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和東漢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東漢末年的混亂局面一度讓后人覺得自從魏、蜀、吳三國鼎立后,東漢王朝的統(tǒng)治就完全結(jié)束,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政權被瓦解為三個割據(jù)政權獨立發(fā)展,最后被司馬家族篡魏后再次統(tǒng)一天下,建立了晉朝。
那么曹操到底是漢賊還是權臣呢?曹操挾天子令諸侯,漢獻帝在他手中完全就是個傀儡,朝中的權力完全掌握在曹操手中,那么東漢的統(tǒng)治是否就已經(jīng)被曹操終結(jié)?漢朝對天下的統(tǒng)治實際進入了割據(jù)、分裂時代。
曹操是賊不假,卻不是漢賊。東漢王朝能夠從董卓手中再延續(xù)幾十年,全靠曹操。
曹操自從把漢獻帝迎到了許都后,東漢的國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應該是得到了延續(xù),并且在曹操的維持下,天下諸侯依然要奉大漢為大統(tǒng),尊獻帝為正宗。
割據(jù)的局勢無法更改,但是朝廷的國號、廟堂依然一樣不少的存在,而且還威加海內(nèi)。這一切都是曹操給大漢帶來的。
曹操奉天子詔討伐天下諸侯,首先以天子號令征伐袁術、袁紹、呂布等北方諸侯,平定北方后,漢室的威望其實是越來越強的。曹操的權勢也越來越大,封魏王、加九錫,有點西漢權臣霍光的意思了。
曹操弄權是假,但要說他打算篡漢,幾乎是不可能的。曹操出生官宦世家、文官集團,他們對朝廷的忠和皇帝的忠是不一樣的。東漢的文官集團與皇帝其實處于對立面,東漢自成帝以后100多年來,文官集團與皇權、宦官集團明爭暗斗,東漢末年的混亂其實就是文官集團與宦官爭權的結(jié)果。
曹操非常注重自己身位漢臣這個身份,可以說曹操是東漢末期最后的一批傳統(tǒng)意義上的漢臣代表。他們內(nèi)心從不愿意反漢,但是隨時可以拿捏皇帝。
曹操終其一生就是為了恢復漢室對天下的再次一統(tǒng),打擊各地的割據(jù)軍閥,對當時最大的兩大軍閥吳和蜀的討伐都是居于對國家政權的擴張。
曹操病逝后,兒子曹丕繼魏王位,這個時候的朝廷已經(jīng)開始變味了,原本一批忠于漢廷的臣子陸續(xù)退出了權力中心,在朝中已經(jīng)沒有人可以與曹丕進行影響抗衡,而曹丕又遇到一個現(xiàn)實問題,曹氏部屬希望建立另外一個忠魏的朝代。
曹丕不具備曹操在漢朝廷的影響力,更沒有曹操對軍中各個勢力的震懾力。曹丕做不了魏王,只能做天子。要做天子,只能是取代漢獻帝,于是曹丕才逼迫漢獻帝禪位于他。
建安十八年,即公元213年,七月,漢獻帝一口氣聘娶了曹操三個女兒:曹憲、曹節(jié)、曹華,封為貴人。
更為準確的說法,應當是曹操把三個女兒強嫁給漢獻帝,成為天子的岳父。
彼時的曹操究竟是一個什么身份了呢?
這年五月,漢獻帝剛剛加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外內(nèi)之任,君實宜之,其以丞相領冀州牧如故?!保ā度龂尽罚?/p>
自堯、舜至夏、周,均有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公爵地位在王(天子)之下,高于諸侯、伯、子、男等爵位,為諸侯之長,如周朝的周公。漢獻帝的詔令,魏公國可以設置直屬于封國的丞相以下群卿百官,地位體制如漢初異姓諸侯王。
加九錫是個什么東東?
