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熟悉的明末大將是誰?我們十有八九都會回答:"戚繼光"。然而論文治武功,談出將入相,戚繼光在明末是排不到前列的。畢竟明末除了戚繼光,還有盧象昇這樣文武兼?zhèn)涞?實力派"。
盧象昇(亦寫作"盧象升"),字建斗,南直隸常州府宜興(今江蘇省無錫市宜興縣)人。他生得體貌俊朗,皮膚白皙,一副風流讀書郎的模樣。但他自幼最愛的,并非四書五經(jīng),而是兵法謀略。不過因為祖上幾代只出過文官,盧象昇最后還是選了科舉入仕的路,在天啟二年(1622)做了進士。
入朝為官的前幾年,盧象昇老老實實地做過戶部主事、員外郎和大名府知府。但崇禎二年(1629)金軍大舉入侵京畿,京師戒嚴,大名府也氣氛緊張,心懷金戈鐵馬的盧象昇便在大名府募集萬余人進京勤王。
因為盧象昇在勤王之后也表現(xiàn)良好,崇禎六年(1633)他便被從知府擢升為了右參政,工作內(nèi)容也從管理大名府政務變成了整飭大名府、廣平府和順德府的兵備。
巧的是,盧象昇剛剛走馬上任,建功立業(yè)的機會就擺在了他的面前。當時畿南地區(qū)流竄著大量起義農(nóng)民軍,沙河、邯鄲一帶經(jīng)常遭到這些人的劫掠。"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盧象昇親率千余官軍,在石城、青龍崗和武安等地大敗農(nóng)民軍,斬殺十余農(nóng)民軍首領(lǐng),解救被挾持的兩萬多名普通百姓。此后多年,畿南一帶都不再有農(nóng)民軍作亂。而盧象昇,也順理成章地被升官。
崇禎七年(1634)春,盧象昇開始以鄖陽巡撫的身份配合其他督撫追擊流竄的農(nóng)民軍。在鄖陽的一年多里,他用五百余名官軍就打得漢南的起義軍幾乎絕跡。因而次年他先是被提拔為湖廣巡撫,后又總理江北、河南、山東、湖廣和四川的軍務,并督師東南。當時朝廷有一南一北兩大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的力量,盧象昇就是南方那支。
短短三年,從一個地方文官成為撐起大明軍事半邊天的大將,盧象昇成長之迅速,不可謂不讓人驚駭。但更讓人欽佩的,是他在這幾年的一些"平常之舉"。
盧象昇任職的鄖陽,是明代用以安置流民的一方惡土。鄖陽府管轄的面積不小,但多是崇山峻嶺,土地貧瘠,人才稀少,又遠離其他州府治所。若是一旦發(fā)生意外,鄖陽的兵將就是孤立無援。因此盧象昇都把這里稱作"天獄"。
而當盧象昇調(diào)離鄖陽時,這里卻不再是當初的鄖陽。在盧象昇的引導下,鄖陽的人才資源得到較為充分地利用。政府工作效率提升,吏治逐漸清明,當?shù)氐闹卫硪簿晚槃葜饾u穩(wěn)定。
在流寇問題上,盧象昇也不像其他官員一樣和稀泥。他不避鄖陽的慘狀實情,積極向朝廷爭取對鄖陽免稅和提供財政支持。雖只在此地任職一年多,他卻幫助修繕了鄖陽境內(nèi)大量城墻,重建了不少基礎(chǔ)設施。而像盧象昇這樣在有效鎮(zhèn)壓叛亂的同時還能幫助當?shù)鼗謴驼V刃虻?,在明末無疑是鳳毛麟角,連戚繼光都比不過。
不僅戚繼光比不過,明末曾"鬧翻天"的張獻忠和李自成也曾被盧象昇"打"到偃旗息鼓。
