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明英宗朱祁鎮(zhèn)為什么會兩度上臺,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相對而言,明英宗朱祁鎮(zhèn)這個名字,知名度不算低,尤其最近由于《大明風華》的熱映,將他的知名度推向了一個高峰。歷史上的朱祁鎮(zhèn),愚蠢地聽信了太監(jiān)王振的讒言親征瓦剌,結果造成了“土木之變”,自己被俘虜,數(shù)十位文武大臣被殺害,三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對一個帝王而言,可謂是奇恥大辱。
因為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以及其后明朝在一系列針對瓦剌的戰(zhàn)爭中都取得了成功,化解了瓦剌太師也先利用朱祁鎮(zhèn)要挾、訛詐的陰謀,基本上失去了利用價值的朱祁鎮(zhèn)被放歸明朝,居住在南宮,也就是皇城東南角那個俗稱“黑瓦殿”的崇質(zhì)殿。
天順元年(公元1457),武清侯石亨、都督張軏,太常寺卿許彬、副都御史徐有貞,太監(jiān)曹吉祥,這“四條半漢子”(我認為太監(jiān)曹吉祥只能算半條漢子),趁著景帝朱祁玉病危之機,發(fā)動政變,領兵毀壞宮墻,奪門進入南宮,迎接朱祁鎮(zhèn)從東華門進入奉天殿,重新登上了皇位,這就是“奪門之變”,也稱為“南宮復辟”。
在“奪門之變”前,有幾個小小的史實,值得我們注意:
首先,之所以要發(fā)動“奪門之變”,是因為明景帝朱祁玉病危,所以“四條半漢子”陰謀擁立朱祁鎮(zhèn)復位。
其次,因為明景帝病危且無子,所以少保于謙、大學士王文,決定推舉朱祁鎮(zhèn)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
第三,如果于謙和王文的計劃能夠順利實施,朱見深將成為明景帝之后合法的皇位繼承人,朱祁鎮(zhèn)如果想要二次登基,將不得不和自己的兒子爭奪皇位,一個具有被異族俘虜經(jīng)歷的皇帝,想要通過正當?shù)姆绞絹砀偁幓饰唬緵]有可能。
第四,“四條半漢子”都與于謙有著“過節(jié)”,互為政敵。徐有貞因為在土木之變中建議遷都,被于謙痛斥;石亨因為保舉于謙的兒子為官,被無私的于謙彈劾;張軏因為違反軍規(guī),被于謙彈劾;曹吉祥更是王振的同黨。如果朱見深登基稱帝,那么擁有“擁立之功”的于謙等人,必定受到進一步的重用,將完全壓制住徐有貞等人在朝堂上的勢力;相反,如果徐有貞等人的陰謀得逞,則于謙等人作為將朱祁鎮(zhèn)軟禁在南宮的朱祁玉的擁立者,必將遭到政治上的打壓。
結果是朱祁鎮(zhèn)贏了,成功復位。好不容易復位了,本當吸取教訓,重新來過,洗刷掉自己身上“土木之變”的恥辱??晌覀儊砜纯?,復位的朱祁鎮(zhèn)干了些什么?
復位后的朱祁鎮(zhèn)干的第一件事情是“論奪門迎復功”,論功行賞,對擁立者徐有貞等人大肆賞賜;第二件事情是處置了北京保衛(wèi)戰(zhàn)最大的功臣于謙等人,于謙被滿門抄斬。這也就罷了,他還干了一件極其奇葩的事兒,那就是將慫恿他親征、造成“土木之變”這一國恥的禍首王振隆重安葬,并賜予謚號“旌忠”。
看來300多年前,趙構堅決拒絕岳飛繼續(xù)北伐迎回宋欽宗趙桓是一件相當英明的事情,誰也無法保證回歸后的趙桓會不會象朱祁鎮(zhèn)一樣發(fā)動政變。熟讀史書的于謙,雖然知道300多年前的南宋就發(fā)生過類似的事情,可惜腦子里裝了太多“忠孝節(jié)義”的正統(tǒng)思想,歷史,沒能夠重演。
于謙死了,滿門抄斬,罪名的說法很奇怪“意有之”,實在是找不出能夠令人信服的處置他的說法了。
擁立朱祁鎮(zhèn)復位的“五條半漢子”,本來應該背著擁立之功,好好享受榮華富貴了。但不知道是為什么,他們的結局都不怎么好。
作為于謙和王文監(jiān)斬官的張軏,在處死于謙等回家的路上,從馬上掉了下來,七竅流血而死。
作為審理于謙的太常寺卿許彬,回到家中后突然渾身青黑,痛哭哀嚎不已,一命嗚呼。
大權在握的徐有貞,被石亨所嫉妒和陷害,發(fā)配到遙遠的金齒口,老死異鄉(xiāng)。
囂張跋扈的石亨,也沒享幾年富貴,因獲罪被捕入獄,然后莫名其妙地死在監(jiān)獄中。
太監(jiān)曹吉祥因為前面幾人的遭遇,深感亞歷山大,居然發(fā)動政變,結果被滅了九族。
于謙死了,留得清白在人間。擁立朱祁鎮(zhèn)的“四條半漢子”也死了,沒能茍活多久。朱祁鎮(zhèn)當然也得死,但他在死前立下了一道遺詔,從他自己開始,宮妃不再殉葬,他的17個妃子,由此免遭橫禍得以活命,中國古代帝王以妃子殉葬的殘酷制度由此終止。這也許是朱祁鎮(zhèn)這輩子,唯一做的一件好事吧。
史書上對明英宗朱祁鎮(zhèn)的評價是“英宗承仁、宣之業(yè),海內(nèi)富庶,朝野清晏?!钡笥钟幸痪洹按蟪既缛龡睢⒑鷿?、張輔,皆累朝勛舊,受遺輔政,綱紀未弛。”很明白的意思,之所以“海內(nèi)富庶,朝野清晏”,完全是因為有這些賢臣“受遺輔政,綱紀未弛”的原因,實際上跟明英宗沒啥關系,只是為尊者諱,沒說得那么直接罷了。估計是史家覺得實在是沒什么可贊的了,說他“上恭讓后謚,釋建庶人之系,罷宮妃殉葬,則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p>
免除后宮妃子殉葬,就這樣一件事情,值得史家在渙渙青史中贊他“盛德”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51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