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說起康熙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清朝的康熙皇帝算是一位有名的賢君,年幼的時候便扛起登基大業(yè),在太后的指引下,憑借自己的聰慧和能力坐穩(wěn)的皇位??滴踉诨饰簧洗?1年,期間勵精圖治,勤政愛民,多次微服私訪,體察民情。清朝在他的治理下,國力日趨昌盛,很少有外來民族敢來進犯。
康熙是清朝知名度頗高的一位皇帝,在位期間,擒鰲拜、平三藩、定準噶爾、收臺灣,因掃平四海,有人稱康熙為千古一帝。康熙后宮記錄在冊的一共有55個女人,不過,能夠與他合葬的卻只有五個女人,她們分別是誰呢?
第一個不用說,赫舍里皇后,是康熙的元后,他們年少成親,為了幫助康熙坐穩(wěn)皇后,赫舍里皇后的家族也出了不少力。后來康熙好不容易坐穩(wěn)皇位了,赫舍里皇后卻因為難產(chǎn)去世了,她也因此成為了康熙心里的白月光。哪怕后來經(jīng)歷風風雨雨幾十年的帝王生涯,在康熙心里,赫舍里皇后始終是特別的。
第二位是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鈕祜祿氏是后金開國五大臣之一的弘毅公額亦都的孫女、康熙輔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兒。鈕祜祿氏的出身在康熙后宮可以說是最高貴的一個,但在最初皇后之爭卻敗給了赫舍里氏,無疑是因她的父親遏必隆依附于鰲拜,但鈕祜祿氏并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努力提高自身修養(yǎng),憑借后天努力終于在赫舍里氏之后入主坤寧,成為康熙第二任皇后。
第三個是佟佳氏。佟佳氏不僅是康熙的妃子,也是康熙的表妹,她是康熙母族家里的人。在皇后鈕祜祿氏去世以后,她實際上就是康熙后宮里地位最高的了,先是被封為貴妃后來又被封為皇貴妃。就連雍正皇帝小時候也是被她撫養(yǎng)的。自從鈕祜祿氏去世以后,她一直代掌著皇后之職。但是因為接連死了兩位皇后,康熙對立后這件事有點陰影,所以一直沒有封佟佳氏做皇后。直到康熙二十八年,佟佳氏病重,眼看著就要不久于人世,怎么說也是自己的表妹,又有那么多年的情分,康熙也不想讓她太過遺憾,于是封了佟佳氏做皇后。就被立為皇后的第二天,佟佳氏就去世了,成為清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后。
第四個就是雍正的生母德妃了。在康熙生前,并沒有把德妃封后,但從他留下遺詔讓四阿哥胤禛登基的那刻,他就肯定知道,德妃會母憑子貴的被追封為皇后,也會在死后和他葬在一起。畢竟德妃受寵多年,又為康熙生下六個孩子,他們的感情也很深厚。對于和德妃合葬,想必康熙也是很樂意的。
第五位是敬敏皇貴妃章佳氏。章佳氏也是內(nèi)務府包衣女子出身,最初是皇宮的一名宮女,國色天香的她受到康熙臨幸,成為康熙的庶妃。章佳氏給康熙生下了三個子女,因此在死后被追謚為敏妃。然而,章佳氏最初并沒有入葬景陵地宮,而是被葬入了景陵妃園寢,但是雍正繼位后,由于章佳氏所生的十三阿哥胤祥受到重用,因此章佳氏被遷葬入了景陵地宮。如是,章佳氏有幸成為清朝第一位入葬帝陵的皇貴妃。
于是,康熙的帝陵里,就有了五個女人了,除了前面四位是康熙自己默認的,這最后一位,可真的是雍正強塞進來的了。
在中國先秦時期,人死后以活人葬入死者墓穴的殉葬制曾經(jīng)很盛行,這種情況又叫人殉,是一項殘忍野蠻的殯葬制度,秦朝以后有所收斂,開始代之以木俑、陶俑。漢朝以后就很少有人殉葬了。但到了遼代,人殉之風竟又死灰復燃,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死后,述律平甚至強迫一百多名大臣殉葬。
此后,金,元,明初都有一定的殉葬制度,直到明英宗時期才結(jié)束了殉葬制度,這個明英宗朱祁鎮(zhèn)是公認的沒有建樹的皇帝,不知忽然動了什么慈悲念頭,他臨終時卻作出一個決定:從他開始廢除人殉制度。他的繼任皇帝明憲宗在臨終前也再一次強調(diào)不要殉葬,以表達對先帝決定的尊重。這兩代皇帝的堅持執(zhí)行,終于給明朝的人殉制度畫上了句號。?