在總理五省之后,盧象昇和主管西北平寇的洪承疇相互協(xié)作,先斬殺了農(nóng)民起義軍首領(lǐng)搖動天,后大敗第一代闖王高迎祥。此時張獻忠和李自成都還是高迎祥部下。高迎祥在盧象昇手里受到毀滅性打擊,農(nóng)民軍活動一事陷入低迷。這便足見盧象昇對明末農(nóng)民起義軍的震懾。
崇禎九年(1636)秋,因為農(nóng)民軍在盧象昇和洪承疇的聯(lián)合打壓下明顯收斂,朝廷便又把盧象昇調(diào)回中央,處理宣府、大同和山西的棘手軍務。也正是在這里,盧象昇與清軍發(fā)生交手。
當時的宣大山西地區(qū),在多年內(nèi)憂外患的摧折下已經(jīng)破敗不堪,明顯無力繼續(xù)抵御來勢洶洶的清軍。因而盧象昇到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屯田。在他看來,當時只有此舉能幫助蘇邊關(guān)擺脫困境。同時,他還大力建設騎兵隊伍。
而因為屯田或建設騎兵都是耗時的大工程,所以盧象昇還采取了更加立竿見影的舉措——改革兵制。他著重擴充了標兵隊伍,并完善了偵察兵隊伍,還推行了一些新的規(guī)范,使宣大山西的兵力在短時間內(nèi)有了明顯的提升。
然而背靠混亂的朝堂,前方是恍如壓陣黑云的清軍,背后是蠢蠢欲動的起義軍,盧象昇最終還是"雙拳難敵四手",在崇禎十一年(1639)冬命喪清軍包圍圈。
在盧象昇死訊傳開后,宣大山西一帶的百姓哭聲震天。這哭聲里,有多少是為盧象昇,有多少是為失去頂梁柱而即將傾覆的大明,無人而知??芍氖牵B清乾隆皇帝都評價盧象昇——"志竭股肱"。
我覺得吧, 排名應該以德、才、貢獻為主。
所以我排名的話。
第一名 于謙 主要成就: 十年巡案、保衛(wèi)北京
年輕時期即嶄露頭角,后在平定朱高煦叛亂中被宣德皇帝看中,此后是十年的巡案山西河南,民眾好評如潮。在正統(tǒng)時期和王振作了堅決的斗爭。北京保衛(wèi)戰(zhàn)避免了明朝重蹈北宋的覆轍。能夠成為西湖三杰之一可見其影響力。那首“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是他人生的追求寫照。 德才兼具,一戰(zhàn)扶危。
第二名 王陽明 主要成就:開創(chuàng)心學、平定寧王叛亂
王陽明似乎在中央沒有待幾年,早年因為得罪劉瑾而被廷杖貶謫。七年的“流放”生活堅定圣賢意志,最終在貴州龍場悟道。文治武功都取得很大成就的能臣、思想家、軍事家。 明代“心學”的開創(chuàng)者,明末思想界是堪與春秋戰(zhàn)國百家爭鳴的時代,而王守仁對于此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近代日本海軍名將東鄉(xiāng)平八郎曾佩戴“一生俯首拜陽明”腰牌,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文治武功,集大成者。
第三名 鄭和 主要成就:七下西洋
中國的海軍于2008年圣誕節(jié)后,遠赴索馬里驅(qū)逐海盜。殊不知600年前我們的海軍就已經(jīng)楊威非洲東海岸。 鄭和的下西洋,不同于其后西歐各國的搜尋和掠奪,也不是單純的炫富。是遠播中華文明的出航,是主持正義的遠征。 600年內(nèi),國人遠航無出其右者。
