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楊國忠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其實,楊國忠原本和安祿山的關系不錯,因為楊貴妃和安祿山本來就是母子關系,大家曾是一家人也。
據(jù)說安祿山入朝時,楊國忠與楊貴妃姊妹都列道遠迎,推為座上賓。賭徒出身很會察顏觀色的楊國忠為了討好老安,見他身材肥胖臃腫行動不便,所以特別在老安上下朝登殿階時,怕他有所閃失都要親自扶扶他,夠意思啊,目中無人的楊國忠這樣做當然目的再明顯不過,那就是和老安結成強大的政治盟友,成為楊國忠的最佳外援,一個主政一個主軍,大家里外呼應呼風喚雨,那多爽啊。楊國忠果然是大唐最佳政治操盤手,最出色的籌碼點計人,政治賭場最高段位的"荷官",極會算計也。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楊國忠這個皇帝紅人居然熱臉貼在老安的冷屁股上,可謂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也,五大三粗的老安竟然不買楊國忠的帳,因為大混混出身的安祿山從來都看不起從賭場起家靠楊貴妃的裙帶關系飛黃騰達的不學無術小混混楊國忠,正如史書所表"視之蔑如也",老安最怕的就是老奸巨滑的隆基族叔李林甫,卻對楊國忠始終以小朋友看待,管你是不是皇親國戚,懶得鳥你。這種不給面子的大不敬,不能不使心胸狹窄的楊國忠恨之入骨,心里悻悻的,十分惱火,也屢次在皇帝面前上老安眼藥,典型的"狗咬狗",爭寵也,從此反目成仇。
楊國忠和老安徹底交惡甚至攤牌是在李林甫死后楊國忠入相起,兩人之間的矛盾沖突達到了極致。
于是欲置老安于死地的楊國忠屢奏安祿山謀反,但深得李隆基信任的老安卻安然無恙,最終楊國忠想到了一條斬草除根的毒計……。
其實在楊國忠參奏安祿山謀反之前,很多朝中大臣都曾陰參過他,因為老安的狼子野心確實是太明顯了,很多政治動作也十分明顯,比如筑城藏槍糧,而且是大面積囤積的那種,還四處想兼并各個邊防戰(zhàn)區(qū)的兵力以擴充自己的勢力,連戰(zhàn)神王忠嗣都差點被狡猾透頂?shù)睦习惨?助戰(zhàn)"之名騙來他的精兵強將想強行留下,幸虧老王夠醒目識破了老安的奸計,才使他的陰謀不能得逞,最后還向李隆基告發(fā)了安祿山的反叛行徑,反正老安那種大跨度的謀反之意就連傻瓜都看得出來,就是李隆基這個"天地一號"大傻瓜看不出來,杯具啊!
因為開始李隆基打死也不相信自己千寵萬愛的老安會對他有二心,這不是開國際玩笑嗎?說誰謀反不好,硬要說"忠心耿耿"最聽自己的話,還常年進貢不斷比自己兒子還孝敬他老人家的老安反自己,這不是變相罵我老糊涂嗎?簡直是侮辱我作為人主的智商,全是扯蛋,我會相人的時候你們還穿開襠褲呢,李隆基惡狠狠地在心中罵將起來。
所以和老安爭寵拼得你死我活的楊國忠,一有機會就在皇帝面前打老安的小報告,而且大都是往死里整的謀反罪名,李隆基就是不信。因為關于老安謀反的事他聽得太多了,以至于已經(jīng)聽出了耳繭,及至連太子也在皇帝老子面前參老安一本說他有謀反之心時,李隆基才半信半疑起來。
還沒有完全喪失理智的李隆基,聽到這么多重量級人馬說老安的不是,果然是三人成虎啊,這回也不再自信了,而且簡直就是有點疑神疑鬼的樣子,皇帝之位誰不垂涎三尺?況且安祿山又是手握重兵的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如果他真的反了,也確實是夠喝一壺的,天下不亂成一鍋粥才怪。罷罷罷,俗話說"小心駛得萬年船",那就"考驗"一下安祿山吧,也好給眾人一個交待,還祿山一個清白。
于是,李隆基立馬實施了楊國忠想出的鏟除老安的一條毒計,那就是以皇帝命令的方式召安祿山入朝,以觀其變,如果他因自己的"心中有屎"不敢來的話,那么不用說老安謀反的事便昭然若揭,因為他確實心中有鬼;如果他冒死前來,那么想辦法把他扣留下來慢慢"泡制"他也不錯,總之這是一條萬全之策,對于老安來說也是二難選擇。
出乎楊國忠意料之外,老安居然不惜闖入了龍?zhí)痘⒀?,來京赴楊國忠?鴻門宴"。
老安果然是厲害角色,扮豬吃老虎啊,這叫做無風不起浪,對于皇帝心血來潮要他進京,果然老安在駐京辦事處的間諜早已洞穿楊國忠的奸計??傊谘杆贆嗪饫缀?,也迅速決定飛馳入京,一點也容不得猶豫。而對于安祿山的飛速來京,也徹底打亂了楊國忠的計劃,因為楊國忠做夢也想不到老安敢來,還來得那么快,簡直是活見鬼了,難道是自己失算了?反正那時分里楊國忠臉一陣紅一陣白,十分難堪,此時此刻他也徹底清楚了看似蠢笨的安祿山為什么看不起他,原來是自己技不如人也,自己也確實是素質(zhì)不高也。
