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不同朝代的特務機構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硐嚓P詳細介紹。
相信只要是稍微熟悉一點中國古代史的朋友,一定對歷朝歷代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權制不會陌生。正因為這一制度的確立,皇權才得以成為至高無上的存在。然而,中央集權制并不僅僅體現(xiàn)在皇帝號令百官的這一表面現(xiàn)象上。事實上歷朝歷代的那些皇權直接管控的特務機構,往往更能體現(xiàn)中央集權制的特征。
今天就以唐、明、清3個封建王朝為例,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3代封建王朝中曾經(jīng)權傾一時的特務機構。
第一,唐代的“不良人”。
說起唐代的特務機構不良人,其主要指的是當時一個負責偵緝捕捉的官方機構。唐代的不良人雖然很少出現(xiàn)在正史記載之中,但是這一機構在唐代確實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組織(其勢力可以說是遍及唐朝的各個州縣)。
根據(jù)《稱呼錄》中所記載:“緝事番役,在唐稱為不良人”。另外,在《舊唐書籍·楊慎矜?zhèn)鳌分型瑯右灿小般C百端拷訊不得,乃令不良枷瑄,以手力絆其足,以木按其足間”這樣的記述。據(jù)說,唐代的不良人機構中的官差,基本上都是一些來自江湖綠林中的高人異士。
而唐朝政府為了管控這一類本領高強的人,于是便將這些人盡數(shù)招進不良人機構,并讓他們專干一些緝捕捉拿等高難度的任務。簡單來說,不良人就跟現(xiàn)代的偵探差不多,不同的是他們所接的任務一邊都比較雜。譬如,其中有負責緝拿盜賊的人員,也有潛入敵方做暗樁的間諜人員。
第二,明代的“錦衣衛(wèi)”。
當然,相較于唐代的特務機構不良人,明代也有與之類似的錦衣衛(wèi)機構??v觀大明朝276年的歷史,錦衣衛(wèi)這一機構便一直都是明朝官制中的一部分。即便是到了1661年南明永歷帝時期,錦衣衛(wèi)依舊活躍在明代的朝堂之上。當然,錦衣衛(wèi)的消亡也正是在南明永歷帝的統(tǒng)治時期。據(jù)記載,當時的錦衣衛(wèi)指揮使馬吉翔和掌衛(wèi)事任子信在咒水之難中被殺之后,錦衣衛(wèi)整整290年的歷史才算正式結束。
雖然,清軍入關之后也曾仿效明朝設立過錦衣衛(wèi)機構。但是,到了順治二年(也就是1645年)的時候,這一機構便被改稱為鑾儀衛(wèi)。因此,錦衣衛(wèi)在清代可以說只存在1年的時間。
不過,錦衣衛(wèi)在明代作為皇帝直接管控的軍事機構,確實是有著很大的職權。簡單來說,其職能主要是“掌直駕侍衛(wèi)、巡查緝捕”,也就是干一些偵察、逮捕和審問等工作。當然,明代的錦衣衛(wèi)也曾干過收集軍情和策反敵將的工作。譬如,萬歷年間的錦衣衛(wèi)就曾在朝鮮戰(zhàn)爭中,為前方大軍收集過大量的日軍軍情。
第三,清代的“粘桿處”。
再來看清代的特務機構粘桿處,不得不說它這個名字與唐代的不良人和明代有錦衣衛(wèi)相比,確實是有點兒太土且太隨意了。
據(jù)說,粘桿處這一機構的名稱來源,正是因為其前身是雍正帝廝役團(也就是幫著少年時期的雍正帝抓知了和捕蟬的私人組織)。不過,后來雍正繼位后粘桿處便正規(guī)化了。其職能主要是負責為皇帝收集情報。
值得一提的是,只要是能在粘桿處管事的人基本上都是皇帝的親信。雖說,粘桿處的侍衛(wèi)官階等級并不高。但是,清代的百官對其皆是十分畏懼,而這一機構一直到乾隆帝死后才被取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52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