第四名 孫承宗 主要成就: 關(guān)寧防線、 收復四城
孫承宗是一個悲劇人物,曾被《明史》認為是明末唯獨有能力保持“明朝守勢”的文官將領(lǐng)。嘉靖年間出生的他,正好經(jīng)歷了明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早年并不急于科舉的他以家庭教師身份跟隨主家在宣大等地生活,親歷了邊疆戰(zhàn)爭,青年時代的苦學和良好的軍事悟性,使得他成為了一名儒將。在考取榜眼之后,很快成為了兩代帝師??上膬纱谓?jīng)略遼東都為明末混亂的“黨爭”所毀掉。天啟末年,遼東局勢岌岌可危,他一方面核查領(lǐng)取空餉的兵將、任用袁崇煥趙率教等有能力的將領(lǐng)。一方面以步步穩(wěn)守的策略逐漸收復以前的失地。其力主構(gòu)建的關(guān)寧錦防線,終努爾哈赤等三代人都沒有辦法逾越。崇禎初年,由于皇太極繞過古北口直接危及京師、袁崇煥的戰(zhàn)略失誤。京城再次告急,是他又一次力挽危局,主持了明末最后一次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 同時在短時間內(nèi)就收復了遵化等關(guān)內(nèi)四城。 1638年,清軍大略河北等地。孫的家鄉(xiāng)高陽無兵,他帶領(lǐng)全家守城。最終因寡不敵眾而淪陷,孫承宗拒不降清,自縊殉國。 真正的脊梁在這里!
第五名 張居正 主要成就:萬歷大改革的決策者、執(zhí)行者。 萬歷中興締造者。 被史學家譽為救世宰相。
不用多說了吧?嘉靖出年生,少賦異才。嘉靖二十六年進士、隆慶初年入閣,萬歷元年任首輔。 于經(jīng)濟和政治上深化了隆慶以來的新政,并將改革進行到底。 修明政治,行考成法,一改嘉靖中后以來官場拖沓低能的作風;經(jīng)濟改革,行一條鞭法,清丈土地。使得萬歷前期成為了明朝財政最充裕的時期。 任用潘季馴治理河道,使得大江不為患禍。整個明朝為之一振,再度出現(xiàn)興盛氣象! 有人說他心眼小、貪財好色。 在這里我也不予爭論,因為事實我也不熟也不清楚。 就借用袁騰飛老師的一句話, 老百姓都能開得起吉普了,您開奔馳坐寶馬我們也不反對。 張居正,正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政治家。是讓老百姓都生活幸福的決策者。 萬歷年第一首輔,明朝第一首輔。如果他能多活十年,或許沒有后面的亂子??
第六名 戚繼光 主要成就: 創(chuàng)戚家軍 南平倭寇 北御胡虜
他是明初世襲的軍官,卻童年貧困。他是威名遠播的將領(lǐng),卻晚景凄涼。 戚繼光,因嘉靖中的《備俺答策》收到了賞識,因平定東南的倭亂而受萬民敬仰。直至東南事平后,揮師北上,駐守薊遼十余年。萬歷初年的邊境安定,有相當?shù)墓谑且驗槠堇^光。 不僅如此,他的步兵操練法成為了典范,他的戚家軍在其死后依然揚威于抗日援朝的戰(zhàn)場上!成為了日軍的一大克星! 中國歷史上最為成功的抗日將領(lǐng)!
