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金庸,可謂是鼎鼎大名。但提起查良鏞這個名字,恐怕就沒幾個人知道了。查良鏞正是金庸的真名,而他的祖上是雍正年間的禮部侍郎查嗣庭。坊間相傳查嗣庭因為出了“維民所止”這樣一道考題,竟然被雍正皇帝滿門抄斬。那么,這件事是不是事實呢?其來龍去脈究竟如何?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
看過《鹿鼎記》,我們都知道,雙兒所在的主人莊家正是因為“文字獄”而獲罪的。這場文字獄使得莊家滿門幾盡覆亡,只剩下幾個寡婦在那里企圖報仇。很多人都認(rèn)為莊家的這個案子,其原型就是金庸的祖上查嗣庭,金庸在這里有影射之意。這一切看似合情合理,沒什么毛病??磥?,要想解開這個謎題,還得看看查嗣庭的生平。
其實,早在雍正年間,這個故事就在民間傳的沸沸揚揚了。當(dāng)時人風(fēng)傳有一個叫查嗣庭的考官因為出了“維民所止”這樣一道考題?!熬S”、“止”二字合在一起正好是去掉雍正之首的字謎。于是雍正皇帝龍顏大怒:“好你個查嗣庭,你要砍我的頭,那我就讓你滿門抄家!”然而,很多學(xué)者查遍了清宮秘檔也不見這個案子,很多史書也沒有記載??梢娺@個案子是子虛烏有之事。那么,查嗣庭究竟是因為何事而獲罪呢?
查嗣庭,字潤木,號橫浦,浙江海寧人。他在雍正年間先后任內(nèi)閣大學(xué)士、禮部侍郎等職。雍正四年(1726)丙午科鄉(xiāng)試,時任禮部侍郎的查嗣庭被皇帝欽點為江西主考官。根據(jù)《清稗類鈔·獄訟類》記載:“或曰,查所出題為‘維民所止’。忌者謂‘維止’二字,意在去‘雍正’二字之首也,遽上聞?!ぁぁぁぁぁに煜聡?yán)旨著拿問,交三法司審訊?!笨此朴斜亲佑醒?,但這畢竟是稗官野史,又是孤例,故不足為據(jù)。
如果有人提出異議,那我們再看看別的稗官野史有無“維民所止”的記載。同時期的《請秘述聞》也記載“江西考官:禮部侍郎查嗣庭·······題:‘君子不以’一節(jié),‘日省月試’一句,‘山徑之蹊之矣’?!?/p>
陳登原的《國史舊聞》也有類似記載,“雍正四年丙午,查嗣庭以‘君子不以言舉人’兩句,‘小徑之蹊’一句命題?!边@兩種記載,雖略有出處,但大體相似。
此外,《永憲錄》也記載,查嗣庭因“譏訕”而獲罪,但并沒有提到“維民所止”的只言片語。如此,可見查嗣庭因“維民所止”獲罪不過是坊間傳聞罷了,并非事實。但這并不能證明查嗣庭不是因言獲罪的,我們找出查嗣庭當(dāng)時出題的文獻(xiàn)資料不就一清二楚了嗎?
根據(jù)資料顯示,查嗣庭共出過三道題。
第一題為《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言廢人》,第二題為《山徑之谿間,介然用之而為路,為間不用則茅塞矣,今茅塞子之心矣》。第三道題第一場《易經(jīng)》第二題:為《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第三題《其旨遠(yuǎn)而詞文》;《詩經(jīng)》第四題:《百室盈止,婦子寧止》。
以上是查嗣庭科考出的所有題目,根本沒有“維民所止”四字。雍正皇帝雖然對這些試題提出過非議,但這都是查嗣庭獲罪以后加上的罪名。清朝雖然盛行“文字獄”,但僅僅因為這些就讓查嗣庭獲罪,根本無法服眾。那么,雍正皇帝究竟為何讓查嗣庭獲罪呢?