但到了清初,殉葬制度又再次重現(xiàn),清太祖努爾哈赤死于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生前就令他喜歡的女人阿巴亥為之殉葬,他死后,阿巴亥為了保全幾個兒子只得盛裝自盡,年僅37歲,阿巴亥以外,努爾哈赤身邊的4位宮女也被一塊殉葬了。清太宗皇太極死后,其妃敦達里、安達里殉葬,這說明清初皇室的人殉制曾經(jīng)非常盛行。
此制度到了康熙帝時才算結(jié)束了,康熙年間,御史朱斐上書,?屠殘民命,干造化之和。僭竊典禮,傷王制之巨。今日泥信幽明,慘忍傷生,未有如此之甚者。夫以主命責問奴仆,或畏威而不敢不從,或懷德而不忍不從,二者俱不可為訓。且好生惡死,人之常情,捐軀輕生,非盛世所宜有。?于是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敕,禁奴仆殉主,明令徹底廢除活人殉葬之惡俗。但即使如此,各種實際的自愿或強迫的殉葬還是存在了很長時間,直至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一些地區(qū)還有買童男童女殉葬的事情。
這里只說康熙帝,在他死后,他的墓中埋葬了五十二位女人,這是怎么回事呢?
康熙堪稱一位風流皇帝。他一生擁有五十五位后妃,五十五個子女,是清朝十位皇帝中后妃最多、子女最多的人??滴醯?2歲時就結(jié)婚了,正妻是赫舍里氏,在他親理朝政之后就開始了他的風流史。直到晚年,康熙仍不斷的召江南年輕貌美女子入宮,僅僅正史記載的老婆就有55個??滴醯鬯篮?,雍正皇帝曾經(jīng)降諭內(nèi)務府官員,命令他們慎重處理康熙?未亡人?的安葬事。最終,康熙的陵墓中,埋葬了一位皇帝、四位皇后、四十八位妃嬪和一位皇子,這樣的埋葬規(guī)格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
古代帝王在去世之后,一般都是和皇后合葬,這也是皇宮中的一種規(guī)制,可是康熙皇帝的陵墓卻同時安葬了四十八位女子,這在中國歷史上堪稱罕見。但這個主張是由康熙皇帝自己在生前就決定好的,他對于后宮女子們的生活比較重視,通常在帝王離世之后,他生前的妃子都要獨守皇宮中等死,而康熙皇帝卻下令在自己去世之后,嬪妃們可以追隨自己的子女去他們的府邸生活,同時他也允許這些嬪妃在去世之后和自己一同合葬,所以康熙陵墓中雖然有52位陪葬的女人,但都是死后葬到里面的,并不是為他殯葬的。
歷史 大劇《康熙王朝》中容妃在劇中一直是康熙的避風港,她溫柔善良,善解人意,體貼大方,還為康熙生下了貼心的小棉襖藍齊格格,所以康熙對她十分寵愛,愿意和她傾訴,但是誰也沒想到最后藍齊兒被康熙遠嫁給了仇敵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而他的避風港深受寵愛的容妃也被貶去刷馬桶,還受到了小太監(jiān)的欺凌。