九錫,是皇帝賜給有殊勛的諸侯、大臣的九種禮器,這些禮器只有天子才能使用,所以是最高禮遇的表示,形式上的意義也因此遠遠大于其使用價值,擺設的成分多一些。
這九種東西分別是:車馬、衣服、樂、朱戶、納陛、虎賁、斧鉞、弓矢、鬯(chàng)。
實際上就是天子才能使用的一些物件,既然只能天子才能使用,當然就不是一般的車馬衣服了。
比如納陛,一種說法是登殿時特鑿的階梯或者另外開辟一個通道,就像現(xiàn)在某些場所(機場、車站等)的貴賓專用通道;還有一種說法是木制階梯,比較平緩,走在上面不吃力。反正,不管哪種說法,意思都差不多,就是皇帝給了你一個“VIP”身份。
又比如鬯,指秬(jù)鬯。秬,黑黍。用郁金草、黑黍等作為原料釀的酒,祭祀專用。估計味道也不是很好。
而在頭一年正月,漢獻帝給了曹操另外一個“VIP”身份:“天子命公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三國志》)
贊拜不名,大臣拜見天子,小黃門(禮官)一般要高聲通報,說丞相曹操(官職加姓名)覲見之類的話,現(xiàn)在改口了,說曹丞相來了,要見天子;
入朝不趨,啥意思?官員上朝的時候要小步子走,或者在路上遇見皇帝,那就要朝皇帝小跑幾步,或者疾走幾步,表示對領導的尊重。而現(xiàn)在,可以氣定神閑,說白了,可以視而不見,在禮儀上可以平起平坐;
劍履上殿,就更厲害了,可以佩著劍、穿著鞋上朝去見皇帝。現(xiàn)在恐怕也難做到這一點,見個美國總統(tǒng),你能帶著一把槍去見嗎?可能渾身上下給搜了又搜,各種安保儀器在你身上掃了又掃。
我們看看歷史上那些加九錫之人的所作所為:
王莽被授九錫,隨后廢漢室建新朝。
孫權名義上降曹魏被授九錫,數(shù)年后叛離魏朝稱帝,建東吳。
前趙劉曜遣使拜石勒為大司馬大將軍,加九錫,增封十郡,進爵趙公,次年石勒就把他趕下臺,建立后趙。
桓玄被東晉授九錫,后稱帝建楚國。
南朝四朝(即宋、齊、梁、陳)開國皇帝劉裕、蕭道成、蕭衍、陳霸先都從前朝受九錫,然后翻臉,創(chuàng)立新朝。
楊堅從北周接受九錫,后建立隋朝。
李淵被隋朝接受九錫,后建立唐朝。
幾乎都一個動作,就是廢帝自己當皇帝。
(董卓)
當年,董卓也是這般待遇,但董卓沒有被封為“王”。須知,漢制,只分封過八個異姓王,都是跟劉邦一起打天下的,兔死狗烹,除了長沙王以外,皆以謀反的罪名被一一剪除,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
要說曹操幾乎與漢獻帝平起平坐了,取而代之,或者像董卓那般,廢掉漢獻帝,找一個劉氏的小娃兒作傀儡,根本用不著拿自己女兒的幸福作為政治資本。
這一年,漢獻帝32歲。
而《三國志》《后漢書》《資政通鑒》里還有有趣的記載:“小者待年于國?!?/p>
曹操除了將三個已經(jīng)成年女兒許配給漢獻帝之外,他還將余下幼女也全都與漢獻帝劉協(xié)訂下了“娃娃親”,答應先把她們留在自己封國之內(nèi),等到可以婚配的時候(理論上是14歲),再將她們送進宮中。
那么曹操究竟有幾個女兒呢?
(漢獻帝)
正史上可以找到的,大約7位,除了漢獻帝娶的三位之外,還有清河長公主、安陽公主、金鄉(xiāng)公主、臨汾公主。清河長公主嫁給大將軍夏侯惇之侄子夏侯楙(máo),就是魏延想用子午谷之計奇襲長安的那位守將;安陽公主嫁給荀彧的長子荀惲;金鄉(xiāng)公主則嫁給大將軍何進的孫子何晏;而臨汾公主,史書上只是提到過她的一個婢女。
與漢獻帝定“娃娃親”的究竟還有幾個?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不止一個。
有人,包括一些學者,認為曹操此舉,不惜用自己親生閨女的婚姻和幸福,來換取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響力,用以控制皇帝,可謂用心良苦。
但是,曹操犯得著這么做嗎?
