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吉(?~前49) 西漢著名將領。西漢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卒伍出身,多次隨軍進出西域,升任為皇帝的侍衛(wèi)郎官(郎官是個職小權微的最低級軍官)。鄭吉為人好強,有大志,專習外國事。自從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李廣利征伐大宛之后,西漢王朝就開始在西域設置校尉官署,屯田渠犁(今新疆尉犁、輪臺一帶)。
漢宣帝時,又派鄭吉以侍郎(略高于郎官的小官,并非唐宋時期,僅次于尚書的高官。)的身份去渠犁屯田積谷,以供應出使外國者中途之需。后來由于車師國勾結匈奴,劫殺漢使,鄭吉乃發(fā)屯田區(qū)和城郭諸國兵攻破車師,并把車師一分為二劃成兩國,即車師前國(今吐魯番地區(qū))和車師后國(今昌吉州東四縣一帶)。鄭吉也因功升內衛(wèi)司馬(相當于今天的團參謀長之職),使護鄯善以西,南道(即從古樓蘭,經于闐、莎車,疏勒,翻蔥嶺之路)
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單于死,匈奴諸王爭權奪位,住在匈奴西部的日逐王名叫先賢禪,他是單于的叔伯哥哥,身兼西域僮仆都尉,駐扎在焉耆一帶,實行苛捐雜稅,長期壓榨城郭諸國,他深感單于一死,內部相互傾軋日甚,匈奴國勢日趨衰敗,他在西域的統(tǒng)治也危在旦夕。
他一想到,自己在匈奴諸王之中,又非單于的嫡系,就越加感到力單勢孤,弄不好很可能被別人吞并,于是他找出一條自新之路,歸順漢朝。他秘密派出使者和鄭吉聯系,鄭吉得信喜出望外,便準備起迎降的事宜。手下人卻勸他說:“日逐王擁有上萬名精騎兵將,我們屯田區(qū)只有三百多人,我們去迎他,如果有變,怎能消受得了?!?/p>
鄭吉向手下人分析了漢匈兩家勢力,一消一長的動向和日逐王目下所處的困境。他勸大家說:“我認為日逐王要歸順漢朝,是出于形勢所迫,他之所以約定我們到他指定的地點去受降,主要是試探一下,看我們是否有誠意。如果我們不敢去,他必然會產生疑心動搖起來。我們不能只考慮個人的安危,誤了國家的大事?!苯又?,他又將起軍來:“這樣吧,怕死的留下,不怕死的就跟我走上一趟。”經他這么一講,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說道:“我們背井離鄉(xiāng),就是為了報效國家,一切聽從司馬調遣。”
到了約定日期,鄭吉調動渠犁、龜茲諸國五萬人馬前往指定的地點迎接日逐王來降。日逐王一見鄭吉來迎非常高興,他對鄭吉的氣概十分贊賞。
鄭吉先破車師,后又迎降日遂王,威震西域,漢宣帝看他很有能力,命他既護鄯善以西,南道,又護車師以西,北道(從樓蘭,經車師前國、,焉耆、龜茲、溫宿、疏勒,翻蔥齡之路)。從此“絲綢之路”的南、北兩條道路,都由他來領護,故此,號稱都護。因而在我國歷史上,都護一職的設置,就從鄭吉開始了。
漢宣帝為了嘉獎鄭吉的功勞,晉升他為都尉,并下詔頒示天下: “西域都護、騎都尉鄭吉,拊循外邦,宣明威信,迎匈奴單于從兄日逐王率眾來歸,擊破車師兜訾城,功勛卓著。朕封吉為安遠侯,食邑千戶?!编嵓弥?,選擇西域的中心地帶烏壘城(今新疆輪臺縣野云溝一帶),開設西域都、護府(史稱:“中西域而立幕府”),撫南控北,護東鎮(zhèn),從此漢朝之號令班西域矣!
據《漢書·西域傳》記載:“西域,在漢武帝時,本為:三十六國;至哀,平二帝,實為五十五國,皆在匈奴之北,烏孫之南,南有昆侖,北有天山,中央有大河(古稱計戌水,今名塔里木河),東則接漢地之玉門、陽關,西達蔥嶺為界。昆侖,東出金城(今蘭州市),與漢之南山(今祁連山)相屬。其河有二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闐(今和田),于闐在昆侖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今葉爾羌河)匯合,東注蒲昌海(古有鹽澤,拗澤、洛浦池諸稱,今名羅布泊)。浦昌海距玉門、陽關,各三百余里,海寬方圓三百里,其水,冬夏不增不減?!?/p>
“西域諸國之民,多為土著,有城廓、耕田蓄畜。城郭,之人,與匈奴,烏孫,異語殊俗。在漢之西域都護府設置之前,諸國皆役屬于匈奴,受制于僮仆都尉。所謂僮仆都尉乃” 是視諸國之民,為家僮奴仆。由于鄭吉迎降日逐王,撤銷了匈奴僮仆都尉,建立了漢朝都護府,從此,三十六國之人,皆為漢朝天子之臣民,三十六國之河山,皆入漢朝之版圖,西域之一統(tǒng)于中國,由此始焉。”
其實,《漢書》的作者班固對于西域的如上概述,存屬是狹義的,他圈定的西域,恰是今天新疆的南疆地區(qū)。然而,既不全面,也有失誤之處。他為三十六國劃定了范圍:東到兩關,南到昆侖是對的。西限蔥嶺,北到天山就錯了。第一,三十六國中的大宛、桃槐、休循諸國都在蔥嶺之外的西部,第二,三十六國中的姑師,早在西域都護府建立之前,就由鄭吉劃分為前后兩國,而這兩國的劃分又正是以天山為界。前國在天山之南,后國在天山之北,第三,在西域三十六國的西夜國條下說; “西與蒲犁接”。在蒲犁國條下說: “南與西夜接”,也是混亂不清的。西域號稱三十六圖,實際上鄭吉首創(chuàng)的西域都護府,它所管轄的范圍,就已經超過三十六國了。
通覽西漢之經營西域史,始于張騫,而成于鄭吉。張騫創(chuàng)鑿空功,鄭吉開拓疆之業(yè)。張騫、鄭吉出身于伍卒小吏,功成于異域而封侯,究其因果,實乃時勢造英雄耳。若無漢武之勃勃雄心,豈有萬里之博望,西域之安遠乎?后繼都護十七人,有所建樹者不過二、三人。條件相似,功業(yè)出自堅毅和勤奮。千里馬遇伯樂,方是立業(yè)成功之兩大動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53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隋朝大臣李諤簡介,李諤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