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曹操為什么會重重用徐庶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xì)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三國時期,有許多謀臣虎將。他們才能的存在,一是為自己謀未來求出路,二則是為了得明主青睞,平步青云,為主分憂。這樣的人在三國時期其實并不少見,例如諸葛亮、關(guān)羽、程普等等。而今天要介紹的,也是一位謀士——徐庶。
徐庶原本是投靠劉備的謀臣,但是因為生性孝順,被曹操抓住了這個弱點,派人擄走了他的母親,逼迫徐庶棄劉投曹。而徐庶也果真受此逼迫,來到了曹營。但是他在到了曹營之后,卻并沒有為曹操出過一計,有過一絲謀劃。那么為何曹操還要養(yǎng)著徐庶呢?徐庶結(jié)局又是什么呢?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
首先曹操生性愛才,必然優(yōu)待徐庶,也不希望徐庶再去蜀漢,為自己添堵。
眾所周知,曹操雖然生性多疑,但是確實十分愛才的。在袁紹、曹操交戰(zhàn)之際,袁紹麾下謀士陳琳撰寫檄文,將曹操罵了狗血淋頭,但是在袁紹戰(zhàn)敗后,曹操卻因贊賞陳琳的才華,最終沒有殺他。
面對已經(jīng)投奔在自己麾下的徐庶,雖然徐庶不為自己進(jìn)一言,出一謀,曹操也不會對其有什么過分的差異對待的。況且徐庶自己本身也是有幾分本事,否則曹操也不會挾持其母來逼迫徐庶歸順自己了。
而且徐庶本來就是從劉備麾下挖墻腳挖過來的,他的心本來就是向著蜀漢陣營那一方的。若是徐庶在曹營中過的不順,兔子急了還要咬人呢,說不定徐庶就又被逼到蜀漢陣營里了。這樣的情況曹操是肯定不愿意看到的,他自然不想增長敵對陣營的實力。
所以他也只能盡量的寬待徐庶,讓他安安分分的待在曹營,找不到任何生出二心的借口。再者說,徐庶跟在了曹操的麾下,不發(fā)一言,曹操卻仍對其禮待有加,這不正好是為曹操的愛才之心打了廣告嗎?這正是如此,曹操才仍然養(yǎng)著徐庶。
第二,曹操本身就對徐庶有愧,也希望借此做法,感化徐庶,吸引人才。
上文也提到了,徐庶之所以會來到曹營,完全是因為曹操使了上不得臺面的招數(shù)。把他的母親接到了曹營,以此來逼迫大孝子徐庶就范。這樣的做法,或許曹操本身也是不恥的。況且后來徐庶的母親,更是為了不連累兒子而自殺了。
可以說是曹操間接害死了徐庶之母。這樣的結(jié)局,曹操也難免會對徐庶有幾分愧疚。就算徐庶在他的陣營中不出一言,這也算是在情理之中了。曹操別無他法,也只能忍受。這也是曹操依舊養(yǎng)著徐庶的原因之一。
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徐庶用這種方式默默的反抗曹操,而曹操養(yǎng)著"閑人"徐庶,心底恐怕也是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做法能夠感化徐庶。讓他能夠放下戒備,回心轉(zhuǎn)意,真正的臣服于自己,臣服于曹魏。畢竟徐庶的能力是擺在那里的,曹操也不能真的不講情面,直接將徐庶斬首示眾。
如果曹操真的不管不顧,因為徐庶不出計謀就把他給殺了。那么天下的賢者謀士,還有真心敢跟隨曹操打天下的嗎?只有繼續(xù)重用徐庶,才能讓天下人都知道,曹操多愛才,多希望有能力的人都來投奔自己。
再次徐庶因被逼來到曹營,或許內(nèi)心抑郁,最終也是在曹營中因病而亡。
徐庶的前半段是跟隨劉備的,在曹操用了脅迫其母,逼其回曹的計謀之后,便無奈的投奔到了曹操的麾下。但是眾所周知的是,徐庶其母為不讓兒子受脅迫,直接自殺了。
這下徐庶算是難做了,母親也死了,自己也歸降了曹營,沒辦法再回蜀漢了。經(jīng)歷了這樣的打擊,徐庶除了內(nèi)心抑郁,痛苦難抑,又怎么會有其他的表現(xiàn)呢?不發(fā)一言,不為曹魏出一計也實屬正常。也就默默無聞的,在曹營擔(dān)任了不大不小的官職。