第七名 徐達 主要成就: 北伐元孽 光復北平
燕云十六州是五代十國時期丟失的,我們都能記住出賣十六州的人是石敬瑭,但我們可能對收服他的人不甚了解。其實他就是徐達。1368年8月,徐達大軍進入元大都(北平城),此時的他已經(jīng)創(chuàng)造了歷史。是唐末之后收復北平第一人,也應該是古今北伐成功的第一人。 為人寬厚、愛兵如子。 明初第一名將,實至名歸。
第八名 第八名 黃宗羲 主要成就:明末思想家 抗清領(lǐng)袖
黃宗羲親歷了天啟的魏閹禍亂,崇禎的內(nèi)外兩難,以及最后明清易代的天崩地解。我認為他把對大明的忠誠保持到了最后,以自己的方式。早年曾經(jīng)參加過反清軍隊,晚年在復明無望的情況下歸隱不出。 他反思了明亡悲劇的原因,對君主專制提出了批判。一切的思想都凝結(jié)在《明夷待訪錄》這一部書中。 “明夷”為八卦中的一個卦象。指有智慧者處于危難,也有的說是光明受損。 “待訪”指期待后來的明君訪納。 有人說,這部書是中國的最早的民主啟蒙,沒有讀過,不敢妄下評論。但是,黃梨洲先生的這部著作,卻飽含了對明朝的懷舊和對滿清之后重回光明的一種期冀。
第九名 李定國 主要成就:聯(lián)合永歷、重創(chuàng)清兵、西南大捷
嚴格的說,李定國聯(lián)合永歷政權(quán)對抗?jié)M清時,明朝已經(jīng)被史學界普遍的認為滅亡多年了。他原屬于張獻忠的部隊,是反明的。但是最后再民族大義面前,義無反顧地聯(lián)合了南明流亡政府,在西南七省高舉義旗。與鄭成功的東南斗爭相呼應,曾經(jīng)迫使?jié)M清放棄西南諸省,也差點有機會保住半壁江山。 可惜因為政權(quán)內(nèi)耗嚴重,沒有成功。他更因為永歷皇帝被吳三桂絞殺于昆明而悲痛過度病死于軍中。反清斗爭隨損失一位偉大將領(lǐng)。
第十名 盧象升 主要成就:經(jīng)略西南、絞殺亂軍。 力主抗清,犧牲于將傾。
盧象升是又一位儒將,天生神力。天啟年中進士后任大名知府,從來是辛勞愛民。尤其是從不對魏忠賢的閹黨阿諛奉承。崇禎二年自募軍隊入衛(wèi)北京。后來在對抗農(nóng)民軍的戰(zhàn)爭中屢立戰(zhàn)功,經(jīng)略西南。后升任宣大總督。1638年,清軍大略華北,象升奉召保衛(wèi)。對于部分官員的和談夢想,他指出言能戰(zhàn)方能言和。力主出戰(zhàn)。然而由于內(nèi)部意見不統(tǒng)一,盧象升面對傾巢出動的清軍主力,僅僅能指揮五千兵馬。最后,悲憤的盧象升提殘族與清軍決戰(zhàn)。最終戰(zhàn)死于河北巨鹿。 死時身中“四矢三刃”…… 倒在了大廈將傾之前。
古人言,文死諫、武死戰(zhàn)。盧象升作為明末著名的諸儒將之一,在當時可謂家喻戶曉,在今日也漸漸被我們所回憶起。相比后來的洪承疇,盧象升無疑是幸運的。相對于后來的吳三桂,盧象升是高尚的。因為他沒有背叛國家,能夠死得其所。值得一提的,后來清軍攻入盧象升家鄉(xiāng)宜興時,盧象升一家付出了巨大的犧牲。記得是一個弟弟戰(zhàn)死,一個從此出家。
明朝是個很有趣的朝代,他曾北逐胡虜,恢復中華。他曾遠播威名,遠邁。然而他也曾固步自守,不思進取。也曾君臣離心,廷杖威嚇。他的盛世不為大部分人所知,他的黑暗卻被后來人所無限放大??梢哉f,是歷史上被誤解最深最多的朝代。距離明朝滅亡快370年了,我們要記住的是,在起初那個承平日久的盛世里,有著這么一群不畏廷杖,不怕皇權(quán),敢于直諫死劾的官員和百姓。在最后那個天崩地解的亂世里,依然有著這樣一群不懼死亡,不愿為奴,敢于舍生取義的布衣和英雄。 明朝是個什么樣的朝代,是一個教育發(fā)達的時代, 讓我們向他們致敬!