于是,經(jīng)此一役,楊國忠輸?shù)煤軕K,簡直就是個人信用破產(chǎn)了的樣子。本來開始有點疑神疑鬼的李隆基,也徹底不相信安祿山謀反的話了,這叫做不攻自破,簡直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史載,天寶十三載(公元754年)正月,安祿山發(fā)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入見唐玄宗,早已把生死置于度外也,以爭取這把最大的"保護傘"不倒,一見到昏君李隆基,他又以最擅長的"扮可憐"方針,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向昏君哭訴道:"臣本胡人,陛下不次擢用,累居節(jié)制,恩出常人。楊國忠妒嫉,欲謀害臣,臣死無日矣。"這當然是他在扮可憐博同情的同時,還不忘陰楊國忠這個曾經(jīng)的鐵哥們一把,說楊國忠妒嫉天子給我如此隆恩,眼紅啊,我想不用多久我就被楊國忠害死了,陛下英明,你一定要幫我啊,不然我就死無葬身之地了,哭得比失戀的女孩子還凄涼的樣子。
總之,老安的這一出色"哭功",當然是效果顯著,哭得李隆基都有點心軟了,恨不得扇枉作小人的楊國忠?guī)装驼撇沤夂薜臉幼樱蠹疫@樣互相猜忌還如何搞好革命工作?于是皇帝親自出馬做心理按摩師,輔導"備受刺激"的老安,好言好語安慰勸解,也算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老安又一次因禍得福,被"加官尚書左仆射,賜實封通前一千戶,又封其一子為三品官,另一子為四品官,奴婢十房,住宅各一所",老安又一次把寶押對了,難怪他"大義凜然"來京城撞虎穴赴鴻門宴,原來是吃透了皇帝行事精神也,從這你也基本能領略到了老安搞陰謀詭計的非一般功力。
從此以后,誰也不敢再在皇帝面前說安祿山謀反的壞話,因為這等同于犯上作亂,而且李隆基還自作主張,決定把說安祿山謀反的人送給老安本人處理,這不是監(jiān)守自盜嗎?"由是人皆知其將反,無敢言者",因為再蠢的人也不會去做這種丟命的事,只能讓老安螃蟹般打橫行了,看李隆基的笑話也。
事情還不止如此的喜感,最后李隆基為了更好地平復老安"受了重傷"的心,還想加授安祿山同平章事(宰相),位極人臣啊,而且已命翰林學士張垍(這人就是逼走詩仙李白的"官二代"代表人物,他既是張說之子還是李隆基女婿)起草制書。
看到自己的最大政敵將要和自己平起平坐,楊國忠當然是心急如焚,立馬上奏曰:"祿山雖有軍功,目不知書,豈可為宰相!制書若下,恐四夷輕唐。"(《資治通鑒》第217卷)這次楊國忠的政治智商倒是有了超水平發(fā)揮,可謂是一語中的,讓目不識丁的胡將搞政務和文官工作也還真是勉為其難,不被胡人笑掉大牙才怪,唐人全死了不成?
于是李隆基這回也不糊涂,可謂是他以糊涂為底色的后期政治的"靈光一現(xiàn)"也,從諫如流的樣子,連忙讓這種荒唐任命胎死腹中,"英明"了一回。
不過,李隆基還是準奏了老安一次過破格提拔二千五百多名部下為將軍的動議,總之是老安要什么幾乎有什么的樣子,這樣的結果估計連老安都感到意外,甚至可能打心底里看不起唐玄宗這個昏君,簡直就是老糊涂蟲也,這么大的軍事動作,稍有常識的人也一定看出一點端倪吧,看來這個昏君也沒有要擁護的必要了,跟對領導最重要,你那么"二",俺們只好拆伙單干了,是你自己砸了你的招牌呵,休怪別人無禮,老安在心中優(yōu)雅地陰笑起來。
所以,被李隆基寵得不成樣子的安祿山一家人更加志得意滿有恃無恐,也加緊了造反的步伐。首先,他重用了一批有文才的文臣如高尚、嚴莊等為核心幕僚;其次,又從行伍軍人中提拔了一些智勇雙全的將校如史思明、安守志、蔡希德、崔乾祐、尹子奇、田承嗣等為自己的得力打手,委以重任,這些人也基本上組成了他打天下的班底啦。他還豢養(yǎng)同羅、奚、契丹等族投降者中驍勇善戰(zhàn)的8余人,組成親軍,號稱"曳落河"(意為壯士),成為他的"皇家衛(wèi)隊"。
其實,野心勃勃的老安此次不怕殺頭丟命地撞入"龍?zhí)痘⒀?,一方面是要消除皇帝對自己的直接不信任,另一方面就是在皇帝面前爭取屬于自己的最大權益,可謂是一次十分成功的"危機公關",當自己的大部分目的到達后,十分狡猾的老安立馬策劃如何平安地"打道回府"進而積極起事,以免被陰險毒辣的楊國忠扣押困長安功虧一簣,這萬花筒般令人眼花繚亂的權斗,于是根本停不下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56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