最后分析徐庶的命運結(jié)局。
而據(jù)史料記載,徐庶自從赤壁之戰(zhàn)前夕投歸曹操以后,就成了曹操的一名謀士。后來又擔(dān)任了右中郎將、御史中丞等職。而徐庶的最后一次露面,也是在赤壁之戰(zhàn)。此時曹操因采取了龐統(tǒng)的鐵索連環(huán)計,徐庶感覺此戰(zhàn)中有危險,就向曹操請辭,到西涼一帶去防御西涼軍了。而徐庶作為諸葛亮經(jīng)常提到的人才,在北伐曹魏之際,聽說徐庶在曹魏的仕途不順,也十分的為其感到惋惜。而徐庶的最終結(jié)局,大約是在公元235年因病而亡,葬于彭城。
由此可知,曹操對徐庶的愧疚和私心正是曹營養(yǎng)著一言不發(fā)的徐庶的理由。而徐庶,或許也是因為內(nèi)心抑郁,最終因病而亡。
自從徐元植的老母被曹操所禁后,徐庶不得不和劉備分別并推薦臥龍,徐庶當(dāng)時進(jìn)曹營后發(fā)誓不獻(xiàn)策,后見到母親后,被徐母呵斥,徐元植再后來就一直不給曹獻(xiàn)策,直到后來龐士元向曹操獻(xiàn)策將戰(zhàn)船連接起來進(jìn)行士兵操練的時候,徐洞察到計策,龐士元給徐出計讓徐調(diào)離曹身邊,徐庶為了保全性命,才向曹獻(xiàn)策說是為鞏固后方,申請調(diào)離,才得以赤壁的時候沒有死在亂軍中。
有才華的人總是被人羨慕,因此諸葛亮被傳為神化般的存在。在諸葛亮之前,徐庶曾輔佐過劉備一段短短的時間,若不是曹操從中作梗,掠走徐庶之母為質(zhì),徐庶也能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yè)。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徐庶離開劉備的呢?
劉備從檀溪脫險后,在別人的引導(dǎo)下拜見了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含糊地說了一句,臥龍和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再求,司馬徽多余的話就不愿多說了。
高人總是高人,看普通人的眼光就像是看小孩子,看到孩子在彎路上費力地摸索,忍不住在旁邊點上一句。伍關(guān)鍵的話語卻又不完全說透,讓聽者自己去參悟。他們是不想泄露天機呢,還是不屑參與到俗務(wù)中,讓人難猜。
劉備進(jìn)城后,見一人葛巾布袍,系著黑帶子,穿著黑鞋。一身布衣打扮這不奇怪,奇怪的是這人的嘴里在哼著歌。那人看了劉備的馬說道,這是的盧馬,雖是千里馬,卻對主人不利,不可乘坐。
劉備回道,已經(jīng)應(yīng)驗過了。就把馬躍檀溪的事說了一遍。
那人聽了道,這是救主,不是妨主,最終要對主人有害。我有一個辦法可以消除災(zāi)禍,把馬送給心里怨恨的人,等害了那人后,再騎上它,自然就安全了。
劉備聽后馬上變了臉色,指責(zé)那人不用正道來指點他,卻讓他做害人的事情。
那人聽了大笑,都說劉使君仁德,我是故意用這些話來試試您的。
這個人便是徐庶,他投奔劉備時用的是化名單福。徐庶投奔劉備不久,就被任命為軍師。
沒容他適應(yīng)這個新的崗位,很快曹仁手下的呂曠、呂翔便從樊城前來討伐劉備。徐庶建議劉備兵分三路迎敵,結(jié)果二呂戰(zhàn)死,帶來的五千人馬被捉。
曹仁聽到消息后大怒,為了給二呂報仇,和李典帶著樊城的人馬氣勢洶洶地朝新野殺來。徐庶讓劉備和趙云戰(zhàn)曹仁,乘著樊城的兵力空虛,讓關(guān)羽暗中去奪取樊城。
曹仁和劉備交戰(zhàn),先敗一陣,夜里去劫劉備的營寨,卻中了埋伏,徐庶早想到了曹仁之前。曹仁想逃回樊城,不料樊城已被關(guān)羽占據(jù)。無處立足,曹仁不得不逃回到了許昌,與曹操合兵一處。
與曹操作戰(zhàn),劉備先前一直是敗多勝少,無奈之下才投奔荊州的劉表,駐兵在這不起眼的新野。名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徐庶的這次指導(dǎo)顯然提升了劉備方的戰(zhàn)力。這讓曹操也重視起來,驚問是何人在給劉備出謀劃策。