我們知道,中國古代一般對腐敗是比較容忍的,這也是腐敗土壤存在的一個原因。即便有過朱元璋、雍正帝這樣用重典整頓吏治也是極少數(shù)的,往往也是勞而無功,虎頭蛇尾。歷史上一直存在一個怪現(xiàn)象:大部分官員其實是因為政治斗爭而獲罪的,但這個理由畢竟不是冠冕堂皇的。那怎么辦呢?把他定性為貪官再好不過了,常在水邊走哪有不濕鞋的,哪個當(dāng)官的沒有個經(jīng)濟問題呢?即便沒有,也讓他“莫須有”。這個罪名是最得民心的,老百姓最恨的就是貪官。
這樣以整頓吏治的名義來除掉政治對手可以說是屢試不爽,不僅增加了政治實力,同時也收拾了民心。我們?nèi)绻眠@個辦法來類推的話,也是如此。查嗣庭根本就不是因言獲罪,這只是個由頭,真正的原因是政治斗爭。
我們知道,雍正即位以后,除了反貪,政治斗爭也是極其激烈的。著名的驚天大案有“阿其那”案、“塞思黑”案,還有年羹堯、隆科多案。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是以“朋黨”的罪名株連一大片的。而查嗣庭正是和隆科多走的比較近,雍正帝自然認(rèn)為他就是隆科多的“朋黨”。
雍正四年(1726)9月26日,雍正帝下旨將查嗣庭革職查辦。他給出的理由是:“查嗣庭向來趨附隆科多,隆科多曾經(jīng)舉薦,朕令在內(nèi)廷行走,授為內(nèi)閣學(xué)士及禮部侍郎?!边@么一說不就清楚了,查嗣庭的仕途之所以順利,不就是隆科多舉薦的嗎?而查嗣庭在士林里的名望又極其高,所謂“槍打出頭鳥”,要想徹底扳倒隆科多,查嗣庭自然是首當(dāng)其沖了。
雍正帝先以這個原因?qū)⒉樗猛ジ锫毑檗k,然后派兵搜查了其府邸,發(fā)現(xiàn)了幾本日記。日記里所記多有“譏訕”、“大不敬”之語。此后又聯(lián)系到他所出的試題“悖謬乖張”、“有意詛咒”。于是將查嗣庭交由三法司會審。說實話,單憑幾道試題是不足以定罪的,因為這些都是出自《四書》、《五經(jīng)》。試題頂多不過是附加罪名而已,是不能單獨成證的。而日記則不然,最為私密,且查嗣庭在其中確實有對康熙皇帝的一些牢騷。這可是白紙黑字,賴不掉的。
經(jīng)過三法司會審以后,查嗣庭的結(jié)案報告也出來了。查嗣庭“惡積如山,罪難悉述。嗣庭身為本朝之臣子,而事事敢于譏訕,深受君父之恩厚,而念念期于詆詛,處心積慮,大逆不道,實為臣民所共憤,天地所不容,擢發(fā)難數(shù),萬死奚辭!”看看這份罪狀,多么的“慷慨激昂”、“義憤填膺”,這樣做無疑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查嗣庭進(jìn)行審判,簡直就是罪有應(yīng)得!
雍正帝認(rèn)為懲罰首惡的目的也達(dá)到了,也該顯示自己的“寬仁”了。因此對他的家人并沒有趕盡殺絕,而是判了流放。
說實話,查嗣庭并不是因言獲罪的。其背后的真正罪名就是政治斗爭,他只不過是充當(dāng)了政治斗爭的犧牲品而已。但如果以這個為罪名畢竟是上不了臺面的。所以需要私密日記和試題,這些都是對皇帝、對朝廷的“譏訕”、“大不敬”。以這個為由頭來讓查嗣庭獲罪,白紙黑字,自然就是鐵證如山了。從查嗣庭的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政治斗爭的可怕性,我們即便沒有親身經(jīng)歷,單看這些文字就足夠讓人不寒而栗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52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