容妃最后失寵于康熙去刷馬桶受到小太監(jiān)的欺負,主要還在于她觸及到了康熙的皇權(quán)利益問題,在皇權(quán)面前即便她再受康熙寵愛也不好使,任何人在康熙心目中也大不過皇權(quán)。
其實容妃與康熙的感情出現(xiàn)裂痕早在藍齊兒遠嫁噶爾丹時就出現(xiàn)了,藍齊兒是康熙的貼心小棉襖,康熙曾經(jīng)極為寵愛她,但凡她有所求必定滿足。
后來藍齊兒在情竇初開的年紀跟隨母親容妃回福建省親邂逅了初出茅廬才華橫溢的李光地,藍齊兒的活潑可愛吸引住了李光地,而李光地的才華也讓藍齊兒折服,因此后來李光地進京當官,藍齊兒特意給父親康熙提要求讓李光地當公主們的老師,而康熙也看出了藍齊兒對李光地的喜愛,并有打算成全藍齊兒和李光地的心思。
康熙能默許藍齊兒和李光地在一起也是有目的,其一是為了博得滿漢和親的美名,其二則是他對藍齊兒的溺愛,其三就是李光地很有才華,是可造之材,可以為康熙所用,其四李光地與康熙少年時代的老師伍次友淵源很深。
后來康熙打算歷練李光地,等能讓他配得上藍齊兒時再為他倆大婚,然而噶爾丹卻打破了藍齊兒的美好姻緣。
噶爾丹是草原梟雄,他利用康熙忙于平三藩和準備收臺灣穩(wěn)定大清內(nèi)部無暇顧及他的時機趁勢崛起,噶爾丹甚至假裝朝貢使團的使者,想試探康熙的態(tài)度,也因此來到京城的噶爾丹才與藍齊兒邂逅。
在武器店的那次邂逅,藍齊兒把噶爾丹迷得神魂顛倒,噶爾丹也終于從武器店老板口中得知這就是康熙的掌上明珠藍齊格格,因此他立志要娶到藍齊兒。
于是噶爾丹回到草原后就派使者來見康熙,點名要娶藍齊兒,使者更是威脅康熙,大有一副康熙不嫁女,準噶爾部就要與大清開戰(zhàn)的態(tài)勢,當時的康熙剛剛平定三藩之亂,又準備收復臺灣,他根本無暇顧及噶爾丹,大清的國力也不允許他同時兼顧噶爾丹和臺灣,所以這讓康熙陷入了一面是國家,一面是心愛的女兒兩難之地。
最終為了國家大局考慮,康熙決定犧牲藍齊兒的個人幸福把她嫁給噶爾丹,而藍齊兒肯定不愿意嫁給噶爾丹,康熙自己又不好意思去勸說她,于是就先找容妃去勸說。
容妃在這件事上其實與康熙是不同的,她不希望女兒嫁給噶爾丹,但是她的善解人意讓她明白這也是康熙萬般無奈的選擇,即便她內(nèi)心不愿意,她還是幫著康熙去勸說藍齊兒,結(jié)果容妃勸說也失敗了,最后還是老祖宗孝莊太后親自出面才勸說了藍齊兒。
雖然容妃能理解康熙將藍齊兒嫁給噶爾丹的原因,但是這件事也讓兩人的感情有了裂痕,因為也是從這時起容妃明白,在康熙心目中皇權(quán)和國家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帝王冷酷無情的一面。
后來康熙在外征討噶爾丹,太皇太后孝莊要去世了,因此孝莊把臨終的囑托交代給了容妃,她讓容妃將來一定要想方設法阻止康熙廢掉太子胤礽,容妃含淚答應了孝莊的囑托。