當(dāng)曹操聽說是化名單福的徐庶時,曹操就問徐庶的本事怎么樣。當(dāng)謀士程昱說徐庶的才能是他的十倍時,曹操感到十分惋惜。
于是,曹操和程昱便派人把徐母騙到了曹營。接來后,他們沒敢為難徐母,不但用豐盛的酒席招待著,還給徐母配備一批丫環(huán)仆婦。
但豐厚的條件也沒能打動徐母,曹操勸徐母寫信讓兒子過來,徐母卻夸兒子的選擇正確,氣得曹操想殺掉她。
還是程昱聰明,謊稱自己是徐庶的結(jié)拜兄弟,待徐母像親母親一樣,經(jīng)常派人給徐母送些東西,每一次都會寫便條。徐母也寫便條回復(fù),這樣程昱就騙到了徐母的筆跡,然后找人模仿她的字體給徐庶寫了家書。
徐庶接信后大哭,老母被騙到許昌,隨時可能被加害。雖然不想離開劉備,但作為一個孝子,他不得不過去。徐庶在臨行前,和水鏡先生一樣,也向劉備推薦了臥龍和鳳雛。
這就是徐庶的初戰(zhàn),戰(zhàn)役的規(guī)模雖然不大,但用兵卻出人意料,讓對手不好防備,暗合“兵者詭道”的兵法原理。這讓人想到了抗戰(zhàn)時期,我軍也常嫻熟地運用此法去打擊敵人。
徐庶到曹營后不久,徐母便自殺了。原因當(dāng)然不是曹操為難他們,相反曹操待徐庶很好,為了讓徐庶能為他出力,不惜給他錢財和地位。徐母是深明大義的人,為了兒子她不想被當(dāng)作人質(zhì),不想成為別人要挾兒子的把柄,這樣的母親自然也當(dāng)?shù)闷饌ゴ蟆D赣H死后,徐庶像他承諾的那樣,終生沒有給曹操設(shè)過一計。甚至在赤壁大戰(zhàn)前,徐庶看出了孫劉聯(lián)軍的連環(huán)計,他也沒有聲張,而是找個借口提前離開了。
此后,徐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處理政務(wù)上,曹操當(dāng)然也能看出徐庶的心思,他想殺掉徐庶又不能殺。
原因是曹操為了招攬到人才,一直宣揚著自己愛才惜才,若殺掉了徐庶,這會壞了自己愛才的名聲。相反,天下的才俊看到徐庶不出力也能在曹操這里得到極好的待遇,更愿意跑到曹操這邊來。不殺徐庶,對曹操依然很有利。
其實,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徐母的死去,徐母雖然不是曹操直接殺死的,但起因還是因為他。若不是用欺騙的辦法騙來徐母,徐母哪會死去?為了得到徐庶,曹操所用的手段太激進(jìn),這才導(dǎo)致徐母的自殺。曹操在早期時奉行的處事原則是,寧可我負(fù)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fù)我。隨著曹魏實力的不斷增強,曹操的做事原則也一直在改變,他的思想一直在走向成熟之中,這也是他沒有殺掉徐庶的原因。
再者,一個能決定天下去向的大才雖然沒有給自己真心出力,但總比放在對手那里強。徐庶若到了劉備那里,那等于是放虎歸山,對自己十分不利。把徐庶留住,劉備得不到,這也是間接地削弱了劉備的力量。
作為徐庶也無法再回到劉備那里。他和關(guān)公不同,關(guān)公被困于下邳的土山時,曾和曹操相約三件事,其中一件就是一旦有了劉備的消息,便去投奔劉備。
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古人講究做人的信譽,徐庶雖是被逼無奈投奔的曹操,但從表面上看畢竟是跟隨了曹操,再回到劉備的陣營,便會落下不忠的名聲。更何況知道內(nèi)情的人很少,在當(dāng)時的條件下,曹操的丑事是不可能在曹魏內(nèi)部被廣泛的傳播。
從徐庶僅有的一次指揮戰(zhàn)役上看,他的用兵思路極活,甚至靈活于諸葛亮的六出祁山。徐庶終生選擇了沉默,或許這是他對劉備和曹操兩方面最好的交待。
人生的際遇難測,縱是天才,有時也要受困于情義而沉默終生。
劉備(92)的人(175)那人(2)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49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