但是,曹操又真這么做了。
(曹操的女兒,漢獻帝的皇后曹節(jié))
確實用心良苦,但這個用心,不是來換取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響力。該有的已經(jīng)全部有了,不該有的,就是取而代之。
當皇帝的岳父,就是不取而代之,至少在他活著的時候,漢朝依然是漢朝。
我們一直把諸葛亮那句話“挾天子而令諸侯”作為曹操的一大罪狀,那么來看看造成這種局面的背景。
董卓之亂,公主、宮女成了董卓的“三陪小姐”的時候,征討董卓的“關東聯(lián)軍”在干什么?以袁紹為統(tǒng)帥的聯(lián)軍,駐扎在酸棗(今河南延津北)一帶,各懷鬼胎,推諉不前。曹操帶著自己的部隊單獨向西推進,結(jié)果被董卓的精銳打得落花流水,他自己也負傷。曹操回到聯(lián)軍大本營,這些諸侯們除了每日飲酒作樂,就是沒有進京勤王的意思。
董卓死后,其部下李傕、郭汜、樊稠等進軍長安,荼毒京畿,漢獻帝不得不東逃洛陽。到了洛陽后,其狀之慘,無異于叫花子,“是時,宮室燒盡,百官披荊棘,依墻壁間。州郡各擁強兵,而委輸不至,群僚饑乏,尚書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饑死墻壁間,或為兵士所殺。”(《后漢書》)
是呀,“州郡各擁強兵,而委輸不至”。
啥叫“委輸”?就是轉(zhuǎn)運的物資。想必天子派人去找這些諸侯們,叫他們救濟洛陽,這些人滿口答應,就是不把物資運來。當然,還有一種解釋,就是這幫人假意將兵勤王,匯聚起來,整日里飲酒作樂,就是不到洛陽來。
不管哪種解釋,要知道,漢獻帝和百官還餓著肚子呢。
所以,袁術、袁紹、劉表、劉焉、公孫瓚等人呢?他們都那么笨,沒有想到“挾天子而令諸侯”呢?
非也。
袁紹手下的沮授、許攸等都勸他迎天子,但袁紹不聽。其實,袁紹早就想立一個皇帝,人都選好了,是幽州牧劉虞。當時袁紹想拉曹操一起干,曹操什么態(tài)度呢?“袁紹與韓馥謀立幽州牧劉虞為帝,太祖拒之?!标P鍵是,袁紹和韓馥已經(jīng)對外宣布了的,只是劉虞不配合,堅決不當這個皇帝,所以只好作罷。正因為有這個行為在先,袁紹好意思主動去迎接天子么?
袁術呢?他自己正謀劃著做皇帝,還迎天子作甚?
劉表裝聾作啞,只圖自保。
劉焉主政西蜀,以“米賊斷道”為由,早就故意脫離朝廷了。
劉備此刻已經(jīng)得到了徐州,他怎么不去迎?
說白了,此刻的天子在他們眼里就是個累贅,自己的軍隊還缺糧,還要養(yǎng)活皇帝那一大幫人?
漢獻帝在洛陽當叫花子,盼星星盼月亮,終于把曹操盼來了。
縱觀曹操一生,他壓根兒就沒有取代漢獻帝自己當皇帝的打算,漢朝盡管名存實亡,但這塊招牌還在他手里高高舉著。把“漢賊”扣在他頭上,與董卓、袁紹、袁術、孫權之流相比,有失公允。
曹操為漢賊一說,最早怕是《三國志·周瑜傳》記載周瑜說的:“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逼浜笾T葛亮在《后出師表》中第一句話也提到:“先帝深慮漢、賊不兩立,王業(yè)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
有趣的是,劉備在自封漢中王時,在給漢獻帝上表中大罵曹操,什么“寇賊、窮兇極逆、惡直丑正、包藏禍心、篡盜已顯”等等,反而對真正的“漢賊”董卓則以“造為亂階”一筆帶過,而只字未提袁紹、袁術等的罪狀。
我想知道的是,皇叔給天子的上表,漢獻帝能收到么?
在三國時代,各地諸侯發(fā)明了一個很奇葩的東東,叫“表湊”。
找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有所謂的祥瑞更好,筑個土臺,或者簡陋一下就立個鼎、牌位之類的東西代表天子(朝廷),把一幫官員吆喝到一起,跪著把“挾天子而令諸侯”的人痛罵一頓。罵夠了,就開始給自己封官,給部下封官,然后還煞有介事地、虔誠地說,如果臣做錯了,以后請皇帝陛下降罪。
相反,曹操各種上湊的表冊中,罵的是董卓、袁術和袁紹,對皇叔沒有一個字的人身攻擊。
三年后,即公元216年,漢獻帝進曹操爵位為“王”——魏王。
又四年后,即公元220年,已經(jīng)66歲的曹操在洛陽病逝。
就在頭一年,孫權遣使入貢,向曹操稱臣,寫信給他,勸其取代漢庭稱大魏皇帝。曹操將孫權來信給內(nèi)外群臣看,說:“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耶!”