孝莊看得很準,果然胤礽被廢的事情很快就來到了,胤礽的外公重臣索額圖企圖謀害康熙讓胤礽提前繼位,事發(fā)后康熙將索額圖抓了起來,而胤礽的地位也逐漸不保,最終康熙決定廢掉胤礽的太子之位。
這時容妃帶著孝莊的臨終囑托站了出來,他在公開場合公然阻止康熙廢掉胤礽,并且還拿出孝莊的遺旨來壓康熙,這無異于公然挑戰(zhàn)康熙的皇帝威嚴,還違反了后宮不得干政的祖訓,因此康熙很生氣。
要知道孝莊的遺囑并非書面性質(zhì),只是口頭上的,況且就算有書面遺囑,康熙為了皇帝的威嚴也不會承認的,因此康熙給容妃定下了后宮干政,矯詔冒傳太皇太后遺旨的罪名。
容妃在公開場合公然挑戰(zhàn)康熙的皇帝權(quán)威,加之胤礽確實不是一個合格的接班人,所以康熙當時十分生氣,容妃當場被康熙轟了出去,同時康熙下旨把容妃從皇貴妃降級,并讓她閉門思過,這時候康熙還是念著容妃的好,沒有對她進行太過嚴厲的懲罰。
可是因這件事被處罰之后的容妃就仿佛變了一個人,她不再像以前那樣善解人意,她變得固執(zhí)起來,她后來更是私下放走了懷著胤礽孩子的紅玉,而這個紅玉可是朱三太子楊起隆的女兒,是當初康熙廢掉胤礽之后才找到的,由于紅玉懷了胤礽的皇家血脈,因此康熙才讓容妃代為照顧。
可結(jié)果容妃卻放走了紅玉,她的這個舉動激怒了康熙,在這種情況下,容妃居然還又搬出孝莊遺旨勸康熙不可廢除胤礽的太子之位,并且明確指出康熙殺伐過重,對大阿哥胤禔和太子胤礽太過絕情,康熙這個父親太過絕情。
容妃這番話讓康熙十分惱火,憤怒的康熙生平第一次氣沖沖地扇了容妃一個大嘴巴,并生氣的拂袖而去,事后康熙下旨讓太監(jiān)總管李德全傳旨貶容妃到宗人府為奴。
也是到宗人府為奴,容妃的悲劇也就開始了。
容妃曾經(jīng)深得康熙喜愛,一度成為皇貴妃,但要知道后宮會有宮斗,雖然這部電視劇主旨不是在講宮斗,不過也涉及到了一些。
容妃受寵時別的妃子不敢說啥,但是當她失寵就意味著她成了任人宰割的小綿羊,康熙的其他妃嬪自然會把火發(fā)到她的身上,其中以大阿哥胤禔的生母惠妃最過分。
惠妃入宮很早,而且還為康熙生育了長子胤禔,因此她在康熙后宮中地位也很高,她為人潑辣還頗有心計,加之哥哥是大學士明珠,所以惠妃在后宮中一直很高調(diào),她一心想讓兒子胤禔成為太子。
本來容妃受寵,惠妃就對她很不滿,而好不容易康熙要廢太子胤礽了,容妃卻從中阻撓,這樣一來惠妃如何能不恨她,再加上惠妃的兒子胤禔因請康熙誅殺胤礽,使得康熙大怒將其圈禁起來,惠妃徹底失去了對兒子胤禔的指望,本身就憋了一肚子的火,這時看到容妃落難,她豈有不落井下石之理。
惠妃平時和后宮中的管事太監(jiān)都十分熟絡,于是她給足了這些太監(jiān)好處,就把到宗人府為奴的容妃安排了一個最臟最累的刷馬桶的活。
