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望之(約前114~前47年),字長倩,蕭望之是蕭何的六世孫,東海蘭陵(今山東蒼山蘭陵鎮(zhèn))人,徙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 蕭望之是西漢宣帝、元帝倚重的大臣,又是著名的經(jīng)學家。蕭望之主治《齊詩》,兼學諸經(jīng),是漢代《魯論語》的知名傳人,李白在《客中行》贊頌的“蘭陵美酒”相傳就是蕭氏家釀。。自此,蘭陵蕭氏是山東大族,歷數(shù)百年而不衰。
蕭望之出身于一個世代務農(nóng)(祖上可不是務農(nóng)的)的家庭,到蕭望之時,始勤于學問。他博覽群書,學識淵博,尤善治《齊詩》,為當時京師諸儒所稱道。
這時大將軍霍光把持朝政,蕭望之因長史邴吉的推薦受到霍光召見,但望之看不慣霍光不能善待忠心效力之士、以勢凌人的做法,忤逆了霍光,因此在霍光專權時蕭望之沒有得到任用。因不趨附大將軍霍光,僅官至小苑東門侯。后為御史大夫魏相屬吏,薦為大行治禮丞。
霍光死后,他的兒子霍禹又任大司馬,霍氏家族繼續(xù)掌握朝廷大權,任謁者。這時京城長安下了一場冰雹,望之乘機上疏宣帝,借春秋魯昭公時季民專權,魯國降雹,之后昭公被逐的事件,暗示現(xiàn)在陰陽不合,是因“一姓擅勢之所致也”。這正中了宣帝當時的心意,因此蕭望之很快得到宣帝的重用。當時宣帝剛剛即位,有許多人提出治理國家的建議,宣帝則往往向望之征求意見。望之就根據(jù)上書的內(nèi)容,判斷上書人政治水平的高低,進而提出予以重用、留用考察或遣歸田里的建議。所提建議無不得到宣帝的贊同和支持,望之也很快升任諫大夫、丞相司直等職。前60年,勸止宣帝欲與烏孫國聯(lián)姻。次年,代丙吉為御史大夫。不久霍氏因謀反而被滅族,望之更加受到重用,先后任左馮翊以展治政才能,3年后左馮翊遷大鴻臚、御史大夫。前57-前54年,匈奴內(nèi)亂,帝及眾臣欲誅伐,又以和議諫止。后因故左遷太子太傅。
五風年間,匈奴發(fā)生大亂,許多人建議乘亂舉兵平滅匈奴,宣帝派人征求蕭望之的意見,望之援引春秋時晉士匄帥師侵齊,聞齊侯卒,引師而還的舊例,認為應以仁義撫四夷,建議派使者吊問,“輔其微弱”、“救其災患”(《漢書》本傳,下引同),宣帝采納了他的建議,以后又派兵幫助呼韓邪單于重新統(tǒng)一了匈奴。后來呼韓邪單于來朝,宣帝下令公卿討論對單于的禮儀。蕭望之反對丞相及御史大夫?qū)斡诋斪鲋T侯王,位次在諸侯王之下的建議,建議以客禮相待,位在諸侯王之上,宣帝接受了他的建議。望之為結(jié)束漢匈之間長達百余年的武裝沖突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宣帝病重時,蕭望之被拜為前將軍光祿勛,領尚書事,受遺詔輔政。元帝即位后,望之“以師傅見尊重”,朝中大事,多所匡正,元帝賜其為關內(nèi)侯,食邑600戶,只每月朔望上朝。且欲以其為丞相,但蕭望之不久卻被宦官弘恭、石顯等迫害致死。
弘恭、石顯在宣帝時就任中書令,“久典樞機。明習文法,”又與車騎將軍史高等互相勾結(jié),常常在朝廷上與望之等人作對。而蕭望之認為重用宦官本不是國家的舊制,又違背了古人不近刑余之人的規(guī)定,認為應當革除宦官專制的弊制,以士人代替宦官擔任的要職,這就與弘恭、石顯等人發(fā)生了極大的矛盾。后來弘恭、石顯二人唆使人上書誣告蕭望之等“朋黨稱舉,數(shù)譖訴大臣,毀離親戚,欲以專擅權勢”入獄,望之不從被迫飲鴆自殺,終年60余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53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陸游與唐婉的凄美愛情故事,他們?yōu)楹尾弧ぁぁ?/span>
下一篇: 董卓的生平如何為何皇帝要招他進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