最后,提名人物還有:海瑞、葉向高、孫傳庭、史可法、左光斗。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封建王朝,可謂是各有特色。其中,大明王朝的特色便是鐵骨錚錚,浩然正氣。終明一朝,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凡此種種,彰顯著大明王朝內(nèi)在的獨特氣質(zhì)。
以軍事實力聞名的大明王朝,在其276年的滄桑歷史中,涌現(xiàn)出了許多杰出的名將。而最為杰出的,則非以下五位莫屬:
第一位:徐達
字天德,明朝開國軍事統(tǒng)帥,開國功臣之首,淮西二十四將之一,民族英雄。
他為人謹慎,善于治軍,戎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具體如下:
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lǐng)導的起義軍。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徐達跟隨朱元璋大敗陳友諒;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任他為左相國。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率軍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jù)勢力。同年任征虜大將軍,與副將軍常遇春一起揮師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殘暴黑暗的統(tǒng)治。
洪武元年(1368年),他率軍攻入大都(今北京),元朝滅亡。以后又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余勢力,北逐蒙元近千里。
徐達一生驍勇有謀,戰(zhàn)功及筑邊皆功勞顯赫,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正是因為他善于安撫將士,與下級同甘共苦,將士無不感激他的恩德愿意報效盡力,因此,兵鋒所向,無不克敵制勝。
第二位:常遇春
字伯仁,元末紅巾軍杰出將領(lǐng),明朝開國名將。
元順帝至正十五年,他歸附朱元璋,自請為前鋒,力戰(zhàn)克敵,嘗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故軍中稱其為“常十萬”。
事實上,勇猛敢戰(zhàn)是常遇春戎馬生涯的最大特點,并貫穿于歷次重大戰(zhàn)役。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常遇春投奔朱元璋不久,在著名的采石磯戰(zhàn)役中,常遇春乘一小船在激流中冒著亂箭揮戈勇進,縱身登岸,沖入敵陣,左右沖突如入無人之境,朱元璋即揮軍登岸,元軍紛紛潰退,緣江堡壘紛紛歸附。這一階段的戰(zhàn)斗,常遇春鋒芒初露,立了頭功,開始受到朱元璋的信任,由渡江時的先鋒升至元帥。
常遇春對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場,盡瘁而終。朱元璋對常遇春很愛重,認為常遇春的功勛“雖古名將,未有過之”。
第三位:戚繼光
字元敬,明朝抗倭名將,杰出的軍事家、民族英雄。
縱觀戚繼光的一生,先在東南沿??箵糍量苁嗄?,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后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nèi)犯十余年,保衛(wèi)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fā)展。因此,其功績可概括為:南平倭寇,北克蒙古。
除此之外,戚繼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fā)明了各種火攻武器,建造了大小戰(zhàn)船、戰(zhàn)車,又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可謂用心良苦。
可以說,在明朝蕩平東南倭寇、抵御北方蒙古入侵的歷程中,戚繼光居功甚偉。
第四位:鄧子龍
字武橋,明朝名將、杰出的抗倭將領(lǐng)、軍事家、民族英雄。
鄧子龍先于福建、廣東沿海抗倭,由小校升至把總。后又參與鎮(zhèn)壓江西、廣東等地的農(nóng)民起義軍。萬歷年間,又平定了金道侶起義和五開衛(wèi)兵變。萬歷十一年(1585年)于攀枝花痛擊緬甸軍隊,升任副總兵,后因偏袒軍卒導致軍卒叛變而被奪職。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鄧子龍參加萬歷朝鮮戰(zhàn)爭,于露梁海戰(zhàn)中殉國。