刷馬桶的活也是惠妃精心的安排,因為她知道康熙絕對不會去刷馬桶的地方,康熙不去那就看不到容妃,而康熙看不到容妃,也就不可能會想起她,甚至心軟原諒她,所以容妃去刷了馬桶就代表著她幾乎見不到康熙的面了,這樣她就永遠沒有翻身的機會,可以說惠妃是想斷了容妃東山再起的可能。
惠妃還故意暗示這些小太監(jiān)盡可能地折磨容妃,皇宮中的太監(jiān)基本都是見利忘義的小人,一個失寵的妃子還能怎樣,因此他們得了惠妃的好處,自然就會變著法的折磨容妃,況且折磨失寵的妃嬪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樂趣,能讓他們獲得心理上的成就感。
而容妃卻想不到這一些,她整日刷馬桶,還要忍受著這些小太監(jiān)的欺凌,而支撐她下去的就是她始終盼著康熙能記起她的好,兩人的感情能恢復回去。
對于后宮中這些見不得人的事情康熙自然不會知道,就算容妃被安排到刷馬桶,康熙也不太清楚,畢竟康熙心里裝的是軍國大事,他無暇顧及這些。
后來藍齊兒終于原諒了父親康熙殺了丈夫噶爾丹,她回京來省親,康熙當然十分希望藍齊兒原諒自己,很高興藍齊兒能回來,特意給她準備了一個精致的八音盒當禮物。
而康熙也知道自己把容妃貶為奴被藍齊兒知道不好,因此他讓李德全去找當奴隸的容妃,把她精致地打扮一番來見藍齊兒,同時希望容妃對藍齊兒隱瞞自己為奴的事情。
但是容妃刷馬桶當奴隸的事情最終還是讓藍齊兒知道了,藍齊兒十分憤怒,她想帶母親容妃回到草原去,可是容妃卻堅持不同意,因為容妃的心還在康熙這。
藍齊兒很生氣地向康熙告辭,她甚至當面摔掉了康熙給她的八音盒,這也代表著她和康熙的父女之情徹底決裂,難以再修復了。
康熙則認為這一切都是容妃告訴藍齊兒的,是容妃毀了女兒藍齊兒和他的父女關系,于是康熙更加惱怒容妃,對她不管不問。
容妃也知道自己和康熙再也回不到從前了,她的心涼了,她整日只能是麻木地刷著馬桶,最終她在絕望中疲憊的刷馬桶被成堆落下的馬桶砸死了,容妃沒有掙扎,她是在絕望中去世的。
也許只有失去才知道珍惜,當康熙看到容妃去世的消息,他看著這個曾經(jīng)被他寵上天的女人這么落寞凄慘地死去,康熙的心碎了,他當場下旨追謚容妃為 孝慈仁皇后,并讓凡是見過容妃刷馬桶的太監(jiān)全部殉葬,也算是意味著康熙終于原諒了容妃,只是這個原諒來的晚了。
其實從康熙后來對容妃遺體的獨白來看: 容妃啊,朕想跟你說說話,你聽見了嗎?唉,朕知道你從來沒有矯旨欺君。朕相信老祖宗確實留給你遺旨了,要你盡力保全胤礽,以免太子被廢,阿哥們爭儲,骨肉相殘。這些,朕都知道!但是,朕不能把一個不成器的太子硬扶上皇位啊,那樣一來,非但骨肉要相殘,天下也要相殘了!朕只能讓你承擔罪名,說你矯旨欺君,將你打入冷宮,朕這些苦心,沒法跟你說??!做一個一國之君實在是太難了!
以及后來康熙對心腹大臣魏東亭說: “容妃是扎在心里的一根刺,插進去疼,撥出來更疼。扎得太深了,自己老了,不想撥出來,想帶著她同赴黃泉?!?
