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升,接下來聽聽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
提到大明開國第一謀士,估計大多數(shù)人第一反應(yīng)都會想到劉伯溫,劉伯溫也的確有才華,其名氣也的確是大明開國眾謀士中名氣最大的一位,但我們今天要聊的是大明另一位謀士,他比劉伯溫更具戰(zhàn)略思想,九字定乾坤,助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他便是大明第一謀士朱升。
朱升,安徽休寧人,早年也曾從仕于元,后心灰意冷,隱居于石門講學(xué)。
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在進(jìn)軍婺源時,大將鄧愈向朱元璋推薦了這位隱居的高人,朱元璋效仿劉備打算來個三顧茅廬,沒想到朱升并沒有像諸葛亮那般扭扭捏捏,朱元璋第一次拜訪,朱升便果斷答應(yīng)出生,并且還給朱元璋送了一份大禮,便是九字策略:
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
別小看這九個字,朱元璋正是依靠這九個字,從一個生存在夾縫中的小諸侯,一步步成長為能夠角逐天下的大諸侯。
當(dāng)初,朱元璋攻打婺州,久攻不下,便去找朱升請教,朱升告訴他,要想掙天下,首先得掙人心,要不殺降,要善待百姓,朱元璋聽從了他的建議,下令“破城不許妄殺”,不久,朱元璋便拿下了婺州,自此朱元璋也就明白了人心的重要性。
據(jù)《朱楓林集》記載,朱元璋在攻打處州的時候,猶豫不決,因為他對這次軍事行動沒有太大的把握,朱升知道后,堅決要求朱元璋必須一定要攻打處州,為何呢?
因為這里有人才啊,二十一世紀(jì)最重要的是人才,在那個年代,人才同樣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這里有一窩人才,他們分別是劉基、葉琛、張溢,這三人同宋濂共稱“浙西四賢”。這些人可都是王佐之才,對于正在創(chuàng)業(yè)階段的朱元璋急需這樣的人才,而這些人又不會主動投奔朱元璋。所以,朱升堅決要求朱元璋打下處州,只有這樣才有機(jī)會請這些大賢們出山輔佐。
鄱陽湖大戰(zhàn),無論是對于陳友諒還是朱元璋都是一場一決生死的戰(zhàn)斗,贏者生,敗者亡,朱元璋剛開始初戰(zhàn)不利,畢竟?jié)h軍勢大,在這一籌莫展之際,朱元璋又想到了朱升,朱升說別怕,漢軍雖然來勢洶洶,人多勢眾,帶的糧食又不多,我們只要守住南湖嘴,把他們的退路給堵了,等到他們糧食吃得差不多了,身體疲憊之時,我們前后夾擊,他們必敗。
朱元璋聽后,雖覺得朱升說得很對,但他們自己也糧食不多了,沒辦法和漢軍這樣耗下去。朱升聽后說,別擔(dān)心,我們找土豪借,據(jù)這一百里的地方有四位土豪,多得就是糧食,我們趕快去借,別讓陳友諒搶了先,最后“得糧萬余”,有了糧食,沒了后顧之憂,將士們軍心大振。
說實話,鄱陽湖一戰(zhàn),朱升確實是首功一件,獻(xiàn)了良策,還解決了朱元璋的后顧之憂。
洪武二年,朱元璋做皇帝沒多久,朱升便向朱元璋請辭,這是為何呢?要知道這正是他自己功成名就之時,他當(dāng)初果斷出山助朱元璋也正是為了此刻。
朱元璋多次挽留,甚至提出了“欲賜以爵土”,要知道洪武二年,朱元璋還沒開始賜爵封土,洪武三年才封了“6公28侯”。但朱升還是堅決請辭,朱元璋留不住,只得放行。
朱升作出這一決策的目的并不是因為自己淡泊名利,而是他想保命。因為從一件小事,他窺探到了朱元璋的為人。
據(jù)《明太祖實錄》記載,當(dāng)時朱元璋當(dāng)皇帝還沒多久,有一次,他讓朱升帶一些樂生、舞生去見他,說想檢驗下這些藝術(shù)人才,沒想到朱元璋心血來潮,自己用石磐(一種打擊樂器)演奏了一曲,并讓朱升辨五音,朱升一個失誤,將宮音弄成了徵音,這本是一件很小的事,誰還沒有個出現(xiàn)失誤的時候,沒想到,朱元璋為此大發(fā)脾氣,把朱升狠狠地罵了一頓,連帶把天下的讀書人都罵了一頓。還好有人替朱升打圓場,不然朱升估計少不了一頓板子。
這件小事讓朱升認(rèn)清了朱元璋是個什么人,而朱元璋又常常來劉邦自比,事事效仿劉邦,這讓朱升認(rèn)定,朱元璋遲早會對功臣有一次大的清洗。所以,朱升為了避禍,選擇了急流勇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51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