據(jù)史料記載:鄧子龍在長達十二年的時間里,在云南邊境指揮了多次御緬戰(zhàn)斗。萬歷十一年(1583年),鄧子龍痛擊侵入的緬甸木邦部落,在攀枝花大戰(zhàn)中活捉殺死景宗真、罕虔,活捉景宗材。隨后趁勝追擊,直搗敵巢,活捉招罕、招色、罕老以及同黨一百三十多人,斬首五百多級。
可以說,正是因為鄧子龍在邊境屢次擊敗緬甸人,使得先前依附緬甸的蠻人都投靠了大明王朝,使緬甸侵略者不敢越邊境一步,為鞏固邊疆、建設國防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五位:袁崇煥
字元素,明朝末年薊遼督師,抗清名將。
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袁崇煥得中進士,后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guān)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zhèn)守寧遠。在抗擊清軍(后金)的戰(zhàn)爭中,先后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可謂戰(zhàn)功赫赫。
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后,袁崇煥得以重新啟用。崇禎二年(1629年),袁崇煥率軍擊退皇太極,解了京師之圍后,魏忠賢余黨以“擅殺島帥(毛文龍)”、“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朱由檢以通敵叛國罪處以凌遲。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袁崇煥作為抗清名將,是一位爭議較大的人物,被處死后明朝百姓爭相搶食其肉,而到了清乾隆時期,卻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贊賞。因此,有關(guān)他的評價歷來褒貶不一。但是無論如何,他的杰出的軍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
明朝的抗倭名將還是有很多的
任環(huán)是山西長治人,進士出身,當過知縣。其長相俊秀,但帶兵作戰(zhàn)極其勇猛。倭寇入侵時,他任蘇州同知,后因抗倭有功任蘇松兵備副使(相當于現(xiàn)在的軍分區(qū)副司令員)。
傅應嘉(1524-1567年),字德弼,號鐘山,出生在窮苦的農(nóng)民家庭,自幼聰明過人,7歲入私塾求學,勤奮攻讀,尤其喜閱兵書。
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 瓦氏夫人(1496—1555),明朝嘉靖年間抗倭女英雄。
俞大猷于弘治十六年(1503年)出生于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一個世襲百戶的軍官家庭。
另外還有劉顯、譚綸、張經(jīng)等人也為抗倭大業(yè)流血流汗。
在明朝之時,當西北和中原的義軍狂妄無所忌憚之時,孫傳庭的出現(xiàn)令其稍稍受阻。但是在孫傳庭之前卻有一位十分厲害的大將,他就是盧象升。盧象升是明末著名的將領(lǐng),忠心耿耿,英勇奮戰(zhàn)。最后卻遭奸人所害,慘死戰(zhàn)場。所以世人都說他死的太可惜,那么可惜的具體原因在哪里呢?
第一,盧象升是可以雪中送炭的人。
在崇禎二年十月份的時候,皇太極曾經(jīng)率領(lǐng)大軍直逼京師。是在經(jīng)世的時候卻不慎被圍困,各路的援軍都比較害怕,所以畏縮不前。但是當時身為大名府知府的盧象升不畏困難,在當?shù)卣心剂艘蝗f多名團練,不辭勞苦一路趕到京師,這對崇禎來說就是雪中送炭。
第二,練兵有方。
經(jīng)過前面雪中送炭的事情,崇禎對盧象升是十分器重的,所以不久之后盧象升就被委任為右參政,讓他負責整頓大名、廣平和順德三府的兵備。盧象升不負所望,他機智地采用戚繼光的練兵方法,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就練成了一支精銳部隊。
第三,是戰(zhàn)場上的“盧閻王”。
當時西北地區(qū)的賊兵紛紛起義,開始肆虐山西,陜西以及河南等地方。盧象升在危急關(guān)頭接受任命,率軍開始趕往山西,在山西冷水村大敗了農(nóng)民軍數(shù)萬人。在戰(zhàn)斗的過程中,盧象升身先士卒,他率大軍把農(nóng)民兵逼到了一個山崖的地方,對方無法反抗,只能用冷箭射他的額頭,但是盧象升卻絲毫不畏懼,滿臉是血還提著刀帶頭沖鋒。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48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田單是什么人他是怎么在齊國脫穎而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