從康熙說的這些話就能看出來,他不是不知道容妃說的話是真的,也是為了他好,但是康熙為了維護帝王的威嚴,他必須犧牲掉容妃的感情,所以他后來深感愧對容妃,這也能看出來康熙對容妃是真愛,但是作為皇帝他還必須犧牲掉心愛的女人。
容妃的悲劇也說明了帝王的無奈,容妃和女兒藍齊兒都成為了康熙帝王之路上的皇權(quán)犧牲品,也許帝王注定了就是要冷酷無情,在政治利益面前兒女情長顯得十分蒼白。
其實 歷史 上并沒有容妃這個人,康熙在世時只追謚過三任皇后,分別是原配妻子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第二任妻子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第三任妻子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以及后來雍正追謚生母德妃烏雅氏為孝恭仁皇后,康熙從來沒有追謚過孝慈仁皇后,這完全是電視劇中所虛構(gòu)。
電視劇中的容妃 歷史 原型實際上是康熙早期后宮四大妃之一的榮妃馬佳氏,她為康熙生育了五子一女,不過可惜的是有四個兒子全部夭折,最后只有皇三子胤祉和 皇次女固倫榮憲公主長大成人。
而藍齊兒的 歷史 原型也就是榮妃所生的皇次女固倫榮憲公主, 歷史 上的固倫榮憲公主并沒有嫁給噶爾丹,滿清皇室一直是與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貴族聯(lián)姻,準噶爾部屬于漠西的衛(wèi)拉特蒙古,清朝皇室?guī)缀醪慌c漠西蒙古的貴族聯(lián)姻,而且 歷史 上的噶爾丹比康熙還大了不少歲,因此康熙根本不可能把女兒嫁給他。
歷史 上的固倫榮憲公主雖然也是嫁給了蒙古貴族,但她下嫁的卻是 漠南蒙古巴林部札薩克郡王之子烏爾袞,當初烏爾袞率巴林部騎兵支援康熙征討噶爾丹獲得了康熙青睞,于是康熙把和他年齡相當?shù)幕蚀闻虃悩s憲公主嫁給了他。
固倫榮憲公主一生受康熙寵愛,她的生母榮妃僅僅只是妃級地位,按清朝規(guī)矩只有皇后所生之女才能封固倫公主,康熙破格晉封她為固倫公主,可見對她的喜愛。固倫榮憲公主與丈夫烏爾袞也很恩愛,夫妻二人一直白頭偕老,后來合葬在了一起。
歷史 上的榮妃很會來事,頗受康熙喜愛,根本不可能會被康熙貶去當奴隸刷馬桶,榮妃在康熙去世后搬出皇宮到兒子誠親王胤祉的誠親王府居住,一直被胤祉贍養(yǎng)到 雍正五年(1727年)才善終去世,晚年算是比較幸福,所以電視劇中關于容妃刷馬桶的事純屬藝術加工,看看就得了不要當真。
在古代的時候,會有一種說法就是只有皇后才有資格和黃帝合葬。因為皇后和皇帝他們是由國家的最高的統(tǒng)治者和統(tǒng)治者的夫人一個職位的。
所以很多人會覺得皇帝和皇后合葬這樣才是應該的。但是康熙和52個女人合葬了,這是因為康熙比較自私,然后每一個和他有關系的女人都不想放過。其實另外52個人算是陪葬。其實我覺得這是一件特別殘忍的事情,因為皇帝考到,最后可能因為各種的原因自己死掉了,然后是需要別人跟他一起去合葬的,如果說是有些比較仁慈一點點的皇帝可能會想要到時候給自己的皇后,或者是自己心愛的女人留一個位置。
就希望他老去以后也葬在自己的邊上,我覺得這是比較常見的做法。但是康熙不是這樣的,因為自己要死了,他不想要讓自己那些曾經(jīng)喜歡過的女人,還在世界上活得比較好。而且還有一個方面的原因,是因為康熙皇帝的死的時候,他其實有很多的陪葬品的。如果是分批次等他心愛的52個女人一個一個死去的話,那么他的墓地可能會被很多次的打開。他覺得這樣是對他的一種不尊重,而且是很害怕自己心愛的那些陪葬品被人家盜取。
所以索性他就想自己反正也快要死了,還不如讓那些女人跟著自己一起陪葬。就算是在那里不要讓她們死掉或者在那里陪著自己也算是比較好的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52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