當(dāng)然除了這個原因以后還有以下幾個客觀原因也是導(dǎo)致明珠比索額圖先下臺的原因。
首先雖然兩人都因?yàn)榻Y(jié)黨營私,干預(yù)立儲的事注定要下臺,但是索額圖是赫舍里的父親,而康熙又一直覺得對不起赫舍里,不看僧面看佛面,康熙也不忍這么快就讓赫舍里的父親入獄,所以注定明珠要比索額圖先下臺。
其次,索額圖曾經(jīng)幫助過太子胤礽,礙于太子胤礽的薄面,康熙也不會選擇讓索額圖先入獄的。
最后,雖然的確是明珠先舉報(bào)索額圖有不臣之心,但是當(dāng)時的索額圖還在沙俄談成尼布楚條約,康熙還是正是需要他之時,再加上當(dāng)時的索額圖正處在高峰期,文武百官都服他,所以此時的康熙還不好就這樣把他拉下臺,只好拿送上門的羔羊先練練手,也給索額圖敲個警鐘。
真的是伴君如伴虎,可以說康熙王朝的盛勢與他們兩人是密不可分的,當(dāng)初康熙也是十分寵愛他們的,可惜最后不但人才兩空,還鋃鐺入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48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