曹操這話的意思是:這個小子,是要把我扔在火上烤。
但是他的手下群臣乘機勸進,自立建立新朝。你猜曹操怎么說?他說:“茍?zhí)烀诠?,孤為周文王矣?!?/p>
誠然,在“如果”的前提下,他只想當周文王。在這個意義上,曹操不是“漢賊”,至少不是名義上的“漢賊”,他要把“漢賊”這個稱號留給兒子。
但是,似乎沒有人罵曹丕是“漢賊”。
曹操是能臣。
曹操的評價: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曹操是個很有爭議的人物,他后來被渲染成奸臣的代表。但無論后世怎么評價,說他是奸雄也好,說他是奸賊也罷,都否認不了他是一世英雄。尤為可貴的是,他還是個軍事家,文學家,他最不該說那句話: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我們不去考證他到底說沒說過,總之就這句話,把曹操在《三國》這部書里的位置,就因此被定位在了大反面。但是這不并不影響他的才華。亂世之奸雄,這五個字他當?shù)钠稹V螄艹?,他亦當?shù)钠稹?br>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是出自當時一位品評家許劭對曹操的一翻評價,除《三國志》裴注和《世說新語》外,還有范曄《后漢書·許劭傳》都有記載。
曹操之功。
?。?)削平群雄,統(tǒng)一北方。
曹操的發(fā)績,是從鎮(zhèn)壓黃巾起義開始的。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通過招兵買馬、誘降義軍、招降敵將、招降敵兵等手段,網(wǎng)羅了許多人才,擴充了軍事實力。先是高舉“忠義”大旗,矯詔聚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然后奉迎獻帝遷都許昌,“挾天子而令諸侯”,逐步削平了袁術、呂布、張繡、袁紹、劉表等割據(jù)勢力,統(tǒng)一了北方,結(jié)束了北方軍閥割據(jù)的混亂局面。
?。?)為三國鼎立、三國歸晉奠定了基礎。
曹操統(tǒng)一北方以后,為了解決軍糧缺乏的問題,在北方分兵屯田,興修水利,對北方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恢復有一定的作用。他用人唯賢,重視人才,敢于打破世族門第的觀念,羅致了許多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他還對那些稱霸一方的地方豪強加以抑制,不至使他們尾大不掉,并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和軍閥權力。這些舉措,不但鞏固了搖搖欲墜的漢末中央政權,而且使北方的社會經(jīng)濟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進一步發(fā)展。北方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期內(nèi),處于和平環(huán)境之中,人民得到了休養(yǎng)生息,國力得到了不斷加強,為曹操死后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和最終三國歸晉天下一統(tǒng)奠定了基礎。
(3)對建安文學的發(fā)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曹操是東漢末年杰出的詩人和文學家,對建安風骨的形成和建安文學的發(fā)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圍繞在曹操的身邊,不僅有王朗、鐘繇、王粲、陳琳等一班文人,更有曹丕、曹植兩個獨具文學天賦的兒子。在他的積極倡導和大力支持下,漢末朝堂文學氛圍十分濃厚,涌現(xiàn)出了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三曹七子”。他的詩歌,氣魄雄偉,慷慨悲涼;他的散文,清峻整潔。在第四十八回“宴長江曹操賦詩”中,他觸景生情,吟出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等美妙的詩句。就憑曹操能詩能文這一點,也是其他三國群雄所難于相比的。
許劭(shào)(約150年—約195年),字子將。汝南平輿(今河南平輿縣射橋鎮(zhèn))人。東漢末年著名人物評論家。據(jù)說他每月都要對當時人物進行一次品評,人稱為“月旦評”。曾經(jīng)評價曹操為“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漢末南渡投靠劉繇,后隨其逃往豫章,在豫章去世。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nèi)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jù)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jīng)濟生產(chǎn)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后為魏王,去世后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52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